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高校中,分類有多種多樣,有綜合類高校和行業類高校,雖然行業特殊高校在綜合實力上表現一般,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行業領域內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成為某一行業內的頂尖大學,從而吸引高質量的生源,接下來看看中國的郵電大學有哪些,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個個實力頂尖,不可小視。
從中國郵電大學排行榜來看(名稱是郵電大學(學院)的院校排行榜);1)北京郵電大學,2)南京郵電大學,3)重慶郵電大學,4)西安郵電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簡稱北郵,是教育部直屬、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進行「211工程」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為特色、工學門類為主體、工管文理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是我國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2017年,「信息網絡科學與技術學科群」和「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安全學科群」兩個學科群進入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新中國第一所郵電高等學府——北京郵電學院。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 1993年更名為「北京郵電大學」。2000年,劃入教育部直屬高校行列。2012年,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一。
全日制本、碩、博學生及留學生27000餘名,正式註冊的非全日制學生近55000名。學校具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2個(含一級學科博士點10個),有7類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43個本科專業,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其中2個為牽頭、3個為合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111創新引智基地」5個、北京實驗室1個、各類部級重點實驗室9個。
西安郵電大學
西安郵電大學,簡稱「西郵」,位於古都西安,創建於1950年,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陝西省政府共建高校,國家布點設立並重點建設的幾所郵電高校之一。1959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開始本科教育並定名為西安郵電學院,成為郵電部、信息產業部(現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重點高校;2000 年劃歸陝西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陝西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一所以工學為主,以信息科學技術為鮮明特色,工、理、管、經、文、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備軍官選拔培養基地、陝西省博士後創新基地、全國首批試辦邊防軍人子女預科班的高校。
截至2014年8月,學校佔地1500餘畝,建有長安、雁塔兩個校區,校舍面積73餘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近2億元,圖書館藏書近150萬冊。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餘人。有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1個會計專業學位授權點和1個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3個本科專業,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6個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重點研究中心。
學校現有46個本科專業、1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陝西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設學科,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現有教職工1600餘人,具有高級職稱者560餘人。
南京郵電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簡稱南郵,坐落於六朝古都——江蘇省南京市,是工業與信息化部直屬、現工信部與江蘇省政府共建的以信息科技為特色、工學門類為主體、工管文理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首批入選國家「2011計劃(14個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同時也是進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設的名牌高校。
學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其前身是1942年誕生於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戰郵幹訓班,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期系統培養通信人才的學校之一。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定名南京郵電學院,成為工業與信息化部(原郵電部)直屬重點高校。南京郵電大學在通信和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等領域於國內外有著重要影響,被譽為「華夏IT英才的搖籃」。
南郵有教職工2400餘人,其中博士生、碩士生導師75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比例為57.71%,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比例為93.74%。
南郵有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領域)15個,本科專業55個。目前有4個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4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國家級卓越計劃專業8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光學工程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自動化、工商管理
省級工程中心(4個):江蘇省通信與網絡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光通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信息顯示與白光照明工程研究中心等
重慶郵電大學
重慶郵電大學,簡稱重郵,坐落於中國直轄市重慶市主城區國家5A級景區南山風景區內,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重慶市共建的省部共建重點大學,是國家布點設立並重點建設的四所郵電高校之一,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和優勢,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小211),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設高校 、國家「2011計劃」核心協同高校 、中國政府獎學金高校 、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基地 、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被譽為「中國信息通信人才的搖籃」。
重慶郵電大學創辦於1950年,重郵曾開發出第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脈衝編碼設備而被稱為中國「數字通信發源地」。2003年起先後完成TD-SCDMA中通信協議、晶片、應用平臺和中國第一個國際通用無線工業總線EPA標準,是TD聯盟第一所的高校成員 。開發出全球首款工業物聯網SIP晶片 。國內唯一移動通信國防信息化保障基地,國內唯一物聯網重點實驗室,是工業物聯網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依託高校,曾獲得過「光電諾貝爾」之稱的蘭克獎。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2.5萬餘人,其中研究生4200餘人。在職教職工19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830餘人,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900餘位,有學院16個,本科專業56個、國家級一流專業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實施專業5個、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16個、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類特色專業5個、重慶市本科一流專業20個、重慶市特色學科專業群4個,涵蓋工、理、經、管、文、藝、法等學科門類。
擁有重慶市「雙一流」學科3個、重慶市重點學科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經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薦本科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學校的工程學科和計算機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教學橫跨「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川渝地區唯一的省(市)屬「中國國家獎學金」高校,2011年度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四所代表高校之一 ,「春暉計劃」專項支持研發4G高校 ,設立有兩個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