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大科學家發現通用型蛋白質胞內遞送載體

2020-12-17 新民晚報

圖說: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教授(右)和博士生劉崇懿 校方供圖

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王蔚)在不需要修飾的條件下,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團隊利用富含硼酸的高分子對多種蛋白質實現了高效、普適的蛋白質胞內遞送,並能維持其生物活性。該校今天發布這項成果。

蛋白類藥物在生物醫藥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18年全球醫藥銷售額前十的藥物中,七種為蛋白質藥物。蛋白質自身很難跨越細胞膜,因此,當前蛋白類藥物都是基於胞外靶點開發的。然而,胞外蛋白質在人類基因組編碼的蛋白質當中僅佔不到30%,這一局限性制約了蛋白類藥物的發展。開發高效、安全的蛋白質胞內遞送技術對於生物醫藥、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現有蛋白質胞內遞送載體通常需要對蛋白質進行化學修飾或基因工程改造來幫助其結合蛋白質。這一策略不僅涉及複雜的化學或生物合成,而且可能會導致修飾後的蛋白質結構或生物學功能發生不可逆的改變。

近期,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團隊發現富含硼酸的高分子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在不需要修飾的條件下,對多種蛋白質實現了高效、普適的蛋白質胞內遞送,並能維持這些蛋白質的生物活性。這一成果近日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 (2019, 5, eaaw8922)。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劉崇懿和浙江大學博士生萬濤,通訊作者為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教授和浙江大學平淵教授。

蛋白質表面同時存在大量的陰離子胺基酸(穀氨酸、天冬氨酸)和陽離子胺基酸(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陽離子高分子可以通過靜電相互作用結合蛋白質表面的陰離子基團,但是殘留的陽離子胺基酸則會和高分子鏈產生排斥,從而影響蛋白質複合物的穩定性。如果設計一種能夠同時結合陰離子和陽離子基團的載體,則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基於上述考慮,程義雲團隊設計了一種富含苯硼酸的陽離子高分子。

據該科研團隊介紹,苯硼酸是一種缺電子基團,可以通過氮-硼配位與蛋白質表面的氨基、咪唑等結合,陽離子高分子上的氨基可以與蛋白質表面的羧基結合,進而形成穩定的複合物。這種方式使得富含硼酸的高分子能夠結合不同等電點、尺寸的蛋白質分子,實現普適的蛋白質胞內遞送。這種高分子可以將牛血清白蛋白、藻紅蛋白、綠色螢光蛋白、紅色螢光蛋白、黃色螢光蛋白、細胞色素c、溶菌酶、胰蛋白酶、β-半乳糖苷酶、皂角素、核酸酶、核糖核蛋白等十餘種蛋白質高效遞送到細胞質中,且能夠很好地維持這些蛋白質的生物活性。進一步,程義雲團隊和浙江大學平淵教授合作,評估了這種高分子載體向多種細胞中遞送Cas9核糖核蛋白的效率,發現其可以實現高效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這種高分子具有非常高的商業應用價值,是一種通用型蛋白質胞內遞送載體,目前該團隊正在推進該材料的商業化應用,即一種新型的、更具有普適性的蛋白質轉染試劑。

相關焦點

  • CCS Chemistry | 低分子量陽離子聚多酚,siRNA實現細胞內遞送的...
    華東師範大學程義雲課題組和四川大學李乙文課題組合作,設計和製備了一系列低分子量的陽離子聚多酚材料,通過篩選發現基於鄰苯二酚的聚合物結合siRNA能力最強,胞內遞送效率最高,基於這類聚多酚材料成功實現了小鼠慢性腸炎的基因治療。小幹擾RNA(siRNAs)藥物能特異性地沉默細胞內的靶基因,在生物治療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蔡宇伽團隊發明介於病毒載體與非病毒載體之間的類病毒體遞送技術
    但是,這些工具的臨床應用必須回歸到遞送,而迄今為止可選的遞送工具還是有幾十年歷史的『老三件』:AAV、慢病毒以及納米材料。儘管這些遞送載體廣泛用於基礎研究,但它們卻不太適合直接用於臨床。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有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雙重標準。一方面,病毒載體由於長時間的表達基因編輯酶,會帶來安全性上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納米材料則面臨效率上的挑戰。
  • 應用外泌體遞送宿主因子蛋白IFITM3可以抑制胎兒中寨卡病毒的感染
    因此,這項研究中,南京大學吳稚偉教授課題組嘗試用來自活細胞的外泌體等胞外囊泡作為載體,遞送細胞固有的宿主抗病毒蛋白因子來控制胎兒中的寨卡病毒感染。圖1:研究系統工作圖示幹擾素誘導的跨膜蛋白 3 (IFITM3)是一種內在的宿主因子,具有廣譜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多種重要的病毒病原體的感染。
  • 子癇前症案例中科學家發現可能致血管損壞的蛋白質
    3月17日於美國內華達州雷諾市(Reno, Nevada)舉行的婦科醫學調查研討會(Society for Gynecologic Investigation Conference)中,科學家發現子癇前症婦女的血管損壞可能與胎盤相關的蛋白有關
  • 新型納米材料用於核酸遞送和鹼基編輯
    例如,由mRNA介導的蛋白質補給療法,已被試用於多種遺傳性疾病的治療,並進入臨床測試階段。該療法可通過將體外合成的mRNA遞送進入體內,經由生物體內固有的途徑表達包括胞內、跨膜以及外泌類蛋白質,進而輔助恢復相應蛋白的生理功效。除此以外,近期Cas9 mRNA與單鏈嚮導RNA(sgRNA)同步遞送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將基於mRNA的治療推廣到基因編輯領域。
  • 科凝生物慾打造全球藥物遞送新藥領導者
    科凝生物製藥是一家基於先進遞送系統的眼科創新藥企,科凝生物目前已經自主研發出兩項眼部藥物遞送系統——elaSS眼表給藥系統和DynaMC眼底長效蛋白藥物緩釋系統,旗下在研產品聚焦隱形眼鏡不適症、乾眼症、老年黃斑變性、糖尿病性黃斑水腫等重大未滿足臨床需求。科凝生物聯合創始人與顧問科學家周迎教授是創新藥物遞送系統專家。
  • 「通用熊貓血」、輸血不需要配型,是如何做到的?
    ABO血型系統中的抗原為A、B、H三種,其本質是脂類和蛋白質上面連接的糖鏈。O型血的人紅細胞上攜帶H抗原,A型血的人雖然也攜帶H抗原,但是他們攜帶的A基因可以將H抗原轉化成A抗原,同理B型血的人攜帶的B基因可以將H抗原修飾成B抗原。AB型的人則同時攜帶A基因和B基因,可以將紅細胞表面的H抗原修飾成A抗原或者B抗原。
  • 兩篇Science子刊新技術突破血腦屏障實現腦部蛋白質藥物高效遞送
    5月27日,來自Denali Therapeutics Inc公司和範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連發兩篇研究論文,利用基於Fc片段的運輸載體(TV)成功地將大分子蛋白藥物高效輸送到小鼠及猴子的腦部中,並實現了疾病的治療。
  • 有機酸抑菌與胞內滲透壓的提高
    具有脂溶性的有機酸分子通過細菌細胞膜自由擴散進入胞質[,但也有報導顯示細胞膜上的孔道蛋白參與有機酸轉運,最 終使胞內外有機酸分子達平衡狀態,即 [HA] =[HA]
  • 科學家發現薑黃素更多用途
    一種特殊的薑黃素遞送方式青光眼的第一個影響是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損失,這是一種在視網膜附近發現的神經元,或者是眼睛後部的組織。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接受視覺信號,在健康的視覺中起著關鍵作用。這些細胞的丟失導致視力下降,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找到一種可行的方法來預防青光眼發病初期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丟失。然而,在新的研究中,Cordeiro和他的同事注意到在大鼠模型中,薑黃素滴眼液確實能夠減少視網膜細胞的損失。
  • RNA藥物前途無限,遞送系統成研發瓶頸
    它們能夠摺疊形成複雜的構象,以讓它們可以與蛋白質、小分子或者其他核酸相互結合,有些甚至可以形成 RNA 的催化中心。編碼的 mRNA 是從 DNA 到核糖體的遺傳信息載體,許多類型的非編碼 RNA 通過各種機制協同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大量參與機制的發現大大拓寬了 RNA 的生物學應用及延展。
  • Nat Biotechnol:我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RNA編輯系統,編輯效率最...
    最近,科學家們已將胞苷脫氨酶或腺苷脫氨酶與CRISPR-Cas9融合在一起,構建出可編程的DNA鹼基編輯器,從而為校正致病性突變提供新的機會。除了對DNA進行編輯之外,ADAR腺苷脫氨酶也被用於對RNA進行精確編輯:將腺苷(A)轉換為肌苷(I),即A→I轉換。
  • 艾棣維欣創始科學家王賓:30年蓄力,起身再戰不猶疑
    Weiner實驗室時,病毒載體疫苗的概念已初步形成,王賓的研究方向是把病毒改造為載體,把表達外源蛋白的基因組裝到病毒載體上製成疫苗。 「我當時設計了一個DNA質粒的對照組,把組裝好的重組病毒載體疫苗和未經包裝的DNA質粒平行免疫動物,結果發現對照組免疫效果居然也很好。
  • 唐力團隊提出細胞機械力響應型藥物遞送的新策略
    通過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將細胞因子或用於聯合治療的藥物靶向到腫瘤部位的策略仍然備受關注。目前大多數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的刺激源依賴於病變組織或細胞中的生化信號,例如pH和酶等等。相比之下,利用生物物理信號如生物機械力作為刺激源的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則少有研究;然而,生物物理信號普遍存在於人體中,而且參與調節基本所有生命活動,同時病變過程也會伴隨生物物理信號的改變,為靶向病變部位提供可能性。迄今為止,生物機械力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局限於使用組織水平生物機械力(例如血液循環中的剪切應力)或外部機械力(例如超聲)作為刺激源。目前尚未見細胞機械力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的報導。
  • 中國科學家率先揭開生命信息載體結構奧秘-中國,科學家,生命信息...
    61年前的今天(1953年4月25日),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沃森和克裡克在英國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劃時代的論文,向世界宣告他們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揭開了遺傳信息如何傳遞這個「生命之謎」。這個發現使生命科學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開啟了現代分子生物學時代,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
  • Nudel和胞質動力蛋白調控紡錘體形成
    我國科學家在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又獲新進展。2月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學良和美國華盛頓卡耐基研究所教授鄭詣先的合作研究結果:Nudel和胞質動力蛋白在紡錘體基質組裝中發揮重要作用,進而調控有絲分裂紡錘體的正確形成。
  • 高中生物《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3.過程:①被運輸的特定分子或離子與載體蛋白結合②在細胞內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推動下,載體蛋白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將所結合的離子或分子從細胞膜一側轉運到另一側並釋放出來③載體蛋白恢復原狀,又可以轉運同種物質的其他離子或分子。
  • 【LorMe課堂】硅藻胞吞作用調控鐵載體作為獲取鐵的一種策略
    P.tricornutum可能只利用氧肟酸鹽型鐵載體(圖1),如鐵鏈黴素B(FOB)和鐵色素(FCH),而T.oceanica優先利用兒茶酚鹽型鐵載體,如腸桿菌素(ENT)。儘管T. pseudonana與T. oceanica屬於相同的屬,但與鐵EDTA相比較不能迅速吸收兒茶酚鹽或氧肟酸鹽型鐵載體。由此看出3種硅藻選擇鐵載體的類型有明顯的不同。
  • 科學家利用「人造精子」技術實現蛋白質重要胺基酸的個體水平遺傳...
    Liu課題組建立了基於CRISPR/Cas9技術的高效誘導單一核苷酸突變的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BE3),通過nickase Cas9蛋白(nCas9)上偶聯大鼠胞嘧啶脫氨酶由於該系統避免了傳統CRISPR/Cas9導致DNA雙鏈斷裂可能帶來的損傷,迅速被國內外科學家應用於不同物種的基因編輯。單鹼基編輯系統除可以進行單個胺基酸位點的基因編輯以外,理論上還可以通過胺基酸位點的遺傳篩選進行蛋白結構和功能的在體研究,不過該應用至今未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