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面試技巧:業務調度設計的邏輯測驗及分析

2020-12-1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為了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需要有意識地觀察生活,並做一些產品思考。本文作者將以一道產品的筆試題為例,談談業務調度設計的邏輯測驗及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個人一直覺得產品面試是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情,今天選擇從一個角度分享B端產品的面試技巧。

這是一道筆試的面試題,這道源自於老狗某日在等電梯時的突發奇想。

一棟樓內有N部互相關聯的電梯,當任一樓層內的用戶,按下呼叫鍵(上/下)後,系統對接載乘客需求的響應邏輯該如何設計,目標是讓電梯實現高效且合乎我們日常使用體驗。

這個問題,通常情況下,請作為筆試題,並給候選人至少30分鐘以上思考時間。

老狗當初冒出這個想法的時候,自己考自己,花了幾天時間才把邏輯給抽象出來,從我實際面試經驗來看,如果這個問題在當面溝通時拋給候選人的話,實時能夠描繪出邏輯的人,基本為零。

但這絕對是一個值得去琢磨的問題,對於提升自己的邏輯性有非常大的幫助。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這個問題本質上,我把它定義為「業務調度設計能力」。

在B端產品經理的專業能力樹中,業務調度的邏輯抽象能力,我認為是極其重要的一項基本能力,帶大家一起分析下這個問題。

最熟悉的場景,卻不曾思考過的複雜邏輯。

問題中,包含了非常多的變量:

樓層數是變量;電梯數是變量;呼叫電梯的人,所處的樓層是變量;呼叫電梯的人,往上/往下的需求是變量;呼叫電梯的人,與電梯轎箱的相對位置是變量;呼叫電梯的人,往上/往下的需求,與電梯運行的相對方向,也是變量;目標是高效的接載邏輯,高效背後代表了以下訴求:

較低的使用能耗;運行過程中儘可能多的進行接載送達;滿足整體的快速接載及送達;在邏輯高效的基礎上,確保邏輯架構的合理,便於擴展其他分支邏輯,比如:

考慮轎箱內乘客的體驗,當前樓層距離呼叫樓層過近時,不能瞬間停靠,需要排除;某一轎箱故障/檢修時,需要排除;某一轎箱滿載時,需要排除;某一轎箱長時間停滯時(被人卡門),是否要排除候選;更多;所以,如果你是電梯軟體系統的產品經理,你認為接載的業務調度邏輯該如何設計呢?

一、如何設計?

業務調度的邏輯思考:

依據效率優先原則,優先考慮優先條件全部滿足的場景。其背後的邏輯,與我們趕火車時的邏輯非常類似:當我們要從杭州去上海的時候,假設每趟火車的時長都一致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選擇火車?

趕火車時的常理思維:

選擇當前所有已發列車中,最快到達杭州站的火車且往上海去的,然後順路上車是最快的。相對我而言,雖然發車但反向開走的火車,我都會排除掉。如果沒有向杭州來且往上海去的運行中的火車,則我會考慮未發車的火車。電梯場景下的業務調度設計:

電梯按下呼叫按鈕瞬間,我們需要選出一個目標電梯來接載。在觸發按鈕的狀態下,電梯可以分成「運行狀態」,和「靜止狀態」兩個分類:

為了節能,我們優先考慮運行中的電梯;為了考慮具備接載的可能,選擇距離最近,且順向的電梯即為目標,若逆向直接納入排除列表,再選擇下一個距離最近的繼續判斷是否順向……若運行中的電梯,沒有找到順向者,則考慮靜止狀態的電梯;為了節能,優先考慮距離最近的電梯且未被排除的電梯,即為目標;若都沒有合適的電梯,則系統等待當前電梯任務結束後,再重新判斷;核心解決思路:抽象出最關鍵的調度核心邏輯,同時考慮邏輯擴展的可能性。

二、供參考的個人答案

選出當前距離任務樓層最近,且,未被排除的電梯(被排除的可以狀態很多:如滿載超重、故障代碼、人為卡門超時、維修暫停、節能暫停等……),判斷是否有可選電梯;若有電梯,則判斷該電梯是否正在執行運輸任務;若是(執行中),則判斷是否執行順向任務;若是(順向),則將任務插入該電梯運行隊列,實現接載(此處可以有擴展邏輯,如順向,但距離過近則排除等);若否(反向),則列為「排除電梯」,並重新執行邏輯1;若否(未執行),則將任務插入該電梯運行隊列,實現接載;若無電梯,則等待空餘電梯通知,通知發生時,清空排除電梯清單,重新執行邏輯*所謂「順向」的判斷邏輯:呼叫指令的發起樓層,位於電梯當前樓層至行駛方向終點間的樓層間隔內(即避免方向相同,但「已過站」的問題)。

三、延展思考

業務調度設計過程中,高效判斷邏輯,嚴謹的閉環設計是核心重點。

其實除了電梯,還有其他很有意思的調度設計思考題。比如火車的車票,應該如何進行售賣及控制(多個站點停靠,多位置,需求只佔中間的某一程),系統應該如何設計調度規則,才能實現合理的需求與供給匹配?

當然這個題太複雜,根本不適合做面試題,但是建議B端的產品,可以在各種碎片時間進行一些調度邏輯的設計,練練腦。:)

本文由 @十六年產品老狗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B端產品面試技巧:業務調度設計的邏輯測驗及分析
    編輯導讀:為了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需要有意識地觀察生活,並做一些產品思考。本文作者將以一道產品的筆試題為例,談談業務調度設計的邏輯測驗及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個人一直覺得產品面試是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情,今天選擇從一個角度分享B端產品的面試技巧。這是一道筆試的面試題,這道源自於老狗某日在等電梯時的突發奇想。
  • 「產品分析」B端和C端產品設計有哪些差異?
    對於產品設計師來說,在日常工作中做的產品類型主要是兩種:一是B端項目,另一種是C端項目。近些年來,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C端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流量的紅利逐漸消退。很多企業的業務由C端轉向了B端。隨著企業業務的轉變,作為設計師的我們,也必須跟上步伐,快速做好角色的轉換。
  • 深入B端SaaS產品設計核心理念
    由此繼續探索:C端側重生活、講究感性體驗、重視人性與趣味,B端側重工作、講究理性利益平衡、重視邏輯與效率;C端解決個體生活的單點需求,B端解決群體多角色協同的鏈條需求;C端產品互動設計重視個體操作效率,B端除了個體操作效率,更重視整體業務流程效率;C端產品經理重視把自己變成用戶,B端產品經理以為自己能變成用戶就完蛋了!
  • B端產品設計3大流程圖:業務流程圖、功能流程圖、頁面流程圖
    本文介紹了B端產品設計的三個流程圖:業務流程圖、功能流程圖、頁面流程圖,與大家分享!如何用產品支撐B端業務落地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要求產品經理既要有對宏觀的把控能力,又要有對細節的專注力。B端產品設計分為業務問題診斷、產品整體方案設計、產品細節方案設計幾個階段,在不同階段,我們需要藉助不同類型的流程圖來幫助我們理清思路。一、業務問題診斷:業務流程圖1.
  • 談談B端業務系統的首頁設計|數據信息|b端產品|業務系統
    編輯導語:作為B端業務系統的產品經理,經常收到各類聚焦於具體功能點的業務需求,卻鮮有針對首頁的優化需求;但是當我們滿足了各類業務需求後,用戶仍會吐槽系統難用,老闆也認為對業務提效沒作用;本文是作者關於B端系統的設計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B端產品設計3大流程業務流程圖、功能流程圖、頁面流程圖
    本文介紹了B端產品設計的三個流程圖:業務流程圖、功能流程圖、頁面流程圖,與大家分享!B端產品往往涉及複雜的業務關係和場景,線下業務一般會涉及到採購、銷售、物流、財務、人力、倉管等多個不同的部門和角色。如何用產品支撐B端業務落地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要求產品經理既要有對宏觀的把控能力,又要有對細節的專注力。B端產品設計分為業務問題診斷、產品整體方案設計、產品細節方案設計幾個階段,在不同階段,我們需要藉助不同類型的流程圖來幫助我們釐清思路。一、業務問題診斷:業務流程圖1.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下篇)
    編輯導語:上一篇文章《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上篇)》,分別從用戶、需求、業務、運營、產品、設計、思維和數據八大維度,較為全面地分析了B端和C端產品的差異,全面深度地解析了B端產品及其發展機會點;本篇文章將結合個人實際案例,繼續講解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設計方法
  • B端產品的指標設計思路
    編輯導語: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靠指標進行判斷,在B端產品中也是如此,指標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分析和推理,特別是對平臺和業務進行分析時可以用到;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B端產品的指標設計思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關於指標,我們都知道其作用在於將定性的事物轉換為可測量的數量,將解題的思路從語文變為數學。
  • B端產品如何做競品分析?
    編輯導語:我們在做一款產品之前,往往需要先做競品分析,通過了解市場狀況以及競品們的優點缺點,來對症下藥,打造自己的產品。相比於C端來說,B端產品的分析難度會大一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呢?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如下6個步驟。
  • B端產品如何更清晰地理解業務?
    B端產品要想清晰理解業務,就需要理解行業、熟悉流程——通過市場分析、行業分析、競品分析熟悉行業;並從微觀層面熟悉流程。01理解業務對於 B 端產品非常重要。為什麼理解業務對於 B 端很重要呢?C端產品,每個版本的更新迭代最好不要超過三個功能,可以為了某個運營活動單獨發一版; B端產品來說,衡量產品完善度的,不是功能點數,而是看是否滿足具體業務,企業希望的是一站式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解決一兩個問題就可以的,做B端產品不僅需要滿足核心業務,還要融合周邊業務。
  • B端產品心法(1):如何設計B端產品,且讓用戶願意用?
    雖然有兩次差點能在這個領域裡切出一個不亞於阿里的生態產業體系,也搞出過建築行業的像支付寶這樣的關鍵樞紐APP產品及能支撐其的後臺,ERP。所以,我的B端學生朋友們總是催我寫一篇關於如何做好B端產品設計的文章,希望能分享我在這行的思考。先,我認為優秀的B端產品人的視角應始於宏觀,行於微觀,而在產品設計中沒有什麼終結,只有業務的階段需求下的「適可而止」。
  • 業務產品的設計方法論與思考
    業務型產品就是由具體的業務實現主要盈利,不只是網際網路+,更重要的是業務的發展。筆者以電商產品為例,為我們分析了業務產品是什麼、如何設計以及業務產品經理應該如何做?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因為B端產品的業務價值往往很難衡量,比如,你很難讓一個B端產品經理描說楚他做的每一個功能帶來的業務收益。 而如果是商業化對外售賣的SaaS產品,又有專職的銷售和CSM團隊,你能說銷售業績不好,是產品經理的鍋麼?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上篇)
    編輯導讀:隨著C端市場逐漸飽和,許多企業將目光轉向了B端產品,B端市場逐漸升溫。想要做B端產品,得先了解其底層設計邏輯和相關方法。本文作者依據自身設計經驗,從用戶、需求、業務、運營、產品、設計、思維和數據八大維度對B端和C端產品的差異展開了分析對比,與大家分享。
  • B端產品中,Web端表單如何設計
    編輯導語:B端產品往往由於業務體量龐大,導致信息複雜,同時對業務的精確性的要求很高;服務於B端的業務,不能夠出信息錯誤,填錯一個信息,就會引發巨大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大型B端業務中表單的設計方法,供小夥伴參考。
  • 常見的業務分析邏輯面試題
    客單價 = 商品數量x商品價格確定問題源頭後,對問題原因進行分析,如採用內外部框架:a. 內部:網站改版、產品更新、廣告投放b. 外部:用戶偏好變化、媒體新聞、經濟壞境、競品行為等.10.用戶流失的分析,新用戶流失和老用戶流失有什麼不同?
  • B端產品設計中,用戶體驗可能不是重點
    雖然第一層次並不足以讓我們了解業務具體運轉的邏輯,但是通過業務架構描繪出的一幅業務全景,對於進一步了解需求幫助巨大,這樣就不會迷失在茂密的需求森林中。1.產品背景分析的技巧無論是設計C端產品還是B端產品,首先我們都要對「使用者」進行深入的分析:C端產品直接看用戶特徵,為用戶做畫像做分群;B端產品則需要剖析B端行業的經營過程,再去看不同使用者的需要。每個產品都有特定的用戶群體,B端產品也不例外。背景分析的第一步,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產品到底是賣給誰?
  • B端硬體產品從0到1(上篇):可行性分析
    筆者從業於B端產品設計、管理工作多年,對B端產品從0到1的過程有很深了解。在此以筆者曾經歷的智能電力、智慧交通、物流配送機器人為例,談談關於B端硬體產品的建設過程。B端產品通常為某個或者行業內某些企業定製,提供完備解決方案或獨立產品,獲取相應利潤。以系統集成方式、獨立開發方式、合作開發方式,滿足企業定製需求。
  • 微信不能承受之痛:B端即時通訊產品設計
    本文從北京鐵路局12.6事故出發,詳細分析了「消息」和「指令」的定義,引出了B端即時通訊工具的核心特徵,並介紹了B端即時通訊工具如何構建,最後列舉了市面上典型的產品案例。痛定思痛,希望將事故的教訓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並祝願善良的人一生平安。
  • 談談B端業務系統的首頁設計
    編輯導語:作為B端業務系統的產品經理,經常收到各類聚焦於具體功能點的業務需求,卻鮮有針對首頁的優化需求;但是當我們滿足了各類業務需求後,用戶仍會吐槽系統難用,老闆也認為對業務提效沒作用;本文是作者關於B端系統的設計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