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一直秉承中國人民大學的辦學理念,矢志追求,逐漸形成「情緒腦研究」、「民族社會文化心理」、「健康促進」以及「社會心理服務」四個優勢特色研究方向。為鼓勵這些領域的研究合作,2018年特設立開放課題,資助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教師和研究團隊在這些領域與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研究人員的合作研究。
一、開放課題方向
(一)「情緒腦」研究
「情緒腦研究項目」旨在採用多種腦成像技術和數據分析方法,考察情緒及其和認知相互作用的腦機制,並在此基礎上探討有效的情緒調節和幹預方法,實現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結合。本年度開放課題資助方向:
1、 腦的演化過程
2、 基本情緒及其和認知相互作用的腦機制
3、 社會性情緒及其和認知相互作用的腦機制
4、 情緒傳播和感染的特徵和腦機制
5、 情緒調節和幹預的腦機制
(二)民族與文化心理學研究
民族與文化心理學研究是國家、社會關注的領域,為了促進民族與文化心理的基礎研究,並與國家政策和社會應用相結合,推動民族與文化心理研究在中國心理學學科發展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本年度開放課題資助方向:
1、 中華民族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
2、 民族人格與社會心理的特點及變遷
3、 民族語言認知及民族語言對民族心理的影響
4、 民族文化適應與多元文化心理
5、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族與文化心理比較
(三)危機應對心理健康促進體系
提高社會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推動以心理學視角為核心,採用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開展關注危機人群身心健康的基礎及應用研究,並積極推動前沿研究成果向實際應用方面的轉化,本年度開放課題資助方向:
1、 老年人的社會認知及情緒調節機制研究
2、 臨終及喪親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
3、 高壓力人群的職業健康研究
4、 自殺高危人群的預測與幹預機制
5、 其他特定(高需求或高危)群體的身心健康研究
(四)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隨著新時代的來臨,黨和國家非常關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如何促進社會心理研究向國家更需要的方向轉化,是心理學研究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為了更廣泛地促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本年度開放課題資助方向為:
1、 網際網路與青少年發展研究
2、 社會認知與社會影響
3、 特定群體的社會心理特點及促進機制研究(兒童、青少年、老年等)
4、 我國民眾社會心態理論及應用研究
二、 資助對象
申請人為國內外從事心理學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申請人必須具備如下資格:(1)申請人一般應具有副高及副高以上職稱。副高以下職稱的申請人需有二名高級職稱人員的書面推薦;(2)申請人應得到所在單位支持。在讀博士生和在站博士後不能作為申請人。
三、資助類型和力度
開放課題分為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重點項目的資助額度為8-10萬,一般項目的資助額度為5-6萬。
四、申請程序
在申請本基金之前,請申請人務必認真閱讀《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開放課題基金管理條例》。
申請人必須與心理學系研究中心固定成員進行合作研究。申請人須在課題申請時與擬合作的研究人員共同討論、確定好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填寫《中國人民大心理學系開放基金申請書》。申請人須提交紙質文件兩份,電子版一份,由申請者所在單位籤署審查意見並蓋章後,投遞到本研究中心,截止日期為2018年5月31日,以郵戳為準。
下列情形的申請一律不予受理:
不符合指南規定研究內容的;
未按申請書格式要求填報的;
不符合開放課題基金管理條例的;
未在受理日期之內投送的。
五、聯繫方式
地址:北京市中關村大街59號,中國人民大學匯賢大廈D座心理學系1001辦公室
郵編:100875
聯繫人:王瑞萌
郵件:psychlab_ruc@163.com
附件1:《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開放課題基金管理條例》
附件2:《中國人民大心理學系開放基金申請書》
「點擊原文」下載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