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肉時鍋中浮沫是髒東西還是精華?聽了老廚娘說,才知一直都想錯。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因此在我們的餐桌上肉類也成為了餐桌的主角,尤其是很多朋友從小到大養成的飲食習慣,都是無肉不歡,因此每頓飯都少不了各種肉類。但是今年我國各種肉價一直在不斷的上漲,尤其是豬肉價格已經翻了一倍還不止,讓我們大家在吃豬肉的時候也倍感小心,恨不得在烹飪的時候要少浪費一點,這樣才能吃得更多一些。所以我們在家裡邊燉肉的時候,有一個小細節就不得不重視起來了,那就是我們煮肉時鍋中浮現出來的浮沫到底是髒東西還是精華呢?有不少人都非常糾結他到底是什麼,今天我也是聽了老廚娘說的一番話才知道,原來一直都想錯了。
我們在家裡邊經常會自己燉肉,我們都知道燉肉的時候是將肉放在了水中,一直不停的煮,不過在煮肉的時候水面上都會有很多浮沫,這一層浮沫到底是什麼東西呢?不少人都覺得是髒東西,把他們拿勺子撇出去,還有人覺得這是精華,那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對待這層浮沫,到底這浮沫該不該扔呢?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層浮沫到底是什麼東西吧。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知道,在煮肉的時候並不會只出現一次浮沫,它都會至少出現兩次,因為在第1次的時候,我們剛把肉放入鍋中去煮,水面上就會出現很多髒髒的浮沫,這是髒東西。所以我們應該將這層浮沫給撇出去,不過我們將髒的撇出去之後繼續煮的話,就會發現水面上會第2次出現浮沫,不過這次的浮沫就不像第1次一樣,顏色稍微乾淨一些,看起來是白色的了。對待這層白色的浮沫,有很多人就很糾結了,到底是該扔呢,還是該留呢?
其實老廚娘就告訴我們了,這一層白色的浮沫並不是髒東西,而是肉中的精華,我們第1次把肉煮出浮沫的時候,這是因為肉當中殘留了很多血水和雜質,被煮出來了,而它們還會吸附在氣泡上,因此顏色看起來非常不乾淨,看著有一些髒髒的,我們就要把這層浮沫給撇出去,這樣就可以讓我們的肉特別乾淨,要不然的話肉就會非常腥。而第2次的浮沫是白色的,並不是血水和雜質,而是肉的精華一般都是蛋白質和脂肪。
所以我們第2次碰到浮沫的時候,不要把他們撇出去,要不然我們的肉營養和鮮味都沒有了,所以吃起來肯定是不好吃的,而聽完了老叔娘的這個解釋我才知道,原來一直都想錯了,我原來都是一口氣把他們全扔掉了,這樣一刀切的方法顯然是不可取的,我們對待水面上的浮沫,應該看看它到底是什麼顏色,才決定要不要把它扔掉吧,以後我們在煮肉的時候就知道該如何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