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子喻一家。
父親自製放大版教材
昂子喻今年19 歲,在他三四歲時,被發現視力有些問題,經醫院檢查確認,由於視網膜病變,雙眼視力正在減退。「檢查結果讓人難過,孩子從小自立性很強,而且他也想和其他孩子一樣到學校讀書。」昂子喻媽媽說。
在小學三年級時,昂子喻的視力更差了。書本上密密麻麻的字,他只能看清楚字體較大的那些。為此,爸爸將課本上的內容,全部輸入到電腦裡,將字體放大數倍後,再列印出來。整個小學階段,他所用的教材都是父親為他特製的。
「孩子小學學習成績還不錯,在班級裡排前三名。」昂子喻媽媽說,孩子也沒有覺得自己跟同學有什麼不同,總體來說還是非常自信的,而且也很好學。
赴青島系統學習盲文
進入初中,昂子喻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但中考那年,他受到了打擊。「中考沒有盲文試卷,況且他對盲文也不熟悉。」父親說,昂子喻沒能參加當年的中考。
不過,合肥教育部門為昂子喻繼續求學指了一條道路,去青島盲校。青島盲校用盲文教學,組織學生進行考試,昂子喻可以系統地學習盲文,並參加之後的高考。「他是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青島盲校的。」父親說,昂子喻在盲校上學一年後申請轉回合肥,並進入合肥六中學習。
記者了解到,昂子喻第一次接觸盲文是在初二時,當時他跟著合肥特教學校一名老師,學習盲文4 節課,共約8 小時。「這位教語文的特教老師把自己知道的盲文,都教給了昂子喻。」媽媽說,這位老師對英語和數學等科目相關的盲文了解得不多,所以昂子喻學習盲文之路暫時中斷。到了青島盲校,昂子喻的盲文水平大幅提升。
去年高考覺得沒考好
在合肥六中求學期間,昂子喻和同學們上一樣的課,考一樣的試,跟其他同學沒有什麼兩樣。從青島盲校帶回的高中階段全部97 本盲文教材,是他和同學唯一的區別。「有了盲文教材,課本上的內容就不需要別人念給我聽了。」不過,昂子喻說學校開展的各種考試,還是需要家人念出來,並幫忙寫答案。
記者了解到,在合肥六中組織的多次模擬考試中,昂子喻的成績都還不錯。去年,昂子喻參加了高考,當年考了551 分,比安徽理科一本分數線高出55 分,也被一所醫學類高校錄取。「孩子感覺高考發揮得不太好,所以想復讀一年。」媽媽說,家人尊重孩子的意見,所以經過多番考慮後答應了他。
高考上午考試最難熬
昂子喻告訴記者,連續兩年高考,他都是一人一個考場。盲文試卷是單面列印的,每科考試試卷有33 頁。為了方便答題,他坐在考場中間,四周的桌子都可以用。
「盲文試卷的考試內容和普通試卷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圖形類題目會少一些,一般用高考卷其它同等難度的試題代替。」昂子喻說,自己考前很少有盲文模擬試卷可以做,這個發現也是自己第一年參加高考時才知道的。
按照相關規定,全盲考生每科考試時間延長50%。「上午場一般是兩個半小時,他需要3 個小時45 分鐘,這很消耗精力。」媽媽說,上午場延長了,但下午場開始的時間與其他學生是一樣的,昂子喻中午很難好好休息。「還好現在都熬過來了,今年成績考得也不錯。」
學習之外最愛聽評書
記者了解到,盲文試卷印刷成本複雜,盲文以「方」為單位,每個方有6 個點,通過這些點的排列組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一般需要兩個「方」才能表達一個漢字音節。盲人考生在答題中,用手摸著盲文試捲來答題,花費的時間要比普通考生長得多,而在平時的學習中投入的時間也要多。
「對我而言,因為視力原因,平時課外活動很少,閒暇時我最愛聽評書以及一些中外名著。」昂子喻告訴記者,他愛聽單田芳的評書,也喜歡打開電腦播放一些中外名著聽,家人對他的學習沒有要求,但強烈的求知慾和自尊心讓他不甘屈於人後,看不見他就用耳朵去感知世界,去獲取知識。
昂子喻告訴記者,他在上小學的時候,因為視力原因,經常做作業做到晚上9 點多,同樣的功課,他的學習過程需要更多時間,這也讓他很珍惜課後時間。同時在上課時,他保持高度專注,老師每一句話,他都牢記在心,經常下課後,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回味課堂內容。
感謝一路幫過他的人
「我沒法像其他同齡人一樣看到這美麗的世界,但我希望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昂子喻說,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甚至是外出,除了父母,他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幫助。讓他難忘的是,有一次去北京參加夏令營,他和另外一名盲人要去一個地方,可是從地鐵下來後迷失了方向,是好心人把他們送到了目的地。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在家中,昂子喻說這是他很喜歡的文章,還有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從這些文章中,他懂得人應該珍惜生命。在採訪中,昂子喻還不忘感謝一路幫助過他的人。
小哥哥真棒!
為你點讚!
本文來自於:新安晚報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