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告訴她》有時欺騙是更深沉的愛

2020-12-20 河鍵電影小課堂

春節回不回家?這是許多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最近糾結的事。儘管大多數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總有些人正暗自猶疑——我真的做好了回家的準備嗎?

這種猶疑往深裡探究,是對中國式大家族團聚和自己將要應對的沉甸甸的親情的一種無奈甚至抗拒。伴隨著傳統大家庭向核心家庭的裂變,以及國人節假日休閒方式的日益豐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對團聚這件事,不那麼熱衷甚而不耐煩。

如果你碰巧也正「心陷」這種困擾,那麼,不妨去看看剛剛上映的電影《別告訴她》。該片由華裔導演王子逸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成員分散在美國、日本和中國的大家族,與患病的奶奶進行了一次以婚禮為名的告別。如果說西方觀眾看的是片中中西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笑點,那麼,對中國觀眾來說,它的可貴之處在於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讓人們透過大銀幕看到自己所紮根的文化是什麼樣的,所謂的中國式愛的表達是怎樣的。

【用喜事「掩蓋」悲傷的事】

故事由一個善意的欺騙引出。鏡頭帶領觀眾跟隨著自幼同父母到美國生活的碧莉,回到奶奶所在的長春老家。除了顯而易見的東方臉孔,在美國長大的碧莉在思維方式和行為處事上更像一個美國人。考入大學後便搬出父母家,租房獨居;遇到學業挫折後不願向父母袒露心事,更不願接受父母的經濟資助;不贊同父母讓其留在美國「忙自己的事」的決定,火速買機票回國,以行動表明自己的態度……碧莉美國式的獨立自主,以及與家庭的疏離,在影片開頭便向預告了:這趟名為團聚的旅程,必有坎坷和衝突。

果不其然。碧莉回國之後與眾親戚產生的最大分歧,亦是本片最根本的問題,即「奶奶身患重病,或許時日無多,大家究竟要不要把這個事實告訴她本人」。

以碧莉的脾性,這個問題是根本不用糾結的。在她看來,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一個人怎麼可能對自己的病情都沒有知情權?但令她意外的是,家中長輩一致反對告訴奶奶實情。他們認為,與其讓老人擔驚受怕、鬱鬱寡歡,不如眾人聚在一起,好好陪伴奶奶,讓她快樂地走向人生旅途的終點。為了在不讓奶奶起疑心的情況下聚齊一家人,他們特意想出了日本長大的孫子浩浩回國辦婚禮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此,用一樁喜事去「掩蓋」,甚至淡化一樁悲傷的事,讓碧莉感到十分不解。

就這樣,在美國的碧莉一家回來了,在日本的浩浩一家也回來了,原本就在奶奶身邊的家人也到場了。所有人聚齊,奶奶臉上洋溢著笑容,眾人也笑,只是這笑背後隱藏著各自的擔憂和悲傷。

【中國式婚禮背後的情感表達】

影片的重頭戲是浩浩的婚禮。孫子娶了日本媳婦回家辦婚禮,身為一家之主的奶奶當仁不讓,操辦起了這場婚禮。從拍婚紗照,到預訂婚禮場地、邀請賓客,再到酒席上是配龍蝦還是螃蟹,奶奶事必躬親。擔心奶奶身體吃不消的家人勸她不必親力親為,但奶奶不以為意,只因她把婚禮看作擺在自己面前的最重要的事。

奶奶對這場婚禮的投入和在意,碧莉起初也不理解。或許和許多西方人一樣,她認為婚禮就是一對新人邀請親朋好友見證自己喜事的場合,重要的是新人的結合。但在中國的語境中,婚禮所包含的意味顯然不止於此。

影片中的婚禮現場,奶奶喜笑顏開,身著漂亮衣服迎接著各路賓客,自豪地向自己的老戰友們介紹從美國回來的孫女碧莉。這一邊,老友相聚憶當年;那一廂,浩浩的父親海濱拿起了話筒進行致辭。本以為是對新人的祝福,可沒想到,說著說著,卻成了遊子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對親戚照料母親的感激,以及對自己多年來「缺席」的愧疚。

有人說導演對婚禮的呈現充滿著「異國想像」,也有人說這段拍的怪誕有趣。而讓筆者動容的是,這段影片讓筆者第一次拋下成見,站在一旁觀察中國式婚禮,思考起濃重形式感背後人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表達。婚禮究竟是辦給誰的?為什麼這樣追求儀式感?這樣的問題,也在現實中讓一些年輕人與父輩產生了衝突。過去筆者認為,這件事本不分對錯,也沒有優劣之分,更多地關乎個人選擇。但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筆者發現,它更關乎理解。年輕人對父輩、祖輩的生活方式和他們所信奉的倫理道德的理解。長輩對於離家的遊子、下一代的下一代,與他們自身觀念的不同的理解。

有了理解,便有了尊重與包容。婚禮像是一個超然於日常生活的平臺與窗口,讓人們得以坦誠交流,拋開預設,接近那些關心與操心的本質,接近那些平時不露聲色卻常伴在自己身邊的愛。因此,這場婚禮絕不是鬧劇。它凝聚著奶奶對浩浩以及家人的愛,也凝聚著家人們出於對奶奶的理解,進而反哺的愛。

【在紐約街頭歡暢地呼出一口氣】

正因為在場見證了這一場以愛為名的相聚,碧莉才慢慢理解了眾人瞞著奶奶的決定,理解了這片土地上含蓄的愛意的表達。有時候,真相併不是人們所需要的。欺騙同樣需要付出和擔當,甚至需要更深沉的愛與關懷。當一家人一起做出這個決定時,便意味著他們決心以家人的身份共同擔當這份責任。

要知道,批評和批判是多麼容易,尤其是對生活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有著代際差異的人。難的恰恰是理解,以及理解過後的尊重與包容。

所幸的是,碧莉跨過了這道坎。婚禮過後,她依然加入了「行騙」的隊伍,將奶奶的檢查報告「掉包」,讓奶奶繼續快樂地、有盼頭地過日子。當畫面中的碧莉不再單獨行動,而是和家人一起並肩走在長春的街道上時,導演用了MV式的手法來表現他們的團結與豪邁。而這似乎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碧莉的融入,以及她對於自己文化之根的認同——儘管城市不斷更新,往日的家園已經換上了新面貌,但只要家人在,根就在。

影片結尾,不知情的奶奶依舊堅持每天鍛鍊,充實地過著晚年的生活,並期待著參與晚輩們的美好生活。而回到美國的碧莉也帶著奶奶的愛,與奶奶教會她的「中國氣功」,在紐約的街頭自由而歡暢地呼出了一口氣。

相關焦點

  • 《別告訴她》:「善意的謊言」滿滿的愛
    2019年電影《別告訴她》是拿獎最多的華語電影,其中包括了金球獎的影后,還有聖洛丹電影節的最佳劇情長片,各種專業的影評人都對這部電影都是讚不絕口,這是一部美籍的華人導演拍的優秀電影。兄弟倆是堅持不把得癌症真相告訴母親,是因為擔心這會讓母親會有沉重的心理負擔,「善良的謊言」也是一種子女的孝順。作為孫輩的碧莉,從小就在美國長大,接受西方人的思想教育,把西方的人權與知情權看的很重,性格又十分的倔強。自己在長大後獨立生活,經濟遇到困時也是自己苦苦的支撐著,沒有尋求父母的幫助。
  • 《別告訴她》影評:因愛而生的善意謊言
    而這次同樣由美籍華裔導演王子逸所執導《別告訴她》,根據個人親身經歷改編而成,以她自幼便在美國生活的觀點,探討華人家族的傳統思維模式,藉此講述一段雖然兩邊有著不同價值觀,但同為一家人的親情與愛卻不會因此改變的溫暖故事。《別告訴她》好看嗎?
  • 從親情角度解讀《別告訴她》:一個善意謊言的背後,是愛與不舍
    導語當一個人,被他最親愛的人欺騙的時候,人生中最極端的痛苦,於是由此產生。——《親愛的三毛》謊言,人世間永遠都充滿了謊言。很多人也許厭惡謊言或者噁心謊言,但是殊不知謊言是不是也有其特有的好處呢?《別告訴她》故事發生在美國和中國,在這兩個國度之間,一場家庭間的善意的謊言之旅即將開始。
  • 《別告訴她》發布最新口碑特輯
    時光網訊 電影《別告訴她》日前影片舉辦超前觀影活動,收穫觀眾好評,口碑視頻中,影片中的親情表達也喚醒大家對家庭的回憶和思考  電影《別告訴她》於近日舉辦了「一個故事,百種回憶」特別觀影場,並發布了一款口碑視頻,當天做了一個實驗,請全體觀眾站起來
  • 《別告訴她》聚焦社會話題 善意謊言皆源於愛
    自冬至宣布重新定檔1月10日後,電影《別告訴她》引起了媒體、影評人以及普通網友的熱議,更有看過點映的觀眾等不及表示要「二刷」。電影《別告訴她》家族觀點不斷碰撞家族觀點不斷碰撞 善意謊言皆源於愛電影《別告訴她》根據導演王子逸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華人家庭的「告別」故事:奶奶得了癌症,要不要告訴她?影片最新發布的話題視頻,正是以「奶奶肺癌晚期,要不要告訴她?」
  • 《別告訴她》看完電影後,我對「愛」有了更豐盈的理解
    昨天晚上看了《別告訴她》,我覺得最棒的是導演的配樂,悠揚大提琴聲音恰到好處地烘託了這部電影的感情,簡單且深情著。堅強的奶奶是不是也像大家隱瞞了她一樣隱瞞了大家呢?後來Billi回到紐約,從濃得化不開的親情中,回到自己平凡生活中,走在街頭,突然像奶奶教她的那樣,氣貫長虹的一聲「哈!」。呼出了我心頭的鬱結,也呼出了心頭豐盈的愛的韌性與力量。
  • 最深沉的愛
    她說她女兒在認識「O」之前,就能把「O」說成蘋果、太陽、足球之類圓形的東西,但是自從幼兒園教她認讀了26個字母之後,她便失去了這種能力。這位母親強烈要求幼兒園對此嚴重後果負責,並且賠償女兒的精神傷殘費。這樁訴訟案在整個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位母親想錢想瘋了,有人認為這是小題大做,浪費精力。
  • 姑娘,別被抖音「欺騙」了
    ——萬千世界,亙古不變,聽聞愛情,十人九悲,我在這裡用最簡單的文字,敘述最不平凡的愛情故事——前幾天有一個小妹妹興高採烈的告訴我,她辭職了,她想要拉著行李箱,去遊遍世界,看看這世界的精彩。我問她準備去哪裡旅行?工作攢的錢夠不夠接下來旅行的支出?他竟然告訴我,她的身上只有兩千多塊錢。我驚訝於她的勇氣,問她怎麼會突然有這種想法,她說:「抖音上有很多的姑娘,都辭職去旅行了,參觀著每個不同的城市,領略著不同的人文風情,拍著不同的相片視頻,然後把它們剪輯下來,做成旅遊短片,發到抖音上,也一定會火起的」。
  • 《別告訴她》趙淑珍現場教學「哈哈操」
    「奶奶」趙淑珍不僅現場教觀眾做片中的「哈哈操」,還分享了自己與奧卡菲娜拍戲期間的趣事,「她在現場說很不標準的漢語,消除了彼此的緊張感」。放映過程中觀眾數度落淚,片中關於「家人得絕症,要不要告訴TA」的問題,也成了觀眾熱議的話題。《別告訴她》作為2020年開年暖心佳作,寒冷冬日,讓觀眾在影片中與愛和溫暖相遇。
  • 在心理諮詢師面前玩深沉,是什麼體驗?
    因為,在給來訪者做諮詢的同時,也要拿自己當病人,找更高級的諮詢師處理身上的問題。這個,行業內叫做個人體驗。換句話說,修理別人的同時,也讓別人修理一下,這樣就能換位思考,感受你的感受。也不容易被同類問題戳到痛點,抱著來訪者一起哭,哭完出去吃火鍋。
  • 別告訴她 文化碰撞中的骨血親情
    奧斯卡熱門電影《別告訴她》,講述的就是一個從團圓飯餐桌開始的故事。不同文化背景的親人,對待同一件事的處理方式有何不同?國外長大的碧莉意外得知奶奶罹患癌症,可父母卻決定不讓她見奶奶最後一面,理由是大張旗鼓飛回中國,奶奶肯定會起疑心。可是碧莉不同意,她深愛奶奶又行動力超強。於是,奶奶的這場告別喜宴就達成了從未有過的親人大團聚。
  • 李安2019年最愛電影!《別告訴她》定檔1月10日
    電影《別告訴她》定檔1月10日前不久,該片曾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雙提名。女主奧卡菲娜不僅登上女演員圓桌特刊,更入選2019年世界女演員20佳表演榜,被視作衝擊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有力選手。
  • 為何女子多愛「禁慾系」男生?過來人提醒,別讓假象給欺騙了
    為何女子多愛「禁慾系」男生?過來人提醒,別讓假象給欺騙了每個人都像多面體,不可能只有單一的那面,往往有很多面。人前一面,背後又是另一面,也許人前活潑,背後沉悶,或者剛好顛倒過來。曾有位女子,哭著跟我說,她愛上了一個「禁慾系」男生,長得特別帥氣,超級陽光,關鍵一點都不油膩,不像有的帥哥,仗著自身優越,便到處勾搭美女。我猜她是碰壁了,這才如此愁苦。我勸她放下,既然做不了戀人,那可以成為普通朋友,沒必要強求,沒準相處久了之後,會發現當初心心念念的,原來也不過如此。
  • 別被你的雙眼所欺騙!100張神奇的視覺欺騙圖
    這種幻覺使人感受到的和現實中的景物不符,使人感到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今天為大家送上100幅較為出名的視覺欺騙圖片,來看看你到底從圖中看到了什麼!1.耶魯大學耗時5年的研究成果。  如果你看見這個舞女是順時針轉,說明你用的是右腦;如果是逆時針轉,說明你用的左腦。據說,14%的美國人可以兩個方向都能看見。
  • 孩子愛發脾氣,是家庭最大的福氣,家長別再被表象欺騙了
    導讀:孩子愛發脾氣,是家庭最大的福氣,家長別再被表象欺騙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愛發脾氣,是家庭最大的福氣,家長別再被表象欺騙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我愛你,可是這句話來得太晚了,在不該愛的時候卻愛得深沉(下)
    我可是愛極了你傻笑的表情。「2022年,請你和你的夥伴走慢些,有人遲到了,她還未登上旅行的行車,而我還在等她。」你知道我有多麼希望她能出現嗎?原來比愛一個人更難過的是等待。原來我還愛她,我會這麼愛著她。當然了,誰都會有年少無知的時候,相比較從前我的確成長了不少,變得更成熟,更小心,更穩重。儘管如今的我還在為以前的種種而懊悔不已。
  • 別再欺騙自己,他只是不愛你了
    勝利的天平逐漸向劉慶祝傾斜,終於,在一個情人節,劉慶祝捧著一大束玫瑰出現在小乙面前,深情地對著小乙說出了我愛你。小乙看著這個為了她半跪在地的男人,所有的防線頃刻崩潰,紅著眼眶答應了劉慶祝的示愛,順利成為劉慶祝的女朋友。
  • 電影《別告訴她》的思考:親人患了絕症,是隱瞞還是告知真相?
    電影《別告訴她》演繹了中國式親情。內容由一個真實的家庭故事改編而成。片名《別告訴她》中的「她」是一位罹患肺癌晚期的奶奶。全家人得知奶奶的病情後,假借奶奶大孫子結婚的名義,從四面八方回家團圓,目的是為了最後見奶奶一面。有的翻譯片名為《告別婚禮》。
  • 專訪"別告訴她"中韓混血女主奧卡菲娜
    時光網訊 近日,中韓混血美國演員奧卡菲娜接受了時光網獨家採訪,暢談她最新的電影作品《別告訴她》,這是一部和她過往作品截然不同的電影。該片改編自導演王子逸親身經歷的「真實謊言」, 溫馨講述了中西文化對生死的不同看法,但就如華人文化的中庸之道一樣,電影《別告訴她》著重探討的是,不追求非得要爭出個對錯。       《別告訴她》講述一個中國家庭選擇向罹癌的奶奶(趙淑珍飾演)隱瞞病情,以婚禮作為理由,讓移居世界各地的家人抱著見奶奶最後一面的感傷回鄉。
  • 《美麗人生》影評:一位父親最深沉的愛
    《美麗人生》影評:一位父親最深沉的愛就算是看到了人世的黑暗,這位像李白一樣浪漫的父親還是選擇用最陽光燦爛的笑容面對生活的不幸。他們可能自己都知道很有可能下一次自己就會面臨死亡,但是即使這樣,她也是不放棄一絲一毫可以生還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