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北京訊(記者 常嫦 張堯)開啟新徵程,創造新偉業。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提昇平安中國建設水平,11月20日-21日,由人民日報社、清華大學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等聯合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由論壇開幕式、2020應急管理峰會、治理創新經驗交流會、2020城市安全管理峰會等單元組成。
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2020城市安全管理峰會在京舉行
11月2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趙嘉鳴,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副會長鄭國光,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總編輯賈立政,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範維澄等領導與知名專家出席活動並發表演講。
11月21日,年會的重要構成單元「國家治理高峰論壇2020城市安全管理峰會」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嶽清瑞,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生產司一級巡視員於立志,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宏永,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徐趙東等知名專家學者出席峰會。會議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節目主持人胡悅鑫主持。
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宏永致辭
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宏永發表致辭。他強調,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在此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發展、創新、人民安全等關鍵詞值得我們關注。近幾年來,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通過對城市風險源頭監管服務模式的創新,結合物聯網監測與快速預警等科技手段,開展城市風險隱患全方位網際網路監測、評估與精細化治理,探索實現城市安全運行監管與風險防控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同時,通過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交互化的建設模式,形成良好的城市安全管理和服務運行模式,真正助力提升城市安全運行與安全管理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和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未來,研究院將進一步推動「新城建」試點城市建設工作,依託安全韌性城市構建理論方法、技術、平臺和標準體系,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智能化城市安全運行監測與管理平臺,發揮全國示範引領作用,為提高城市管理能力提供堅實穩固的保障。
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生產司一級巡視員於立志作主題演講
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生產司一級巡視員於立志在演講中談到,推動安全(應急)產業的發展,在社會危難時刻有助於扶危濟貧,拯救人民脫離水火之災;在和平年代有助於守護安康、福利社會,保障人民安居樂業。這正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望,也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鮮明印記,所謂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可稱之為人心工程。發展安全(應急)產業對於落實安全發展理念、提升全社會安全保障能力和本質安全水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重要保障。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嶽清瑞發表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嶽清瑞發表致辭講話。他強調,城市安全不僅是我們國家面臨的重大挑戰,實際上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城市發展越發達,面臨的安全挑戰越大,一旦出現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就更大。建築與基礎設施安全及工程診治是城市安全的重中之重。我們要加強韌性城市建設,探索新架構,建立新模式,發展新格局,共建全場景的智慧共治全周期安全。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徐趙東發表演講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徐趙東在致辭中指出,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學科建設十分重要。在傳感監測方面,研製低功耗應急裝備,發展應急融合通信技術,考慮重大基礎設施災變特性和傳感系統協同優化,構建多尺度監測系統,提高多災種和災害鏈監測,提升風險早期識別和預警能力,發展多元異構災害數據處理方法和重大基礎設施災害的精確定位技術;基於災害鏈的治理和基礎設施的災變特性,發展虛實融合仿真推演系統;在應急平臺方面,要以信息化推進防災減災救災的現代化,加快大數據、雲計算在防災減災救災的應用,實現多功能快速響應的綜合防災應急;在法規標準方面,加快制定修訂重大基礎設施防災減災以及應急救災的技術標準,提高防災減災救災的法制化和規範化水平。
江西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龍卿吉發表演講
江西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龍卿吉在致辭中談到,源頭治理是關鍵,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古語云,「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未形」。伴隨著城市擴張,城市建成區和經濟開發區交叉重疊,其中城鎮人口密集區的危化企業帶來的安全風險與日俱增,稍有疏忽便會釀成大的災難。要實現城市安全發展工作由「量」的提升邁向「質」的飛躍,必須強化紅線意識、堅持底線思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廣東省佛山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魏鈺發表演講
廣東省佛山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魏鈺在致辭中講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佛山在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底線思維,聚焦全災種,瞄準大應急,構建實戰化、扁平化、合成化、精細化應急智慧體系,運用多種通信鏈路和各類融合通信設備,搭建事故災害一線、現場指揮部、後方指揮中心三線聯動,形成通信中心、指揮中心、保障中心三位一體體系,打通四級應急智慧網絡,實現扁平化指揮調度。我們把城市作為生命體、有機體,著力打通城市運行安全的「感知神經、中樞神經、反射神經」,構建平戰結合的城市安全「智慧大腦」,推動佛山城市安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更安全。
高峰對話:新基建、新城建,新使命、新發展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建設平安中國,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防範危險,強化安全保障,確保社會穩定,促進我國繁榮發展。在高峰對話環節中,廣州市住建局局長、黨委書記王宏偉,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應急行業事業部總裁助理嶽鴻軍,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玉,江蘇省南通市政府副秘書長、南通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黨委書記李學義,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副教授陳濤等分別圍繞「新基建、新城建,新使命、新發展」「加強城市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融合政產學研,築牢城市安全屏障」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與對話交流,為做好國家公共安全保障、推動城市安全治理建言獻策。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意義重大。本次峰會上,來自政產學研的各界嘉賓齊聚一堂,深入研討,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與會者一致認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在新城建、新基建條件下,城市安全治理已經從以往的粗放式的管理逐漸地往精細化的城市安全防控去轉變。我們要把安全貫穿到整個城市治理中,樹立好「全周期管理」意識,重新認識好安全風險,完成好城市安全風險防控。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聚焦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突出問題,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建設,全面提昇平安中國建設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新社、人民網、中國青年網、中國社會科學網、國際在線、中國網、千龍網等多家媒體對本次峰會進行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