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佳沒有想到,在英孚教育購買的分期繳費英語課程,變成了貸款4萬多元。
不獨劉雨佳,人民網記者採訪和檢索發現,多人疑遭英孚教育等教育培訓機構「分期繳費變貸款」。公開報導顯示,有關教育培訓機構誘導學員用貸款方式繳費的投訴由來已久,2016年起即有類似報導。
分期付款為何變貸款?學員該如何維權?
被銷售員「聊暈」,同意分期付費
劉雨佳在深圳一家服裝公司工作。想提高英語,去年3月,她去了位於羅湖區的英孚教育成人英語(萬象中心)諮詢。
銷售人員拉著劉雨佳一聊就是幾個小時。「聊到最後我都暈了」,劉雨佳沒仔細看合同就籤了字。
合同籤約時間是2019年3月18日,要求付款40999元。劉雨佳錢不夠,銷售人員稱可以分期繳費且無利息,一個月僅需還千餘元。她覺得還款壓力不是很大,就接受了。當天現場消費4100元,用招聯金融App分期36899元,一共分24期還,每期還1537.45元。
在北京五道口附近上班的雯雯(化名)也遇到類似情況。
2019年10月,因為英孚教育的一位銷售人員多次邀請試聽課程,雯雯去了位於海澱區優盛大廈的英孚教育成人英語(五道口中心)。
雯雯回憶,去之後不是試聽,而是被拉去小玻璃房談話,「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問我工資收入、職業發展等等」。
籤合同時,由於課程總費用是45999元,雯雯一下子拿不出這麼多。銷售人員也稱,可用無息的分期付款方式繳費。雯雯說,現場繳費時,她的手機收到信息,信息裡的連結網址是百度有錢花App的繳費頁面,對方幫她進行繳費操作,隨後雯雯籤了名。除去現場用信用卡刷了8000元,她分期繳費37999元,當天銷售人員沒有告知她分期繳費是貸款,也未告知如何還款。
除了劉雨佳和雯雯,不少投訴者陳述了相似的經歷,稱銷售人員在勸說其分期付款時,未口頭告知付款方式是貸款,且在籤訂合同期間,通過長時間聊天、讓學員們難以現場讀完合同,造成學員們誤以為只是和英孚教育籤訂分期付款的錯覺。此外,不止一名學員反映,購買課程時,籤完合同後當場沒拿到合同。學員李女士稱,後期和英孚教育溝通申請退款時才拿到合同。
劉雨佳在英孚教育購買了課程。受訪者供圖
不滿意課程要求退款,發現背上貸款
劉雨佳後來發現,上課效果和銷售人員推薦課程時描述的有出入。而因為疫情,英孚教育從2月起一直沒開放線下課程,但5個月來每月劉雨佳都需按時分期繳費。
3月時,劉雨佳向英孚教育的學習顧問表達了想退款的念頭,學習顧問稱退款較為困難。每個月18日是繳費期限,她循著繳費使用的App上標註的電話聯繫了客服,客服稱不交錢會影響徵信,她才知道自己的分期繳費是貸款。
因為疫情原因,劉雨佳遭遇公司裁員。失去收入、還要還貸款,她只能透支其他信用卡、向家裡借錢。
劉雨佳從4月起和學習顧問交涉要求退款,對方仍建議將課程轉為線上課。她聯繫英孚教育的客服熱線,客服稱籤合同30天內才可以退款,超出時間範圍不能退,且建議將課時往後順延。
雯雯背上貸款後也覺得不合理、且上課效果沒有預想中好。上了2個月課後,雯雯向學習顧問、英孚教育客服溝通退款均遭拒絕,後被要求扣20%的違約金和扣除去年10月至今年4月的學習費用。
記者聯繫的另外一位學員和在網上發文投訴的多位學員也稱申請退款時被要求扣違約金,且額度不一樣,從10%至20%不等。
經多次交涉,劉雨佳6月11日和英孚教育達成退款方案,即退款16057元,「夠我還貸款」。英孚教育公關稱退款原因是5月30日劉雨佳因個人工作狀況變化原因提出退費訴求。而雯雯不接受英孚教育方面的方案之後,撥打了北京市政府服務熱線12345投訴。5月英孚教育方面同意將違約金免為零,僅扣去年10月至今年2月的學習費用,其餘退還。
就申請退款一事,記者6月8日致電英孚教育客服聯繫採訪事宜,13日收到其公關部王女士的郵件回復。郵件提到:英孚有明確的退款政策,包括一定期限內的無條件退款承諾,也配備專有退款通道幫助學員便捷退款。提供無條件退款期目的是希望學員充分體驗課程以判斷是否適合自己。超出無條件退款期的退款申請,英孚方面會依據當地法律法規與學員協商解決。如果學員非因法律規定的原因提前終止合同的,英孚將收取一定數額的違約金,用於承擔前期的教學投入成本。
學員認為課程不符合一開始推薦時的描述、疫情期間數個月沒有開課,能否申請退款?
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曉菊分析,如果授課內容與購買之前介紹的授課內容大不同且有證據證明該事實,同時因為疫情原因無法完成訂立合同時的目的時,符合合同退款條款中第二條約定消費者有權要求解除合同並申請退款的理由。消費者可先協商申請退款,如協商不成可通過訴訟解決。
截至4月雯雯還需還款30087.29元。受訪者供圖
銷售員代客操作,消費者如何維權
就劉雨佳和雯雯了解,在英孚教育報名課程時分期繳費變貸款的人不在少數。她倆分別於4月和6月在網上徵集遭遇類似情況的人一起申請退款。記者在雯雯所建微信群中看到,有類似經歷的有13人,劉雨佳所在群中則共有37人。人民網領導留言板、黑貓投訴上亦有多起英孚教育相關投訴。
6月5日,記者以學生身份向英孚教育客服諮詢,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稱,英孚教育推出的教育分期項目,是和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推出,該項目無息。主要是考慮到很多學生沒法全額付款,用於減輕學生壓力。
英孚教育公關則稱,英孚教育不提供教育分期產品,英孚允許學員使用現金、銀行卡和貸款方式支付培訓費用。如學員選擇貸款方式,將由其自主向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金融機構進行申請。在進入貸款流程前,學員會得到口頭及書面通知,並籤署貸款知情函。第三方金融機構將對其進行資質審核和還款能力評估,審核通過後,由該機構和學員達成協議並發放貸款。此外,英孚要求課程顧問在學員購買課程前,幫助學員充分閱讀並理解條款細節並籤字確認。
英孚教育客服和公關的說法前後不一:前者承認「和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推出」教育分期項目,後者卻稱貸款「由其(學員)自主向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金融機構進行申請」。
此外,學員們講述的經歷也與英孚教育公關的說法相悖,包括學員們普遍反映沒有得到關於貸款事宜的明確口頭告知、籤訂合同時難以現場讀完合同;有學員稱向第三方金融機構發起的貸款申請,是英孚教育的銷售人員主動幫忙在學員手機上進行操作的等等。
記者查閱多位學員籤訂的合同發現,英孚教育在合同中說明了貸款事宜。劉雨佳提供的合同全文顯示,合同名為《英孚課程協議》,第四頁標為《聲明函》,內文共三段,末尾為學員本人籤名和日期。內文第一二段稱「本人,劉雨佳(身份證號×××)已籤署了《英孚課程協議》並選擇向第三方(如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方式向EF支付培訓費。在籤署貸款申請材料及協議前,本人已充分了解了申請貸款的條件……」
雯雯稱,後期自己獲悉分期繳費是貸款後,在繳費使用的百度有錢花App上搜索,才發現自己與第三方公司的借款協議,協議中「借款人的姓名」一項裡是自己的名字,「借款用途」是支付教育培訓服務費。而劉雨佳在繳費使用的招聯金融App上沒找到類似的協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指出,學員可提供證據,證明真的不知道與第三方放貸機構籤約的事,或證明教育機構銷售人員故意隱瞞。
張曉菊舉例,事後維權的證據需是能證實銷售人員有誘導銷售和違規的證據,比方有一開始購買課程時的全程錄音錄像,或事後跟銷售人員確認,證實自己購買課程時,聽到銷售人員告訴自己的是分期付款,而不是貸款等類似證據。
這類型的投訴尹振濤此前多有耳聞,就他判斷,業務員在學員加入數量、成功貸款等考核達標後能獲得利潤,因而在利益驅使、培訓機構管理不嚴格的情況下,做出誘導、哄騙學員的行為。
劉雨佳所在英孚退費群中有37人。受訪者供圖
張曉菊建議,消費者一定要詳細看清楚合同的內容後再籤字,不能只聽銷售員的口頭承諾或口頭對合同內容的描述。
記者查閱發現,不獨英孚教育,近年來涉及教育培訓的投訴持續高企。以2019年教育培訓投訴為例,新浪教育聯合黑貓投訴發布的《教育培訓行業2019消費維權數據說》顯示,教培行業2019年全年的投訴量高達1.9萬,被投訴問題包括退費難、誘導消費和貸款問題等。新華社曾於2019年報導教育分期陷阱,提及了英孚教育、韋博英語、華爾街英語等。
有網友困惑提問,教育分期陷阱屢被投訴和曝光,為何屢禁不止?人民網將持續關注。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rmzj@people.cn
推薦閱讀
人民直擊:學歷造假也能報考消防工程師?
人民直擊:輕鋼別墅代理陷阱
人民直擊:傷人蹦床館 到底該誰管
人民直擊:你被直播帶貨坑過嗎?
人民直擊:你的offer被「鴿」了嗎?
(責編:周世玲、陳遠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