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成長叫做——爸爸媽媽安心「戰疫」 我會做好自己

2020-12-23 半島網官網

半島記者  孟秀麗

在這場看不到硝煙的疫情防控戰中,最令人感動的群體莫過於冒著生命危險,堅守和奮戰在疫情最前線的醫務工作者們,我們稱呼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此外,「戰疫」一線,還有軍人、警察、科研工作者、各行各業的志願者……他們奮鬥或堅守在各關卡或崗位,子女無疑是這些他們最大的牽掛。但孩子們說,有一種成長叫做——爸爸媽媽安心「戰疫」,我會做好自己!

【散文】有一種成長叫做——爸爸安心抗「疫」,我會做好自己!

□劉倩毓(青島西海岸新區音樂學校初三,指導教師:李堅堅)

一輛警車,就是一座燈塔;一名警察,就是一位標兵;一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支警隊,就是一道防護線!在這個國家有難、萬眾一心的時刻,在各地醫務人員逆行而上的同時,全國各地還有一個最堅實的後盾——抗「疫」幹警。我的爸爸就在這其中......

2020年2月14日,是個寓意美好的節日,這天,也是我16歲的生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沒有奢望爸爸的陪伴:爸爸已經連續十多日早出晚歸了。正如一句話說的:有的人已經上班了,有的人,還從未下過班……

果然,早上不到7點,爸爸又匆匆地離開了舒適溫暖的家,踏上了與疫情作鬥爭的道路。醒來後打開手機,看到了爸爸給我發的這一段暖心的話:寶貝女兒,生日快樂!今天還是特殊情況,爸爸要去崗位上協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就不能陪你好好過一個完整的生日了。不過爸爸答應你,儘量早點回來陪你!今天你也要好好學習,練功也不許偷懶!我們一起加油吧!我有些失落:又是特殊情況,從過年後就一直說特殊情況!但又想想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我那不正義的思維又被我的腦迴路拉了回來。

為確保每個區域的疫情防控工作「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的總體要求得到有效落實,爸爸他們一共分了好多個執勤點,每天奔波在各個防控的檢查點。通過每天不斷檢查,不斷地解決各種問題,部分地點對這次疫情的控制落實得很好。

爸爸從沒有抱怨過累,也沒有說過氣餒的話。每天,爸爸總會重複同一句話:今天比昨天更近了一步!我懂得爸爸說的話,爸爸和叔叔們每天的努力,就是要將防疫防線守衛得更牢固一些,防線牢固了,老百姓就安全了。每天看到爸爸一臉疲憊,我不知道如何表達我的心疼,我在心裡說:爸爸,您安心抗「疫」,我不會再讓您操心我的學習了!於是,我每天自覺地按照爸爸說的「最高標準」上課、練功、做作業,好讓爸爸有更多的時間休息,補充體力。我怎麼忍心讓爸爸回家來還要為我的學習操心呢?

窗外,寒風呼嘯,雪花狂舞,街上空無一人。我知道,此時此刻,爸爸正在不停息地檢查著過往的車輛,用凍僵的雙手登記著流動人口的數量,記錄著人員的信息,不出絲毫紕漏的檢測著過往人員的體溫.......從剛開始的動作僵硬到現在的爐火純青,這一遍又一遍看似容易的機械運動,是背後多少次的默默付出?怕媽媽看到,我把眼淚憋了回去。去練功吧,把視頻拍給爸爸,爸爸看到一定會嘴角上揚的。

2月14日,這天,我生日。我比以往更刻苦地練功,更專注地學習,更用心地寫作業......仿佛要以此來證明,16歲,我真的長大了!

又是上燈時刻,爸爸拖著沉重的腳步回來了,和我們分享著一天的碩果。當他說到今天沒站穩一跐溜摔了兩跤的時候,起初我還在哈哈大笑,但忽然心裡很不是滋味;爸爸又開玩笑說:「你的練功視頻保溫效果可真好,老爸這一天都很暖和......」沒有禮物,沒有生日宴會,但是,這卻是我最難忘的一個生日!

爸爸,以前,您經常教育我:你做學生,就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像爸爸穿上這身警服,就要對得起這身衣裳,就要承擔責任。以前我似懂非懂,練功、作業都會「偷工減料」,老惹您生氣。而現在,我越來越能讀懂您說的這句話。我想跟您說:這段日子裡,您辛苦了!您只管安心抗「疫」,我會做好自己!爸爸,您知道嗎?那個讓您操心的孩子啊,她,正在長大啊!

【繪畫】《致敬逆行者》


《疫魔當前,我們不退》張墨(青島櫸園學校)


《致敬戰「疫」一線的逆行者》李尉昊(青島37中八年級4班)

【散文】讓善良傳遞下去

□李成巧(城陽區白雲山學校 五年級1班 )

新年應該是一家人在一起團圓的日子,而如今,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臨,讓原本熱鬧的大街變得杳無人跡。偶爾有個路人也是面戴口罩行色匆匆,病毒帶走了人與人之間的親近。

我在電視上看見了一則這樣的新聞,為了抗擊疫情,各地的醫護人員寫下請戰書申請出徵,到武漢協助那裡的醫護人員一起救助病人。這些醫護人員,他們家裡有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雖然他們有千般不舍,但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奔赴抗疫第一線。我心裡默默祈禱,希望去武漢的醫護人員能在保證他人安全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

看到這些戰「疫」英雄,我想起我的老爸,他在我心中也是大英雄。自大年初一爸爸就開始為了防疫操勞,他每天都會穿上白色的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口罩在我們的小區裡噴灑消毒液。雖然防疫工作已經佔用了他很大的精力,但是他還不忘給住在我們小區隔離14天的住戶送水送菜,送日用物品。閒暇時還會在小區門口協助門衛量體溫。就算是春節當天,爸爸也是匆匆地吃了幾口飯便跑去堅守陣地。

爸爸只是小區那麼多「戰疫」英雄其中的一個。我記得小區曾組織過自願捐獻愛心活動,社區居民都非常積極地參與。他們送去了水果、消毒液、口罩、消毒用的噴壺等等,甚至還有小朋友捐出了自己多年攢下的壓歲錢。他們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為一線的英雄們提供了堅守的動力!

就像英國的威廉牧師說的一樣,要讓善良傳遞下去。我們呆在家裡,不隨便外出,就是對抗疫最大的貢獻。雖然我們這種普通人去不了真正的防疫一線,但是一線的白衣天使們需要一個安定的大後方。我相信,雖然病毒來勢洶洶,但當全國人民的心團結在一起,所散發出來的光和熱,足以穿透病毒帶來的陰雲!

【繪畫】我們在一起


刁迅(青島商務學校19綜合高中3班)

【書信】寫給爸爸的一封信

□王潤(青島一中2018級2班)

親愛的爸爸:

寫這封信的時候,您還在崗位上堅守自己的職責。疫情開始之後,您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新年原本是萬家團圓、燕燕居息的日子,而我卻一次次地看著您在寒冷的冬天、在飛雪的日子選擇前往一線。我們在家擔憂著:您有沒有按時吃飯?是否又熬了夜?是否需要增添衣物?

在疫情更加嚴重之時,您選擇了擔起人民警察的責任,主動請纓,前往一線支援。在濟南發生地震之時,您立刻主動提出前往濟南支援當地民警工作。我和媽媽收到消息後是多麼的擔心啊!但是我知道,這是您的選擇,是對您藏藍色的警服的忠誠。

但哪怕在忙,您也會給我和媽媽打個電話,哪怕時間不長,三分鐘五分鐘的通話裡是您的一句平安、是您對疫情信息的及時傳達、是您對家裡的牽掛。更重要的,是您對我學習提出的殷切期望。我不再睡懶覺,不再找藉口逃避。我坐在書桌前,給自己立下了目標,為了成為和您一樣的優秀警察,我一定會奮發學習,在一年後的高考後成為一名人民公僕、接過您手中的接力棒,請您放心!

請您在崗位上安心守衛國家和人民,注意安全,我和媽媽是您最堅強的後盾。相信在像您一樣的千千萬萬的一線工作者的付出下,陰霾一定會過去!

希望疫情早日過去、願您平安歸來!

您的女兒:王潤

2020年2月18日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爸爸到底可以有多寵女兒?這世上有一種人,叫做「女兒奴」
    希望你快快長大,去看看繁華世界,去體驗所有美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又希望你永遠都長不大,多一點兒時間,陪在我們身邊,不用經歷風吹雨打,永遠無憂無慮。這世上有一種人,叫做「女兒奴」。這世上有一種愛,叫做爸爸對女兒的愛。
  • 【防控·「愛」行動】我們攜手同行,在戰疫中成長......
    也非常感謝志願者每天免費給我們提供蔬菜,讓我們安心度過疫情!我相信疫情馬上會過去,我會馬上回到上海,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馬謙禮:我媽媽是一個社工,從大年初二就上班了,從那天開始她就變得很忙很忙。她會戴著口罩穿著雨衣,站在路口給人量體溫,還會去巡查社區裡的商店有沒有開門……在她拍的照片裡我幾乎認不出她。
  • 爸爸您去吧!我會照顧好媽媽的!
    今天吃晚飯時看到有關新鮮,有關美國和臺灣問題時,突然告訴我:「爸爸你走吧!」我問道為什麼?他說每天看見您很不開心的,我知道你為啥很不高興了,您走吧!我會照顧好媽媽的,我說兒子,我現在不能走,因為爸爸沒有接到通知或者命令,但是在家也是一樣可以做到自己的力量。但是我可以隨時做好準備的!兒子說:爸爸我支持您,奧力給!我問啥意思?
  • 孩子成長的最好環境:媽媽的情緒+爸爸的格局!
    文/魯鵬程孩子的成長之路,其實是父母的修行之路。孩子要健康成長,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而這個好環境並非一座豪華房子那麼簡單。雖然房子看上去是「實」的,但其所建構的卻是一個「虛」環境,這個由「外物」支撐的環境是孩子「安身」的一個地方,對孩子的成長只起到一個輔助性作用,那孩子成長的「真」環境在哪裡呢?其實就在父母這裡。
  • 有一種「盲」叫做美盲,爸爸私自剪掉女兒的頭髮,自己還覺得挺美
    因此有網友總結出來,有一種「盲」叫做美盲,這種「盲」是專屬於爸爸的審美。有這樣一位爸爸,就完美詮釋了什麼是「美盲」,寶媽在女兒上幼兒園後就回去工作了,而且事業做的蒸蒸日上,每天顧不上女兒的飲食起居,奶爸就擔起了送女兒上學的重任。
  • 戰疫之歌|一條催淚朋友圈被寫成歌:天使媽媽超人爸爸,等你們回家
    兒童的稚拙視角,純淨的天籟童音,整首曲子聽下來沒有太多的修飾和技巧,但由於是從兒童的內心流淌而出,反倒有一種格外明淨動人的力量。那份對母親的眷戀和讚美,讓人恍然憶起《燭光裡的媽媽》。詞作者、國家一級導演劉慧萍你是長期從事戲劇、影視創作和各類大型晚會指導的國家一級導演,為什麼選擇「試水」公益歌曲創作?
  • 戰疫家書|「爸爸,我希望像您一樣成為一個有力量的人」
    爸爸接到任務時,我和媽媽還在商量著怎麼給他慶祝生日,我問爸爸能不能往後延一天,爸爸邊收拾行李邊告訴我:「現在就是和病毒賽跑,和時間賽跑,刻不容緩,這是醫生的責任。」他聲音裡的急迫與緊張讓我的心不由得一緊,不敢多說一個字。出發時,媽媽在醫院上班,我跟奶奶爺爺一起給爸爸打電話,雖然心情忐忑,但還是特別揚起嗓門囑咐爸爸要保持自信,平安歸來。
  • 有一種遺傳叫做漂亮的像爸爸,醜的像媽媽,你中招了嗎?
    遺傳學的基本定律是:男孩像媽媽,女孩像爸爸!當然也有例外:男孩像爸爸,女孩像媽媽的!但是有一種是婆婆心目中的遺傳,那就是漂亮的像爸爸,醜的像媽媽!鄰裡街坊經常聽到:某位寶寶剛出生特別難看,婆婆就會對外說,像媽媽;等到寶寶長開越大越漂亮時,婆婆就會對外說,寶寶越來越像爸爸了!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 【幸福記】有種幸福叫做陪你成長
    作者:寶寶知道半世煙火有時候閒下來我會去相冊看看寶寶成長的痕跡,無論是大寶還是小寶,都讓我感慨萬千。不知不覺我已經當了快十年的媽媽,這些年磕磕碰碰,一路走來,有心酸,有委屈,當然還要幸福,這份幸福來自於孩子對我的依賴,讓我覺得我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 家有這4種爸爸,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其實,爸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是媽媽無法替代的。對媽媽來說,學會適當「偷懶」,給自己放個假,給爸爸表現的機會;把目光從孩子身上轉移到自己或另一半身上,提升自己、經營好夫妻關係,會更利於爸爸參與到家庭和育兒中來。
  • 「全職媽媽」指南書:助力孩子、自己和家庭共同成長
    我覺得各人的家庭情況不好,做決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但對於全職媽媽好不好,我還是真誠地說出我的看法。1.做全職媽媽,對孩子好!如果你是個孩控,肯定是好的。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上幼兒園之前這段時間,如果有媽媽的陪伴,是非常好的。因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依賴媽媽的階段。
  • 章子怡:弟弟是爸爸、媽媽送給姐姐最好的「成長禮物」
    原來,醒醒一直渴望著自己能有一個小弟弟,並盼著他能快點來到自己的身邊。這一刻,她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想起醒醒在前段時間,過四歲生日時,被媽媽章子怡提到,她的願望就是想要一個弟弟。媽媽說,能幫她實現。我才體會到自己幼年時,期盼見到弟弟那種急切心情。弟弟是父母送給姐姐「最好的禮物 」在我的成長中,我一直感到弟弟就是父母送給我最好的「成長禮物」。我們一路成長,彼此相互幫助。
  • 這三類爸爸,並不利於孩子成長,希望你不在其中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曾說過: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有父愛陪伴成長的孩子,會讓孩子擁有一種很特別的力量。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和媽媽是一樣重要的,爸爸對孩子的成長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爸爸好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影響;而爸爸一些不好的行為,也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
  • 媽媽生孩子,合格的爸爸應該做好這幾件事
    所以在媽媽生孩子的時候,爸爸應該這樣做。1、在媽媽進入產程時,給予媽媽鼓勵和信心。在媽媽進入產程後,不斷加強的宮縮會使媽媽非常痛苦,有的幾乎瀕臨崩潰,這時候爸爸要陪在媽媽身邊,握住媽媽的手,給予媽媽鼓勵和安慰,並和媽媽一起調整呼吸,使妻子有信心和力量順利生產。2、在寶寶出生之後,爸爸要照顧好寶寶和媽媽,讓媽媽安心休息。
  • 孩子有一種成長,叫做「不聽話」
    「孩子,聽我的沒錯,這可是爸爸/媽媽的寶貴經驗啊!」身為父母,你是否也經常這樣和孩子說話呢?如果孩子「不聽話」,你又是如何處理的呢?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其實早有端倪。女兒4歲的時候我們搬了家,在小區裡一個小夥伴都不認識。我以自己的經驗指導她,「你可以去找那個女孩玩,你看她很文靜,應該很好相處;媽媽給你帶上幾個小玩具,你主動分享給大家,他們會喜歡你的。」女兒點點頭,卻蹲在一邊觀察。
  • 冬瓜瓜媽媽親子成長:孩子要睡爸爸的枕頭,媽媽瞬間落淚了……
    晚上,給兩個孩子洗完澡,像往常一樣講故事睡覺時,大寶突然跑出去,抱著爸爸的枕頭上床,媽媽問他」為什麼拿爸爸的枕頭呀「孩子興奮地說:「我要躺爸爸的枕頭,這上面有爸爸的味道」聽了孩子話,文麗鼻子一酸,眼淚就掉下來了,儘管這麼大爸爸一片尿布都沒換過,孩子對爸爸還是那麼依戀,可見爸爸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孩子需要媽媽同樣也需要爸爸的陪伴。
  • 世上有一種愛叫做「隔輩親」
    一許多年輕的爸媽因為工作繁忙,很多時候都會讓自己的父母幫忙帶孩子,於是就有了一種寵溺,叫「隔輩親」。他們,就是隔代的親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爸爸媽媽都不明白他們小時候怎麼就沒有這種待遇,對孫子比小時候的自己好上百倍,無邊寵溺。為了讓你吃上無公害綠色蔬菜,姥爺經常往返很遠路程去老家種地,把所有能給你的都呈上!爺爺每次接你放學,都像去完成一項神聖的使命,風裡雨裡,樂此不彼。
  • 生完孩子後,有一種幸福叫做公婆不插手,還將有3件好事發生
    而孩子的爺爺奶奶也不願意留下同住,於是小藝咬牙放下了所有的事情,開始了自己帶孩子的生活。等孩子步入幼兒園以後,小藝回頭想想,發現有一種幸福,叫做公婆不插手自己帶孩子而在孩子成長中,父親是個尤為重要的角色,再好的奶奶也充當不了。很多媽媽在生下寶寶後都有一種「愛無能」的感覺,對眼前的孩子沒有感覺。但這種親密關係會在被寶寶需要和陪伴的過程中建立起來,所以如果不讓爸爸參與到育兒的過程中來,他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爸爸呢?
  • 媽媽包辦過多,爸爸陪伴太少的育兒模式,並不利於孩子成長
    曾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這個帖子中,有位網友分享了他的成長經歷。他表示:「我爸爸對我來說,有一種生疏感,有的時候他靠我太近,我都感覺不自在,他想和我互動時,我都想要迴避,和爸爸呆在一起會讓我感覺非常不自在,讓我想要逃避。」但我和媽媽卻很親密,我在媽媽面前可以任性,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就算我現在長大了,在媽媽面前,我也可以像個孩子一樣,向她撒嬌。
  • 陪孩子玩的爸爸很靠譜:孩子開心、媽媽開心、自己也開心
    有一個能陪孩子玩的爸爸通常不會太差,或者說很靠譜,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 陪孩子玩的爸爸,通常能營造一個和諧度的家庭。很多家庭開始爭吵,歸結到底在於同一件事,雙方的付出不對等,因此產生了不平衡的心理,爭吵就是一種追求平衡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