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前美國阿波羅登月,是騙局還是偉大創舉?嫦娥五號已經證明

2020-12-23 胖福的小木屋

目前,嫦娥五號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正在月球軌道環月等待,尋找合適時機返回地球,這次,嫦娥五號可以說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它也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探測器以後,人類時隔44年攜帶,又有探測器攜帶月壤回到地球。

中國嫦娥五號的月球任務的成功,也證明了阿波羅登月的真實性,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嫦娥五號其實是載人登月的1次技術驗證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9時07分,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從拜科努爾發射場起航,在最大高度為301公裡的軌道上繞地球一周,歷時1小時48分鐘,於上午10時55分安全返回,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蘇聯載人航天的成功,刺激了美國,美國決定搶先一步登陸月球,這就是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由來。

確定了計劃之後,首先要確定的是登月方案。經過長時間考慮,確定了三種方案,第一種是用大型火箭直接把飛船發射至月球軌道的「直接登月法";第二種是飛船分段送入地球軌道,再逐一對接後飛向月球的「 地球軌道交會法」;第三種是將飛船送入地球軌道,並推向月球的「月球軌道交會法"。第一種方案所需技術簡單方便,容易控制,但需昂貴複雜的特大功率火箭。第二種方案雖不需大型火箭,但總發射費用並不低,而且交會次數過多,不易控制。

第三種方案為NASA工程師約翰·霍博特所提出。霍博特設想用大型火箭把載有3名航天員的飛船送入地球軌道,火箭脫離後,飛船依靠慣性飛入月球軌道。2名航天員員進入登月艙,然後脫離飛船指令艙。登月艙用制動火箭減速在月面降落。返回時啟動登月艙的上升發動機,與飛船指令艙會合,太空人返入指令艙後便拋棄登月艙,開動指令艙火箭,脫離月球軌道而進入地球軌道。再入大氣層時,將指令艙後的服務艙拋棄,僅剩指令艙濺落在太平洋上。

最終因為技術原因,美國雖然採用了「月球軌道交會法」,但服務艙/指令艙組合體與登月艙/上升級組合體在地面不對接,在阿波羅登月中,阿波羅飛船的服務艙-指令艙組合體在發射後需要先在近地軌道和登月艙對接。而登月完成後,登月艙的上升級從月面發射進入月球軌道之後還要再和服務艙-指令艙在月球軌道上對接。

中國則完全採用的是第三種方案,阿波羅飛船有服務艙、指令艙、下降級、上升級,可以分別對應嫦娥五號的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而且嫦娥五號在地面發射的時候就是合體狀態。

除此之外,過程和阿波羅登月並沒有兩樣,同樣的軟著陸月球後返回、同樣的離開月球表面後與正在繞月軌道上運行著的返回器進行對接、同樣是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大氣層。

可以說,嫦娥五號的成功證明了阿波羅登月方案的正確性以及可操作性,也證明了阿波羅登月的真實性。

另外,嫦娥五號發回來的照片也更加證實了阿波羅登月的真實性,那就是月球土壤的照片,無論是阿波羅飛船還是嫦娥五號,月球土壤的特徵都是類似「完整平滑」雪地的感覺,而實際上,那都是由塵土堆積起的一層塵土殼。之所以會看起來很平整,是因為月表沒有空氣流動,沉積在月球表面的塵土層甚至10萬年都不會產生變化。

為什麼美國不再登月?

美國不再登月,是因為美國沒有如此大的資金和人力去支撐如此低效率、低可靠性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美國阿波羅持續10年,每年消耗了2.5%的GDP。放到現在相當於每年5000億美元,堅持10年。也就是每年造40艘福特號航母,連續造10年。

阿波羅登月計劃先後有120所高校,20 000多家工廠,400多萬人參與了這項活動,可以說是整個航天史上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也最富傳奇性的一次太空探險行動。

而現在美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阿波羅時代美國可以召集全球最頂級的科學家,現在不行,那些因為阿波羅計劃而誕生的航天公司、航天中心,,比如阿拉巴馬州的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密西西比州的斯坦尼斯航天中心,以及路易斯安那州的米丘德裝配工廠,他們都習慣於拿到這些工作和合同,既沒有太多的競爭,也不急於交付。一旦召集新的科學家加入,也就意味著有大量崗位要下崗。

阿波羅之後,不論是太空梭還是國際空間站,NASA使用的仍然是同一批承包商

正如藍色起源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所說,這種心態保住了經濟,卻讓NASA難以實現長期目標。「現在,你的目標不是讓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登上月球,而是要在讓這個女人登上月球的同時,保住我選區裡的N個工作崗位。」

NASA斯蘭格洛也宣稱,NASA之所以未能達成任何可以跟阿波羅相提並論的載人航天裡程碑,這些組織問題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人們將技術視作是唯一缺失的拼圖,但在許多情況下,缺失的其實是管理技術的方式,是管理合同的方式,還有設置計劃的方法。這些事情也需要有所創新才行。」

因為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再加上沒有錢,所以美國再也造不出阿波羅,再加上早期的月球探測活動是粗放的、代價巨大的、風險極高的,都是不可靠的。

土星五號完全是堆上去的,土星五號的第一級的F-1至今是世界上單室推力最大的液體發動機(680噸),然而發動機的性能卻並不高,燒室室壓不到10,對提高性能不利,燃氣發生器循環發動機室壓普遍低。

因為發動機的重量,土星五號總重量就達到了 2 9 8 3 噸,但發動機效率又不高,所以如此大重量運載能力還是比較低,月球軌道運載能力僅45噸,這也導致美國需要服務艙/指令艙組合體與登月艙/上升級組合體分開發射上去的原因。

所以美國為什麼不再造土星五號,因為技術已經過時,利用價值低,美國的阿波羅飛船的可靠性很低,當時阿波羅飛船所採用的很多技術非常冒險,很多的結構係數選值非常低,如果現在客觀的評估的話,據說可靠性的評估到不了50%。

飛船的艙內沒有顯示器,你找不到哪怕任何一塊顯示圖像的屏幕,除了小小的觀察窗和指示姿態的陀螺儀,其它就是大大小小密密麻麻一排排開關和指示燈。這也導致了阿波羅飛船只能靠人來駕駛。在降落地球的時候,飛船差點撞上環形山,幸虧阿姆斯特朗技術過硬,駕駛飛船躲開了。

阿波羅11號在從月球表面返回前,奧爾德林不小心碰斷了其中一個斷路器開關柄,差點兒害兩個人都死在月亮上。阿波羅13號發射後兩天,服務艙的氧氣罐爆炸,太空船嚴重毀損,失去大量氧氣和電力,三位太空人差點犧牲。這些都是因為時代原因,科技缺陷下帶來的低可靠性。

當時的控制中心算力還沒有現在的筆記本電腦高

如果要再次載人登月,就要降低成本,就要依靠科技的發展去實現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這樣才可以降低成本。舉一個簡單的例子,90年代的大哥大,通信質量差,但是因為生產力的原因,價格上萬,而現在智慧型手機的成本早已降到了三位數,不僅通信質量好,而且功能豐富。

美國馬斯克的龍飛船就是如此,龍飛船的內部幾乎沒有儀錶盤,僅保留最低限度的物理按鍵來應對極端情況,這樣可以讓飛船更加本身高度自動化,使得操作難度下降,屬於完全自動駕駛的宇宙飛船,可以實現全程自動化飛控,全自動對接空間站,全自動應急處理各項預案等。同時也可以重複使用,Space X曾預計一個座位僅需要2000萬美元,而俄羅斯一個座位就需要8600萬美元。你想想,這個價格有多便宜。

所以美國和蘇聯都不可能再用以前的火箭和探測器登陸月球。

總結

這也是美國這些年來為什麼沒有再次登月的原因,舉全國之力的偉大創舉,嚴重擠壓來其他學科的經費,影響了美國空間科學和空間應用領域的發展。但它也的確開闢了人類向宇宙進軍的新階段:它也將人類不斷超越自我,勇於冒險和挑戰的勇氣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實現了美國趕超前蘇聯的政治目的,除此之外,它還帶動了美國科學技術特別是推進、制導、結構材料、電子學和管理科學的發展,是航天探索道路上一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裡程碑。

同樣也是為什麼中國嫦娥五號可以成功登月的原因,中國則是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步步為營的,成本可控的、可持續發展的。從而做到了智能化、無人化、自動化,以嫦娥五號為例,嫦娥五號的自主導航技術,具有全自主避障系統,在整個登月下降階段沒有一絲一毫的人為幹預,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實際上,早在2013年的時候嫦娥三號首創了灰度安全點結合姿態機動粗避障、高度安全點結合位姿機動精避障的"接力避障"控制技術,,配置有導航慣性測量單元、雷射測距、光學成像、微波測距、雷射三維成像等一系列敏感器。

美國也曾經在2008年宣布研發探測器全自主避障系統,然而因為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至今也沒有成功,所以美國現在前往火星的探測器都是選擇開闊平坦區域著陸。

這就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必然性,這也是人類歷史進步的必然,就好像現在的汽車都是在往無人駕駛的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一樣。

可以說中國嫦娥五號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進化版,是隨著科學的進步誕生的必然產物,而非舉國之力下創造的奇蹟,嫦娥五號的研發製造投入,再加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投入,「嫦娥五號」發射計劃的總投入也才30億元。

相關焦點

  • 美國50年沒有登月!嫦娥五號特寫照傳回,或證明阿波羅登月造假?
    前言:說起人類歷史上的偉大成就,就不得不提到美國阿波羅系列的成功登月。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因為在月球上踏出了第一步,受到了世界矚目。但是僅在幾年之後,就有人開始質疑美國登月的真假。隨著最近嫦娥五號回傳地球的特寫照,或許能夠說明美國當年的登月到底是真是假?
  • 美國登月再度被懷疑,嫦娥登月砸出坑,而更重的阿波羅卻沒有
    蘇聯升空,美國急於登月一直在忙著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美國,在聽說這個消息以後,決定提前進行登月計劃。1969年美國給世界來了一場全球直播。這是美國在向蘇聯「宣戰」。在舉世矚目之下美國的「土星五號」運載火機載著阿波羅號飛船駛向了月球,經過38萬公裡的飛行。
  • 嫦娥五號支架留下痕跡,阿波羅號卻沒有,美國登月又被質疑!
    嫦娥五號支架留下痕跡,阿波羅號卻沒有,美國登月又被質疑!於是極速開展了阿波羅登月計劃,1969年在一場世界矚目的直播當中,美國的阿波羅飛船成功地飛向月球,在經過了38萬公裡的飛行之後,成功的在月球上著陸。在阿波羅號,飛船上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為了第1個進入月球的人類。嘗到了成功的甜頭,美國先後又進行了6次登月,成功的將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徹底的穩定了自己在國際上霸主的位置。
  • 阿波羅登月是騙局?嫦娥之父後來才明白:美國人「太壞」
    環球網12月07日23:38我國的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並且還在月球上展示了中國國旗。這引發了全球網友的熱議,「阿波羅登月是騙局」的陰謀論再一次成為熱門話題。事實上,關於「阿波羅登月」這件事,我國「嫦娥五號」之父歐陽自遠先生早在今年6月份就作出過回應。阿波羅登月是騙局? "嫦娥之父":美國人不解釋,就成了免費的科普運動 歐陽自遠是我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
  • 成功登月的嫦娥五號,為什麼成了美國登月陰謀論的證據
    但你也許很難想到,這張跨越遙遠距離回家的照片,同時也在陰謀論者的世界裡被廣為傳播——陰謀論者似乎認為,我國嫦娥五號拍攝下的這張月面著陸照片,成了美國「登月陰謀論」的最大佐證。在1972年左右,當「阿波羅計劃」進入尾聲,一些流言開始傳播並且獲得部分認同,這些流言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證明載著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和麥可科林斯,並因是人類首次踏上月球而被載入史冊的「阿波羅11號行動」,只是美國政府為了在「太空競賽」先人一步,編造出的一個天大騙局。
  • 對比嫦娥五號,看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的關鍵謎點
    眾所周知,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成功登月,實現了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並發回來了一些照片。↗上圖是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的照片(截圖)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場對美國1969年那次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的大辯論,不少人對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提出種種質疑。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美國提出過分要求,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俗話說得好,十年磨一劍,也許在其他國家看來,我國嫦娥五號登月工程只是短短數十天一來一去的簡單過程,可事實上為了見證這令人驕傲的一刻,我國的整個科學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絲一毫的鬆懈都不敢有。所以,嫦娥五號只要能夠成功地完成探月任務,從月球表面順利取樣帶回,這便是對於我國萬千科研人員的莫大安慰。當然,過程不參與,很多國家卻也是緊盯著嫦娥五號的成功不放。
  • 登月騙局?「嫦娥五號」登月後引發的風暴,實在讓人看不下去
    隨著「嫦娥五號」的登月,全國人民對於太空事業一下子熱情了起來,就是街邊燒烤店的老闆也能跟你嘮嗑幾句,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成就自然是滿滿的驕傲,然而與之而來的卻是「美國登月造假」也成了討論熱點。最重要的是,「阿波羅計劃」是歷時11年的大項目,從1961年5月開始,至1972年12月結束,從「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除了「阿波羅13號」因服務艙液氧箱爆炸而被迫中止登月任務外,美國已經6次登月成功,將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
  • 阿波羅登月是騙局? "嫦娥之父":美國人不解釋,就成了免費的科普運動
    我國的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並且還在月球上展示了中國國旗。這引發了全球網友的熱議,「阿波羅登月是騙局」的陰謀論再一次成為熱門話題。事實上,關於「阿波羅登月」這件事,我國「嫦娥五號」之父歐陽自遠先生早在今年6月份就作出過回應。歐陽自遠是我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
  • 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可能造假?嫦娥登月「露腳」,給出完美解釋
    隨著近日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月,並向地球同步發動登月照片之後,很快就有人發現,嫦娥五號登月的一些圖片,與美國當年阿波羅登月計劃中披露的一些照片細節存在巨大的不同,然後由此得出當年美國推動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很可能存在造假的說法。
  • 阿波羅登月是騙局? 「嫦娥之父」:美國人不解釋,就成了免費的科普...
    我國的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並且還在月球上展示了中國國旗。這引發了全球網友的熱議,「阿波羅登月是騙局」的陰謀論再一次成為熱門話題。事實上,關於「阿波羅登月」這件事,我國「嫦娥五號」之父歐陽自遠先生早在今年6月份就作出過回應。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氦3,美國40年前阿波羅登月,花了多少資金?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氦3,NASA:美國40年前登月,就耗資250億美元嫦娥五號順利發射吸引了國際上很多學者的關注,美國NASA的專家提醒:美國40年前登月就曾耗資250億美元,也消耗大約40萬勞力,如果現在美國想要再次登月,那麼只需要5年時間和
  • 嫦娥五號對比阿波羅登月,著陸腿壓痕明顯不同,這是為什麼?
    嫦娥五號自發射入軌以來已有20天時間,13日9時51分又實施了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入射,這標誌著探測器已經完成9大階段性任務,進入月地轉移飛行階段,正式踏上回家之路。嫦娥五號踏上歸途阿波羅載人登月的成功為嫦娥五號任務的實施積累了知識與經驗,繼往開來的嫦娥五號也是對「質疑阿波羅載人登月造假」言論的一次有力澄清,因此它的一舉一動都免不了與前輩加以對比
  • 對比嫦娥五號發回來的照片,阿波羅登月的腳印踩得很深,可信嗎?
    眾所周知,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成功登月,實現了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並發回來了一些照片。↗上圖是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的照片(截圖)如此「大事件」不但吸引著你我的目光,也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就在無數人難抑興奮心情的時候,還有不少人對美國那次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表示質疑,試圖通過嫦娥五號發回來的照片,去與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的照片進行對比,以解開阿波羅登月之謎。
  • 嫦娥五號登月成功!阿波羅計劃出現兩大漏洞?難道當年是造假
    近日我國嫦娥五號順利升空,登上月球採集月球土壤的消息受到所有人的關注,這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帶回土壤的國家,根據資料,此次我國嫦娥五號可以從月球帶回來兩千克月壤,而此前美國的一系列阿波羅計劃,一共從月球帶回數百千克的月壤,而蘇聯僅僅帶回不到一千克月壤。
  • 為什麼嫦娥五號的五星紅旗是平整的,但阿波羅的星條旗是褶皺的?
    從嫦娥五號著陸器發回的照片中來看,五星紅旗在月面上展開之後,顯得十分平整。相比之下,當年美國宇航局(NASA)阿波羅載人登月的星條旗就沒有那麼平整了,而是顯得很褶皺,甚至還看起來像是隨風飄動。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不敢玩
    其實這些說法都不對,「打水漂」是嫦娥五號從月球返回時要驗證的一項的基本技能,以後會經常用,並且這項技能也不是嫦娥第一個用,當初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就是碰巧打著水漂回到地球的。 你可能注意到了,嫦娥五號去月球的時候,它的著陸器是直接降落在月面上的,不需要「打水漂」,也沒法打,因為月球表面沒有空氣。另一個原因是,當嫦娥到達月球軌道時,它的速度已經很低了,月球的逃逸速度是2.38公裡/秒,超過這個速度飛船就飛走了。
  • 嫦娥五號戰勝了阿波羅?美專家:只要這項技術未突破,還是美國贏
    中國的航天事業蒸蒸日上,與之同時帶來的是我國對月探索領域的快人一步,嫦娥五號成功完成月面樣本採集任務的消息振奮人心,想必未來中國在太空建立月面基地的日子已經不遠,月球上豐富的礦產資源已經在對我們招手了。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大多不敢玩
    其實這些說法都不對,「打水漂」是嫦娥五號從月球返回時要驗證的一項的基本技能,以後會經常用,並且這項技能也不是嫦娥第一個用,當初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就是碰巧打著水漂回到地球的。你可能注意到了,嫦娥五號去月球的時候,它的著陸器是直接降落在月面上的,不需要「打水漂」,也沒法打,因為月球表面沒有空氣。另一個原因是,當嫦娥到達月球軌道時,它的速度已經很低了,月球的逃逸速度是2.38公裡/秒,超過這個速度飛船就飛走了。
  • 美國登月再受質疑,嫦娥五號砸了個坑,為何更重的阿波羅卻沒有?
    這幾天我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嫦娥5號升空吸引了全世界的注目。自從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以來,月球似乎就被大家所遺忘了,毫無疑問,嫦娥5號所帶回的土壤樣本也成為了許多國家的渴望。隨之而來的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也再次出現在了人類面前,當年美國是否成功登月再次受到了人類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