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河南近來重大的城市經濟格局調整動向之一,洛陽的副中心城市建設近來頗具熱度,無論在官方還是民間,大家都在熱烈討論。副中心城市建設如何,如何解讀,大家應該已經有了自己認識,我水平有限,不做解讀。
但作為關注高校的關注者,工地搬磚之餘,我對有些新聞倒是更加感興趣。
同樣引發注意的還有,河南科技大學與洛陽政府的頻繁互動,而不少會議提及多個名詞,如高質量發展,爭創「雙一流」大學等,讓人遐想不斷,部分觀點認為:河南科技大學難道已經要入圍下一輪「雙一流」預備軍,或者洛陽市政府要全力支持河南科技大學了。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河南科技大學與洛陽市政府近期的互動,以及未來河南科技大學,包括河南高校前景如何?
在2019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學正式啟動融入全省「雙引擎」發展戰略工作。
至此之後,河南科技大學官網關於洛陽副中心建設及與學校融入洛陽發展的新聞頻率開始迅速提升,可以說近幾年罕見,河南科技大學的官網也一改之前更新慢的風格,變得「勤快」起來,標題越來越聚焦,那就是集中於河南科技大學與洛陽政府的互動內容。
比如4月份的部分新聞標題
洛陽市推進河南科技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座談會舉行
《洛陽日報》:劉溢海:拉大格局 扛起重任 打造洛陽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學校召開融入洛陽「加快建設副中心」戰略工作專家論證會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精神
光明網:產學研融合發展為「新引擎」注入新動能(文章主要圍繞洛陽與河科大的歷史淵源及未來)
接下來,我們需要討論幾個問題:河南科技大學如此頻繁密集地公布關於融入洛陽發展的內容,以及其中出現的「雙一流」建設等有關內容,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答案是否定的,河南科技大學進不去下一輪雙一流,其他的河南高校同樣進不去。
河南接下來的任務是全力支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的雙一流建設,保住既有成果,而不是新增高校,事實上河南目前也沒有財力去同時支撐三所雙一流高校。
河南在第一輪雙一流建設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一所一流大學,一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在中西部各省份中是非常明顯的受益者,按照目前河南高校的實力,再增一所,會直接打破利益平衡,高層不會同意。
沒有
無論是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ESI1‰學科,US News和QS等幾個世界主流高校排行榜,學科評估獲得頂級排名學科,五年內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以上、技術發明一等獎或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河南科技大學都無一符合,而河南科技大學本周期內最大的成果國家科學技術獎主要還是集中在科技進步獎,而含金量最高的自然科學獎河南科技大學並沒有入帳。(事實上,拉長周期來看,國獎河南高校,表現最好的還是河南農大)
事實上,河南省也並沒有釋放明確信號支持河南科技大學進入雙一流建設,即使支持,下一輪也不現實。
我相信,作為河南科技大學與洛陽市政府,都非常明白一件事,短期內雙一流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那麼,這些會議與座談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呢?
1.河南科技大學真正重視並且願意積極與洛陽市政府和合作互利,也願意為這座城市貢獻自己的能量,這對於多年來,對於洛陽政府關係一般的河科大來說,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面,也是一件好事,畢竟地方大學只有真正融入了城市,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之前也有類似的表態,但是從後續來看,很多東西沒有得到改變,但願這是好的開始,洛陽市政府能支持河南科技大學推動新校區建設與債務化解等長期困擾學校發展的問題。
2.同城的洛陽師範與洛陽理工也都在提融入副中心建設,但是能提支持雙一流高校建設的,有且只有河科大,對於洛陽市政府而言,未來城市在更高層次發展,與之能更好匹配的也是河科大,而河科大也藉此表明自己洛陽最重要高校的身份和地位,以期雙方能更深層次認同,我相信,這才是大家說的內在的一些東西。
當然,為了將來,提一提遠期的規劃與建設,也無可厚非,但是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3.河南支持洛陽副中心建設,對於城市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也許),同樣受益的還有區域內的高校,特別是最重要的高校,河科大之所以這樣密集的開會與研討,正式對外表達這種看法。
至於雙一流,大家不必太過在意,很多會議只是一種表態甚至只是個姿態,這樣的會議太多了,沒那麼多微言大義。
河南的高校,只有也只能踏踏實實做自己定位內的事情。
在政策落地前,沒有任何承諾是百分百的,當年河科大三校合併之前,那些在天上飛的言論都兌現了嗎?
這次是洛陽全力支持河南科技大學的發展的信號嗎?
不知道,畢竟,嘴上都可以說,做起來就不知道了。
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河南高校雙一流可能只有鄭州大學與河南大學,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省內其他高校,最重要不是雙一流,而是更多非常具體而又重要的事情。
具體到河南農大,河南師大,河南理工,河南科大等高校,就這麼幾件事:
博士點申請,尤其是河南大學與河南科技大學的醫學類博士點,第五輪學科評估,國獎等。這些,都比遠期的雙一流等來得更加具體和有指導性。
今年,河南高校還會繼續延續著之前的奠定的格局,部分梯隊繼續分化,以河師大,河農大等幾所高校為首的集團開始更快前行。
而新貴鄭州輕工業大學則成為新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