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國人口老齡化正在加劇,如何養老、怎樣安享晚年的問題也備受重視。尤其是一些即將退休的人,在養老問題上糾結頗多。一些繳足15年社保的人退休就能夠按月領到養老金,就算不多也同樣可以養活自己。但也有一些未繳足或社保斷繳的人愁眉不展,想要知道如何才能夠「補救」,是否還有機會補繳?
社保斷繳怎麼辦?新規幫忙來補救
社保斷繳的人不在少數,若真的因為社保斷繳而無法領取養老金,不僅不利於民眾養老需求,對國家發展而言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2020年國家已經出臺新規,為社保斷繳的人開闢了一條新的通往養老金領取的道路,2021年,臨退休仍未繳足15年的人可通過以下方案補繳補救。
1、一次性補繳
在未繳足15年社保的人中,有三類人可以通過一次性補繳的方式來繳足社保、領取養老金:1)1962年-1982年間曾下鄉的知青;2)2011年前參保,此後斷繳且年齡在60歲以上的;3)2011年前在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的退休人員。
由於要求比較嚴格,因此符合一次性補繳條件的並不多,但同樣可以解決部分因為斷繳而無法領取養老金的曾經參保人員的養老難題。
2、轉為城鄉居民社保
在我國,社保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城鎮職工社保,一種為城鄉居民社保。前者由單位繳納多半,個人承擔小部分,後者則全部由個人承擔繳納。城鎮職工社保繳費金額通常高於城鄉居民社保,退休後的福利待遇也比城鄉居民社保繳納者的要好。
若是在職期間,職工社保未能夠繳足15年,可以通過申請轉為居民社保的方式,一次性補繳。這樣雖然養老金的金額會變少,但終歸可以每個月領取養老金,解決一定的養老難題。
3、按年補繳
這種方法通常適用於沒差幾年就繳足15年的斷繳人員,這部分人需先辦理退休,退休之後再按年繼續繳納社保,直到繳足15年為止,方可領取養老金。
這種方法存在兩大弊端:1)退休後按年繳納部分需要同步繳納滯納金和利息;2)退休後無收入來源,仍需自掏腰包繳足15年,增加了繳足前的養老負擔。正是因為這兩大弊端,因此並不建議欠繳時限過長的人選擇這種方法。
4、延遲退休
所謂延遲退休是針對到了退休年紀仍然未繳足15年的人而言的,若是此前已經繳納社保至少七八年,選擇這種方法比較合算。待退休人員到退休年紀選擇不退休,直到繳滿15年社保之後再退休,這樣就能夠避免此前繳納的社保部分被浪費,在退休之後正常領取養老金。
若是到了退休年紀只繳納了三四年社保,還需要再繳納十餘年的,通常不建議選擇這種方法,因為延遲退休年限過長,可領取年限損失過多,不合算。
5、放棄繳納
一些人在社保斷繳之後因各種原因無法繼續補繳,也可以申請放棄補繳,並將此前自己繳納的個人部分從社保卡餘額中提取出來。當然這種方法也意味著放棄了後續養老金的領取,因此建議最好能夠及時補繳,以免得不償失。
社保繳納的重要性,福利驚喜年年有
大多數人都知道社保繳納的重要性,尤其是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領取養老金的人,雖然每月的養老金與工作時的工資相比可能存在一定差距,但每月都有錢領,也切實地減輕了養老負擔。為了能夠真正惠民利民,社保政策向好變化不斷傳來,福利和驚喜年年都有。
1、電子社保卡上線
為了人們可以更加方便地查閱自己社保卡當中的餘額,電子社保卡正式上線,未來人們可以通過申請線上電子社保卡的方式來替代傳統的社保卡。且在使用過程當中效率更高,避免了持卡的繁瑣度。
2、養老金逐年上調
近幾年,我國養老金金額連年上調,上調幅度通常在5%左右,對於已經退休領取養老金的人來說,這相當於「工資」上漲,讓人驚喜不斷。
3、醫保藥品擴增
在2020年時,我國醫保又有大動作,擴增了70種報銷藥、價格平均下調60.7%。參保人員藥品賠償比例不到原標準20%,甚至個別藥品賠償比例不到原標準5%。
這些社保福利變化不僅與已經退休的人相關,與正在繳納社保的人也息息相關,我們以醫保為例,此前財政部和國家醫保局已經聯合發布文件明確指出若社保參保人員已連續繳納兩年以上醫保,但因工作因素將職工醫保轉換為居民醫保,斷繳不超過三個月,繳費後仍可正常享受醫保待遇;若斷繳已經超過三個月,則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設立等待期,最長不超過六個月。
結語
國家不斷鼓勵民眾按時按規繳納社保,一方面是為了維持社保機制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也是為民眾提供更多的養老福利及醫療福利,繳納社保對於參保人來說利大於弊,甚至誇張一點地講,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因此不要為了眼下每月多出幾百塊錢的工資而放棄繳納社保,這類選擇於己而言是一種顯而易見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