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不回家?這是許多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最近糾結的事。儘管大多數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總有些人正暗自猶疑——我真的做好了回家的準備嗎?
這種猶疑往深裡探究,是對中國式大家族團聚和自己將要應對的沉甸甸的親情的一種無奈甚至抗拒。伴隨著傳統大家庭向核心家庭的裂變,以及國人節假日休閒方式的日益豐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對團聚這件事,不那麼熱衷甚而不耐煩。
如果你碰巧也正「心陷」這種困擾,那麼,不妨去看看剛剛上映的電影《別告訴她》。該片由華裔導演王子逸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成員分散在美國、日本和中國的大家族,與患病的奶奶進行了一次以婚禮為名的告別。如果說西方觀眾看的是片中中西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笑點,那麼,對中國觀眾來說,它的可貴之處在於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讓人們透過大銀幕看到自己所紮根的文化是什麼樣的,所謂的中國式愛的表達是怎樣的。
【用喜事「掩蓋」悲傷的事】
故事由一個善意的欺騙引出。鏡頭帶領觀眾跟隨著自幼同父母到美國生活的碧莉,回到奶奶所在的長春老家。除了顯而易見的東方臉孔,在美國長大的碧莉在思維方式和行為處事上更像一個美國人。考入大學後便搬出父母家,租房獨居;遇到學業挫折後不願向父母袒露心事,更不願接受父母的經濟資助;不贊同父母讓其留在美國「忙自己的事」的決定,火速買機票回國,以行動表明自己的態度……碧莉美國式的獨立自主,以及與家庭的疏離,在影片開頭便向預告了:這趟名為團聚的旅程,必有坎坷和衝突。
果不其然。碧莉回國之後與眾親戚產生的最大分歧,亦是本片最根本的問題,即「奶奶身患重病,或許時日無多,大家究竟要不要把這個事實告訴她本人」。
以碧莉的脾性,這個問題是根本不用糾結的。在她看來,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一個人怎麼可能對自己的病情都沒有知情權?但令她意外的是,家中長輩一致反對告訴奶奶實情。他們認為,與其讓老人擔驚受怕、鬱鬱寡歡,不如眾人聚在一起,好好陪伴奶奶,讓她快樂地走向人生旅途的終點。為了在不讓奶奶起疑心的情況下聚齊一家人,他們特意想出了日本長大的孫子浩浩回國辦婚禮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此,用一樁喜事去「掩蓋」,甚至淡化一樁悲傷的事,讓碧莉感到十分不解。
就這樣,在美國的碧莉一家回來了,在日本的浩浩一家也回來了,原本就在奶奶身邊的家人也到場了。所有人聚齊,奶奶臉上洋溢著笑容,眾人也笑,只是這笑背後隱藏著各自的擔憂和悲傷。
【中國式婚禮背後的情感表達】
影片的重頭戲是浩浩的婚禮。孫子娶了日本媳婦回家辦婚禮,身為一家之主的奶奶當仁不讓,操辦起了這場婚禮。從拍婚紗照,到預訂婚禮場地、邀請賓客,再到酒席上是配龍蝦還是螃蟹,奶奶事必躬親。擔心奶奶身體吃不消的家人勸她不必親力親為,但奶奶不以為意,只因她把婚禮看作擺在自己面前的最重要的事。
奶奶對這場婚禮的投入和在意,碧莉起初也不理解。或許和許多西方人一樣,她認為婚禮就是一對新人邀請親朋好友見證自己喜事的場合,重要的是新人的結合。但在中國的語境中,婚禮所包含的意味顯然不止於此。
影片中的婚禮現場,奶奶喜笑顏開,身著漂亮衣服迎接著各路賓客,自豪地向自己的老戰友們介紹從美國回來的孫女碧莉。這一邊,老友相聚憶當年;那一廂,浩浩的父親海濱拿起了話筒進行致辭。本以為是對新人的祝福,可沒想到,說著說著,卻成了遊子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對親戚照料母親的感激,以及對自己多年來「缺席」的愧疚。
有人說導演對婚禮的呈現充滿著「異國想像」,也有人說這段拍的怪誕有趣。而讓筆者動容的是,這段影片讓筆者第一次拋下成見,站在一旁觀察中國式婚禮,思考起濃重形式感背後人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表達。婚禮究竟是辦給誰的?為什麼這樣追求儀式感?這樣的問題,也在現實中讓一些年輕人與父輩產生了衝突。過去筆者認為,這件事本不分對錯,也沒有優劣之分,更多地關乎個人選擇。但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筆者發現,它更關乎理解。年輕人對父輩、祖輩的生活方式和他們所信奉的倫理道德的理解。長輩對於離家的遊子、下一代的下一代,與他們自身觀念的不同的理解。
有了理解,便有了尊重與包容。婚禮像是一個超然於日常生活的平臺與窗口,讓人們得以坦誠交流,拋開預設,接近那些關心與操心的本質,接近那些平時不露聲色卻常伴在自己身邊的愛。因此,這場婚禮絕不是鬧劇。它凝聚著奶奶對浩浩以及家人的愛,也凝聚著家人們出於對奶奶的理解,進而反哺的愛。
【在紐約街頭歡暢地呼出一口氣】
正因為在場見證了這一場以愛為名的相聚,碧莉才慢慢理解了眾人瞞著奶奶的決定,理解了這片土地上含蓄的愛意的表達。有時候,真相併不是人們所需要的。欺騙同樣需要付出和擔當,甚至需要更深沉的愛與關懷。當一家人一起做出這個決定時,便意味著他們決心以家人的身份共同擔當這份責任。
要知道,批評和批判是多麼容易,尤其是對生活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有著代際差異的人。難的恰恰是理解,以及理解過後的尊重與包容。
所幸的是,碧莉跨過了這道坎。婚禮過後,她依然加入了「行騙」的隊伍,將奶奶的檢查報告「掉包」,讓奶奶繼續快樂地、有盼頭地過日子。當畫面中的碧莉不再單獨行動,而是和家人一起並肩走在長春的街道上時,導演用了MV式的手法來表現他們的團結與豪邁。而這似乎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碧莉的融入,以及她對於自己文化之根的認同——儘管城市不斷更新,往日的家園已經換上了新面貌,但只要家人在,根就在。
影片結尾,不知情的奶奶依舊堅持每天鍛鍊,充實地過著晚年的生活,並期待著參與晚輩們的美好生活。而回到美國的碧莉也帶著奶奶的愛,與奶奶教會她的「中國氣功」,在紐約的街頭自由而歡暢地呼出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