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是《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續集。本文將從背景與設定、正史與傳說、花絮與彩蛋等多個角度全面介紹這部太空歌劇。
一、《最後的絕地》背景設定與彩蛋
以下提到的背景設定信息大都來自《最後的絕地:不可思議的剖視圖》(The Last Jedi: IncredibleCross-Sections)和《最後的絕地:視覺圖典》(The Last Jedi: The VisualDictionary)兩本參考書。
開場就出現的抵抗組織主力艦是MC85重型巡洋艦「拉杜斯號」(Raddus),長度超過3000米。為了紀念電影《俠盜一號》中的老戰友拉杜斯上將,賈爾·阿克巴上將(Admiral Gial Ackbar)把這艘飛船命名為「拉杜斯號」。「拉杜斯號」是帝國無條件投降前新共和國製造的最後一批軍艦之一。它和電影《絕地歸來》中的MC80星際巡洋艦「家園一號」(Home One)、《俠盜一號》中的MC75星際巡洋艦「深奧號」一樣,都是蒙卡拉馬裡人(Mon Calamari)建造的巡洋艦。
開場出現在「拉杜斯號」右下方的是內布倫-C護航護衛艦「止痛劑號」(Nebulon-C escort frigateAnodyne),長549.17米。其外形十分類似電影正傳三部曲和《俠盜一號》裡的內布倫-B護航護衛艦(Nebulon-B escort frigate)。而且,它們都被用作醫療護衛艦。
在德卡地面領導撤離行動的是抵抗組織初級控制員凱德爾·科·康尼克斯中尉(Lieutenant Kaydel Ko Connix)。這個角色在《原力覺醒》中也出現過。她由比莉·盧爾(Billie Lourd)飾演。在現實生活中,比莉是萊婭·奧加納將軍的扮演者卡麗·費希爾(Carrie Fisher)的女兒,但在電影裡,這兩個角色似乎沒有血緣關係。
在德卡上空轟炸抵抗組織基地的是第一秩序的「委託者Ⅳ級」圍攻無畏艦「雷霆號」(Mandator IV-class SiegeDreadnought Fulminatrix),長7669.72米,腹部有兩門巨型的自動炮用於大規模軌道轟炸,背部排列著二十四座點防禦防空炮。
「委託者級」星際無畏艦最早出自2002年的傳說參考書《複製人的進攻:不可思議的剖面》,後來被2016年的參考書《俠盜一號:義軍檔案》(Rogue One: Rebel Dossier)引入正史。
「委託者Ⅱ級」星際無畏艦最早出自2005年的傳說參考書《西斯復仇:不可思議的剖面》,尚未進入正史。
「委託者Ⅲ級」星際無畏艦最早出自2012年的傳說參考書《戰爭必備指南》(The Essential Guide to Warfare),尚未進入正史。
電影開場,波·達默龍指揮官和阿米蒂奇·赫克斯將軍的那段簡短對話很有深意。達默龍稱赫克斯為「Hugs」(擁抱),顯然是對赫克斯的嘲諷。達默龍自稱屬於「共和國艦隊」(Republic fleet),因為抵抗組織本質上是萊婭私人成立的秘密組織,並沒有得到共和國官方的承認,僅得到共和國的默許和部分行星系的支持。抵抗組織本身也一直強調自己的隱秘屬性,所以在明面上,抵抗組織成員依然隸屬於共和國。
赫克斯稱達默龍為「叛軍渣滓」(Rebel scum)——在電影正傳三部曲中,這是帝國官員對起義軍的最常用蔑稱。阿米蒂奇·赫克斯的父親是帝國阿卡尼斯軍校校長布倫多爾·赫克斯(Commandant Brendol Hux)。帝國滅亡後,起義軍改組為共和國,而布倫多爾成為第一秩序的創始成員之一。顯然阿米蒂奇繼承了父親的習慣用語。
達默龍隨後說萊婭有一條關於赫克斯母親的緊急消息。這句話成為激怒赫克斯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根據正史小說《餘波三部曲》(The Aftermath Trilogy)的記載,阿米蒂奇其實是布倫多爾的私生子,他的母親是一個不知名的廚房婦女。
在電影正傳三部曲和《原力覺醒》裡,「Punch it!」是漢·索洛起飛「千年隼號」時的經典臺詞;在《俠盜一號》裡,卡西安·安多(Cassian Andor)命令K-2SO起飛U翼時說了「Punch it」。這次,波·達默龍、凱德爾·科·康尼克斯都說了這句臺詞。
抵抗組織的小型飛船主要是M-100星際堡壘SF-17重型轟炸機(MG-100 StarFortress SF-17)、T-70 X翼星際戰鬥機和RZ-2 A翼截擊機。它們分別是義軍同盟在電影正傳三部曲中使用的A/SF-01 B翼轟炸機、T-65B X翼星際戰鬥機和RZ-1 A翼截擊機的後續型號。從外觀上可以看出明顯的異同。由於霍斯尼亞星系(Hosnian system)的毀滅摧毀了新共和國的所有T-85 X翼星際戰鬥機,因此T-70目前是最先進的X翼型號。
抵抗組織的重型轟炸機主要被編為兩個中隊:血紅中隊(Crimson Squadron)與鈷藍中隊(Cobalt Squadron)。在《星球大戰》正史裡,「血紅中隊」這個番號首次出現,而「鈷藍中隊」則是一個著名的番號。
「鈷藍中隊」最早在2015年9月出版的正史漫畫《破碎帝國》(Shattered Empire)第二集裡被提及,是起義軍的一個飛行中隊。隨後,在2015年12月,正史參考書《原力覺醒:視覺圖典》設定在電影《原力覺醒》裡犧牲的飛行員埃洛·阿斯蒂(Ello Asty)就曾是抵抗組織鈷藍中隊的成員。這次,在《最後的絕地》裡,為摧毀第一秩序無畏艦而先後犧牲的尼克斯·傑爾德和佩奇·蒂科都是鈷藍中隊成員。鈷藍中隊在電影故事前的英雄事跡被記載在與《最後的絕地》同期問世的正史小說《鈷藍中隊》裡。
抵抗組織A翼飛行員塔莉·林特拉(Tallie Lintra)的呼號是「藍色領隊」。在歷史上,用過這個呼號的飛行員包括:動畫連續劇《複製人戰爭》裡的阿索卡·塔諾(Ahsoka Tano)、電影《俠盜一號》裡的安託克·梅裡克將軍(General Antoc Merrick)、電影《原力覺醒》裡的「響指」特明·韋克斯利(Temmin "Snap"Wexley)。
跟達斯·西迪厄斯(Darth Sidious)和達斯·維德(Darth Vader)一樣,斯努克也能通過全息視頻用原力懲罰下屬。在《複製人戰爭》第六季第10集裡,達斯·西迪厄斯隔著全息通信器就能對達斯·泰拉納斯(Darth Tyranus)鎖喉。在《帝國反擊戰》裡,達斯·維德隔著全息通訊器掐死了肯德爾·奧澤爾上將(Admiral Kendal Ozzel)。
在阿克託上,盧克的小屋的門是用那架沉入水底的X翼星際戰鬥機的S翼做的。
波格鳥(porg)是阿克託的本土生物,棲息在懸崖上,會飛,會築巢。由於很少有人拜訪它們生活的島嶼,因此它們對外來生物充滿好奇。波格鳥是《最後的絕地》的原創生物。
蕾伊拿起被盧克扔掉的光劍,低頭俯視海岸時,可以在海裡看到一架沉底的X翼星際戰鬥機。在電影《帝國反擊戰》裡,盧克在達戈巴(Dagobah)首次遇到尤達(Yoda)前,他的X翼就沉入水中,結果被尤達用原力舉了起來。這一次,盧克的X翼又沉入了阿克託的水中。
在盧克的小屋裡可以看到一個吊墜。這是絕地聖戰者(Jedi Crusader)的吊墜,底部還有一枚西斯光劍水晶殘片。「絕地聖戰者」最早由遊戲《舊共和國武士》(Knights of the Old Republic)提及。這款遊戲屬於《星球大戰》傳說宇宙。
在盧克的小屋裡可以看到一個羅盤。這個羅盤最早出現在正史小說《盧克·天行者傳奇》(Legends of Luke Skywalker)和正史遊戲《前線Ⅱ》裡。它來自行星皮利奧(Pillio)的觀測站(Observatory),先前歸帕爾帕廷所有。值得注意的是,在《盧克·天行者傳奇》和《前線Ⅱ》中,盧克得到這個羅盤的方式不盡相同。在小說裡,這個羅盤是一名拾荒者在賈庫送給盧克的;在遊戲裡,這個羅盤是盧克親自在皮利奧的觀測站獲得的。鑑於小說裡的盧克經歷由別人轉述,因此以遊戲情節為準。
在盧克的小屋裡,位於羅盤左邊的是一個S翼作動器離合器片(S-foil actuator clutch disc)。它和小屋的門都是那架沉入水底的X翼的一部分。
精銳近衛隊(Elite Praetorian Guard)是斯努克的私人警衛,一共有八個人,個個都精通近戰格鬥。他們的外形非常類似電影前傳三部曲裡的共和國紅衣衛隊和電影正傳三部曲裡的帝國禁衛軍;
精銳近衛隊的名字可以追溯到行星阿特裡西亞(Atrisia)的基特爾法德王朝(Kitel Phard Dynasty)的第14位皇帝。阿特裡西亞及其基特爾法德王朝最早出自1989年出版的桌面角色扮演遊戲設定書《帝國資料集》(Imperial Sourcebook)。這本書本身屬於《星球大戰》傳說宇宙。
精銳近衛隊的戰鬥風格是鐵手功(Ters ksi)、巴庫尼手(Bakuuni Hand)、埃查尼徒手式(Echani unarmed forms)等功夫的結合體。鐵手功最早出自1996年的多媒體項目《帝國陰影》;巴庫尼手出自2010年的參考書《絕地之路》;埃查尼徒手式最早出自1997年和1998年的漫畫《血紅帝國》。這三部作品本身都屬於《星球大戰》傳說宇宙。
在斯努克的王座室裡,可以依稀看見兩個穿長袍的人位於王座旁邊(見上圖白圈指示處)。這是兩個來自未知區域(Unknown Regions)的異族導航員。正是他們開闢的古老超空間航路為逃入未知區域的帝國遺民帶去了一線生機。他們的大型腦子能處理複雜的多維空間計算。
斯努克戴的戒指的頂部有一塊黑曜石——它來自達斯·維德在穆斯塔法(Mustafar)的城堡的地下墓穴。這座城堡先前出現在《俠盜一號》裡。黑曜石下的金色基座上刻著德瓦蒂四賢(Four Sages of Dwartii)的浮雕。德瓦蒂四賢最早以雕像的形式出現在電影《複製人的進攻》裡。
斯努克對凱洛·倫提到維德時,背景裡響起了經典的《帝國進行曲》。接著,斯努克用原力閃電(Force Lightning)電飛了凱洛·倫。原力閃電最早由帕爾帕廷皇帝在《絕地歸來》中使用。
那種在阿克託島上曬太陽的大型動物叫撒拉塞壬(Thala-siren),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性格溫順。它們產的奶是綠色的。在電影《新的希望》和《俠盜一號》裡,盧克和琴·厄索都喝班薩(bantha)的藍奶,看來《星球大戰》宇宙裡的動物奶都是五顏六色的。撒拉塞壬本身是《最後的絕地》的原創動物。
在阿克託,蕾伊見證了盧克用長杆捕魚的驚人技巧。根據小說《盧克·天行者傳奇》的記載,盧克是在行星盧埃爾(Lew'el)習得這一本領的。
那顆被盧克用來存放絕地古籍的樹是一棵烏內蒂樹(uneti tree),已經在島上矗立了好幾百年。在《俠盜一號》裡,奇魯·英威用的杖就是用烏內蒂木做的,但不一定來自同一棵樹。
在烏內蒂樹杆內存放絕地古籍的地方可以發現古老的絕地武士團的標誌。
「至尊號」(Supremacy)是第一秩序的總部兼最高領袖斯努克的旗艦,目前唯一一艘「宏大級」星際無畏艦(Mega-class Star Dreadnought),翼展達六萬米——是目前《星球大戰》宇宙裡最大的軍艦,沒有「之一」。它非但能投送陸軍,還能充當船塢,為海軍建造和維護其它飛船。其艦橋位於飛船中部,擁有360度全景視野,能監控城市般的飛船結構。「至尊號」平時躲藏在銀河系的未知空間。「至尊號」是《最後的絕地》的原創飛船。
第一秩序的超空間跟蹤技術其實原來是帝國塔金計劃(Tarkin Initiative)的一部分。在《俠盜一號》裡,琴·厄索(Jyn Erso)潛入斯卡裡夫(Scarif)的帝國基地尋找死星設計圖時,無意中發現過這套超空間跟蹤系統。但當時帝國並未完成對這一技術的研發。
凱洛·倫的座駕是TIE/vn太空優勢戰鬥機(TIE/vn space superiorityfighter),俗稱TIE「滅口者」(TIE silencer),由西納-傑穆斯艦隊系統公司(Sienar-Jaemus Fleet Systems)生產,長17.429米,寬7.617米,高3.758米。這種戰鬥機的武器是雷射炮與飛彈發射器。TIE「滅口者」的外形就像TIE高級x1(TIE Advanced x1)和TIE截擊機的結合體。TIE高級x1最早出現在《新的希望》裡;TIE截擊機最早出現在《絕地歸來》。
「拉杜斯號」的機庫被凱洛·倫摧毀前,可以在機庫的背景裡看到三個機器人先後一晃而過:
GNK動力機器人最早出現在《新的希望》裡;
B-U4D維護機器人最早出現在《原力覺醒》裡;
R4-X2是《最後的絕地》的原創機器人。
在第一秩序的飛船上,MSE-6系列修理機器人再次出現。這種機器人俗稱「老鼠機器人」,先前在電影《西斯復仇》、正傳三部曲、《原力覺醒》和《俠盜一號》裡都出現了。
作為天行者家族的成員,本名「萊婭·阿米達拉·天行者」(Leia Amidala Skywalker)的萊婭·奧加納將軍天生就是原力敏感者,與原力有很強的聯繫。盧克重建絕地武士團時,原本希望收萊婭為他的第一個學徒,但萊婭最終選擇走政治道路而不是絕地道路。儘管如此,一些基本的原力技能顯然萊婭還是具備的,比如通過隔空移物讓自己從真空返回「拉杜斯號」。
萊婭從真空返回「拉杜斯號」後,負責照顧她的是女性禮儀機器人PZ-4CO。她先前也出現在《原力覺醒》裡。
盧克走進「千年隼號」後,發現的一對骰子最早出現在《新的希望》裡。
在「千年隼號」裡,盧克看到R2-D2後,說了一句「watch the language」。在《新的希望》裡,C-3PO也對R2說過同樣的臺詞。
在「千年隼號」裡,R2-D2對盧克播放的全息錄像就是40年前(電影裡是34年前)他播放給歐比-旺·克諾比(Obi-Wan Kenobi)看的萊婭公主求助錄像。正是因為這段錄像,盧克從此踏上傳奇之路。
萊婭受傷後,在「拉杜斯號」的緊急艦橋上召開了一次抵抗組織權力交接會議。在會上可以看到不少熟人:
坐在波·達默龍左手邊(上圖右下角背對屏幕)的是愷·思雷納利(C'ai Threnalli),先前出現在《原力覺醒》最後抵抗組織歡送蕾伊駕駛「千年隼號」前往阿克託尋找盧克的鏡頭裡。他是阿貝德尼多人(Abednedo),與埃洛·阿斯蒂同族。
坐在愷·思雷納利左手邊,與他相隔兩個人(上圖左下角側對屏幕)的是奈恩·南布(Nien Nunb),義軍老英雄,在《絕地歸來》裡參與摧毀了第二顆死星,在《原力覺醒》裡參與摧毀了弒星者基地。他是薩勒斯特人(Sullustan)。
接替萊婭指揮抵抗組織的是阿米琳·霍爾多中將(Vice Admiral Amilyn Holdo)。她來自行星加塔倫塔(Gatalenta),年輕時加入帝國議會的學徒立法會(Apprentice Legislature),與當時只有十六歲的萊婭·奧加納成為好朋友,是最早同情並協助起義運動的人之一。她出自《最後的絕地》先導系列小說之一《萊婭,奧德朗公主》(Leia, Princess of Alderaan)。
坐在霍爾多中將左手邊的是卡盧恩·伊馬特(Caluan Ematt)。他最早在小說《走私者的奔波》(Smuggler's Run)和《活動目標》(Moving Target)中出現,是萊婭的老部下,起義軍特種偵察部隊「伯勞鳥」(Shrikes)的負責人。「伯勞鳥」專為起義軍尋找秘密基地。
那個深藍色的BB系列宇航技工機器人是2BB-2,《最後的絕地》的原創機器人。而站在2BB-2左邊的是抵抗組織地面後勤部控制員沃伯·丹德(Vober Dand)——他先前出現在《原力覺醒》裡,是塔桑特人(Tarsunt),與在《原力覺醒》裡犧牲的新共和國議長拉內弗·維萊查姆(Lanever Villecham)同族。
其他人物大都是《最後的絕地》的原創角色。
阿克託島上的原住民是兩棲類的拉奈人(Lanai)。女性拉奈人被稱為「看護者」(Caretakers),已經在那裡生活了數千年,維護著島上的建築物。男性拉奈人被稱為「訪問者」(Visitors),負責出海打魚。拉奈人有自己的異族語言。他們是《最後的絕地》的原創種族。
在阿克託第一座絕地聖殿的地板上,有「最初絕地」(Prime Jedi)的標誌。從圖案上可以看出,這位最初絕地在冥想,而且處於明暗平衡的狀態。根據漫畫《絕地的黎明》(Dawn of the Jedi)的記載,絕地的前身絕地伊(Je'daii)就推崇既不偏向光明也不偏向黑暗的平衡狀態。這部漫畫屬於《星球大戰》傳說宇宙。
坎託尼卡是一顆沙漠行星,但有一個被稱為「坎託尼卡海」(Sea of Cantonica)的人造海洋。在海岸邊有一座叫「坎託灣」(Canto Bight)的賭場城市。那裡充滿賭場、賽馬跑道和其它昂貴的娛樂設施。銀河系的巨富經常光顧此地。
坎託尼卡位於企業星區(Corporate Sector)。企業星區最早出自1979年的小說《漢·索洛在星海盡頭》(Han Solo at Stars' End)。這本小說屬於《星球大戰》傳說宇宙。2015年,企業星區被小說《塔金》引入《星球大戰》正史宇宙。
坎託尼卡本身出自兩本《最後的絕地》先導系列小說——《盧克·天行者的傳說》和《坎託灣》。其中《坎託灣》對這座賭場城市進行了非常細緻的描寫。坎託尼卡海、坎託賭場(Canto Casino)及其部分賭客、坎託灣賽道(Canto Bight racetrack)、馬廄及其維護人員、坎託灣警察(Canto Bight Police)及其駕駛的坎託尼卡「微風」GB-134飛行摩託(Cantonica Zephyr GB-134speeder)等都在《坎託灣》裡出現過。
那名向坎託灣警察指證芬恩與羅絲的阿貝德尼多人叫「斯洛恩·洛」(Slowen Lo),由好萊塢影星約瑟夫·戈登-萊維特(Joseph Gordon-Levitt)配音。他的名字來自美國說唱團體「野獸男孩」(Beastie Boys)在1986年創作的歌曲《Slow and Low》。
在坎託賭場裡,賓客玩的紙牌遊戲之一被稱為「津比德爾」(Zinbiddle)。他們用的牌被稱為「誇裡津比德爾牌」(Kuari Zinbiddle cards)。「津比德爾」出自1989年的桌面角色扮演遊戲設定書《大漩渦騎士》(Riders of the Maelstrom)。在這本書裡,「津比德爾」是一種在豪華遊輪「誇裡公主號」(Kuari Princess)上玩的遊戲。《大漩渦騎士》屬於《星球大戰》傳說宇宙。
在坎託賭場裡可以看到三位長相十分相似的深綠色矮小異族人,他們都咧開大嘴在笑。其中頭上的角最不明顯的那位叫沃迪賓(Wodibin),先前出現在正史小說《坎託灣》裡。這個角色由著名袖珍人演員沃裡克·戴維斯(Warwick Davis)飾演。
沃裡克·戴維斯在《絕地歸來》中飾演了威基特(Wicket),也就是最早發現萊婭·奧加納的那名伊沃克人(Ewok)。
在《幽靈的威脅》中,他飾演了四個角色,其中最著名的是沃爾德(Wald)和威澤爾(Weazel)。 沃爾德是阿納金·天行者(Anakin Skywalker)小時候的那名羅迪亞人(Rodian)小夥伴;威澤爾是飛梭車賽時坐在沃圖(Watto)身邊的人類,這是沃裡克·戴維斯目前唯一的露臉角色。
在《原力覺醒》中,沃裡克·戴維斯飾演了瑪茲城堡裡的酒客沃利文(Wollivan);
在《俠盜一號》中,沃裡克·戴維斯飾演了遊擊隊員威蒂夫(Weeteef)。
沃裡克·戴維斯飾演的每個角色的名字首字母都是「W」。
羅絲與芬恩在坎託賭場裡交談時,他們身旁有個像狗一樣的異族生物。在拍攝時,它被稱為「太空加裡」(Space Gary)——其形象源於萊婭·奧加納的扮演者卡麗·費希爾(Carrie Fisher)的愛犬「加裡」(Gary)。
在坎託賭場裡,那個把BB-8誤當作吃角子老虎機的異族人叫杜勃·喬伊(Dobbu Scay)——這個名字根據《最後的絕地》剪輯師鮑勃·杜喬伊(Bob Ducsay)的名字改編而來。這個角色由盧克的扮演者馬克·哈米爾(Mark Hamill)配音。
法西駱(Fathier),又被稱為太空馬(space horse),被許多星球馴化為坐騎。在坎託灣,它們被用於賽馬運動。法西駱最早在正史小說《餘波:帝國的終結》(Aftermath: Empire's End)裡被提及,第一次出場則是在正史小說《加入抵抗組織》(Join the Resistance)裡。
那位面對奔騰而來的太空馬群依然引吭高歌的異族人叫烏布拉·莫爾布羅(Ubbla Mollbro)。她是希德克人(Xi'Dec)。這個種族最早在1989年的桌面角色扮演遊戲設定書《銀河指南4:異族》(Galaxy Guide 4: Alien Races)裡被提及。按照書裡的設定,昆蟲形的希德克人有180多種不同的性別,是銀河系性別最多的種族之一。這本書屬於《星球大戰》傳說宇宙。
盧克用兩句話向蕾伊概括了整個前傳三部曲的劇情:「At the height of their powers, theyallowed Darth Sidious to rise create the Empire, and wipe them out. It was aJedi Master who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training and creation of Darth Vader.」
在坎託灣,那位疑似是原力敏感者的馬廄幫手小男孩叫特米裡·布拉格(Temiri Blagg),是《最後的絕地》的原創角色。
羅絲送給特米裡·布拉格的戒指上藏有義軍同盟和抵抗組織的標誌。這枚戒指可以追溯到銀河內戰時期,當時被同情義軍的帝國議員用來表明對義軍的支持。
昏迷中的萊婭輕聲呼喚盧克,在遠處的盧克很快就感受到了。這一幕非常類似《帝國反擊戰》中盧克與維德大戰後的經歷。當時絕望中的盧克呼喚萊婭,馬上被萊婭感受到。於是萊婭命令「千年隼號」回去救盧克。
蕾伊在阿克託鏡洞(Mirror Cave)裡詢問自己的父母是誰,結果看到了自己的臉。這一幕非常類似盧克在《帝國反擊戰》裡的經歷。當時盧克在達戈巴的邪惡之洞(Cave of Evil)裡遭遇「達斯·維德」。但把他打倒後,盧克卻看到維德的面具之下是自己的臉。
與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帝國反擊戰》和《絕地歸來》一樣,《最後的絕地》裡的尤達大師靈魂也是用木偶做的,也由當年的弗蘭克·奧茲(Frank Oz)操縱並配音。尤達大師的靈魂召喚閃電摧毀烏內蒂樹,暗示絕地的原力靈魂也能對物質世界產生影響。其實,在1997年出版的小說《恐懼的銀河:絕地的幽靈》(Galaxy of Fear: Ghost of the Jedi)中,絕地武士艾丹·博克(Aidan Bok)的靈魂就影響過物質世界——他推了原力敏感者塔什·阿蘭達(Tash Arranda)一下。這本小說屬於《星球大戰》傳說宇宙。
DJ對芬恩說「Live free, don't join.」「Don't Join」正是他代號的來源。DJ向芬恩展示了軍火販子賣給第一秩序的武器,其中包括TIE轟炸機和TIE截擊機——它們最早出自《帝國反擊戰》和《絕地歸來》。
蕾伊登上「至尊號」的經歷非常類似《絕地歸來》中盧克登上第二顆死星的經歷。盧克和蕾伊都是主動向維德和凱洛投降。帕爾帕廷和斯努克都讓盧克和蕾伊親眼目睹帝國艦隊和第一秩序艦隊屠殺義軍艦隊和抵抗組織艦隊。維德和凱洛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殺死帕爾帕廷和斯努克。
拆穿芬恩、羅絲、DJ和BB-8偽裝的是《最後的絕地》的原創機器人——BB-9E。
在《原力覺醒》裡,正是芬恩、漢·索洛和丘巴卡逼迫法斯馬關閉了弒星者基地的護盾,才導致抵抗組織的X翼最後攻破弒星者基地。法斯馬本人也被扔進了弒星者基地的垃圾壓縮機。《最後的絕地》先導漫畫《法斯馬隊長》則講述了法斯馬如何從垃圾壓縮機裡逃出來,和如何把自己的責任嫁禍給索爾·裡瓦斯中尉(Lieutenant Sol Rivas)。因此,在《最後的絕地》裡,法斯馬再次以第一秩序軍官的身份成為芬恩的勁敵。
克瑞特(Crait)是一顆偏遠、荒涼的行星。地表覆蓋著一層白色的鹽。鹽層下面則是富含紅色礦物質的泥土。早在銀河帝國時期,克瑞特就是最早的義軍基地之一,由貝爾·奧加納(Bail Organa)親自領導。正是在克瑞特,十六歲的萊婭第一次知道父親在從事武裝反抗帝國的活動。這顆行星最早出自《最後的絕地》先導系列小說之一《萊婭,奧德朗公主》。
凱洛·倫提出與蕾伊共治銀河系。這似乎是黑暗面原力使用者的共同野望。杜庫伯爵(Count Dooku)向歐比-旺·克諾比,阿納金·天行者向帕德梅·阿米達拉(Padme Amidala),達斯·維德向盧克·天行者,都發出過類似的邀請。
第一秩序衝鋒隊行刑兵(First Order stormtrooper executioner),又被稱為第一秩序司法衝鋒隊(First Order Judicial Stormtrooper),專門負責處決犯有叛國罪的第一秩序軍人。他們不是固定兵種,而是在普通衝鋒隊員裡輪換的崗位。他們的武器是雷射斧(Laser ax)。
第一秩序的AT-AT步行機和AT-ST步行機在外形上與《帝國反擊戰》和《絕地歸來》裡的帝國AT-AT步行機和AT-ST步行機大同小異,但作了很多改良,比如裝甲更堅固、穩定性更好。
芬恩、羅絲和BB-8逃出「至尊號」時乘坐的是「Ξ級」輕型穿梭機(Xi-class light shuttle),出自正史漫畫《波·達默龍》第19集。
晶狐(vulptex)是克瑞特的本土生物,以行星表面為食,因此變得通體晶瑩剔透。它們生活在地表下的地洞和地道裡,擁有在黑暗中發光的能力,可以充當指路燈。晶狐是《最後的絕地》的原創生物。
AT-M6步行機,全稱「全地形巨口徑六型」(All Terrain MegaCaliber Six)步行機,因背部有一門「巨口徑六型雷射炮」而得名。AT-M6是第一秩序最大的步行機,高36.18米,比AT-AT步行機更高大。其腿部的關節活動機制有利於保持機身的穩定。AT-M6是《最後的絕地》的原創步行機。
克瑞特戰役開打前,在戰壕裡,夏普中士(Sergeant Sharp)嘗了一口地上的鹽,說「Salt」。這時請注意夏普邊上的士兵——他由《俠盜一號》導演加雷思·愛德華茲(Gareth Edwards)客串。
V-4X-D滑橇艇,又被稱為「單飛行員操作艇」(Single Pilot Operator),由羅奇機器公司(Roche Machines)生產,是抵抗組織使用的大功率低空飛行艇(airspeeder)。其設計可以追溯到義軍同盟時代。掠過怪異地形時,滑橇艇使用穩定杆保持平衡。滑橇艇是《最後的絕地》的原創飛行艇。
第一秩序侵略軍的進攻陣型被稱為「維爾斯陣型」(Veers Formation)——以《帝國反擊戰》裡進攻霍斯(Hoth)的帝國馬克西米利安·維爾斯將軍(General Maximilian Veers)命名。這個陣型的要點就是摧毀敵軍基地的防禦火炮。
馬克·哈米爾的三個子女全部參演了《最後的絕地》!
大兒子內森·哈米爾(Nathan Hamill)飾演賽爾·明瑙(Saile Minnau)。
小兒子格裡芬·哈米爾(Griffin Hamill)飾演薩拉卡·庫欽巴(Salaka Kuchimba)。
女兒切爾茜·哈米爾(Chelsea Hamill)飾演庫·米勒姆(Koo Millham)。
他們三人同時出現在影片最後。當時盧克的投影相繼告別萊婭與C-3PO,向克瑞特基地的出口走去。在波·達默龍和愷·思雷納利起身目送盧克前,有三名抵抗組織士兵也站起來目送盧克。這三名士兵就是上述三人。
盧克最後使用的原力技能非常類似原力幻象(Force Vision)、原力幻覺(Force Illusion)、原力投影(Force Projection)、分身(Dopplegnger)等技能。這些技能最早均出自不同的《星球大戰》傳說宇宙作品。比如,在1992年的漫畫《黑暗帝國》(Dark Empire)第4集裡,盧克就跨光年向萊婭投射了自己的幻象。當時盧克在深核(Deep Core)的行星比斯(Byss),萊婭在外環(Outer Rim)的達蘇查5號衛星(Da Soocha V)。
盧克與原力融為一體前看著阿克託的兩個太陽,讓人想起盧克的母星塔圖因(Tatooine)也有兩個太陽。這位傳奇的天行者在雙星下崛起,又在雙星下隕落。
二、《最後的絕地》與傳說宇宙的相似情節
在《星球大戰》傳說宇宙裡,賈爾·阿克巴死於2003年的小說《新絕地武士團:統一原力》(The New Jedi Order: The Unifying Force)第31章。當時是雅文戰役後29年,銀河同盟(Galactic Alliance)即將戰勝遇戰瘋人(Yuuzhan Vong)入侵者。年事已高的阿克巴無疾而終。如同《最後的絕地》僅僅用一句臺詞交待阿克巴的陣亡一樣,在《統一原力》裡,阿克巴的死也僅僅由旁人轉述。
盧克告訴蕾伊,他帶著本·索洛和十二名絕地學生開創了一座新的訓練聖殿。在1994年的傳說宇宙小說《絕地學院三部曲》(The Jedi Academy Trilogy)裡,盧克創建新絕地武士團及其絕地學院時,最初也是招收了十二名學生,而且不包括萊婭的孩子。當然,在傳說宇宙裡,雖然盧克的新絕地武士團在創建初期歷經劫難,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沒有被毀滅。
眾所周知,本·索洛的設定很大程度上借鑑了小說《原力傳承》(Legacy of the Force)九部曲裡的傑森·索洛(Jacen Solo):漢和萊婭的兒子,一度師從於盧克,成為絕地學徒,最後墮入黑暗面。在《最後的絕地》裡,本·索洛殺死斯努克後成為第一秩序的最高領袖。在《原力傳承》裡,傑森·索洛最終成為銀河同盟的國家元首,也事實上控制了帝國殘餘(Imperial Remnant)。在《最後的絕地》最後,盧克用自己的投影欺騙了本。在2008年的《原力傳承》最後一冊《無敵》(Invincible)裡,盧克也用自己的幻象欺騙了傑森,讓傑森誤以為在和盧克對決,其實當時盧克不在傑森身邊。
《最後的絕地》是第一部直接表現盧剋死亡的作品。《星球大戰》傳說宇宙從未直接描繪過盧克之死。不過,在《傳承》系列漫畫裡,盧克是以原力靈魂的形式出現的,暗示他當時已經去世。《傳承》從2006年一直出版到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