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論文網」應運而生。(資料圖片)
北京某大學應屆畢業生小楊日前成功通過了論文答辯。她輕鬆地告訴記者:「一直在忙找工作,我根本沒空去做論文,就從網上買了一篇,想不到很容易就對付過去。做論文與找工作相比,當然後者更重要。」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高校畢業生或評職稱群體中,像小楊這樣買論文的不在少數。而一些所謂的「論文網」也抓住人們急需論文的心理,通過網絡組織「槍手」撰寫論文,並與一些學術期刊建立聯繫,形成了一條隱蔽的論文代寫代發的利益鏈。
網上論文交易程序苛刻
日前,記者在搜尋引擎Google輸入「論文網」這個關鍵詞,結果簡體中文網頁中,竟有 112,000 項符合查詢結果。易起論文網、全程論文網、中國職稱論文網、蜂朝網……眾多的「論文網」儘管名字千奇百怪,但「核心業務」就四個字:論文交易。
「這些網站經營項目,既包括單純的代寫或代發,也有連寫代發的『一條龍服務』。」一位曾經為評職稱而在網上購買過論文的周先生向記者透露:「其業務範圍之廣,從實習報告到學位論文、職稱論文等都可包攬,所涉及專業一概『文理通吃』,均號稱擁有高素質寫手。」
記者發現,這類 「論文網」在網上的論文交易已接近瘋狂程度。在 「蜂朝網」的「最新論文寫作需求發布」中,從6月1日到6月30日,有各類論文需求就有56個。據知情人士反映,一些上點規模的網站,平時一天就能成交十多篇論文,要是畢業生畢業或是評職稱「旺季」,成交數則更多。
為防止購買者「空手套白狼」,記者發現這些「論文網」幾乎都有苛刻的交易程序:首先,客戶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告訴網站要定製的論文專業、題目、字數、用途(職稱發表、畢業設計等)、論文等級(碩士、專本科等)、交稿時間;其次,網站如果決定接這筆業務,就會開出價格;第三,如果客戶同意網站開出的價格,須提前將20%~40%訂金匯往指定帳號;第四,網站確定收到款後,會用EMAIL通知客戶,並通知網站籤約作者,根據客戶的要求度身定做;第五,論文完成後,網站在約定的時間內將論文的50%發給客戶。若需修改,可提出修改意見。付清餘款後,即發送全文。若有代發需求,就安排發表事宜。
記者以客戶身份與多家「論文網」 聯繫過,其中一家標榜「用誠信創造價值」網站客服員說:「您在我們網站定做的論文,即擁有論文版權,保證不會在其它任何地方出現。」
「論文質量應該沒問題吧?」這位網站客服員試圖想打消記者的顧慮:「您儘管放心,我們的寫手都來自北京很多知名學校的博士生、研究生,甚至一些名校的教授都是我們的寫手,他們的身份證複印件在我們這裡也有備案」。
對此,一位年輕 「槍手」向記者揭開真相:「網站一般是扯大旗糊弄人,其實這些『槍手』也是魚龍混雜。有時客戶要稿子很急,就熬夜東拼寫,一般一兩天就能拿出來1篇。這麼短時間寫成的論文,不就是東抄西湊唄,還談什麼質量!?我知道的許多『槍手』,無非就這樣。甚至有的還不止在一個網站做『槍手』,他們在網站的身份證明附件也是假的,要是出事情的話,網站根本無法找到其本人。」
瘋狂交易背後的利益鏈
記者日前給一家「論文網」好不容易打通電話,稱評職稱需要一篇論文。在一位客服小姐熱情、詳細介紹了「業務內容」後,記者好奇地問:「你們主要針對哪些客戶群呢?收費標準怎麼樣?」
「主要有兩類,一是在校生。以購買畢業論文、課程論文的學生為主。他們支付能力有限,對論文的質量和所發期刊的期望值也不高。為他們代寫代發一篇論文,收費一般在2000元至3000元;二是評職稱群體。他們對論文的期望值比較高,一般要求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為他們代寫代發一篇論文,一般收費在5000元至8000元。理工科類畢業論文價格則相應上浮30%~50%左右。」
「只要價格談成,一定能在約定時間內交稿。」另外一家名為「全程論文網」的客服員這樣告訴記者:「如果代發,一般兩三月就能出來,1個月左右加急費500元。」
「網上論文交易已經潛移默化地形成了一套運作模式和行規。」一位「論文網」負責人曾向記者透露:「我們與期刊聯手,為客戶實行『一條龍服務』。沒有一定期刊資源論文網,僅僅靠給人寫論文根本無法生存。網站與期刊都各取所需,即期刊需要版面費,網站需要期刊版面。」
8月12日,記者與一家論文網聯繫,一名客服員聲稱「我們網站不以營利為目的。」她告訴記者:「收取的費用70%付給雜誌社,20%用於本站編輯審稿的報酬,10%用於彌補網站運營成本和通訊費用。」
但據知情者反映,這些「論文網」一般通過收集期刊發布的徵稿信息,為節省開支,也只直接與期刊編輯聯繫,私下支付給編輯一定費用購買版面。「核心期刊與普通期刊費用有差別。一般給核心期刊的編輯每個月2000元。」
「政府對學術期刊的投入太少,編輯收入不高,每月一兩千元的穩定收入對他們也很有誘惑力。」一位核心期刊主編坦承:「現在期刊徵稿信息與論文網站徵集期刊編輯合作的信息非常多。」
購買論文隱藏雙重的法律風險
「論文購買者除具有明顯的道德風險外,還具有較大的雙重的法律風險。」在談到網上論文交易的危害時,北京中盛律師事務所杜立元律師發表了看法:「首先,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這種潛在的著作權爭議,會導致未曾謀面的『論文槍手』隨時可以將論文購買者告上法庭。其次,『論文槍手』由於知識結構的局限性在寫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剽竊、抄襲的行為,而論文在表面上體現的著作權人往往是論文購買者,那麼,被侵權的原始著作權人也可能將論文購買者送上法庭。」
在採訪中,很多認為「論文代理」不僅是造假,更是破壞了正常的學術秩序和氣氛。在模式化、套路化、功利思想下,大量毫無新意、相互抄襲的「垃圾論文」充斥著各種專業期刊,這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在各方面的科研創新、技術競爭實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應試教育,落後的科研體制,功利思維下的教育「產業化」、學生「混文憑」、專業人員爭職稱等一系問題,為「論文網」泛濫提供了特殊的環境和土壤。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也認為,這與目前奉行的學術評價制度有關。「據我了解,學生畢業、職稱評定都要求拿出發表的論文來,甚至要求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可是又沒有那麼多刊物,於是就產生了買版面、給編輯請客送禮等種種歪風邪氣。」
同時,教育界、法律界人士也認為,網上論文交易仍然長期存在並日益繁榮的原因,除有其存在的環境和土壤外,主要還是因為相關職能部門疏於管理。
記者日前與一家 「論文網」聯繫,表示了對購買論文的擔憂:「一旦洩露出去,我還不身敗名裂?」該網站回的電子郵件「言簡意閡」——「怎麼可能!?我們都經營好幾年了,從來沒被查過。」然而,在記者隨後的調查中,所有受訪網站均表示從沒受到過任何相關部門的查處。
北京中盛律師事務所杜立元律師認為, 應依法取締「論文網」。國家對經營性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實行許可制度,對非經營性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實行備案制度。未取得許可或者未履行備案手續的,或者超出許可的項目提供服務的,管理部門有責任依法審查處理,情節嚴重的可訴其非法經營罪。
事實是,目前許多「論文網」都沒有到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備案,即使已經備案的,其服務內容也和申報內容不符。
治理將會面臨現實難局
「網上論文交易是一種學術欺騙行為,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北京某大學一位姓劉的學生說,「不管是評職稱還是論文答辯,這股歪風的盛行,都會使認真撰寫論文的人產生不公平的感覺。」
「網上論文交易是我國學術腐敗的一個縮影,助長了沽名釣譽、弄虛作假的社會風氣。」杜立元律師認為:「無論是『論文網』還是求購論文者、槍手,他們的行為都已觸犯了法律,理應承擔法律責任。工商、教育、司法、版權、信息產業等各主管部門均應合力給予打擊。」
「要消除網上論文交易現象,前提是在加強對網絡監控的同時,從深層次剝除我國應試教育、職稱評定製度的弊端。另外,加大對期刊的投入,切斷論文交易的利益鏈也很關鍵。」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楊鍾紅副教授表示:「網上論文交易的存在,不可能短時間內杜絕。可以預見的是,由於我國教育體制、學術評價機制存在諸多弊端,在網絡管理的相關法律規範仍不健全的情況下,再加上這些網站進行論文交易,供需雙方完全在線交易,論文也是通過電子文檔的形式傳遞,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所以對網上論文交易的治理,將會面臨諸多現實難局!」(策劃/採寫: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