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三大手法之「細分分析」

2020-12-1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需要分析各種數據。不同的數據分析方法要怎麼用呢?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自身經歷,從四個角度進行分析介紹,推薦給對數據分析感興趣的童鞋閱讀。

作為業務部門的數據分析師,經常面臨的場景就是分析異常。

比如老闆找到你說:「小夥,幫我分析下最近一周的GMV下降的原因。」很多人拿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開始直接去找各個維度來拆分看了,最後還是一臉茫然。

首先拿到這個問題時,我們需要用分析方法,描述和對比分析法。就是採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看具體的GMV值下降了多少,以及採用趨勢和對比的方法來判斷是不是真正的異常,有可能去年同期也是節假日後的正常下降。

這個過程就像偵探探案時了解一些案發現場的基礎信息。在對異常有了基礎認知之後,想要了解真相,需要細分的思維方法,一步步分解還原案發的蛛絲馬跡。但是怎麼細分,以及按照什麼樣的套路細分是有講究的。首先介紹細分常見的方法,筆者將其歸納為3類。通常在分析一個具體問題中可能會多種一起使用。

一、結構細分

第一類是按照結構進行細分:

事物或組織本身的結構;產線的區分(如化妝品類,生鮮類等),區域的區分(如華東/華西/華南大區),渠道的區分(APP/小程序/PC端)等。杜邦分析法,是杜邦公司發明的,採用金字塔結構,把企業淨資產收益率逐級分解為多項財務指標的比值或乘積。

這個借鑑於我們常規的指標體系的分析中。比如,在文首遇到的那個情景,GMV同比下降30%,可以按照杜邦分析法進行指標拆解,定位是UV少了,還是cr下降了,還是客單價降低主要影響。

分組分析法,根據一定標準對研究對象進行分組。

分組分析法分為屬性指標分組和數量指標分組。而屬性指標所代表的數據不能進行運算,只是說明事物的性質、特徵。如人的姓名、部門、性別、文化程度等指標,可以按照一定規則分組,比如頁面引流中對於同組織下:內部引流,其他為外部引流。

數量指標所代表的數據能夠進行加減乘除運算,說明事物的數量特徵,比如人的年齡、工資水平、企業的資產等指標,例如年齡屬性:1-17:青少年,18-35青年,35-55中年,55以上老年;

矩陣分析法,又稱四象限分析法,源自著名的BCG矩陣,多用於產品組合戰略分析中,實現產品及資源分配結構的良性循環,明星/現金牛/廋狗/問題產品。

在分析場景中,可以用來評估兩種因素對於不同組的影響差異時,識別不同組間不同的業務策略。比如,評估業務中各個大區的GMV佔比vsGMV同比增長率,識別到重點核心大區和有機會的大區。

二、時間流程

第二類是時間(流程)維度:

時間顆粒度下的細分,按年/月/周/日對齊的方式細分看異常是否集中於某一時間段。

漏鬥分析法,這是網際網路用於行為分析中使用較多的分析法,分析從潛在用戶到最終用戶這個過程中用戶數量的變化情況,確定整個流程的設計是否合理,各步驟的優劣,和是否存在優化的機會。

客戶生命周期的方法,主要應用的場景是用戶運營,聚焦不同階段用戶運營的策略,平時接觸不多,就不展開。

三、程度屬性

第三類是程度分析方法,聚焦關注重點:

ABC分析法,又稱帕累託圖法。據事物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

A類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比如可以在平臺上去識別A類SKU帶來累計GMV達80%,B類和C類佔比剩餘20%,理清楚平臺的重點品類。

A類因素,發生累計頻率為0%~80%,是主要影響因素。B類因素,發生累計頻率為80%~90%,是次要影響因素。C類因素,發生累計頻率為90%~100%,是一般影響因素。

四、應用

案例使用:在日常指標分析過程中,一般常用的是杜邦分析,結構細分和漏鬥想結合的方式來定位異常點。

我們通過定位發現近期GMV的下降,首先拆解日期來看,沒有集中在哪一天有異常;通過杜邦分析法拆解為UV*cr*客單價三個部分,定位到是轉化率cr的下將是主要影響成分。拆解cr的過程,按照 詳情頁-填寫頁-提交訂單-支付訂單漏鬥流程中去拆解發現是在填寫頁到提交訂單這個過程轉化率下降。使用常見單維度因素去識別:平臺(APP/H5/PC),主要影響是APP,產線(門票/跟團/酒店)無差異;拆解ios/安卓系統,版本維度拆解去看是否對這個過程的影響;識別到時填寫頁驗證碼有bug導致這個步驟轉化率變低,從而識別到改進點。以上這個案例是將平時的分析過程進行了簡化,但是方法和套路是不變的,多加練習,用好細分分析手法,拆解定位問題信手拈來。

下圖附上我整理的原因分析方法的思維導圖。

本文由 @高帆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數據分析師最常用的三大數據分析法,助你搭建數據分析體系
    作為一個數據分析師,最重要的就是先建立起自己的數據分析體系,這個體系可以由很多的數據方法搭建而成,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簡單實用的三大數據分析方法,分別是:對比分析細分分析轉化分析這三大分析方法同樣適用於網際網路行業及傳統行業。
  • 營銷活動分析的3個常用方法:數據趨勢、對比和細分分析
    數據說到底,就是這樣一個工具——通過數據,我們可以衡量營銷,可以了解活動,可以在數據驅動下改進活動方式。數據分析和數據處理本身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這裡主要總結一些我個人覺得比較基礎且實用的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發揮比較大作用。
  • 數據分析必讀乾貨:簡單而實用的3大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講解日常數據分析中,最常用的三大數據分析方法。內容雖然簡單,但是其中充滿了大量的細節方面的實用技巧。 由於在實際分析場景中它經常會被忽略,因此單獨羅列出來,加以說明。 在某些情況下,數據表格中多一個「份額」,會讓表格清晰明了許多。 如表3-5所示,假設我們要分析「某品牌天貓、京東、唯品會三大渠道」的「上衣、下衣、連衣裙和其他」在「Q1~Q4季度」的銷售趨勢和表現。
  • 數據分析營銷之描述性與診斷分析
    之前我們討論了在啟動數據分析之前應該採取的步驟:數據準備。本期直接進入正題,學習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使用數據科學)以及獲得最佳答案(進行數據分析)。(診斷分析)如果...會發生什麼?(預測分析)我們該怎麼做?(規範分析)今天的分享將會著重於描述性分析和診斷分析,他們是大數據價值鏈的支柱,對於開發支持預測和規範分析的更高級算法至關重要。
  • 數據分析圖書:《數據分析速成》Head First Data Analysis
    內容介紹:今天對於企業和組織來說,數據分析已經成為決策制定的關鍵因素對於非數據分析專業人士而言,如果你的工作需要管理和分析各種數據,可以參考這本《數據分析速成》,通過該書可以快速學會如何收集和管理數據、在龐雜數據中披沙揀金、找到事實和有價值的模型、得出結論、預測未來,向同事展示你的分析成果。
  • 數據產品經理必備技能之分析方法
    掌握這三種分析思路,就能解決大部分分析需求,並根據分析需求固化為數據產品。很多人覺得,做數據產品經理就沒有必要掌握數據分析相關技能了,終於可以遠離了枯燥的數據分析工作。如果真這麼覺得,那麼就大錯特錯了,一個好的數據產品經理,不僅要有產品sense,還要有好的分析思路,因為一個數據產品需求大部分都是由分析需求固化而來的。
  • 被「妖魔化」的數據分析
    下面我說說我是怎麼看數據分析的:數據分析是一個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數據分析的優點是相對客觀,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人力和時間成本很高。如果你還花很多時間去分析為什麼那個裝備賣的不好,那你就耽誤了更重要的新版本!當時間不夠的時候,分清主次,別再數據分析上浪費時間。找不同類型的用戶聊聊,基本就能發現主要的問題所在了。數據分析不是萬能的數據分析能夠發現代碼的問題根源,但是很難解釋用戶的行為。
  • QC7大手法之-層別法(附案例分析)
    由於引起質量波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搜集到的數據往往帶有綜合性,為了能真實反映產品質量波動的原因和變化規律,就必須對質量數據進行歸類和整理。分層法又稱分類法、分組法,是搜集和整理數據時所必須遵循的一種基本思考方法。分層目的:按機械、材料、作業方法等對特性(結果)進行分組,通過比較找出其異常發生的原因。
  • 深入淺出的數據分析方法
    根據筆者對眾多企業的接觸和了解,雖然現在大部分企業都對數據越來越重視,但目前仍有相當多的企業和從業者還沒有摸清數據分析的門道,不知道自己的數據該怎麼分析,希望得專業人員的到幫助。現在,本文就努力嘗試用最簡單易懂的文筆,讓初學數據分析的人看完就能理解並掌握數據分析方法中最核心、最常用的要點,至少能滿足90%的日常需求。做到這一點,必須將博大精深的數據分析方法提煉成人們能記得住的3點,而不是30點,再濃縮到一篇文章的篇幅,而不是一本書的厚度。 1.
  • 數據分析方法入門
    | 導語   2019年底開始我開始接觸數據分析,從初期的數據分析小白,到現在慢慢入門有些經驗,想把我這裡學到的數據分析的方法以最簡單的方式解釋給和當時的我一樣小白的同學們
  • 企業數據分析的架構和方法
    同時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今天的系統能夠允許對這些大規模的數據量進行高效的分析。因此數據分析人員也能夠開始使用一些較為抽象的算法來對數據做更為豐富的分析。所以數據分析正式進入到了數據分析2.0的時代,也就是數據挖掘的時代了。三、數據處理流程數據分析也即是數據處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三個關鍵環節所組成: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方法選取,數據分析主題選擇。
  • 張松聊數據分析_數據科學家常用的分析模型
    數據分析沒頭緒?推薦5個萬能分析模型 數據不吹牛 今天 提到數據分析,肯定要提到數據分析模型,在進行數據分析之前,先搭建數據分析模型,根據模型中的內容,具體細分到不同的數據指標進行細化分析,最終得到想要的分析結果或結論。
  • 數據分析的三大框架:底層技術、分析建模、工具選擇
    數據分析的三大框架數據科學的框架分為三部分:底層技術框架/數據分析框架/工具選擇框架,接下來依次給大家介紹:1.舉個慄子:一個內容產品建立業務指標的邏輯 假設你是內容運營,需要對現有的業務做一個分析,提高內容相關數據,你會怎麼做呢?我們把金字塔思維轉換一下,就成了數據分析方法了, 從內容運營的流程開始,它是:內容收集——內容編輯發布——用戶瀏覽——用戶點擊——用戶閱讀——用戶評論或轉發——繼續下一篇瀏覽。
  • 新手必看:數據分析10大方法!
    層次分別為:「器」是指物品或工具,在數據分析領域指的就是數據分析的產品或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術」是指操作技術,是技能的高低、效率的高下,如對分析工具使用的技術;「法」是指選擇的方法,有句話說「選擇比努力重要」;在數據分析和產品、運營優化方面,數據分析方法是其核心,屬於「法」和「術」的層次那麼如何做好數據分析呢,本文來講講十大數據分析的方法。
  • 統計數據挖掘在知客CRM中的應用分析
    一、統計學與數據挖掘的關係數據挖掘與統計學都試圖從數據中發現某種結構,從而得到有價值的信息,所以從數據挖掘誕生時起,就與統計學有了不可分割的聯繫。統計學、資料庫和人工智慧共同構成數據挖掘技術的三大支柱。
  • 大數據分析四大分析要素
    任何數據分析過程都包括四大要素:場景+數據+工具+方法,數據分析起點必須來源於某個場景下的需求,根據需求目標(場景),搭建分析框架(方法),提取需要的數據指標(數據),用適合的工具實現,最後提煉結論,給出建議或策略。
  • 數據分析基礎:從統計學入手數據分析!
    統計學是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如何測定、收集、整理、歸納和分析反映數據數據,以便給出正確消息的科學。如果要學習數據分析,那麼紮實的統計知識是必備的。本文參考《深入淺出統計學》二 、三、 四、 五 章知識,對重點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 當我們在做數據異常分析時,我們在分析什麼
    數據異常分析,是數據分析工作中最常見且重要的分析主題,本文總結了數據分析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希望後續的分析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一、背景數據異常分析,是數據分析工作中最常見且重要的分析主題,通過一次次的異常分析來明確造成數據波動的原因,建立日常的的運營工作和數據波動之間的相關性以及貢獻程度的概念,從而找到促進數據增長的途徑,改變數據結果。
  • 「大數據分析」深入淺出:如何從零開始學習大數據分析與挖掘
    最近有很多人想學習大數據,但不知道怎麼入手,從哪裡開始學習,需要學習哪些東西?對於一個初學者,學習大數據分析與挖掘的思路邏輯是什麼?本文就梳理了如何從0開始學習大數據挖掘分析,學習的步驟思路,可以給大家一個學習的建議。
  • 三大類實用的數據分析方法|推薦收藏
    要使各種結構化的、非結構化的、海量的數據實現標準化、信息化,能夠提供業務績效評估、業務決策支持等要求,我們首先需要進行數據分析。同時,圍繞業務問題,採用合適的分析方法,分析模型,以及分析工具,這是數據分析師的必備技能。這裡整理出了一套針對不同數據分析對象所採用的三大類分析方法,每類裡面包含各種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