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字媒體(ID:zimeiti-sogou)
作者:李諾米
▼
最近
晉江文學網又出了新規
結合此前對np文、黑暗童話
未成年等題材的限制條款
我的幾個作者朋友紛紛表示
這次真沒法兒下筆了
話匣子打開
他們從詩詞歌詞談到人生哲理
接著又懷念起紅袖添香在內的
諸多古早文學網站
一番拉踩
我是插不上嘴
作為瑪麗蘇文學的資深品鑑專家
我的羞恥讀物閱讀歷程
早在這些網站建立之前
就已經開始了
▼
2004年,不知從哪天開始
班裡女生們的課桌裡
忽然流通起了一本韓國言情小說:
《那小子真帥》
在早戀被視為洪水猛獸的中學時代
這本禁忌作品毫無懸念地成為
老師們突擊檢查時的重點獵殺目標
據不完全考證
每個辦公室的桌子上
都會或多或少摞著
從不同場合沒收來的同款讀物
其中,也混入了一批高仿製品
仔細對比
這本《那小子真狂》
從標題字體到封面設計
無疑是後來康帥傅和粵利粵等
史詩級復刻品牌的始祖
連作者名字,也很韓流
而當你買來後才會發現
這其實是掛羊頭賣雞湯的隨筆集
盜版的多少
是檢驗一本書暢銷程度的硬核指標
這些山寨的存在
足以證明《那小子真帥》當年的火熱程度
/可愛淘的《狼的誘惑》是另一部爆款/
那小子究竟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原作封底的一句讀者留言
揭開了謎底
故事的開頭很常見:
平凡女生韓千穗在跟帖時
無意得罪了帥氣多金
卻又十分病嬌的男神智銀聖
兩人就此結成冤家
轉折開始於一次意外的跳牆事件
/這也是臺灣偶像劇的經典橋段/
就是這個突破牛頓定律的吻
讓男主角智銀聖變得對女主死心塌地
從此以後,兩人的生活
除了甜蜜,還是甜蜜
在課桌畫滿三八線
男女關係並不融洽的年代
這樣狗血卻洋溢著粉紅氣泡的橋段
給從南到北所有懵懂的女孩子們
帶來了一場戀愛啟蒙
此前,制霸暢銷榜的還是瓊瑤阿姨
但讀者都是父母輩的人
畢竟,大人們錯綜複雜的愛情
又怎麼能讓
還在念書的女生們產生共鳴呢?
關鍵的是
瓊瑤作品裡的男主
也都離我們太過遙遠了
彼時還在讀中學的作者可愛淘
就把握住了同齡女性讀者的心理需求:
每天面對著班裡的臭屁男同學
蕩漾春心只能訴諸於空白的幻想
當帥氣、多金、不乏浪漫
且還在讀中學的「智銀聖」款男友出現時
少女們的心中
就有了初戀的大致模型
而《那小子真帥》
也因此被奉為戀愛聖經
/就算沒看過這本書,也都用過周邊文具/
「那小子」的現象級火爆
同樣引起了國內作家的注意
畢竟一本書無法填滿所有市場需求
寫校園愛情故事大有可為
同年,小妮子順應潮流
接過可愛淘的大棒
依樣畫瓢寫出《惡魔之吻》第一部
講述了平凡女生郭羨妮
與白馬王子金淳熙的校園愛情故事
一經出版
便創造了100萬冊的銷售記錄
也為形成內地特色的瑪麗蘇文學
奠定了基礎
瑪麗蘇其實是人名「Mary Sue」的音譯
最早來源於國外作者paula
以《星際迷航》為藍本寫的一篇同人小說
女主角「Mary Sue」
以卓絕的才華拯救了全世界
還憑藉過人的美貌
俘獲了所有帥哥的心
自此之後
瑪麗蘇就成為了完美人設的代名詞
眼看局勢大好
小妮子又接連發行了幾本單行冊
但它們的名聲卻大不如前
據我考察
原因在於這些作品在女主人設這裡
出現了失誤
既然明確了瑪麗蘇小說的受眾群體
敘事就要使用第一人稱
讀著更起勁兒
但使用第一人稱
要儘量杜絕上文這樣「如此完美的我」
因為很難讓人有代入感
畢竟
灰姑娘與白馬王子的故事
才符合大部分女生的幻想架構
2006年
吸取了前人的經驗
郭妮推出《麻雀要革命》
女主麻秋秋是個平凡的女孩子
性格懦弱,常常受人欺負
但卻沒有自暴自棄
而是通過自身努力逐步成長
取得了身邊所有人的尊重
當然,也收穫了帥男主的青睞
同年,明曉溪推出《泡沫之夏》
講述了尹夏沫在追求音樂夢想中
與娛樂明星洛熙和霸道總裁歐辰
發生的錯綜複雜的愛情故事
/允許一部分愛情小說先蘇起來/
這兩本書一出
國產瑪麗蘇文學就有了大致雛形
女主的「蘇」要體現在性格上
活潑可愛,陽光善良
能吸引所有高冷男主的注意:
這個人和外面那些妖豔賤貨
一點兒也不同
而男主的「蘇」
卻要體現在全方位上
首先,身份要蘇
要麼是每次都考年級第一的洛熙
要麼是家底優渥、富可敵國的歐辰
其次,性格要蘇
可以優雅溫和
也可以高貴矜持
當然,名字也要蘇
作為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
名字必須不落窠臼
能複姓就不要用單姓
怎麼也不能和班裡的同學重名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翻遍新華字典
只挑生僻字
/好傢夥,都不認識/
最關鍵的,是類型要蘇
每個女生都不再是只有智銀聖的韓千穗
而是在金映明與蒙太一中猶豫的麻秋秋
或者在洛熙和歐辰間徘徊的尹夏沫
王子和騎士
總歸要越多越好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
帥,永遠是判斷男主
是否瑪麗蘇的唯一標準
▼
在《泡沫之夏》
和《麻雀要革命》大火以後
少女讀者們日漸膨脹的需求
催生了讀物的量產
以魅力優品、聚星天華為首的出版公司
迅速招兵買馬
在隨後幾年間推出了
類型更多樣的單行冊
瑪麗蘇文學一時進入鼎盛時期
/喜歡的作者,自然每本都要收集/
從前
這些「要背著家長」看的讀物
只會出現在報刊亭的櫥窗上
到這時,就連書店也會把它們
羅列在最顯眼的位置
/花花綠綠的書脊,是當時最靚麗的風景線/
由於書本多是塑封包裝
不像其他書可以試讀
所以,標題就決定了
大多數讀者的購買慾望
/讀著拗口,但男主的數量一望即知/
如果男主的數量再多點
就要藉助封面來體現了
/四個男生,環肥燕瘦,總有一款適合你/
哪怕文字粗製濫造
封面也能救回來
/這本暢銷書還使用了言情小說的神秘圖騰
也就是當時大家都習慣用的顏文字表情/
最突出的代表
就是這本憑藉著書名
在十年前的QQ空間
出人頭地的《半粒糖,甜到傷》
從封面到書名
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
甜美女一和惡毒女二圍繞六七個男主
展開的愛恨情仇
但實際上
內容一點不沾邊
不過,這也沒什麼妨礙
畢竟,看小說是為了滿足幻想
封面上的美男子們
就已經值回本錢
但在當時流水線生產模式下
作者每月寫一本都算慢的
而學生們日均兩元不到的零用錢
和單行冊平均24.99元的定價之間
就形成了主要矛盾
所以
這些書的銷量
很難再達到從前幾十萬加的記錄
基本都是只印一版
就在此時
一本名為《天使·com》的雜誌
卻突出重圍
活躍在了讀者視線
這本書創刊於2005年
比《意林》改版晚了一年
但每月的發行量
甚至曾一度超過了
改版初期的《意林》
封面依然是極盡花裡胡哨
男主角像從日漫裡走出來一樣
奇就奇在
文字體量與單行冊持平的同時
雜誌的定價只有5.99元
一舉抓住了讀者們的心
更抓人之處
還在於它以壓縮篇幅的方式
提高了作品的數量
本質上來講
是豐富了男主的類型
從前的單行冊
幾十萬字講來講去
都是不過幾個男主
而現在,你卻可以遍覽
黑幫少主、惡龍少爺、英俊管家的風姿
無論是高冷如冰山
還是溫暖如陽光
或者表面儒雅實則腹黑無比
雜誌裡都能找到對應的類型
就算是現實世界裡高不可及的偶像
也可以代入進來,過把癮
/與偶像的破次元同框/
為了吸引到不同愛好的讀者
《天使·com》還先後推出了各類增刊
A版主打校園,B版主打魔幻
夢刻則是多類型混搭
活脫脫是瑪麗蘇雜誌界的巴別塔
受此影響
市面上迅速出現了一批特色鮮明
主打不同風格的少女期刊
定價統統都是6元
喜歡臺灣言情風
就買《飛言情》;
不喜歡悲劇結尾
《陽光smile》包你滿足;
想走文藝路線
《花火》就是不二選擇;
要體驗真實的青春故事
《男生女生》或《愛格》就足夠
一時之間
瑪麗蘇市場呈現出了
百花齊放的盛世面貌
然而,雜誌的成軍
讓籤約作者的資源變得極為稀缺
同時,字數要求的減少
又讓更多民間作者
有了將幻想付諸文字的機會
所以,當年發表作品的人中
有不少都還在上學
最小的,還沒參加過小升初的考試
自此,瑪麗蘇在創作者領域
實現了由上到小的大一統
不過,在一定程度上
這也導致了質量參差不齊的小說
大規模流入市場
更間接帶壞了讀者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種影響在日系文讀者的身上尤其常見
開口前,最好先說個「吶」
一句話結局
別忘了語氣助詞「的說」
那些年
沉迷古風文的讀者
現在提起「翻雲覆雨」
想到的也一定不是原意
但,只要男主足夠帥
情節足夠甜
又有誰會在意?
▼
升入高中後
曾痴迷於瑪麗蘇小說的女生們
集體陷入了一段空窗期
隨著年紀增長
很多人慢慢意識到
「那小子」款男友
註定只能生活在二次元:
「白皙的臉龐與足夠大的眼睛」
一旦落實到現實裡
很可能更像鬼片主角
而更重要的是
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期
那些甜膩無比的瑪麗蘇套路
已經審美過時了
在現實的嚴峻壓力下
出版社亟待轉型
以對齊讀者們升維的幻想標準
此時,青春文學教父郭敬明對青春的解讀
恰好提供了一劑良方
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魅麗優品旗下的花火工作室
緊跟時代潮流
與這個概念不謀而合地推出了
「憂傷文學」系列書系
主打作品
是一看名字就很憂傷的
《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
書的內容更憂傷
女主角姜生很小的時候
父親就出軌了
不久後遇到礦難失去手腳
而情人則直接殞命
男主角涼生
就是姜生的父親與情人的孩子
看慣了瑪麗蘇的女生們
頭次面對著人設如此悽慘的男主角
一下子就同情心泛濫了
/簡直不能比這更憂傷了/
從此以後
理想型的男生是白襯衫灌滿風
眼裡總有朦朧的霧氣和憂傷的光
不光人設憂傷
劇情也一傷到底
另一位男主程天佑
是程氏集團的大少爺
蕪湖星空娛樂公司最年輕的董事長
跆拳道高手,半個鋼琴天才
這樣的風雲人物
在見到姜生第一眼
就瘋狂地迷戀上了她
乍一看,妥妥的瑪麗蘇劇本
但在憂傷文學裡
這位霸道總裁的命運就大不相同了
酒醉的姜生與天佑發生關係,醒來後,姜生又想起得了骨髓血癌的涼生,於是跳崖自盡。為了救姜生,天佑也毅然跟著跳下。結果,姜生沒什麼事,天佑反倒因此雙目失明。就在這個時候,涼生向姜生求婚,姜生才意識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是天佑。
如此錯綜複雜的三角故事
賺足了一波又一波讀者的眼淚
在一代代讀者的熱情呼應下
作者將這本書從2006連載到了2013
連著出了五冊
當年的《那小子真帥》
也不過才出了兩本
眼見形勢一片大好
花火趁熱打鐵
接著推出了三本
留名青春文學史的「憂傷體」小說
與《涼生》並尊為青春文學四大名著
如果粗略概括
那就是:
一女兩男,日哭三場
十分憂傷
作者本人
其實更是憂傷plus
憑藉著極具感染力的文字
這些憂傷文學的傳播幅度
遠超過從前的瑪麗蘇小說
它們常見於QQ空間裡
被瘋狂轉載的說說
當時為什麼這樣迷戀?
不懂
憂傷文學的鼻祖
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
由饒雪漫推出的青春疼痛小說《左耳》
情節現在看來
俗套得很
男1號張漾為了報復同父異母的男2號許弋,答應和女2號黎吧啦交往,前提是她去勾引許弋,而許弋,正是女1號李餌暗戀的男生。黎吧啦遭遇了車禍,也失去了肚中骨肉,張漾才發現自己的真愛是黎吧啦。此時許弋也愛上了李餌,但不久就被撞見和其他女生滾床單。後來,李餌和張漾終於在一起了,張漾卻因為前女友的糾纏而投身火海,失去了記憶。
逃課打架一條龍
吸菸墮胎兩不誤
加上失憶和去世
妥妥的韓劇老套路
也難怪,饒雪漫當時已經過了而立之年
恐怕已經忘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和堆成小山的試卷
可能才是最真實的青春
/只要你做過5·3
我們就都是一代人/
但是主人公李餌開頭的那句話
卻精妙地點出了很多人的心思:
我想學壞
對於正處於叛逆期的讀者來說
那些想嘗試卻又不敢做的
都可以在書中得到體驗
而這,也成了青春疼痛和憂傷文學
後來發展了近十年
熱度還不減的原因
▼
歷經了高考、大學、工作
小說在日常生活中的佔比
已經慢慢變得可以忽略不計
上次讀過的雜誌
都不知去了哪家廢品站了
電子時代的饋贈
讓閱讀變得輕而易舉
但面對著動輒百萬字起步的連載
還是會偶爾想念
那本不用通宵也能讀完的期刊
透過亮著光的屏幕
你也好像回望到了十幾年前
在被窩裡拿著手電筒
一行行瀏覽細碎文字的時光
早餐吃了一個星期的乾脆麵
終於攢夠了買雜誌的錢
從報刊亭老闆手裡接過最新的期刊
再小心翼翼藏進書包時的快樂
是考試進步五十名都不能比擬的
那天晚上
寫作業都心不在焉
把雜誌藏在平鋪的書本下
豎起耳朵聽父母的動靜
在膽戰心驚中
把自己代入到書裡的女主角
與王子和騎士開始不間斷地偶遇
享受著冒險般的甜蜜
一本雜誌讀完
仍然不過癮
意猶未盡地對著封底的廣告
開始精挑細選
雖然那時候你可能還沒有手機
但也不妨礙你的幻想過程
今天讀完
明天就要借給同桌
這是你倆的約定
這個月你買
下個月輪到她
換著看,最經濟
你倆共享的
還有從書裡摘抄的語錄
就算是believe
中間也藏著個lie
這些都成為了
你們QQ空間裡說說的範本
班裡女生們四分五裂的小團體
也在這樣的傳閱環節中凝成了一股繩
共同應對著共同的假想敵:老師和家長
唯一的爭吵
可能是課間時發生在
關於哪個男主角更帥的辯論中
小說的結局
往往並不會如每個人所願
憧憬得多了
就會下意識拿起筆
在隨書附贈的周邊小本子裡
重新列提綱,擬人設
為心裡的主角們寫個圓滿的結局
當然,更重要的
還是滿足幻想
把自己和姐妹
以及各自心儀的男生都寫進去
每個課間在偷偷摸摸的傳閱中獲得喜悅
雖然後來給雜誌社的投稿都石沉大海
但你還是牢記住了
Chapter 和 Part兩個英文單詞
這和你後來只能記住
abandon是一個道理
班裡那個膽子最大的女生
已經覺得寫小說都不過癮了
而是要活成小說裡的人物
背著老師和家長開始早戀
放學後,班裡的每個人幾乎都看見過
她和男友坐在操場上聊天的場景
用她後來的回憶,就是
「當時,夕陽把我倆的影子
定格成了一幅畫」
初中畢業時
她照著書裡的情節
扯掉了男朋友短袖校服上的第二個扣子
說是這樣就能永遠在一起
但隨著高中不同校
男生換了另一個女友
他們的戀情無疾而終
一晃十年,追過的雜誌都停刊了
賣得最火的那家報刊亭已經轉行賣彩票
而曾經讀書如山倒、下筆如有神的你
現在也開始興趣乏乏
編個朋友圈文案都要斟酌很久
我們早就成為了無聊的大人
當你難得登錄一次QQ空間
看到閱讀軟體推送的王妃體文案時
才會猛地想起
當年的那些小說
現在讀來也是十分尷尬
這時,你才會明白
只有在夜晚的被窩裡
這些小說才最有看頭
希望每一位沉迷過瑪麗蘇的人
不必為那些酸澀時光而羞愧
因為也只有在十幾歲的時候
才會對戀愛保留著無限的遐想
和最純粹的期待
字媒體(ID:zimeiti-sogou),網際網路新青年趣味表達平臺。熱梗天天見,言值不下線。我們的目標是:讓你時時刻刻優雅有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