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
新一輪創城工作啟動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創城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持續推進突出問題集中整治,不斷加大軟硬環境建設力度,城市環境更加整潔亮麗,城市秩序更加規範有序,市民素質不斷提升。當前,創建工作已進入衝刺階段,文明創建給我們帶來的成果也越發明顯。變化不止城市的面貌,更是市民生活質量和文明水平的提升。一次禮讓、一次俯身撿拾、一次人性化的服務,甚至一個微笑,都彰顯著滿洲裡這座城市的風範。本報記者深入基層,推出重點系列報導,講述創城給百姓帶來的變化和實惠。
自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以來,我市始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思想,大力推進城市環境提升和城市品牌創建工作,將創建工作作為回應群眾現實需要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管理有序、乾淨整潔、安全和諧的城市面貌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街淨路美 打造城市亮麗容顏
初秋時節,立於湖岸邊,賞芳草萋萋、碧波悠悠,一切美景盡收眼底。在我市想尋覓一份這樣的愜意,不必遠行,在北湖公園就能得到滿足。
「市區裡就這麼一片水面,我天天都在這兒溜達,這幾年公園和周邊規劃和設計得都挺好,綠化、路面、衛生都有人維護。每天傍晚,周圍的人都來這兒遛彎,可熱鬧了,我家小孫子就特別愛來這兒玩。晚上景觀燈一亮,比白天還好看。」陳寶大爺說道。
近兩年來,我市將文明城創建與城市精細化管理相結合,創新推行街長負責制,深化門前承包製,臨街商戶、機關企事業單位門前衛生有了很大的改觀,城區街道路面乾淨整潔、車輛停放有序,有效解決了馬路市場、流動攤點、佔道經營等一批難點焦點問題,市容市貌和城市周邊環境煥然一新。我市投資13.7億元實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城市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自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加大了街路的「硬體」建設,打通斷頭路、填平坑窪路、修繕破損路,將南四道街西側與幸福路延伸段兩條僅有的未硬化道路一同列入了整治範圍,對兩條路進行了路面鋪設和兩側人行道道板鋪設;對五道街、南區三道街等主要街道路面進行了重新鋪設,道路整體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
創建實惠 讓群眾掛在嘴上樂在心裡
「樓道『花臉』變『白臉』,坑窪道路變坦途,停車按線規矩放,回家的路亮起來……」身邊的變化,群眾看在眼裡、掛在嘴邊、甜在心頭。
「我們這是個老小區,得有快20年了,以前樓道裡的扶手還有牆面都比較陳舊,牆面上到處是小廣告,有不乾膠的,有直接用墨水印上去的,還有手寫的,總之是什麼樣的都有。你看現在我們樓道乾淨吧,扶手是新刷的油漆,牆上的小廣告也都給鏟乾淨了,又重新刮的大白噴的漆,一進來就感覺亮堂堂的。小區裡的地面也平整了,重新規劃了停車線,維修了路燈,地下管道也重新更換了,感覺整個小區既乾淨又整潔。」湖東小區居民時淑芹說。
今年,我市計劃投資約1.15億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以人民為中心,由「內」到「外」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按照一個小區「一張圖」「一個改造方案」「一個改造清單」的要求,對全市214個小區進行了整體摸排,廣泛徵求各社區、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居民的意見建議。根據解決急需、分批分期改造的原則,對63個無物業小區實行整體改造,改造後引進物業企業推行物業服務,力爭年底前實現我市居民小區物業市場化服務基本全覆蓋,消滅棄管小區;對10個有物業服務但設施老化問題嚴重的老舊小區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對171個小區進行整體封閉,對具備條件的小區實施多功能用房建設。
同時,我市還推行實施了小區環境專項整治,對城市周邊、重點小區及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內的違章建築、私搭亂建、亂圈亂佔、廢品收購、毀綠佔綠進行集中清理,為居民小區改造後長效保持提供保障。
以點帶面 文明創建為宜居城市加分
居民小區是一個城市的基本單元,小區宜居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是否宜居。為了提升居民小區宜居程度,我市結合文明城創建、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派駐工作組進入小區開展物業攻堅工作。
「我在這個小區住五年了,剛買這個房子的時候因為是老舊小區,環境不太好,問題也多。去年城市精細化管理給我們小區進行了改造,還幫我們引進了物業,現在我們業主在這住著是安心又舒心。記得去年有一天晚上,我自己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突然停電了,我抱著試試的心態給物業打了電話,沒想到十分鐘左右就修好了。要不然天那麼黑,家裡還沒電,我真不知道怎麼辦好了,挺感謝他們的。」興華小區居民張靜說道。
我市在對全市居民小區共用設備、公共秩序、共用部位進行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礎上,根據存在的問題,本著「調動幹部、發動群眾,解決急需、建立供需、規範服務、市場調節、依法嚴處」的原則,市委、市政府派出由市公安局、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主要領導為組長的三個工作組,每個工作組配備執法員、治安員、宣傳員、監督員、服務員五大員深入小區開展攻堅。由公安局、住建局、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執法員,推行執法進小區,有效解決了小區佔用公共空間和公共場地私搭亂建、亂堆亂放、侵佔綠地、飼養大型犬類、飯店煙氣噪聲擾民等問題。
同時,我市以補短板、補差距為切入點,實施了南區平房區環境治理,清理和拆除南區3806戶居民區臨時構築物、私圈亂佔2400餘處,清運各類垃圾2100餘車,建設400餘處彩鋼結構的臨時倉儲用房,用於居民儲煤儲柴,更方便居民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