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韌帶受傷是很多運動人群會遇到的問題, 根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5萬的人,因為前叉斷裂接受手術治療,目前在國內前叉重建手術的技術已經達到國際的水平了。
但是目前國內對於術後康復的觀念並不是那麼的重視,所以就容易產生了一些手術的後遺症。
例如膝關節的活動度不好,或是肌肉力量萎縮、神經肌肉動作不協調,這些後遺症沒有經過系統的康復就重返運動,很容易造成膝關節的再一次損傷。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走和跑之間的差異在哪裡?
我們大家都知道,不管是打籃球、足球或是許多的運動項目,都必須要先跑起來。
那走和跑最大的差異點在於:跑會有雙腳離地的時候,但是走一定要維持至少一支腳必須接觸地面。
因此對於前叉韌帶的負荷,走時大約承受210牛頓,但是跑的話,因為有雙腳騰空及跟地面反作用的承受力大幅增加的原因,此時前交叉韌帶承受的壓力大約是630牛頓,也就是三倍我們走路時所收到的壓力。
所以如果你前叉術後進行跑步的時候,產生膝關節的疼痛,其實這就是身體的一個警訊,告訴你目前膝關節還不足以負荷著這麼大的運動量,術後跑步產生了膝關節的疼痛,有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
1、肌肉廢用性萎縮:尤其是股四頭肌及膕繩肌肌力不足。
2、關節不穩:包含膝關節、髖關節及踝關節不穩所造成。
3、關節活動度原因造成:角度不足、脛骨旋轉或是髕骨壓迫摩擦造成。
我們接下來詳細說明
第一個是肌肉廢用性萎縮的原因。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前叉術後股四頭肌及膕繩肌的肌肉力量會下降,造成大腿腿圍下降,其中膕繩肌的肌肉韌帶跟前交叉韌帶的走向是一致的,是前叉術後預防脛骨前移非常重要的肌肉。
如果因為肌肉萎縮力量的不足,會造成跑步時前叉韌帶的負荷增加。因此中後期股四頭肌與膕繩肌的加強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離心收縮的能力。
第二個原因是關節不穩。
關節不穩的原因,除了上面講的肌肉力量不夠之外。另外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手術之後我們關節的本體感覺會造成紊亂,也就是說膝關節對於位置及動作感覺受到影響,無法快速的反應關節活動位置改變並應對外在變化的能力。
所以我們必須要去訓練膝關節的本體感覺,可以閉上眼睛或者是站在不平穩的表面上,訓練膝關節的平衡度,另外有研究顯示,臀中肌不止對髖關節的穩定性非常的重要。
它對於增加膝關節的穩定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臀中肌跟臀大肌的鍛鍊,在前叉術後的中後期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原因是,關節活動度原因造成的前叉術後跑步膝蓋疼痛。
最常見的原因是膝關節無法完全伸直以及股四頭肌的內側肌頭萎縮,造成大腿內外側的肌力不平衡,同時外側髂肌束的緊張造成髕骨外移,使得膝關節在屈伸時,髕骨無法維持在正確的軌道上滑動,使髕骨股骨之間的摩擦增加。
甚至延伸成為髕骨軟化症及髂肌束綜合證,造成跑步時膝關節前側及外側的疼痛。所以儘量恢復膝關節的活動度及脛骨、髕骨的正中位置,放鬆外側的髂肌束,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簡單對於前叉術後跑步造成的膝關節疼痛提出了三個可能的主要原因及康複方法。
當然如果你是前叉術後的人而且有重返運動的準備,建議務必尋找專業的康復機構,進行詳細的評估檢測制定完善的康復計劃並認真執行,才可早日健康無痛的重返最愛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