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的英國特工文化

2020-12-17 電影採風

特工,一個真實經歷不為大眾所知的高度機密職業,秘密從事情報工作或搜捕、暗殺、破壞等行動,神秘低調,大熒幕上卻又藝術性精彩紛呈,吸引著普通人探究目光。得益於發達的好萊塢電影產業,總有人想著毀滅人類、統治世界,英國MI6和美國CIA(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們成了電影地球裡「最忙和最辛苦」的兩幫人。

其中最耳熟能詳的便是以特工007,詹姆斯邦德為代表的英國特工們。

英國的情報部門由英國聯合情報委員會 JIC統一管理,包括陸軍情報總局(MI)、軍事情報參謀部、國防部聯合情報局、政府通信總部、工業情報中心和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等組成,另外還有英國倫敦警察局(蘇格蘭場)也擔負部分情報職能。

其中陸軍情報總局最廣為人所知,也是大熒幕上塑造經典形象最多的一個情報部門。

該局12個部門,最主要的是負責國內安全的MI5(又稱秘密保安局、軍情五處),由內政部管轄;和負責國外情報間諜活動的MI6(又稱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由外交部管轄,對外稱:政府電信局,是英國情報機關的「開山祖師」,總部現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橋南一幢大樓內。

詹姆斯邦德便隸屬於MI6,活躍範圍多在英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中。

描述英國特工驚險工作的影片不乏佳作。

上個世紀老片偏向寫實風格,譬如《柏林諜影》、《伊普克雷斯檔案》、《第四條款》、《哈瓦那特派員》等。

進入新時代,大家熟知的英國特工電影的類型開始呈現多樣化。

男性孤膽英雄類有新《007》系列、《王牌特工》系列、《間諜同盟》、《復仇者》等。

喜劇片有《憨豆特工》系列、《王牌賤諜:格林斯比》、《我的間諜前男友》等。

女性為主角的有《超級女特工》、《極寒之城》等。

冷肅諜戰片有《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等。

21世紀生活節奏愈發變快,大眾審美日新月異,多數人進電影院不是想體驗燒腦緊張,而是享受放鬆和追求視覺刺激,特工電影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氛圍越發「簡單化」,逐步開始有了些顯而易見的表現規律。

抽絲剝繭推理被大熒幕所拋棄,觀眾卻又要求主創們注重可視細節的完整性和可考性。

主角人物一定要型男靚女、陽光磊落,其他表情陰鬱、長相「鮮明」的人物多半不是反派便是嫌犯。女性角色身份背景複雜化,雙面特工或是反派臥底成為常態。花瓶式女配角便往往不得善終,不是被殺,便是在被殺的路上。男女間必須的曖昧牽扯仍在繼續,但有所減弱,女性個性塑造和獨立人格得到重點描繪。

不同於美國可能邋裡邋遢的特工形象,英國特工外在形象被特別留意,必須男士筆挺西裝、女士華麗長裙,髮型一絲不苟,並且不會隨劇烈運動而有所變化。特工們心思縝密、守口如瓶、時刻警惕卻又不會用一副撲克臉應對一切。《王牌特工1》裡的哈利哈特算是為傳統紳士型特工立下一個新標杆。

武器裝備方面,特工自然不能輕易赤手空拳跟人肉搏。一切的隨身物品都被要求可以瞬間轉變成致命武器。戒指、眼鏡、手錶、鋼筆、打火機、腰帶、手機、雨傘,沒有改不了只有想不到,連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食物都可能在特工手裡變換角色,成為要命的殺手鐧。當然隨手抄起一件身邊的日常物品當作武器,像書本、毛巾、燈具、報紙、板凳等,特工們同樣不陌生,絲毫不損其殺傷力。

座駕方面一定要新款跑車,阿斯頓·馬丁、賓利、雪佛蘭等、奔馳、寶馬等,世界頂級廠商雲集。當然強尼·英格力(《憨豆特工》)可能有不同意見。

英國特工們打鬥必須乾淨利索,像007系列早期例如《諾博士》裡明顯花拳繡腿式打鬥逐步退場, 傑森伯恩(《諜影重重》)式簡潔凌厲,招招致命成為共識。

此類電影拍攝手法上多採用手持跟拍加多機位、多角度,後期推崇快速剪輯,利用連續動作剪輯表現動作激烈和連貫性,放大打鬥場面的真實感與臨場感。打鬥進行到白熱化階段時,又會用「急推」拍攝演員面部表情,以此表現劍拔弩張的態勢。

追逐戰成為常態,包括但不限於摩託車、汽車和快艇,不怕死的人甚至扒火車、遊艇和飛機。動用軍用重型裝備,例如戰機、戰艦和潛艇,上太空、下深海,大投入高產出,營造大場面成為票房保障。這一點伊森·亨特(《碟中諜》)功不可沒。

孤膽類特工一人不再能包打一切,新 007也有錢班霓和

Q博士,作戰行動推崇團隊化和專業化,輔助人員重要性得到更多鏡頭刻畫和更細緻的塑造,背靠國家數據科技力量打造的全球監控系統讓人細思極恐。

故事結構開幕、中段和高潮也多有定式。一件陰謀暴露線索或一件物品離奇得失,開場交代明確,成為影片的主推動力。特工們窮追不捨,歷經九死一生,習慣掐著表在最後一秒才解決危機,之後留下失敗的反派和一堆爛攤子,頭也不回地瀟灑離開。

勝利不能空手,英雄多能抱得美人歸,這一傳統在007為代表的英國電影裡被發揚光大,又隨著新時代被逐漸摒棄。美人/暖男反而或死或隱,成為主角情緒爆發的轉折點,特工群體被固有印象似貼上了孤家寡人標籤——喪門星。

前蘇聯曾經作為西方陣營的頭號敵人,在電影裡同意不例外,「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克格勃)在特工反派榜裡永遠高居首位,其後才是納粹德國的蓋世太保和那些別有用心的組織及資本大鱷。

之後蘇聯解體,中國默默積累,電影裡一時找不到威脅,大型黑幫勢力和恐怖組織成為新的主要敵人,恐怖組織搞事的目的和手段也開始放飛自我,由此引發的便是電影整體可信度和表現力上大為縮水。有意無意間,整部電影淪落為特工們展示強悍身手和高科技裝備的展銷會。

而隨著觀影人群見多識廣,以上所說的這些文化設定某種意義上必將變成特工電影的桎梏,如何呈現新意,考驗著未來的製片方。

相關焦點

  • 大英帝國的奇葩存在 英國的特工文化
    但沃恩堅持要將故事背景放在英國。除了因為沃恩是英國人之外,還因為,他如此醉心於英國獨特的紳士特工文化。歷史源頭軍情六處:現代諜報機構的「老祖宗」電影中這個神秘的情報機構叫做kingsman,音譯為金士曼,當然也可以意譯為:王的男人。電影中金士曼是一個獨立於任何國家之外的特工組織,自然是虛構的機構,但故事總是來源於生活。
  • 電影《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中的西方文化透視及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美國電影歷來受到大眾和學者的關注,相較而言,英國電影在中國的反響沒有美國大片那麼熱烈,而2015年英國最新大片《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以下簡稱《王牌特工》)卻又一次因為其濃厚的英國紳士特工文化受到極高的關注。
  • 《王牌特工:特工學院》英國獨屬的味道——紳士、文化!
    在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炒得熱熱鬧鬧,各執一詞的時候,對於普通觀眾而言,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沒有絕對的好壞,人們對特工學院的喜歡,重點在於導演講明白了一個故事。電影安排的是兩代特工,因為父親關係,年輕男孩艾格西在由科林·費斯飾演的超級特工哈裡的幫助下得到了一個麻雀變鳳凰的機會,只要通過嚴格的考核就能成為超級特工。其中大反派是由薩繆爾·傑克遜飾演的百萬富翁瓦倫丁,他有公眾熟知的公益形象,卻依靠其推行的通話免費政策,通過智慧型手機來遙控近十億人口用來解決全球氣候變暖,二氧化碳排放量過剩等環境問題。
  • 英國電影翻出特工老底
    英國電影翻出特工老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5日 22:37 來源: 來源:世界新聞報本報特約記者該片的內容頗為離奇,甚至聳人聽聞:英國軍情五處在1971年勾結黑幫,導演了一場銀行搶劫案,黑幫趁機搶錢,而軍情五處是為奪回瑪格麗特公主的性醜聞照片。這部電影的製片人說,電影是根據歷史事實拍攝的。  很可能激怒英國王室  據英國《泰晤士報》等媒體報導,《銀行劫案》將於明年上映。目前輿論普遍猜測,一旦電影正式公映,必將引發軒然大波,甚至激怒英國王室和軍情五處。
  • 王牌特工:英倫紳士和特工結合,想到的只會是這部電影
    由漫畫The Secret Service改編真人電影《王牌特工:特工學院》這部片是英國導演馬修範恩繼《特攻聯盟》後。再度與同一位漫畫作者馬克米勒合作的電影。
  • 新英國紳士腔調,都在《王牌特工》裡傳承,英倫製造浪漫騎士精神
    對特工電影一直很偏愛,那種隱藏在神飾身份下的神秘,天生就具備讓人想解開謎題的心情。而英國電影裡的007,那個被多少人重複過的「邦德,詹姆斯·邦德」絕對已經成為一個符號式的存在。但對我來說,其實對007系列並沒有太強烈的記憶,邦德系列的黃金時代我年紀還小,等到有印象時幾乎已經是丹尼爾·克雷格的時代,但頂著一些邦德帥氣不再的評論,似乎英國特工電影已經要退出舞臺。幸好,一部電影的出現不光是讓我找到對英國特工電影的愛,也成為更符合我心中的新英國紳士的代表。
  • 回顧電影:《王牌特工:特工學院》和《泰迪熊2》,你看過嗎?
    王牌特工:特工學院 《王牌特工:特工學院》改編自馬克·米勒的同名漫畫,由馬修·沃恩執導,科林·費斯、塞繆爾·傑克遜、麥可·凱恩和塔倫·埃哲頓等聯袂出演的一部喜劇動作電影。一場分秒必爭的較量一觸即發電影的配樂相得益彰,基本可以用「超凡脫俗」來形容,影片中運用了很多英國流行音樂,包括英國搖滾樂隊Dire Straits以及英國最傳奇的演唱組合Take That的歌都被選入了這部電影。Take That演唱的《Get Ready For It》被導演選中作為片尾曲。
  • 看《王牌特工》英倫腔 學做一名英國紳士
    英倫紳士範十足的超級特工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網  在近期內地院線上映的電影裡,《王牌特工:特工學院》是筆者個人評分最高的  把一個街頭混混改造成一個英倫紳士範十足的超級特工,正如科林大叔在戲裡的一句臺詞:「你看過《窈窕淑女》嗎?」  此前,科林大叔在多個場合被問到電影與007系列電影的區別,如果你仔細研究他的回答,你會發現,他的話外音都落在了詹姆斯邦德的幾任扮演者多為蘇格蘭人。而《王牌特工》是英倫範的。
  • 當英國紳士遇到美國牛仔 《王牌特工2》英美特工PK從衣櫥開始...
    繼《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之後,英國著名男士奢飾品購物平臺Mr.Porter再度聯手服裝設計師Arianne Phillips和導演馬修·沃恩為角色們設計造型,保證他們上陣也能有款有型。  就像電影本身一樣,這一次主人公在造型上的嘗試更豐富、更大膽,也更具時尚感。不僅將上一集的英倫紳士風繼續發揚光大,就連大洋彼岸的美國人也來湊熱鬧。
  • 四部豆瓣均分7.2的性感女特工電影
    一位英國軍情六處的地下官員在柏林遇刺,他掌握了從民主德國帶回來的一份間諜名單,但殺手在他身上並未找到。一位名叫洛林·布勞頓(塞隆 飾)的特工,肩負起找回這份間諜名單的任務。《極寒之城》劇照二、《特工紹特》《特工紹特》是由安吉麗娜·朱莉 Angelina Jolie主演的動作電影。
  • 盤點動畫電影《變身特工》裡的精彩看點與笑點
    之前已經對這種動畫電影做過一次推薦,今天回顧一下這部電影的看點和笑點。以下的介紹可能會涉及部分劇情,所以介意的朋友可以酌情觀看。《變身特工》官方劇照1看點二,特工人物的形象基本上是按照威爾史密斯來做設定的,哪怕是不說,估計也會有觀眾發現兩者的相似之處,至於片中的動作戲碼,還保留著電影《黑衣人》的感覺。
  • 電影|《王牌特工:源起》發布中文預告,「伏地魔」變身魅力十足的...
    新快報訊 記者聶青報導 《王牌特工》系列的前傳電影《王牌特工:源起》近日發布全新中文預告,影片將講述私立間諜組織王牌特工的起源往事。具有典型英倫範的《王牌特工》系列,把 " 特工 " 電影拍成了時裝秀,細節十分之講究,演員們穿著剪裁得體的西裝,從胸針到每一處的口袋,以及腳上搭配的鞋子,全套下來精細而富有質感。這一次回溯到源起的故事,不知道又會帶給觀眾哪些驚喜呢?
  • 央視電影頻道播發《一號特工》開機
    12月3日晚17時58分,院線電影《一號特工》開機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CCTV6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導》欄目播發。電影《一號特工》作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片,由浙江勐祥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小河淌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於11月27日晚在武義舉行開機儀式。
  • 《王牌特工》到底在兜售哪些東西?
    搜狐娛樂訊(文/馬嫚麗 統籌/蘇三)一面是炫酷的武戲,頌歌中全球的精英們頭爆了變成煙花,另一面炫目的高科技殺人鋼筆防彈雨傘,穿高訂西裝的英國紳士對愛吃麥當勞的美國暴發戶的嘲弄……這是正在院線熱映的電影《王牌特工》。
  • 後浪的《王牌特工2》,能把前浪《007》拍死在沙灘上
    最開始的007系列電影都是英國出品、英國製造(米高梅前期參與發行),主打英國文化,除了特工故事,007系列更完美展現了英國人優雅姿態的一面,紳士如詹姆斯·邦德,永遠彬彬有禮衣著得體,集浪漫與實幹為一體,男人羨慕女人愛慕,憑藉這一點,著實讓007獨具魅力地火了五十多年。
  • 好萊塢高分動畫變身特工,向特工電影致敬,看完後感覺意猶未盡
    《變身特工》這部電影是2020年第一部引進的好萊塢動畫,打得旗號是威爾史密斯和荷蘭弟,在看電影的,雖然沃爾特不太像荷蘭弟,但是蘭斯特工真的特別像威爾史密斯,人物的表情採樣了威爾史密斯的面部表情,所以舉手投足之間活靈活現,特別可愛,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太刺激太爽了今天我們就從評分,
  • 六部堪比甚至超越《碟中諜》《007》的特工電影,快來拿走
    提到特工電影,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007》系列、《碟中諜》系列、《諜影重重》系列,這三個系列電影可以說對喜歡特工電影的小夥伴影象相當深刻,而除去這三大經典系列特工電影,還有很多也不失為經典,下面一起來瞅瞅吧!
  • UNI-K讓我想起科幻電影《黑衣人》裡的「K」特工
    前言序曲——K特工一個老辣兇猛的狠角色,K特工是一個跨越70、80、90年代多次拯救地球與水火之中的「老牌」,在整個《黑衣人》三部曲中最搶眼的角色,說到K特工不得不提其裝滿各種武器的神秘臥室。今天說到UNI-K未來之旅,像極了一個在科幻世界裡與未來未知鬥智鬥勇的「K特工」更是像極了中國的老牌車企長安UNI-K。未來K「特工」秘密武器之——超級零重力座椅設計,把人體重力、支撐力、體感壓力通過精密運算完美均衡,實現零壓力釋放,堪稱「泛世界」裡的黑科技。
  • 貝肯熊歸來 電影《貝肯熊2:金牌特工》定檔元旦
    1905電影網訊3D動畫電影《貝肯熊2:金牌特工》於9月20日發布定檔海報,正式宣布定檔2020年1月1日,與全國觀眾一起喜迎新年。作為熱門經典IP,此次本片特邀好萊塢團隊傾力加盟,全面升級劇情製作,打造史上爆笑特工。
  • 盤點那些經典的特工電影,你看過幾部?
    ayumiH:成龍的代表動作片,打鬥部分精彩,音樂和劇情在成氏電影裡也是不錯的,滑下大樓那段留給我的印象很深。3、《死亡特訓》《死亡特訓》是帝門影業公司出品的驚悚電影,由雷尼·哈林執導,瓦爾·基爾默、克裡斯汀·斯萊特、凱薩琳·莫裡斯等人主演。於2004年3月19日在比利時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