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陽市「消費扶貧活動月」展銷攤位前推銷農產品的村民。(王建安 攝)
秦太保村手工納制的繡花鞋墊,使用老粗布及玉米面粘貼成型。(王建安 攝)
在消費助扶貧推介現場,秦書豔(左)向客戶介紹手工鞋墊。(王建安 攝)
民間繡花鞋墊作為一種常見的「女紅」流行於我國各地,是古代衡量女性是否心靈手巧的標誌之一。資料記載,民間繡花鞋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傳說,用千針納成的鞋墊可保佑主人長壽、平安。在上世紀的廣大農村地區,很多女性以繡鞋墊寄託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
秦太保位於河南省安陽縣辛村鄉政府東北5公裡處,屬省定貧困村。在鎮委、鎮政府的牽頭作用下,秦太保村因地因人制宜,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本村貧困戶發展的新型居家產業模式——手工納鞋墊。鞋墊採用傳統方式製作,通過使用老粗布及玉米面粘貼成型、晾曬、裁剪、縫上花型、用專用的布條縫邊、壓實,一雙純手工鞋墊即完成。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鞋墊手工,學繡花、納鞋墊,指頭捻線、穿針,磨起了皮,結了繭。穿針引線,初學者把指頭扎破了好多遍。最不顯眼的鞋墊,如今卻給安陽縣辛村鎮秦太保村的貧困戶帶來脫貧致富的希望。貧困婦女在小鞋墊上做大文章,變身為「繡娘」,繡出「致富花」。通過集中幫扶,秦太保村退出了貧困村序列。
目前,全村參與者共有5戶,分別為蔡青珍、劉榮珍、李青香、耿秀恩、陳瑞芹,截至7月份共製作純手工鞋墊2580雙,通過鎮政府、村委會共幫助銷售鞋墊1724雙,金額8620元,大大激發了貧困戶的勞動熱情。鎮政府還針對居家手工業出臺了獎補政策,凡半年收入超1000元的,鎮政府獎勵500元,半年收入超2000元的,鎮政府獎勵1000元。
今年7月,參與手工納鞋墊的5人均獲得了獎勵金,3人1000元,2人500元。今後,秦太保村將繼續宣傳,讓更多人加入進來,形成規模。為保證貧困戶收入不下滑,村委會與鎮政府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讓貧困戶製作手工鞋墊,村委會,鎮政府幫助銷售,每雙鞋墊售價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