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索尼音樂娛樂公布了自己的下屬發行公司Unties。這公司的口號是「想把這樣的遊戲傳遞給大家」,以扶植、發行獨立遊戲為主。Unties這個名字,就是「解開束縛」的意思。
乍一看好像是條平淡無奇的新聞,因為索尼音樂娛樂做遊戲也不算新鮮事。但Unties發行的遊戲不僅會上PS4,還覆蓋到了PC和任天堂的NS主機——這意思就是說索尼要給任天堂發行遊戲。消息一出就炸了鍋,有媒體刊載新聞的時候大呼「活久見」,有的玩家一時眼花,還以為是要上PSV。
國外的玩家社區也不例外,有人說這下NS平臺三大硬體商都齊活兒了,微軟和索尼(Unties)都在上面做遊戲,這是要逆天的節奏啊?也有人表示看來NS要接手PSV的獨立遊戲市場了——你們就這麼隨手捅PSV刀子好嗎,人家招誰惹誰了。
更有意思的是,這Unties才公布不久,馬上第一款遊戲就蓄勢待發。沒想到正是之前受到很多玩家關注的同人遊戲《小小金屬》,這個遊戲酷似任天堂的看家戰棋遊戲《高級戰爭》,本來上NS就頗有幾分叫板的意思,沒想到發行商還成了索尼,也不由得讓玩家腦補任天堂此刻的心情。
索尼緣何成為第三方?給NS發遊戲的Unties又為什麼在索尼音樂娛樂(SME)下邊?其實類似的事情,早在30年前的遊戲圈就發生過,如今的情況不過是有樣學樣罷了。
很多人在遊戲領域初識索尼,都是從SCE公司(如今改名為SIE公司)以及PS品牌開始的。但事實上,索尼涉足遊戲發行業務要遠遠早於PS的誕生。1978年,索尼的音樂品牌「Epic唱片日本」設立,主攻搖滾和JPOP,如今有不少大家熟知的歌手如中孝介、宇多田光等如今都效力於這個公司,可說是日本的名門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音樂廠牌,卻在1987年開始,以Epic Sony的名義發行了不少任天堂平臺的遊戲。
這背後的原因是:一手建立了Epic唱片日本,並且日後成為SME總裁的丸山茂雄,在1984年前後就接觸到了FC遊戲,還非常愛玩裡面的網球遊戲。而且當時的音樂人在錄音的時候,乾等著實在沒意思,也經常在等候室裡玩《吃豆人》和《太空侵略者》這類遊戲,時間長了,個個都成了高玩。
種種耳聞目睹的事實,讓丸山感覺電子遊戲這東西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勢必成為唱片業的一位大敵,不如索性從現在開始就從中分一杯羹。這麼一想,他就去跟當時的索尼社長大賀典雄一商量,決定成立一個軟體製作兼發行的部門,那就是Epic Sony。
Epic Sony發行的遊戲主要有兩塊,其中像《田代政與他的公主們》、《所喬治的防守與進攻》都屬於明星遊戲,兩位都是當時電視節目裡的大紅人,借著名頭賣一把。另一些比如Gameboy版的《機械戰警》、FC版《龍穴》這類,屬於把美國遊戲拿到日本發行。這些遊戲由於製作能力有限,所以成品粗糙稚嫩。後來締造了PS神話的久多良木健,當時與丸山私交甚好,很喜歡到Epic Sony竄門玩,直言這些都是「Kuso Game」,經不起推敲。
對老玩家而言,Epic Sony好像有一股門外漢的氣質,挑遊戲眼光也不怎麼好。但他們曾一度與HAL研究所走得非常近——就是誕生了任天堂前社長巖田聰,以及《星之卡比》製作人櫻井正博的那個HAL研究所。這家公司早年相對獨立,前面說的那兩款藝人遊戲,就是由HAL操刀製作的。說不定在這兩款遊戲裡,還有已故的社長參與呢。
在FC和SFC時代,索尼音樂娛樂也不止一件馬甲。能夠發行遊戲的除了Epic Sony,還有CBS SONY集團和索尼圖像軟體。先來說說CBS SONY,這個公司其實就是索尼音樂娛樂的前身,Epic Sony則是它旗下的廠牌。
小弟能出遊戲,老大哥出不得?所以CBS SONY也出了幾款遊戲,比較出名的就是以視覺系樂團「聖飢魔II」為主角的動作遊戲《聖飢魔II惡魔的逆襲》,以及以奇葩著稱的《巴黎達卡爾拉力賽特別版》。
同一家公司,為了在FC上出遊戲還分身成了兩個,不知是否由於老任給第三方遊戲的配額導致,還是公司內部的負責人不同。
另一家索尼圖像軟體(SONY IMAGESOFT),也很好理解,基本可以當作是CBS SONY的美國分公司,最初名字還一度叫做CSG IMAGESOFT(CSG就是CBS SONY GROUP的縮寫)。他們主要發行一些美版遊戲,以影視劇改編為主,MD和SFC都有。像是州長的《最後的動作英雄》、史泰龍的《絕嶺雄風》,還有《驚情四百年》等都出過遊戲。
SONY IMAGESOFT也出過不少SEGA-CD遊戲,採用了當時非常先進的FMV(全動態電影)製作方式。如今看來這些播片遊戲的樂趣有限,玩法單調,但評價最高的FMV遊戲《原爆點:德州》也正是由SONY IMAGESOFT發行。
發行於SEGA CD的《驚情四百年》,不知為何是橫版打鬥遊戲。但背景是全動態CG,技術相當了得。
PS項目啟動後,索尼成立了索尼電腦娛樂,也就是後來大家熟悉的SCE。上文說的那些公司和品牌,大多被整合進了SCE。
似乎看起來索尼音樂娛樂(SME)發行遊戲的歷史也將在此告一段落。但事實上,在PS上依然有一部分遊戲是由SME來發行的,並且絕非江水湖水,比如98年的大作《天誅》。這款遊戲與同年的《神偷》與《合金裝備》一起開啟了潛入動作遊戲的新篇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製作《精靈寶可夢》的Game Freak也在這一時期,與SME聯手推出了一款創意類的醫療文字遊戲《點擊救護》。也不知是不是索尼音樂運氣太背的緣故,雖然他們先後跟任天堂的兩大搖錢樹都建立過關係,但沒弄出來過大熱的作品,連聽說過這些遊戲的玩家都少之又少。
說了這麼多,想必各位也明白了。SME早在30年前,就當過老老實實的第三方。不過在PS品牌誕生後,這家公司沒有再製作過第三方遊戲,而此番重新發足,也算意義重大。更可貴的是,公司目前幾個項目均著眼於亞洲獨立遊戲圈,利用索尼的資源,將一些新銳製作人的作品推廣到世界各地。
除了我非常期待的《小小金屬》,《Deemo -重生-》、《Last Standard》與《Merkava Avalanche》這幾款作品均體現出了不同於歐美獨立遊戲人的氣質。令人非常期待Unties會給遊戲業帶來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