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黃鶯 通訊員 方琳燕
在杭州西湖區雙浦,有一位心靈手巧的沈小明師傅,59歲,遠近聞名,很多人求到他跟前,就是為了給新出生的晚輩求一個桃籃。
什麼是桃籃?用桃核雕出來的,長得像小籃子一樣的裝飾品,最重要的用處是「闢邪」。
從偶然開始的桃籃製作史
是個有利用腦梗康復的手工活
沈師傅開始雕刻桃籃,純屬偶然。
「我幾年前,腿摔壞了。在家休息也沒有事幹,我幾個鐵哥們就來陪我,去富陽骨傷醫院複診回來的路上,看到一棵毛桃樹,掉了很多桃子在樹下,也沒有人撿,我一鐵哥們就說,我們撿回去做做桃籃玩。」沈師傅說,當時他家還有個大院子,村裡好多人愛來他家聊天,一群人就拿著桃核開始研究怎麼做成桃籃。
「我們沒有師傅,都是自己研究的。」沈師傅說,什麼看視頻學習通通沒有的,老一輩人就喜歡拿來一堆銼刀自己研究。
沈師傅拿出了一個小臺鉗,起到固定桃核的作用,然後就摸出了一堆銼刀,真的是一堆——有9把,有三角銼、方銼、扁平銼、半圓銼……各有各的用處。
磨光、銼出毛胚,然後挑掉桃心,最後銼出桃籃的底和邊,再精細地打磨一次,最後塗上菜油,亮亮的桃籃就做好了。
(圖:從桃核到成品的四個階段。)
沈師傅說,做桃籃,真是個靜心動腦的事情。
他不說,很少有人知道,或者能看得出來,他一年多前有過一次很嚴重的腦梗,「人是搶救回來了,但現在酒是不敢喝了。」沈師傅說,看起來人恢復得不錯,其中就有做桃籃的功勞。這一點,做醫生的女兒也同意,「這是個功夫活,人心靜,手在動。」
老底子孩子手上沒有桃籃
就折個桃枝放在身上
「基本上3個小時能做出一個來,要靜靜地做。」沈師傅說,其實閒暇時願意做桃籃的男人不少,「我們家人最多的時候,十幾個人一起做桃籃玩,大家一起聊天喝茶做手工,村裡人都知道我們會做,經常電話打來要一個、要兩個,最多的有人要了十多個。」
和桃木劍一樣,桃核也是給孩子們闢邪用的。「我們當地的習俗,小孩子百日之後,抱出來見人了,都要帶一點帶著桃樹的東西。」當地人說,老底子都是家裡的爺爺、爸爸自己手工做的,手不巧的把桃核磨磨光,不膈手,穿個繩子就可以戴了,手巧的有時間的也會雕成桃籃,穿在紅繩上,給孩子戴在手上,如果沒有這個手藝,也不用著急,路邊的桃樹上折一段桃枝,放在口袋裡就可以了,「特別是晚上出門,桃枝肯定要有一枝的。」
沈師傅說,供求關係最穩定的時候,大家一起做,大家一起送,說起來都有點開手工作坊的感覺了,「但是不收錢,這個做著玩玩的。」沈師傅和他的鐵哥們曾經去找過專門做桃籃的地方,開價要50元一個,還沒有自己銼出來的精緻。
大家一起做桃籃的場地沒有了
有合適桃核的毛桃樹也難找
可惜現在大家沒法聚在一起加工了。說起來,「作坊」散掉的原因也是讓人想不到,「做的時候很髒的,都是銼下來的粉塵,我們原來住在自己的農民房裡,院子裡弄弄,都不太用打掃的,風吹吹就好了,也不嫌髒。現在老房子拆了,住公寓了,沒有條件做這種手工了。」
當年和沈師傅一起做桃籃的小兄弟,都只是來串門聊天喝茶,沒法一起做桃核了。
也就沈師傅還偶然做一做,「我有個秘密基地,還能做做手工。」要是有人來和沈師傅要桃籃,沈師傅也是答應做的,「都是自己的手工,不值錢。」
沈師傅說,就是容易銼掉指甲,他伸出左手,大拇指靠外側的指甲一看就是磨掉的,「沒做幾個,這塊指甲就要被銼平了,所以我做幾個,等指甲長出來再做,不然皮要銼掉了。」
但是想要沈師傅的手工,必須要自己供應桃核,「桃核難找!」沈師傅說,必須要老底子的小毛桃,最好是長老了桃子自己掉下來的,這樣桃核才硬,雕得出來,而且桃核越小越好,「桃核還要長得周正,就是磨出毛胚以後,不能一邊薄一邊厚,要是長歪了,也只能丟掉了。」所以,沈師傅說,現在桃核太難找了,沒有桃核,他做不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