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該專注於本專業,還是多方涉獵感興趣的學科?

2020-12-16 騰訊網

看到這個問題,我有很多感想。

我們學習的專業知識,最終都會應用於工作。

所以想討論某個專業,就要聯繫未來的工作和時代的發展。

草率的興趣

我們經常會說,對一個事物感興趣,對一個事物不感興趣,那我們問過自己:什麼是感興趣的專業?

有一個定準嗎?

是你僅僅學了一點皮毛,只摸到冰山一角,就確認對它不感興趣?

還是你在學習中遇到了一點的困難,吃不了一點的苦,就說對它不敢興趣?

聽別人說某個專業,你感到很有意思,你就感興趣了?要知道,這個專業你根本沒有學過。

成就影響興趣

很多情況下,你在一門學科上的成就,影響著你對它的興趣。

你取得的成就越大,就越可能對它感興趣。

你屢次失敗,就越不可能感興趣。

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高三生,數學只能考20分,很少對數學感興趣。

一個英語只能考30分的學生,很少對英語感興趣。

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工作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即便是雙胞胎,他們身上也會有不同的地方。

不同類型的的人,適合不同的專業,適合不同的工作

你性格內斂,不擅長動手實踐,喜愛文化,那麼選擇文字類的專業,未來從事文字類的工作,是最合適的。

譬如:漢語言文學,古典文學,新聞。

你性格開朗,熱愛交流,精力旺盛,可以考慮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未來從事與人打交道的工作。

你沉默低調,操作能力強,可以選擇技術類的專業,畢業後做一名技術員。

你數學好,邏輯思維強,可以選擇計算機類的專業,畢業後當一名程式設計師。

所以如果要細分人的類型,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類型。

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你的學習、工作,一切都會很自然。

限定者

限定者的定義和特點

剛才我所說的這類人,認為自己的性格、能力、習慣、性格,是很難改的。

他們不喜歡改變,限定了自己的邊界,

我把這類人稱之為:限定者。

他們活在自己的舒適圈當中,怡然自得。

限定者的優勢

當專業、工作適應他的性格、能力、興趣、習慣時,他會如魚得水。

限定者的的悲哀

限定者,要求專業、學科去適應他。

當一門學科給他帶來了出乎意料的困難時,他們會感到不適應。

當一門專業的學習難度超乎他的能力範圍時,他會突然厭惡這門專業。

當一份工作要求他突破自己時,限定者就會說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

他強迫工作內容100%地適應他,而不是他稍微改變去適應工作。

因為找不到完全匹配的工作,他會找出各種理由,不停地換工作。

最後沒掙到錢,還會怨天尤人,怪時運不濟,嫌政策不行。

為什麼不找找自己的原因?

突破者

我們都知道,人有很大的潛力,有可能做到超乎能力範圍的事情。

但人想突破這個限制,需要遭受很多的苦難。

有多苦?

就像做一道很難的數學題。

又像學習一門高深的外語。

突破者,多是主動接受這種磨難。

巴菲特,年輕時候也非常害怕當眾演講,他甚至說過自己很厭惡演講。

為了改變自己就,他去參加了卡耐基的課程。

課程中他會被要求做很多很尷尬的事情。

比如:當眾跳舞,做一些搞怪的動作,當著大家的面演講。

這門課程對他而言肯定是很難的。

但他還是通過了這門課程,從此不再畏懼在眾人之前演講。

我們看到一位名人做出巨大成就時,就會認為他本該如此,因為他是偉人。

實際上,名人也是通過對自我的突破,打破自我的限定,最終才做出了更偉大的成就。

選擇做一名突破者,你會遭受諸多磨難,但你最終會習得新技能。

自己種下的苦果,自己吃

高考後填報的大學專業,到了大學就不喜歡了。

究竟應該怨誰?

是誰選的這一個專業,又在大學期間後悔。

多少人做著手裡的工作,眼巴巴望著別人的工作,總認為別人的工作更好。

而當你放棄手裡的事情,做其他工作,又會發現其他工作也不讓自己滿意,於是又瞄準下一份工作。一輩子就陷入這樣的死循環。

這又能怪誰呢?

專一的力量

在我看來,選擇精修專業,是對有限生命的無限尊重。

無論你正在學的什麼,做的什麼,把它做好,做成同行業最頂尖的20%,保你衣食無憂。

你野心很大,什麼都想做,也可以,那你就要吃加倍的苦。

別人專一學習一門學科,吃一倍的苦。

你要學兩門學科,你最少就要吃兩倍的苦。

如果你吃不了,最好不要想著什麼都要做。

我怕的不是你什麼都做,我怕的是你吃不了苦,又會為自己找退縮的藉口。

這樣真的有意思嗎?

多方嘗試,而後專一

剛才我建議大家不要什麼都做,因為這樣子什麼都做不好。

但是,如果在你還沒有找到方向呢?

我認為你可以嘗試你感興趣的學科,嘗試你感興趣的工作。

一旦選中,就要不惜一切地做下去,做到最頂尖。

我就嘗試過很多工作,最後才找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並持之以恆地堅持。

萬物互聯

萬事萬物本就是聯繫的。

每一個看似獨立的專業體系,都和其他的專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所以片面地割裂「專一」和「多方涉獵」的聯繫,是不對的。

複合型人才

現代社會,對於複合型人才有極大的需求。

很多工作,同時對專業、英語、計算機等方面都有要求。

你不多學一點,就要被淘汰。

所以我感覺現代社會的急速發展,促使著很多安於現狀的限定者,被迫吃苦,被迫突破,成為了一名突破者,掌握了新技能。

單選題和多選題

現在我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是精修一門專業,還是多門學科涉獵?

這不是一道只有A、B選項的單選題。

而是一道可A,可B,還可AB的多選題。

精修專業的同時,在精力範圍內適當涉獵其他學科,相輔相成,相互增益。

哲學:靜止和運動

哲學上有一句話:世界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用於專業或工作,意思就是:你可以短時間安於現狀,因為短時間內事物的變化並不大,你已有的知識體系不會被淘汰。

但你不能長時間安於現狀,因為現代的技術迭代越來越快。

如果滿於現狀,不願努力,幾年後,你的知識體系就過時了,你會被超越,並很快被淘汰。

相關焦點

  • 朝譯暮習*日積月累(英語作文——專注專業or廣泛涉獵?)
    專注專業還是廣泛涉獵?
  • 深度學習還是廣泛涉獵?
    知識付費已經興起多年,羅振宇等行業大佬被質疑是否在販賣焦慮,造就一批廣泛涉獵知識的跨學科學習者。
  • 三本大學生畢業後,應該考公務員還是研究生?
    大學生畢業後,很多人都面臨著到底是升學還是就業的選擇。作為三本大學生,畢業之後,到底應該選擇考公務員呢,還是應該選擇考研究生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的建議是,如果你要在這兩種考試中選擇一種,儘量選擇報考公務員。
  • 三本大學生畢業後,應該考公務員還是研究生?
    大學生畢業後,很多人都面臨著到底是升學還是就業的選擇。作為三本大學生,畢業之後,到底應該選擇考公務員呢,還是應該選擇考研究生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的建議是,如果你要在這兩種考試中選擇一種,儘量選擇報考公務員。
  • 英國:提倡學生涉獵跨文理多門學科
    英國中學理科教育:提倡學生涉獵跨文理的多門學科  作者:勞倫斯-帕克布朗(英國百福教育 學術總監)  翻譯:胡悅  在英國,小學階段是從4歲到10歲。並沒有被列入推薦名單,很多高校都覺得這些還是在大學本科階段再學習比較好,不需要前期涉獵。在英國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學習物理專業的學生最後被布裡斯託大學的法律系錄取。所以第一條建議是就讀A level課程時儘可能從這八門推薦課程中選擇。如果你想進入頂尖大學的話,至少三門、最好四門都是從這八門推薦課程裡挑選。
  • 這4所業內的「巔峰級」大學,涉獵於不同的領域,畢業即是巔峰
    這4所業內的「巔峰級」大學,涉獵於不同的領域,畢業即是巔峰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大學數量共有3000多所,這幾千所大學可以分為很多類型,有綜合性大學,理工類大學,語言類大學,以及財經類大學等,每所大學涉獵的領域都不太相同,在綜合實力的排名中,雖然一些大學排名不靠前,看起來表現一般,只是一所普通的
  • 本科會計專業,對播音與主持感興趣,是跨考好,還是轉專業比較好
    最近,有大學生寶寶私信我,因為他最近本科學的是會計專業,但對播音主持感興趣,而且在學校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基礎。他提出的問題是:是抓住轉專業的機會轉入新傳好?還是以後通過考研跨考更好?我很認真的思考過,當時認為這就是一個選擇題,興趣和熱門專業,到底應該怎麼選擇?其實,還有第3種選擇。可是,我們都覺得沒有把這個問題研究透徹。
  • 大學生在準備考研時如何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和高校
    ,自然會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和目標高校。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往往會有較大的局限性,這一點與當前的人才選拔方式也有一定的關係,大學生在考上大學之前,知識結構是比較集中的,對於行業領域的認知更是比較匱乏,這也導致不少大學生選擇了自己並不感興趣的專業。大學生要想提升自身的專業認知能力,一方面要儘量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也要多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探討,這對於提升自身的行業認知能力有非常直接的幫助。
  • 國內第一所「3年制」本科,專業實力強擁有A+學科,還是211高校
    ,以「本為本,以生為本,同班不同學,同學不同班」實現個性化特色教學。 頂流211西北大學VS末端雙一流鄭州大學 從專業實力上看,西北大學擁有兩個A類學科,鄭州大學一個A類學科都沒有
  • 關於大學生讀書的話題
    韓小蕙:大學生有責任帶頭讀書,他們應該成為讀書的主力軍。讀書的問題,既是人生最快樂的事,也是人生必須完成的工作,還是一項艱難的事業。選擇一本書是很艱難的,但前提是必須懷有讀書的願望。大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放鬆自己,更不能放縱自己,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大人、一個現代知識分子來對待。
  • 教育部新增兩個學科,都是一級學科!高考志願會多出兩個專業嗎?
    其實這兩個學科的發展前景都比較好,如今再加上教育部的重視,將來也會變得越來越好的。跟這兩個學科有關的高校,哪些比較值得推薦呢?‍國家安全學這門學科國內很多大學目前還沒有設立,如果有興趣、想學習這門學科的同學可以在這些學校進行選擇。
  • 大學專業:計算機專業專攻一個方向好,還是需要均有所涉獵好?
    小編作為計科專業的學生,本著吐槽的精神來談談大學計算機專業如何學習?哎普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無論是橫向發展還是縱向發展,沒有絕對的非此即彼,橫向和縱向,就是廣度和深度,亦是發散和專注。先廣度優先搜索,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再深度優先搜索,建立自己一技之長。
  • 大學英語專業課程解讀,畢業之後前景廣闊,就業薪資很高
    在許多高三考生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於英語這個學科比較感興趣,同時未來也想從事英語相關的工作。於是許多人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會對英語專業有所考慮。大學英語究竟學什麼?相信這是很多高三考生的問題。其實在大學英語專業裡面學習的內容比較多,而所學的課程也相對較廣。
  • 在美國上大學,你是否應該選擇雙專業?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生選擇主修雙專業。然而,在第二年末,完全出於自我意願,我又主修了第二個專業——英語,儘管我很清楚歷史和英語專業必修課合計多達19門。雖然對無法涉獵其他學術領域略感遺憾,但是通過對課程體系的仔細研判,我認識到自己還是對英語和歷史最感興趣。我相信到了畢業那天,無論是否將英語確認為專業,我都將完成該專業相關的課程。
  • 大學生在畢業前就應該知道的社會常識
    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應打下寬厚、紮實、系統、嚴謹的知識基礎及專業技能功底,才能適應工作性質的變動及職業結構調整的變化。(2)掌握一技之長等於獲取競爭特殊專業崗位的入場券。大學生畢業後將從事專業方面工作,專業知識是大學生知識結構的特色所在。有專業特長的畢業生要根據社會對人才評價的資格化傾向要求,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資質也逐步融於社會化、客觀化、公平化、國際化評價標準之中。
  • 通信專業大學生,到底應該學什麼?
    如今這個時代,技術日新月異,課程五花八門,很多大學生都會覺得迷茫——不知道應該學什麼,什麼技能才是將來工作所需要的,什麼課程才是真正有用的之前我曾經寫過幾篇文章,介紹通信相關專業大學生應該重點學習的方向和課程,但是總感覺還是不夠系統。
  • 西班牙碩士申請丨選自己感興趣的還是選擇就業前景好的專業?
    再過一個月,新的一輪碩士申請就要開始了,每每到了這會兒,專業選擇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家長和學生往往會分成兩個陣營,家長會更加看重就業前景,而學生則會更想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那麼,到底選自己感興趣的還是選擇就業前景好的呢?
  • 大學生想要成為一名教師,這些專業務必報考,建議收藏
    如果未來想成為一名語文教師,那麼我們可以報考師範大學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因為在師範類大學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的就是未來擔任語文教師的學科人群。不同學科所報考的專業也有所不同,不要認為進了師範大學就可以當任意的學科老師,在專業方面也是有區別的。做數學教師,可以報考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 轉給計算機專業的準大學生
    如果你身邊有剛剛填完志願的準大學生,而且還是選擇的計算機專業,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吧,相信我,他會非常感謝你的!這篇文章 1w 字,希望給計算機專業的準大學生提供一些指導。同樣,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對大一大二的讀者們或者自學的讀者們有所啟發。
  • 託福考試涉獵範圍廣 考生如何在考試中出好成績?
    不少人都有疑問,作為一個語言考試,卻包含了如此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怪異的詞彙,非專業人士要弄懂其中這些小論文一樣的段落一定非常困難,那麼只有一般常識作為基礎的考生要如何應對其中的專業知識呢?  學科涉獵廣泛原因分析  「我怎麼知道美國西部和東北的松鼠由於松子硬度不同,最後個頭大小有什麼區別?」有考生曾經在考完託福後在網上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