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嘴上說要保持耐心,但身體卻很誠實地表現著即時滿足,更沒有一丁點耐心,無論有多少的豪言壯語,無一例外還是沉溺於舒適中,不願意耐著性子做一些延遲滿足的事。
就像我怒懟12歲兒子一樣,看起來是被孩子氣得,實際上是沒有耐心的低情商之舉。正如周嶺在《認知覺醒》中提到:我們不過是誤解了耐心。
01所有沒耐心,只不過是情商低
從小到大,沒人告訴我們耐心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做才能擁有耐心?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憑藉自己的感覺去處理事情,包括我自己對12歲的孩子也是一樣的態度。
我總是對兒子說:要保持耐心,不要三心二意,寫作業就是寫作業,看電視就是看電視,不要總是猴急猴急的。
然而我卻在斥責中失去了耐心,進而升級為語言暴力,然後就引發了怨懟與憤怒,甚至是咆哮以及衝突,而這些算來算去只不過是沒有耐心表現出來的低情商行為。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即便我們發火,即便我們耐心被消磨殆盡,也不改變任何的事實,充其量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而不會變得更好。
所謂的情商高,並不是站在道德以及說教的制高點上進行壓迫式的屈服,也可以說如果缺少耐心這個品質,那麼再多的用心與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會白費。
02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
既然知道耐心對一個人的情商如此重要,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又無法淡定將耐心進行到底呢?歸納一下,躲不過四個字:誤解耐心。
實際上耐心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種自律行為,並不只是嘴上說說就能實現,比如常見對於耐心的誤解:
花大量的時間尋找乾貨,甚至點擊收藏,複製粘貼,但是卻總從不再仔細看;計劃做得十分完美,但卻從來不見行動力;踐行每天堅持,瘋狂提升,卻始終與成功無緣。為什麼看起來如此「努力」,卻半點效果都沒有呢?真相是太誤解了耐心,這些人以為只要向外界宣布自己要改變了,就真的會改變。只是他們忽略了耐心太短,一旦遇到一點挫折,很快就容易消沉甚至焦慮。
於是追求著快速提升,類似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少吃一頓飯就能變瘦,讀完一篇乾貨,就令能力突飛猛進。這時候卻偏偏忘記了要有耐心,習慣是長期堅持才能養成,想變瘦不是一頓飯不吃就能解決,乾貨不僅只是要看起來好看,還要融會貫通。
《刻意練習》中提到一個觀點: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換種方式就是想要得太多,做得太少,一開始方向和定位就錯了,所以忙碌沒有收穫是再正常不過的結果。
而成功人士不僅能很好克服即刻滿足的天性,同時他們的耐心水平更高,延遲滿足能力更強,這些才是成功的基礎和前提。
03如何才能擁有耐心
前邊我們說耐心不僅關係著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也是一個人情商高低的表現,也可以說提升耐心對於我們生活和人生影響很大,那麼如何才能擁有耐心呢?《認知覺醒》中提到了三個建議:新書上架五折秒殺,這本書對於改變拖延症,想要提升自己自制力,讓自己回歸耐心特別有幫助,點擊下邊連結一起學習和進步呀
首先,面對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充分接納自己。也就是說要清晰認識到缺乏耐心是人性的弱點,每個人都有。這時候就無需自責或內疚,而是要接受自己沒有耐心這個事實;
其次,面對誘惑,要學會延遲滿足,變對抗為溝通。舒適和誘惑都是人的天性,所以說面對誘惑和衝突時,不妨對自己說:不要急,反正早晚都能解決的,靠情緒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比如說因為我的沒有耐心而又兒子發生衝突時,不僅兩人都很受傷,也令事情變得愈發糟糕,當把對抗變成耐心溝通時,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最後,面對困難與衝突,主動改變視角,賦予行動意義。這句話的意思是當面對衝突與困難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耐心,並站在對方的視角去考慮問題。
當我們不那麼自我意識強烈,而是把對方的感受放在首位時,無論是溝通還是相處模式,都會發生全新改變。
所以說只有當我們不斷改變自己,學會耐心地傾聽,而不是發洩情緒時,我們就站在了掌控的最高處,而這時我們的情商也將會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了耐心的真正含義,也就更容易達成與外界的和解。
今日話題:當你有情緒時,一般會用什麼方法保持耐心?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