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畢業於河南農業大學的秦英林新晉為「豬王」,並以2000億身家,位列百富榜前10,成為耀眼的財富明星。
小農經濟,傳統農耕文明,粗老笨重的農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一直被刻在國人記憶的最深處。
但秦英林們激情碰撞傳統農耕文明,擦出了炫目的財富火花,形成了靚麗的「農大派」富豪風景線。
農學院的78級
1978年9月,大學開學季。
四川省新津縣古家村,28歲的陳育新洗掉腳上的泥土,背上書包,深情地抱了抱兩個女兒,辭別妻子,走進四川農學院,成為一名大一新生。
1977年10月21日,我國恢復了中斷11年的高考。
初中畢業就回村的陳育新,已幹了12年的農活。
他邊幹農活,邊自學功課,8個月的時間,突擊學完了全部高中課程。
1978年夏季高考,陳育新成了幸運兒,被四川農學院錄取。
同樣幸運的還有23歲的黃炳亮、張效成,22歲的張唐之,他們三人一起進了山東的萊陽農學院,坐進畜牧78級1班裡,成為同班同學。
張唐之還擔任了班裡的團支書,在四年的大學學習生活中,三人成了好朋友。
名氣略大的山東農學院,78級獸醫專業,迎來了一位叫曹積生的學生。
這個群體,有不少特殊的地方,當時的大學課堂裡,同學間的年齡能差10多歲。
他們也有諸多光環,除「天之驕子」,還有「老三屆」、「新三屆」的稱呼。
首位下海創業的「農大」人
1982年1月1日,建國後第一個涉農中央「一號文件」—《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頒布,鼓勵農村發展承包責任制。
自此,中央「一號文件」成了我國重視「三農」的代詞。
這年夏天,32歲的陳育新結束了四年大學生活,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四川農學院,被分配進縣農業局上班。
上班半年後的春節,在古家村的家裡,龍虎兄弟劉永言、劉永行、陳育新、劉永好開了3天3夜的會。
陳育新即劉永美,是四兄弟中的老三,因小時候被過繼給陳家而改名。
最終,陳育新決定率先辭職下海,並說:「我已在村裡幹了10多年農活,再說四年學的還是農。即使創業失敗,也能在農村生活下去。」
很快就騰出自家的一間屋,創辦了育新良種場。
上了軌道,有了一定規模後,另外三兄弟才相繼辭去公職,加入進來。
這就是後來中國第一家民營集團和千億希望家族的濫觴。
陳育新應是首位下海創業的農學大學生。
山東農大VS青島農大
也是在1982年火熱的夏天,萊陽農學院(現在的青島農業大學)的那三位同班同學也各奔前程。
團支書張唐之進了淄博某機關,黃炳亮、張效成則留校當老師。
山東農學院(現在的山東農業大學)學獸醫的曹積生,分到煙臺外貿食品進出口公司供職。
在淄博機關上班的張唐之也很快不安分了,在他主動要求下,被派到連年虧損的飼料廠當廠長。
1992年,鄧公南巡講話,市場經濟潮起。
張唐之辭職創辦飼料廠,並邀請黃炳亮、張效成一起創業。
他們一起創辦了山東六和,成為劉氏四兄弟希望飼料的一隻勁敵。
2005年,劉永好收購山東六和部分股份,5年後合併上市,他們成為萊陽農學院走出來的富豪。
分到煙臺外貿食品進出口公的曹積生,後來當上下屬的種雞場場長,通過改制,成立益生股份,發展成我國最大的祖代種雞養殖企業,並實現上市。
曹積生的校友王壽純則創辦了仙壇股份,側重於商品代肉雞的養殖和加工,於2015年2月16日登陸深交所。
「神豬俠侶」50億打造肉食產業綜合體
在1992年的下海潮中,南陽肉聯廠的秦英林和妻子錢瑛一起辭職,攜手回村養豬。
1985年高考,秦英林本有保送河南大學的機會,但他拿定了學農養豬的主意,就放棄了保送機會,結果考進了河南農業大學,學習畜牧專業。
妻子錢瑛畢業於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的是獸醫。
夫妻倆利用專業特長,一心一意只養豬,經過艱難創業,終於登頂成為「新豬王」,堪稱農牧界的「神豬俠侶」。
伴隨著這波「超強豬周期」,這對「神豬俠侶」迎來了高光時刻。
特別是今年第三季度,企業實現淨利潤102億元多,平均1天淨賺約1.1億元。
現在,秦英林正在自己的老家內鄉縣搞大事情,投資50億元,建佔地2700畝的肉食產業綜合體,內有21棟樓房式豬舍,年72萬噸的飼料加工,年養殖、屠宰、加工210萬頭生豬,實現進來的是飼料,出去的是肉製品。
吹響「農學派富翁」集結號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88級的薛華,畢業後接著讀研,1995年,參加工作不久,就從廣東省農科院辭職,創辦了廣東海大集團。
今年薛華以206.8億元身家,位列《2020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183位。
1989年,廣東的溫志芬考入華南農業大學,學畜牧,現已接班成為溫氏股份的掌門人。
1999年,傅芬芳遵從父命,考進福建農林大學經管學院,現也成功接班,成為聖農發展的二代掌門。
再擴展一下,1978年,14歲的劉漢元考上了四川水產學校,後創立通威集團,主做飼料、光伏。
今年,其家族以531.1億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62位。
1984年從江西省糧食學校畢業的林印孫,創辦了正邦集團,是江西首富。
傳統粗老笨重的農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正在因為這些「農學派」富翁的加入而改變。
他們經過艱苦的創業,喝了頭啖湯,但精彩還會繼續。
朋友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