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的哥合謀套牌分開拉活
跟李洪生那樣悄悄套別人車牌的情況不同,王碩不用擔心真車主四處找他圍堵他,相反,他和真號牌車主老黃是同村的,還經常一起吃飯喝酒。
「原先也開正規出租,每個月各種費用刨去後,剩不下什麼錢,開不到仨月就不幹了。」王碩說,當時有哥們說買個淘汰的車收拾收拾,套個熟人的牌,分頭跑,只要不讓管局抓住,每個月收入過萬不是問題。
王碩找到了同村同樣開出租的老黃,因為都是老關係了,老黃答應了王碩套牌的懇求。
得到應承的王碩,跑到花鄉附近,花了1.7萬買了輛下了線的伊蘭特計程車,開到了北皋村附近的一家小汽修店,開始噴漆裝頂燈等。
「他(老黃)把車牌和營運證卸下來給我,自己去掛失,說牌子營運證丟了,然後去車管所又補辦一套,說是套牌車,其實我的牌子是真牌子。」王碩覺得老黃夠義氣,提出每月給老黃交「套牌費」,但被拒絕了。老黃對王碩的要求是別違章、別被投訴,只要不牽扯正常運營,就能讓他一直「套」下去。
套上車牌後,兩人為了不被當場逮住,幾乎都是分開跑活兒,老黃跑東片兒,王碩就跑西片兒,兩個人常常都會問對方在哪裡,將去哪兒。
為了避開執法人員,王碩每天都是夜間出車,天亮前收工。
從剛開始的「左顧右盼」,到後來漸漸變成「習以為常」,有時,王碩也會覺得自己開的就是一輛真車。
「很多人套牌都是假牌假車,運營時毫無顧忌地違章、拒載,這對被套的真車和乘客的危害最大。」王碩說,而他這樣套熟人車牌的,寧願少拉活兒,也會避免出現這些問題。「畢竟是違法,三站一場(首都機場、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給再多錢也不去,因為那邊警察多、交通執法人員多,是克隆車的禁地。」
克隆車交易因嚴查轉場網絡
都是開套牌計程車,也曾經被執法人員圍堵過,但李洪生和王碩一直沒被抓到過,運氣似乎不錯,但兩人都知道,執法人員查得緊,只要還開著這套牌車,就難免會有被抓住的時候。
「如果車被堵住了,就不要車了,大不了再花一萬多再買一輛。」李洪生說,當初他買車只花了1.8萬,買過來用了兩天時間改裝,然後就上路拉活兒。
王碩買車,也跟李洪生一樣,是在花鄉附近找的「車蟲」。
按照李洪生提供的線索,新京報記者來到花鄉附近尋訪,已見不到明面上擺著賣的淘汰車輛。
花鄉橋附近一家汽修店老闆稱,因為查得嚴,以前擺在街邊賣的淘汰車,現在幾乎都是在網上發帖交易。
按照汽修店老闆的指點,記者在「58同城」上輸入「二手伊蘭特」,並將售價限定在2萬元以內進行搜索,數十條買賣信息中,一些發帖者直接在產品描述裡點明「什麼用途你懂得、上路就掙錢、花車一口價」等字樣。
汽修店老闆說,這些發帖人賣的就是淘汰的計程車,其中「花車」就是還沒改漆的下線計程車。
在這些網帖中,還附帶有車輛圖片,其中多數全車被噴上了藍色油漆。
而在「趕集」、「淘寶」等其他幾個網站,也能查到類似「批發下線車」的網帖。
其中一名發帖者李先生在電話裡表示,手裡有多輛二手捷達和伊蘭特出售,如誠心購買可看車議價。
待賣淘汰計程車藏身小院
依照與李先生約定的時間,3月23日下午2點,記者在花鄉橋西南側的便道上,見到了李先生和他的伊蘭特。
「08年車,手續齊全,一萬六,少了不賣。」李先生約30歲左右,外地口音,出售的伊蘭特車已被噴成純藍色,頂燈、車貼、槓號等計程車標誌均已拆除,前後兩個車牌已被卸下,掛車牌的位置還保留著原來的黃色。
打開車門,車內的計價器已被拆下,副駕駛的座位前,寫有「禁止吸菸」及「北方出租公司監督熱線」等宣傳貼紙還未完全清理。
在記者看車試車的10分鐘時間裡,有兩撥人靠近該車詢價。
當被問及是否還有更多車可供挑選時,李先生身邊一位老師傅立即說「有」,隨即開車帶著記者一行前往附近一個沒有門牌的小院。
小院內,兩名山東口音的中年男子正在與一位身穿馬甲、戴著墨鏡的男子砍價。約5分鐘後,一山東男子從提包裡掏出一沓百元鈔票,當著墨鏡男子的面數了起來。
「這批倒出60多輛,現在就剩21輛了,他們剛要走6輛,你們自己選選吧,手續都是齊全的。」墨鏡男子把錢收好後,徑直走向記者。
200平米左右的小院裡,放著20多臺藍色的伊蘭特車,每輛車的車頂放有該車的鑰匙,鑰匙上貼著原本的車牌號。
「這藍漆一擦就掉了,都是花車。」當記者表明想弄兩臺車開套牌出租後,墨鏡男笑著說:「找我就對了!」
據墨鏡男介紹,每輛車售價1.6萬,都是下線淘汰的計程車。他說,這些車都還沒到計程車8年的報廢年限,計程車公司淘汰了,但又捨不得直接當廢鐵報廢解體,就通過二手車交易賣掉,這樣一來,這些車就流到了他們手裡。
某計程車公司一名負責人接受新京報採訪時,也證實了這種說法。
「除了政府補貼,報廢解體一輛伊蘭特只能拿到幾百元的廢鐵價,但交易出去,至少能賣到七八千。」該負責人說,公司將車淘汰後申請指標購新車,對於淘汰車的去向從不過問。他也坦言,很多被淘汰車輛最後都流到「車蟲」手裡,不少變成了套牌車。
頂燈計價器全套3000元
除了賣車,墨鏡男也介紹克隆車業務。
墨鏡男說,如果自己找不到地方改裝車,只要多加3000塊錢,他可以幫忙找人改色,購買號牌、車貼、頂燈、計價器和卷票等全套設備。
「全車下來不到2萬塊錢,出門直接就可以壓表拉活了。」墨鏡男說,這些車,最少也跑了七年,但性能還可以,改完後開出租,一點問題沒有。
墨鏡男給出的價格,與李洪生和王碩當初買車的價格差不多,但當時他們買的都是裸車,開走後自己找地方加裝了頂燈、計價器、車牌等全套行頭。
當初給李洪生改車的汽修店,就在他租住的東辛店村附近。離汽修店還有20來米,就能聞到刺鼻的油漆味。
修車鋪的老闆齊歡,正在給一輛前臉被撞壞的計程車噴漆。聽說是李洪生介紹來改車的,他立即停下了手裡的活兒。
「做克隆車,噴漆、改色,熟人我收1800,介紹來的收2000。」齊歡說,如果還加裝頂燈、計價器、車標、假營運證啥的,另加2000塊錢。成卷的計程車空票也賣,150一卷,保真。
齊歡說,他的小院最多可容納14輛車,而去年生意最好時,14輛車裡有9輛是套牌。
「如果不改漆,晚上開過來,凌晨就可以開走直接上路拉活,但提前說好,咱這沒有收據、發票,也沒有保修服務,出了門,你我從沒見過面,大家都心照不宣。」齊歡說,他的頂燈、計價器等配件,都是從汽配城成批購進的,跟正規計程車使用的一模一樣。
■ 官方說法
克隆車源頭難控違法成本低
根據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交通執法總隊查獲克隆車1154輛。2014年,查獲的克隆車數量為1161輛。
近兩年查獲的克隆車數量基本持平,但在北京市執法總隊副總隊長梁建偉看來,數量上雖得到了控制,實則並不樂觀,這其中主要原因就在於克隆車的源頭難以監管。
「一些管理環節還是存在漏洞。」梁建偉表示,他們在執法中發現,套牌計程車基本上都是由計程車公司淘汰的車輛改裝而來。
他說,計程車公司將未達到8年強制報廢期的車輛通過二手市場銷售外遷,不存在違規情況,但這些車輛到了車販子手中後,其中一部分並未按原計劃遷往外地,而是被截留下來進入了北京的克隆車市場。
梁建偉透露,淘汰車的交易及改裝,此前主要集中在南四環花鄉附近,因為查得比較嚴,一些專門販賣計程車的「車蟲」,將買賣搬到了網絡上,給執法人員取證和查處帶來了難度。在查找套牌車環節,雖然交通執法與公安、企業組成了「三位一體」的聯合執法模式,但套牌車作假方式多樣,一般的電子眼、治安攝像頭無法識別,執法時,多數套牌車司機不會配合執法,肆意逃竄,執法難度大。
「抓到開套牌車的,最高處罰金額不超過2萬,對違法車輛,我們也無權沒收或強制報廢。」一名基層執法人員也表示,相關法律法規對違法者的處罰力度不高,也成為克隆車司機「知法犯法」的原因。
對此,梁建偉建議相關部門針對套牌計程車駕駛員及製售者,出臺更嚴厲的處罰措施,同時加大執法力度,「比如上海對待達到報廢年限的套牌車,就會罰沒後立即銷毀,同時,司機行為也將被納入個人不良記錄,影響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