一位家長在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時說自己的孩子晚上老是鬧著玩,自己忙了一天下班回家還要追著他吃飯,哄著他洗澡,一不如意就要死要活的,真的是覺得身心俱疲。
這時育兒專家就跟他說「小孩子都是這個樣子的,不過顯然你的交流方法是有問題的,你不能想著他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明白,要有適當的交流方式,比如我對我家孩子就會問他『你選擇去吃飯還是先洗澡啊?』孩子終究會選擇一個我想讓他幹的事情,這樣就會省去我的很多麻煩,讓我的精神不會那麼累,所以啊,不要認為他是個孩子就不需要去溝通交流了,你的認知是有錯誤的。」
所以說每個人都是需要學會溝通的,而我們現在就剛好缺少兩人之間溝通的技巧。
對於溝通交流,每個人都有個人不同的看法;在溝通交流方面想必大家記憶猶新的應該是蘇秦遊說六國的故事:蘇秦先到秦國想讓秦王接納他『兼併天下』的意見,秦王不予理睬;蘇秦就轉戰燕國,遊說燕國與趙國交好共同抵禦秦國,燕文公採納了他的意見;他又前往趙國給趙肅侯分析戰局,遊說趙國與其他六國一致合縱以對抗秦國。結六國之好共同對秦,趙國接受了他的建議並讓他遊說各國;帶著這樣的使命蘇秦來到韓國,面見韓宣惠王后誇獎一通分析利弊,一副我是為你好的樣子,就這樣韓國同意了聯盟;接著他又說服了魏惠王、齊宣王與楚威王完成了六國合縱大計。
在蘇秦的故事中,他面對不同的國君有著不一樣的談話技巧:面對秦王他就表示兼併天下的意圖,伏小稱臣;面對燕王就是一副局勢威矣的痛心疾首之態;面對趙王他就端著一臉高人姿態;面對韓王就帶著點拍馬屁的特質;面對魏王與齊王就以分析得失為主;面對楚王就分析形勢與聯盟的利弊。這就是蘇秦的談話藝術,他通過『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技巧成功達到六國聯盟的目的,並成功讓秦國心生忌憚。
蘇秦這麼會說話是不是很讓人羨慕呢?其實他的本事大都是他的老師教授給他的,他的老師就是被稱為『謀聖』的鬼谷子,而鬼谷子在他的《鬼谷子權篇》中將世人分成了九大類,並根據不同類別的人分析了應該所使用的不同的方法。
「與智者言,依於博。與拙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以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過者言,依於銳。」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說:與聰明人交流就要讓他看到你的知識淵博;與愚笨的人交流就要讓他屈服於你的氣勢,要強辨;與善於辯論的人交流就要簡單明了,抓住重點;與地位崇高的人交流就要裝高大上;與有錢人交流就要讓他絕對你談泊名利,瀟灑自在;與窮人交流就要以利害關係出發,講清形勢;與地位低下的人交流就要和他出獄平等地位,不能高高在上;與膽識果決的人交流就要果斷利落;與有大能力的人交流就要拋出誘餌,誘使對方跟著你的思路進行。
等你學會了鬼谷子所言的九大技巧,你就會發現其實與人交談是有套路的,是有規律所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