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大多數時間裡,都在「換紙尿褲、餵奶、哄孩子睡」這一圈又一圈的輪迴中煎熬,好不容易趁孩子睡著,才能喘口氣。此時寶寶不再是張牙舞爪的小惡魔,也不是吱哇亂叫的外星生物,看著他他小小的身子,柔嫩的肌膚,每一寸都引人疼愛。
突然,孩子在睡覺時露出了一個甜甜的微笑,為人父母的感動、疲憊、欣喜等情緒都湧了上來,只想把孩子親親抱抱舉高高。
有句話說「寶寶在什麼時候最可愛?睡著的時候!」還真沒錯。
寶寶為什麼會在睡覺時露出微笑?
根據育姐對周圍媽咪的採訪,她們有的說是寶寶睡得很舒服;有的說是寶寶每次喝飽了奶,睡覺才會露出滿足的微笑;還有的說是「睡婆婆覺」——有位老婆婆在寶寶睡著時教寶寶很多新東西,寶寶學會了就會笑,學不會就會皺眉或者哭;甚至有的長輩表示,觀音菩薩逗寶寶玩,所以他笑了。
此外,各地還有:寶寶夢裡和其他孩子搶花贏了、和小老鼠打架贏了、周公講故事高興了等各種版本。可見家長們對寶寶為何微笑也充滿了好奇,編撰出了各種充滿祝福寓意的理由。
微笑的真相是……
1.各項需求被滿足
當寶寶在睡前喝飽了奶水,睡覺時溫度環境都很舒適,寶寶可能因此感到安全,不自覺地露出微笑。如果寶寶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和照顧,在睡覺時往往容易大哭大鬧,向大人表示自己沒有滿足。
2.生理性微笑
在寶寶出生三個月內,他的哭鬧和微笑等動作,大多是生理性的,因為他們的神經系統和肌肉都發育不完全,有時並不能很好地控制表情和動作。也就是說,家長不僅能看到寶寶在睡著時微笑,也能看到其皺眉、轉眼珠等動作。
3.處於淺層次睡眠
成人在睡覺時,其實是在兩個睡眠周期中不斷轉換,就和一年四季的更迭差不多。不過我們的睡眠周期一般是90~100分鐘,只有「淺睡眠(活動睡眠)」和「深睡眠(安靜睡眠)」這兩個階段。
0~6個月的嬰兒,睡眠周期較短,一般是30~50分鐘,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總覺得孩子睡不安穩。寶寶處於淺睡眠時,臉上就會出現各種表情甚至發出聲音,比如微微睜眼、皺眉、吸吮,甚至有的寶寶會因為這些動作醒來。
4.做夢
新生兒是否真的會做夢,目前還存在爭議。畢竟他們剛出生,認知和思維能力不足,精力有限,沒有很多素材去夢裡發揮。
嬰兒睡眠時的腦電波和成人做夢時的腦電波是不一樣的,大概要等到嬰兒4個月後,睡覺時的腦電波和成人做夢時才會相類似。雖說如此,寶寶的腦部活動和做夢有關,真相如何只有寶寶自己知道啦。
當寶寶在睡覺時出現小動作,家長應該怎麼辦?
當寶寶睡覺時出現笑了、皺眉、扭動身體等小動作時,家長沒有必要立刻把寶寶抱起來安撫,這樣會干擾寶寶的睡眠進程,反而難以入睡。應該先觀察看看,等待數秒,嘗試讓寶寶自己安靜下來。
1.不打擾才能讓他安靜地度過這些淺睡階段,如果家長每次都立刻把寶寶抱起來安撫,反而會干擾了寶寶睡眠的進程,使他難以再次入睡。
2.如果寶寶沒有安靜下來,我們可以輕輕拍拍他的背,在他耳邊輕聲安撫;或者讓寶寶抓住我們的一個手指,保持肌膚的接觸,能給寶寶更多安全感;
3.如果媽媽的安撫不起作用,寶寶越哭越兇,這時要把寶寶抱起來,看看寶寶是否是餓了、溫度不舒適、需要換紙尿褲,再及時處理。
你見過寶寶在睡覺時微笑嗎?你當時的心情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