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部以傳說中的怪物為題材的動畫電影《精靈旅社》上映。
這部電影讓不少觀眾發現,原來那些曾經一度作為恐怖題材出現的吸血鬼、狼人、科學怪人竟然也能如此可愛。
許多人甚至迷上了那個傲嬌卻又溫情脈脈的德古拉伯爵。
也有的影迷甚至覺得能與影片中的吸血鬼公主結婚也不錯,到時候就有一幫各種怪物組成的親戚了。
醒醒吧,在現實中都找不到老婆的人,到了電影裡也一樣。
電影能治癒心靈,但治癒不了漏了氣的女朋友。
不過很可惜,《精靈旅社》拍到第三部的時候已經逐漸淪為平庸了,製作方只剩下了消費情懷。
但如果你真心喜歡《精靈旅社》這個題材,那麼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部動畫電影你也一定愛不釋手。
這就是根據上世界著名漫畫改編的3D動畫電影 ——《亞當斯一家》。
(本文涉及劇透,還未看過該電影的小夥伴可以在我公眾號「影客空間」後臺回復關鍵詞「亞當斯」獲取資源。)
國內觀眾對這個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在北美,《亞當斯一家》可是個紅火了將近一個世紀的著名IP。
《亞當斯一家》最早是由美國漫畫家查爾斯-亞當斯創作的一系列漫畫作品,於1932年開始在《紐約客》雜誌上發表。
自從面世以來,它曾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與觀眾見面。
2010年起甚至被改變成了百老匯音樂劇開始在全球巡演,還登陸過我國澳門和廣州。
與《精靈旅社》一樣,《亞當斯一家》的主角也是各種傳說中的怪物,整部作品充滿了哥特風格,但講述的卻是一個溫馨治癒的故事。
這家人除了外形和生活習慣有些與眾不同外,在家庭關係和人物性格上與我們普通人幾無差異。
亞當斯家也會遇到小孩長大想要脫離家庭、青春期叛逆等問題。
片中亞當斯的女兒溫斯蒂就厭倦了古怪城堡的生活,一直想要脫離父母控制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只不過她反叛的表現跟普通女孩剛好相反,一般來說在好萊塢電影中看到叛逆的青春期少女都是畫煙燻妝,穿性感的衣服。
然而溫斯蒂確實大膽得穿上了粉紅色的校服
這種行為可把她的母親莫蒂西亞嚇得不輕。
從這次大膽的衣著方面,莫蒂西亞發現了自己正在和逐漸長大的女兒越來越疏遠。
同時莫蒂西亞也要處理自己與婆婆之間的關係。
關於在兒子成人禮慶典上使用傳統殭屍樂隊還是太平間熱門樂隊上她還是遷就了婆婆的老舊思想。
說到成人禮,亞當斯一直想把兒子帕格斯利培養成一名備受家族認可的男人。
但是帕格斯利卻對成人禮上最重要的瑪祖卡劍舞一點都不感興趣,也沒有任何天分。
而評判成人禮是否成功的都是亞當斯家族的守舊派人士,如果劍舞不過關,就不會承認帕格斯利是亞當斯家的人。
亞當斯本人則一邊安慰兒子一邊卻又擔心兒子的成人禮會失敗。
不過,他卻不敢勇敢地對傳統劍舞說一聲「不」字,兒子最喜歡玩炸藥他也始終不敢正面支持。
他支持自己孩子們的愛好,卻同時無法擺脫傳統的舊思想。
在亞當斯一家面對各種各樣家庭問題的時候,來自外部的威脅卻也逐漸逼近。
一個開發商在他們的城堡周圍蓋了個光明小鎮。
為了能讓小鎮上的房子順利賣掉,開發商決定拆除亞當斯一家居住的這個陰森恐怖的城堡。
作為一部溫馨的家庭電影,最後的結局當然是合家歡。
在經歷了一番誤解和困難之後,女兒重新回歸家庭,兒子的劍舞成人禮雖然失敗了,但他卻用最喜歡的炸藥拯救了全家人。
而且他們還與鎮上的居民友好地生活在了一起。
我沒有看過《亞當斯一家》的其他劇集或者舞臺劇作品,因此也不好進行對比評價。
但就這部動畫電影給我的觀感來說相當不錯。
無論是劇情發展上面還是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甚至比《精靈旅社》還要更有趣。
當然,除了一點,作為大反派的那個女性角色洗白得有點快,不太好讓人接受。
我主要想說一說《亞當斯一家》這部電影在細節方面的處理。
幾乎到了讓人咂舌的地步。
全片只要涉及到亞當斯一家的,都充斥著各種哥德式暗黑元素。
比如最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女兒溫斯蒂的麻花辮竟然是絞刑繩的形狀。
亞當斯家中住的老房子本身是有靈魂的,無論誰進去都會被吼一聲「滾出去」。
為此女主人莫蒂西亞還專門每天要給房子喝咖啡,餵的方式則是倒進馬桶裡。
後來房子被投石機襲擊的時候,這個靈魂提前先跑了,躲在了池塘裡,等風頭過去它又回來了。
而溫斯蒂在小鎮上的學校上學時趕上了解剖青蛙的實驗課,結果她卻用一套設備把死去的青蛙復活成了殭屍青蛙。
看過1994版《科學怪人》的影迷一定對這一幕十分熟悉。
因為在科學怪人被製造出來之前,他的製造者正是利用類似的設備在青蛙身上做的實驗。
在亞當斯家裡,有的動物外表看起來像個看門的獅子,其實卻是個無底洞般的垃圾桶。
這部電影對於新時代人們對於電子產品的依賴也進行了無情的諷刺。
女兒溫斯蒂的朋友被沒收了手機才三天就無法忍受了,因為她每天吃早餐的時候都必須要拍照發到社交媒體上給朋友們看。
十幾年前人們在驅逐亞當斯一家的時候用的是真火把
而如今,當人們準備再次驅逐亞當斯一家的時候舉著的卻是帶火把圖片的手機
當然,對於家庭這一重要元素的強調之外,《亞當斯一家》最重要的一個主旨便是告訴我們:
不要把那些跟我們長相或者性格不同的人妖魔化,他們也只是想和平共處的普通人。
這一點可以引申到膚色上面,也可以引申到性取向或者文化差異等其它任何方面。
最後希望大家在成長過程中都能夠與父母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