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聽話,我就打你屁股。
相信這句話,很多人都對孩子說過,甚至有的父母把它當做教育孩子的口頭禪。
回老家一個月,二嫂對他的兒子經常說:「你不聽,我拍你哦。」要不然就是舉起手,直接朝孩子屁股拍過去。
不得不說,打孩子屁股還真的特別有效,下手狠一點,孩子痛了,怕在被打,在調皮馬上停下。
因為有效,所以成了很多父母慣用的教育方式。很少有人會思考,對孩子真的是最好的方式嗎?對孩子真的沒有傷害嗎?
教育孩子,我們通常想到的是什麼方式有效果用什麼方式,從來沒有想過這種方式對孩子潛在什麼惡果和危害?
1.影響孩子的大腦和學習能力
輕輕地打屁股,一般不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一旦出手過重,打屁股就可能會傷到腦袋。當屁股受到突然的撞擊,撞擊力量會通過脊柱作用到顱骨,繼而引起腦幹損傷。
麻薩諸塞州麥克林醫院的研究員馬丁.泰切爾博士指出:「我們發現,在大腦發育早期遭受過忽略和壓力的動物在成年後更容易恐懼、焦慮和緊張。」
嬰幼兒時期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體罰孩子會引發恐懼,對兒童的大腦發育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可能會降低孩子的智商,影響孩子的學習。
而平靜和安定的生活狀態是最利於孩子大腦學習的。
2.打屁等於教唆孩子使用暴力
今天你對孩子多暴力,10年後孩子就有多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榜樣,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如果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暴力,這種方式也會潛移默化到孩子身上。
一個朋友的孩子,夫妻兩脾氣都很暴躁,對孩子的方式也是簡單粗暴,不聽話就打,甚至拿衣架打,等到二寶出生以後,大寶對待二寶的方式也是簡單粗暴,一言不合就打二寶,二寶被打只能哭,父母見二寶被欺負哭鬧,又開始打罵大寶。本來有孩子是件幸福的事情,可是這一家人整天被孩子的哭聲搞得烏煙瘴氣,心煩氣躁。
我問他們,有沒有思考過,大寶為什麼總愛打二寶?
因為他是被打大的,孩子本來就沒有分辨對錯的能力,模仿能力特別強,你用什麼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打屁股看似立馬見效,也等同於教唆孩子使用暴力。
打屁股的危害這麼大,孩子又那麼調皮,總不用任由孩子胡來,什麼也不管吧?
1.先弄清自己的心結在哪裡
在教育孩子的之前,先弄清楚我們的糾結的點在哪裡,明白自己為什麼而生氣。
很多家長的孩子不到3歲,就想著孩子不調皮,什麼都乖乖聽話,這怎麼可能呢?3歲左右的孩子要做的就是釋放天性,3歲前也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候,所以會特別的叛逆。
很多父母會覺得這個時候帶孩子出去,不聽話給自己丟臉,覺得不好意思,所以當孩子不聽話特別生氣,因為孩子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乖寶寶,得不到其他人的讚美。自己需要的是聽到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讚美,等於肯定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很多時候,要了解自己的心結在哪裡,是自己想要孩子這麼做,還是真的是孩子的錯。
2.情感式引導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到情感式引導,看了這本書之後,發現情感式引導確實比打罵要好很多。
什麼是情感式引導?
「情感引導其實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通過引導,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發展階段來幫助他們認知情感和表達自我。「
如何引導
3.同理心交流
孩子不高興,哭鬧不停,多半是內心得不到滿足,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做為父母不可能什麼時候都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這個時候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引導孩子。
有一次孩子想喝牛奶,快吃飯了,爺爺奶奶想到喝了牛奶就不吃飯,所以不給他。
孩子餓了,得不到想喝的牛奶,肯定不幹,只能哭。
我跑過去把他抱起來,和他對視著說:「寶貝小肚肚是不是餓很難受,媽媽小肚肚餓了也覺得很難受,我們馬上就可以吃飯了,我們先吃飯了,睡覺前在喝牛奶好不好,走我們去廚房看爸爸今晚煮什麼好吃的。」
就這樣抱他去廚房給他看煮有什麼菜,他能吃的菜煮好了,可以先裝一點來給他吃,緩解了他的哭鬧。
如果這個時候,我採用的是,哭什麼哭,馬上就要吃飯,不能喝牛奶,孩子肯定會覺得你不理解我,不給我喝牛奶,本身就餓得難受,只會更難過。
同理心的威力是驚人的,特別是在孩子消極悶鬱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輕視他的感受,這樣消極情緒會更快地消失。
打孩子屁股一時有效,長期使用,影響孩子大腦,讓孩子失去信心,有等同於教唆孩子使用暴力的惡果,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最好的方式。
父母是孩子在道德、品行方面的導師,想孩子帶著豐富的生活技能成長,我們要教會他自我激勵、如何與人溝通協商、必要的時候妥協或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我是,歡迎關注我,每周分享育兒知識,邀您一起探討育兒經,和孩子一同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