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是常見的建築材料,但技術含量可不低。河南許昌德通振動攪拌科技有限公司「死磕」技術攻關,一舉解決了混凝土材料微觀均勻難題,獲得國家專利授權69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該公司總經理孟超告訴記者:「靠著自主創新,今年以來新增訂單量、回籠現金量同比成倍增長。」
許昌市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推動製造業向「智造」轉變、向高端邁進,如今已湧現出近20家像德通振動一樣的行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萬傑智能的智能主食機械設備國內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沃正實業的小型農業機械裝備生產技術全國一流;德威科技的高品質鎂合金輪轂獲得多家國際知名車企的訂單……
「這些企業規模不大,卻站在行業頂部,發展後勁足。近年來許昌市堅持兩手發力,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堅持『綠色、減量、提質、增效』,以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改造和企業技術改造『三大改造』為切入點,通過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加快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表示。
在做優傳統優勢產業存量的同時,許昌市積極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量,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謀劃智能電力裝備、再生金屬及製品、節能環保裝備和服務、高純矽材料、5G等九大重點新興產業。2019年,許昌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3%,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0.1%,對全市工業貢獻率達到43.4%。
許昌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許昌市與北京郵電大學合作,共建北郵許昌基地5G實驗室,加快網聯車、5G紅綠燈等創新成果轉化,打造5G泛在小鎮,「搶灘」5G產業發展高地。
許昌市改變財政獎勵方式,堅持每年實施一批重大創新專項,對科技創新有成果、有效益、能轉化的企業予以重獎,激勵引導企業向創新要動力。
許昌市著力搭建科研創新平臺,鼓勵、引導企業建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與科研院所、知名院校探索產學研深度融合新模式。目前,全市建成科技創新創業孵化平臺20多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8家,60餘家企業與中科院等20多家院所開展了產學研合作。
許昌市還把對德合作作為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推動「許昌速度」和「德國質量」實現「嫁接」:大森隧道公司成功併購德國GTA公司;德威科技公司引進德國庫克技術和機器人智能自動化生產線;大張過濾公司引進德國克林高公司的隔膜濾板反衝洗等技術;平煤隆基公司引進德國光伏電池生產技術;亞丹家居公司引進德國迪芬巴赫秸稈板生產線等。截至目前,該市對德合作籤約項目達到123個,落地項目56個。
日前,許昌進一步出臺了實施方案,計劃通過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傾斜,力爭3年內再培育20家「隱形冠軍」企業,讓100家企業進入「隱形冠軍」企業培育庫,進一步提升許昌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 偉)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