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重男輕女」思想腐蝕的中國女性:沒有父母選擇權的悲慘生活

2020-12-19 每日一點法律常識

#新手作者專屬活動#【導讀】:重男輕女是多少女孩童年的痛苦,父母的偏愛,鄰裡鄰居的冷眼、長輩之間的嬉笑嘲諷。在重男輕女的環境裡長大的女孩,要麼被漠視,要麼被輕視,然後就在這種家庭氛圍中,慢慢毀掉。

01重男輕女的來源在哪裡?

重男輕女指重視男性,輕視女性的封建思想。

出自《林海雪原》二十:「說的白茹含羞帶樂的一撅嘴,什麼黃毛丫頭,重男輕女的思想。」

這種觀念常見於父權社會,常伴隨著男尊女卑和性別分工的觀念出現。

重男輕女的觀念也會影響父母對生男生女的意願,例如:中國上古的卜辭裡就視生男為嘉,生女為不嘉。

02重男輕女的社會反響如何?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最直接的現象來看「重男輕女」。

現代很多影視劇中都少不了描繪一個被「重男輕女家庭所迫害」的女性人物。無論是《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還是《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再到《安家》裡的房似錦。

每次這些熱播劇上映的同時,就意味著各網絡平臺會掀起一場對重男輕女的父母的抨擊和嘲諷,這其實已經代表了絕大部分現代群眾的觀念。

03那些被「重男輕女」思想束縛的女性過得有多慘?

這些女性無一例外會在童年承受極大的痛苦,乃至會留下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和陰影。

首先說名字,很多重男輕女的家庭會給女孩取名「招娣」、「迎娣」、「佳娣」「盼娣」「引娣」等等等等……各種帶「娣」的名字。

顧名思義,無外乎不滿意生下的孩子是個女孩,所以起名盼望下一胎是個男孩。

而且,這種只在取名上面有偏見是最輕的一種歧視。

其次,輕則傷筋動骨,重則喪失生命。

甲:「我二十多就嫁人了,我媽說養我這麼大都沒得到過一分錢,別人家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打工,二十歲掙了好幾萬給父母了,我十六歲就去打寒假工暑假工了,除了學費我都給我媽了,我弟則是一分錢都沒掙過,她們根本不說。」

乙:我媽說:「你不嫁個有錢人,你弟弟指望誰養活?我和你爸都要老,他以後就是你的責任。」

丙:我是長女,有個弟弟,從小我就是聽著爸媽「女孩子不用讀太多書,沒用,反正以後要嫁人,會生孩子做飯就行了」的念叨長大,父母都不在乎我,乾脆死了算了。

丁:從小爸媽就不喜歡我,一次過年全家人都在,我爸說:「我最後悔生了個女兒,一輩子沒個兒子。」那時候所有人坐著聊天,我跪著擦地。

這些甲乙丙丁們希望以無窮盡的付出來換得父母的愛,卻總是在自我犧牲裡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而最終,等到床前盡孝的時候。那些被溺愛的兒子們會被父母已「忙」開脫贍養義務,女兒則不能怨言的「盡孝」床前。

04送給重男輕女家庭中女孩的一段寄語

女孩們,或許你們正身處在被父母忽視的家庭中,請你們堅信,社會上有屬於你們的天地,有屬於你們的精彩在等待著你們翱翔。

關於「重男輕女」你有哪些經歷呢?歡迎留言評論分享你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安家》房似錦身世悲慘,原型有過之而不及,重男輕女何時結束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雖然說現在是21世紀新社會,可重男輕女的的傳統思想糟粕還存在!在我們熟知影視角色都深受其害,比如樊勝美、蘇明玉。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她的命運更是悲慘!
  • 重男輕女思想改善,為啥男孩出生率仍居高不下?這3個原因是根源
    一些人做父母失敗是因為對孩子的性別有偏見。雖然現在重男輕女思想已經有所改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現在很多父母內心深處仍然渴望有兒子繼承了家業。一生無子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會是一生的遺憾。有一半的父母表示會平分系列的遺產,但是也有4成的網友表示不會給女兒留或者給女兒少留一些。選擇不給女兒留遺產的這類父母,認為女兒出嫁後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而且大多數女性都掌握著家中經濟大權,所以生活上也不用過於擔心女兒,給女兒留財產不是必須。
  • 父母重男輕女,是生而為女的最大悲哀!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孫儷飾演的房似錦也因為備受原生家庭的「摧殘」,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角色,可以說她的命運更是悲慘! 即使命大的房似錦活了下來,但是她的童年生活並不幸福。不被父母寵愛,全家上上下下都會拿她出氣。但是這樣的遭遇並沒有讓房似錦對生活失望,她努力學習,想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 為什麼中國父母大多都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但是,幾天後內幕再次被挖掘,原來他的家中不只有四胞胎男孩,更有三個女孩,只是,他們在媒體採訪時從來沒有提到過自己的女兒,甚至照全家福也很少出現女兒們的身影。於是,很多網友扒開了裡面的內幕,原來都是重男輕女惹的禍。中國父母為什麼會重男輕女?
  • 「接男寶」奇葩行為令人不解, 為什麼思想開放的90後也重男輕女?
    這種迷惑操作令人感到不解,思想開放的90後年輕父母怎麼還在傳承著重男輕女的思想呢? 經過許多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
  • 「接男寶」奇葩行為令人不解,為什麼思想開放的90後也重男輕女
    這種迷惑操作令人感到不解,思想開放的90後年輕父母怎麼還在傳承著重男輕女的思想呢?經過許多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首先,年輕父母承受著家庭施加的壓力許多年輕小夫妻對於生男孩還是生女孩其實是沒有執念的,但是家裡的父母長輩卻還保留著重男輕女的落後思想。
  • 重男輕女背後的危害:沒有「皇位」要繼承,就別再熱衷於生兒子
    最近一次的中國31個省份人口性別普查結果顯示,只有四川省是女性人數多於男性,其餘省份全部都是男性人口數量多於女性。 造成這種性別嚴重失衡現象的原因,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絕對佔了一個大頭。 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雖然不再局限於家庭,都走向了工作崗位實現自我價值,國家也頒布了許多保護女性權益的法律法規,但是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女性遇到的不公平待遇依然不少。
  • 現在的農村父母還會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嗎?房產會分給女兒嗎?
    我想說兒子女兒都是自己十月懷胎生下來的,手心手背都是肉,難道我們這輩人還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我有一兒一女,四套房產,孩子都在上高中,我和老公按揭買第一套房子的時候,老公就說:「我們還要再辛苦幾年,再買一套房子給女兒。」
  • 重男輕女何時了,不要讓這些原生家庭的罪延續到下一代的思想裡
    中國2018年的排名較2017年下滑3位,為103位;在健康、政治方面的性別平等程度,則低於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顯示中國的男女比例是116.9:100,男性比女性多3000——4000萬,很多家庭都還停留著一定要生男孩的傳統思想中,覺得生了男孩才有希望才對得起祖宗十八代。想生男孩子固然沒有錯,但也不能厚此薄彼,重視家裡的男孩子,而女孩子則是小透明。
  • 父母重男輕女,女兒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他們呢?
    擁有兩個女兒的一家四口而中年人或是年輕人中很少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西方文化衝擊,傳統的養老模式的地位有所動搖,固有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也逐漸淡化。父母有義務撫養子女,直到子女能夠獨立生活,子女能夠獨立後,就不能再向父母要錢,除非父母自願。所以,父母自願把財產交給兒子也無可厚非,畢竟這些財產屬於父母,子女無權幹涉父母的決定。即使這種做法有失公平,最多也只能受到道德的譴責。而《贍養法》規定子女有義務贍養自己的父母,除非子女沒有贍養老人的能力。
  • 新型重男輕女成為熱潮,看似父母疼愛女兒,成年後才露出真面目
    12歲時,梓涵通過電視節目中得知大部分父母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許多女孩生活在多胎家庭中,都會受到不公等的對待。對此,梓涵覺得自己非常幸福,她從來沒有覺得父母對哥哥偏心,自己想學習鋼琴、舞蹈等興趣班時,父母也都點頭答應。可是,等到梓涵成年後,她發現事情不像想像中那樣簡單。
  • 父母重男輕女,該怎麼辦?一生的陰影又該如何化解
    其實在過去的年代,有很多婦女都承受過重男輕女的惡果。很多人就因為這個事兒常常會被人歧視,甚至被自己家人不理解、不喜歡,所以說在這個過程裡,也承受了很多的苦痛。要是自己說出來,簡直是一段血淚史。但是隨著時代的前進、發展,很多地方的人們已經漸漸的沒有了重男輕女思想。
  • 新型重男輕女正在蔓延,比舊型更可恨,女兒長大後才看清父母算盤
    12歲時,梓涵通過電視節目中得知大部分父母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許多女孩生活在多胎家庭中,都會受到不公等的對待。這是新型重男輕女的最大假象在舊型重男輕女中,女兒在家庭中沒有地位,她們一直遭受到父母的冷眼相待。
  • 父母重男輕女:沒有孩子是贏家,只有被耗盡的女孩和被廢掉的男孩
    隨著《親愛的自己》熱播,劇中那個「重男輕女」的婆婆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婆婆的經典語錄「女人能幹是假能幹,男人能幹才是真能幹」,讓大家印象深刻,字裡行間都透出對女性的蔑視和諷刺。9月14日,在劇中飾演親張芝芝的闞清子發文稱,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其實也是一個不被期待的女孩,但是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認知,改變生活在2020年的每個小家庭的認知,闞清子呼籲大家追求男女平等,放下偏見。可能有人會說:這只是電視劇而已,都2020年了,怎麼還會有人重男輕女?
  • 如何擺脫父母重男輕女的困擾?過來人的回答,扎心了
    有粉絲問:作為女性,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父母和家人的重男輕女呢?本人農村家裡拆遷分了兩套房,一套是目前一家四口自住,另一套就直接給弟弟了,作為女兒,他們就希望我能趕緊嫁了,我目前獨自在外地工作,看著他們為弟弟操心新房子的裝修,就感覺很不是滋味。
  • 女學生錄取通知書被父母撕毀,重男輕女思想如此嚴重?
    今天早晨,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則令我憤憤不平的消息:大學錄取通知書被父母撕了,我該怎麼辦?先跟大家普及一下「知乎」:知乎APP是網絡問答社區,連接各行各業的用戶,有點像一個論壇。我今早看到的消息,具體內容如下:一般來說,知乎上的問題、事件都比較真實,看到這則消息,我並沒有懷疑它造假騙流量的可能。那麼,我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都要2020年了,建黨100周年,國家是要實現全民生活小康這第一大戰略任務的,怎麼社會上還有人如此重男輕女?這樣的家長社會上還有多少?
  • 「重男輕女」陰影下的悲劇:為了生兒子,父母不惜製造「陰陽人」
    編輯:張大貓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我一直以為我國「重男輕女」的情況有了好轉,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很多年輕的父母依然存在這種思想,甚至為了生男孩無所不用其極,還會使用一些殘忍的手段。
  • 重男輕女的思想,不光毀了家庭的和睦,也毀了孩子的人生
    雖然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更孝爹和娘的口號呼籲了這麼多年,本以為重男輕女的思想會得到很大的改善,直到最近自己每天都看見的那一次次相同的場景,才發現實現這個目標任重而道遠。女孩兒,在很多父母和老人的眼裡,始終是附屬品般的存在,甚至可以說是礙眼,真為這樣的女孩兒感到心痛。
  • 農村的家族文化,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對與錯。
    「重男輕女」這一觀念,從人類脫離母系社會以來自古都存在。最早是由於人們對勞動的分工來決定男女地位;後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開始注重家族傳承。家族文化傳承的發展進一步加深了人們「重男輕女」這一思想觀念。
  • 雲重傳:重男輕女的思想有多可怕???
    「重男輕女」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現象,國內外都缺乏研究,國人也都習以為常。但這個中國獨有的心理現象就像一個巨大的「包袱」讓父母不敢輕易卸下,讓子女(尤其是女兒)不敢自由生長。這種心態,在中國父母的內心究竟因何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