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初葉,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相互攻伐,在戰爭中失敗了的封建主為了活命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搶劫燒殺的海盜鬥爭。在中國歷史上他們被稱為倭寇。此時建國130多年的大明王朝虎賁已經有所懈怠,長期沉溺在和平生活中的明朝沿海官兵,面對突然殺來的日本武士完全不知所措。借著開局的勝利,日本倭寇在我國東部沿海盛行一時,然而沒過多久,一位明朝大將帶著他創立的新戰法前來應戰。
1561年4月,2萬餘名倭寇集結完畢向浙江進發,他們的目標是台州,得到消息的明朝大將戚繼光立刻率軍前去迎敵,當戚繼光趕到寧海的時候,已有上千名倭寇登陸,看到明軍感到並不驚慌,因為根據以往經驗,明軍最畏懼的就是近身搏鬥,只要靠近他們擊破前軍,那麼整個明軍就會徹底潰敗。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倭寇的想像,他們剛衝到明軍正面前,對方的陣型竟然自行分散了。隨後明軍變換出一個奇怪的隊列,他們一群群聚在一起,手裡拿著不同的兵器,這是怎麼回事?
一場激戰下來,倭寇死了200人,而戚繼光和他的士兵除一人輕傷外,其餘個個毫髮無損,這一下那些嗜血如命,狂妄至極的倭寇徹底傻了眼。原來這就是戚繼光創立的鴛鴦陣,鴛鴦陣由11~12個士兵組成,他們手持4種不同的武器,在隊長的帶領下,他們兩兩並排長短配合,前後掩護,構成了一個分工明確,攻勢凌厲的戰鬥小組。
在這個戰鬥小組裡,狼筅特別是對付日本武士刀最為絕妙的武器,這種長約5米重約3.5公斤的毛竹大槍,保留了9~10層的毛竹枝杈。在與敵對陣時,使用這種武器的士兵,通過攔、挑、刺等招式,便能有效地把對手阻隔在5米之外,即便有一兩個不怕死的倭寇,硬著頭皮往裡衝,狼筅上的那9~10層的枝杈,也能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格擋。面對這種特殊的武器,日本武士刀一擊必殺的功夫根本耍不開,戰場上你的功夫耍不開,那對手的功夫必定會很不客氣地往你身上就招呼上了。
明朝抗擊倭寇戰爭後期,日本武士和他們手中的武士刀可謂是輸得一塌糊塗。然而作為軍事家的戚繼光,還是敏銳地覺察到了日本武士刀那不同尋常的銳利。在戚繼光的積極倡導之下,日本武士刀也被引入了我國裝備了當時的明朝軍隊。至此在我國的刀劍種類裡也有了一個新的品種,那就是戚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