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罵蘋果的臉書,卻被戳破了網際網路廣告的神話

2020-12-22 界面新聞

文|三易生活

2020年12月15日,蘋果正式向旗下iPhone產品線推送了iOS 14.3版的更新。本來這個版本在推出之前所宣傳的最大亮點,是正式解鎖了iPhone 12 Pro系列拍攝12bit色深Apple ProRAW無損照片格式的能力,讓專業人士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iPhone進行創作。但當這一系統版本推送後,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部分網際網路廠商都發現,iOS 14.3真正改變最大、影響最深的,根本不是什麼新的影像功能,而是其在用戶隱私方面的新規。

是的,這就是iOS 14.3的全新隱私規定。與以往或者其他作業系統只是簡單羅列一些普通用戶可能看不懂的「權限信息」不同,蘋果此次在新版系統的應用商店中會用非常詳細、而且直白好懂的方式告訴用戶,「這個APP可能會在哪些方面侵犯你的隱私」。比如說,就像下面這個樣子。

是不是覺得很觸目驚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來說,蘋果這一舉措顯然有利於我們在下載軟體時更加警惕。而站在軟體開發商的角度,蘋果用更詳細、更淺顯的文字向用戶解釋軟體內含有的隱私侵犯因素,也能倒逼其自重,並在未來的更新版本中有所收斂。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歡迎蘋果這次對應用隱私的嚴格管理。比如說就在近日知名社交媒體平臺Facebook,就接連在各場合大力抨擊iOS 14.3的隱私新政,稱其「對中小企業構成了不良影響。」

Facebook為何會這樣說?要明白個中緣由,就不得不提到當今網際網路企業普遍的一項業務,也就是所謂的「跟蹤廣告」。

試想一下,你有沒有過那種前幾分鐘在手機上聊天軟體中與朋友談到某件事,或者在搜尋引擎上搜索了某個關鍵字,過幾分鐘打開電腦後就發現,自己常看的網站彈出了相關產品電商推廣連結的經歷?

在這種現象背後,本質上其實就是網際網路企業對用戶聊天行為、搜索歷史、理財數據,以及購買記錄進行了整合和畫像,然後將這些用戶畫像用在了他們自己的廣告業務中。比如,假設某車企想要推廣他們的產品,那麼當他們找到諸如Facebook這樣的平臺來做廣告時,平臺就可以「精準地」將這份廣告推送給他們認為更有可能購買這款新車的用戶。由於這種定向式的廣告投放本質上是基於對用戶數據的收集、對用戶行為的跟蹤,以及對用戶類型的畫像來實現,因此就有了「跟蹤廣告」這麼一個別名。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Facebook此舉的理由了。由於蘋果一下提高了應用隱私控制的標準,將以往很多業內默認「不明示」的應用權限、可能侵犯到的用戶隱私、可能收集的數據,都公開顯示在了用戶面前,這顯然就會令其開始注重自己的日常行為,並有意減少自身隱私數據的授權。

不僅如此,根據蘋果方面目前的說法,到2021年初,他們還準備實施更嚴格,專門針對「跟蹤廣告」的限制措施。要求所有可能將用戶數據賣給廣告商的應用,都必須提供「一鍵關閉」選項,即只要用戶不同意分享他們的行為數據,軟體就不能將這些數據提供給廣告商,或是用於自己的廣告業務。

如此一來,按照Facebook的說法,這就意味著對於那些自己沒有能力收集用戶數據、無法自力進行個性化營銷的中小企業來說,現有的「跟蹤廣告」將會大面積失效,而他們將會不得不回到以往那種「廣泛投放」式的營銷策略。

說到這裡,可能有一部分朋友已經在思考,過於嚴格的隱私保護,是不是真的會造成網際網路營銷服務的倒退,甚至會對一部分企業的宣傳造成極大的阻礙了。

好在,並不是所有人都被Facebook的說法給嚇到了。因為就在近日,電子前沿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後文簡稱EFF)突然就Facebook與蘋果之間的爭端發聲,並且直接戳破了「跟蹤廣告」的謊言。

作為一家有國際聲譽的公益法律機構,EFF毫不留情地指出,「跟蹤廣告」過去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嚴重侵犯消費者隱私,無成本地濫用消費者數據的基礎上。作為被拿走了數據的消費者,並沒有從這種「跟蹤廣告」中獲得一分錢的收益,但網際網路廣告商卻對他們的客戶大肆宣傳「跟蹤廣告」比傳統廣告更優秀,並順勢收取更高的廣告費用。

除了Facebook,跟蹤廣告其實也是谷歌的收入重要來源

是的,在EFF看來,Facebook之所以要高調反對蘋果的隱私保護政策,主要原因就在於「跟蹤廣告」可以收取更多的費用,讓網際網路廣告商賺更多的錢。

不僅如此,EFF還指出,其實所謂「跟蹤廣告」現在未必就一定能有比傳統廣告更高的宣傳效果,這主要則是因為近年來消費者已經越來越重視隱私保護。過去大家看到「跟蹤廣告」,可能還覺得貼心或神奇,而現在當消費者已經知道「跟蹤廣告」實際上是拿自己的隱私數據生成之後,則反而可能會對跟蹤廣告感到害怕、反感,甚至進而對與投放廣告的企業產生不信任感。

如此一來,一方面傳統網際網路平臺的「跟蹤廣告」失去了數據來源,有可能變得不再精準;另一方面,覺醒了隱私意識的消費者也會不再信任「跟蹤廣告」裡展示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最大的受害者當然並不是投放廣告的中小企業,而是這些網際網路平臺的廣告業務本身。

而這,也自然才是以Facebook為代表的這些企業,大力反對蘋果在iOS隱私政策上進行改變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關焦點

  • 臉書整版廣告聲討蘋果
    近日, 臉書(Facebook)登載整版廣告聲討蘋果公司,稱其新系統ios14的隱私新規不利於小企業。對此,蘋果回應稱,並未要求Facebook改變創建個性化廣告的方式,只是用戶有權利去選擇接受或拒絕數據的收集共享。
  • 臉書與蘋果,更強硬的對抗即將開始|海外頭條
    多年來,臉書和蘋果屢屢顯示出不和的跡象。兩家公司的執行長,蘋果的蒂姆•庫克和臉書的馬克•扎克伯格,都會時不時地毫不掩飾地對對方進行攻擊。庫克和扎克伯格一再表示,他們討厭對方在廣告、目標定位和隱私方面的理念。
  • 「討好」果粉 蘋果一個小動作 扎克伯格卻怒了!臉書財路被斷
    一貫強勢的扎克伯格,帶領臉書在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這三大主流報紙上包下整版廣告,「控訴」蘋果在iOS 14上新的程序隱私政策——根據這項政策,當App需要搜集用戶數據時,必須進行彈窗提示,而用戶選擇拒絕之後,就能切斷App搜集自己數據的行為。  2019年,Facebook的廣告收入達到697億美元,超過其總收入的98%。
  • 36氪領讀 | 蘋果、谷歌、臉書都在踐行的閃電式擴張法則
    首先,谷歌的商業模式創新—基於相關性和收入最大化的AdWords自助廣告系統,使其每次搜索產生的收入遠遠超過之前的搜尋引擎。其次,搜索的重要性正以比整個網際網路更快的速度增長。隨著網際網路的增長和內容數量以超線性速度增加,過濾和查找相關信息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這使搜索變得越來越重要。將這種效應與網際網路本身的快速增長相結合,結果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 臉書大動作槓上蘋果!並非同行的兩家頂級大公司到底在爭個啥?
    臉書(Facebook)、蘋果(Apple)衝突再升級!本周臉書買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的整版廣告,大動作抨擊iOS 14的隱私功能直指蘋果壟斷。為何以社群平臺為核心的臉書,要如此大動肝火槓上以販售手機、電腦為主的蘋果呢?
  • 美國10州指控谷歌壟斷在線廣告業務 並與臉書合作牟利
    中新社舊金山12月16日電 美國德克薩斯州等10個州的總檢察長當地時間16日對谷歌公司提起訴訟,指控其在在線廣告領域利用壟斷地位打壓對手。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導稱,向德克薩斯州聯邦法院提起的這項訴訟重點指向谷歌在在線廣告銷售鏈條中的主導地位。報導稱,谷歌在該鏈條上的幾乎每個環節都是最有話語權的一方。各州表示,谷歌濫用其壟斷地位來操縱市場並壓制競爭對手。谷歌在一份聲明中回應稱,這些指控是「毫無根據的」,將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
  • 臉書指責蘋果反競爭行為:借控制App Store之便以此獲利
    據路透中文網報導,臉書(即Facebook)周三(12月16日)指責競爭對手蘋果的反競爭行為,此前這兩家科技巨頭因為蘋果計劃對iOS14調整隱私規範而陷入長達數月的僵局。該報導稱,臉書廣告和商業產品副總裁Dan Levy認為,「蘋果借控制App Store之便從事反競爭行為,藉此獲取淨利,但犧牲了創作者和小企業的利益。」
  • 網友:蘋果手機上臉書自動打開攝像頭
    網友曝蘋果手機上的臉書app會自動打開後置攝像頭)從全屏退出來後,後置攝像頭被激活。臉書頻現網絡安全隱患似乎已經算不上是大新聞了,不過最近網友爆料的有關攝像頭的bug還是讓不少人擔心起來。看起來是個bug,不過同時,我發現我這兒的廣告有時是根據我說過的東西量身定製的,而不是搜索或看過的。要是攝像頭和麥克風都開著,就能說得通了。I noticed mine doing it too.... I turned off access to the camera but I may have to delete the app.
  • 蘋果推隱私新政,小扎要慌,臉書廣告收入或減半,用戶:我願意
    無意間的一次瀏覽工作,你的收入,住址等隱私就已經被洩露,甚至你看到的廣告,你購物時網站顯示的價格都被網際網路記住,甚至還可能會被打包出售。 所以,近幾年來,無論是蘋果還是安卓都在加大對用戶隱私保護的研發。
  • 臉書要拿醫藥廣告掙錢了 百度作過的死它一個沒落下
    「魏則西事件」讓網際網路上的醫藥廣告及推廣商一時間飽受爭議。雖然百度同學的殷鑑不遠,但是這個市場實在太大太誘人了。臉書(Facebook)一本正經地發問了:準備好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更多醫藥廣告了嗎?近日,臉書首次對醫藥行業提供了一項技術,把所有關於藥物可能會有的副作用的文字說明,做成在網頁上自動展開的小窗口。
  • 害怕防疫神話被戳破!陳時中「見笑轉生氣」
    防疫工作最怕百密有一疏,彰化能不嫌麻煩採檢,找出確診者,應該鼓勵才對,但陳時中反而「見笑轉生氣」,因為這會戳破他的防疫神話,還是說,陳時中其實是「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 美參議員要求小扎解釋為何臉書強行追蹤用戶位置數據
    在周二發出的一封信中,密蘇裡州參議員喬希·霍利(Josh Hawley)和德拉瓦州參議員克裡斯·庫恩斯(Chris Coons)要求臉書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回答有關該公司如何通過蘋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的作業系統收集位置數據的問題。
  • 3000元一桌私房菜被質疑,戳破一些高端菜系「神話」
    而不少食客曬出來的照片,也戳破其對外宣稱的「選料精、做工細」的神話。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長久以來,以涉事餐廳為代表的一些高端菜系、私房菜,有意無意通過蹭名人、編軼事為自己打造了不少光環,比如「某政要名人也排不上隊」「不許點菜,主人做什麼你就吃什麼」,作為一種話術或商家包裝營銷技巧,原本也沒人較真,吃得起的去飽個口福,吃不起的權當聽個熱鬧。
  • 「中企出海廣告服務商」虎視傳媒:盈利全看臉書和谷歌臉色,業績全...
    雖然以廣告開支計算,虎視傳媒是臉書在中國最大的CEP,但是由於只是CEP,不是經銷商,所以虎視傳媒在臉書投放的線上廣告金額,只佔臉書中國區線上廣告收入的1.5%。公司面對臉書,可以說是毫無議價權。無論從哪個維度講,臉書和谷歌都是中國企業出海最重要的媒體資源供應商,也是最主要的廣告投放渠道。3、群雄並起的國內網際網路江湖相比海外,國內的線上廣告市場的「寡頭」效應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強。
  • 臉書或遭拆分,曾拿中國做「擋箭牌」
    CNN商業新聞製片喬恩·薩林表示,WhatsApp作為一個既沒有廣告又不太向用戶收錢的社交軟體,或許日後永遠無法為臉書掙回這190億。但對臉書來說,除掉一個正在快速擴張的對手就值這麼多錢。FTC推測,如果臉書不購買,WhatsApp和IG可能已經發展成為它強大的競爭對手。
  • 臉書「有償追蹤」手機用戶 蘋果指其違反合作協議
    這一私人虛擬網絡(VPN)程序利用蘋果公司僅供合作企業內部使用的應用程式發行系統,繞開蘋果手機應用商店涉及用戶隱私數據的訪問限制。蘋果公司1月30日指責臉書違反與蘋果的合作協議,撤銷臉書「企業開發者證書」。
  • 網友曝蘋果手機上的臉書app會自動打開後置攝像頭
    最近,多名臉書用戶注意到,當他們使用app時,攝像頭被啟動了。很多人在推特和Reddit等平臺上爆料了。看起來是個bug,不過同時,我發現我這兒的廣告有時是根據我說過的東西量身定製的,而不是搜索或看過的。要是攝像頭和麥克風都開著,就能說得通了。I noticed mine doing it too.... I turned off access to the camera but I may have to delete the app.
  • Google、臉書聯合操縱廣告市場!美國十州告上法院
    繼Google被控告壟斷搜尋引擎市場過後,16日美國十個州又再度提出告訴,但這次是針對Google在廣告市場的壟斷,並且指控與臉書合作操縱市場機制。根據外媒報導,以德州為首的美國十個州向法院提告,指控Google在2008年買下一家科技公司DoubleClick,在網路廣告買賣扮演中間人的角色,於廣告商和發行商交易的過程中收取高額費用。上訴文件更指控Google與臉書操縱廣告市場的價格。
  • 擔憂戳破「防疫神話」?彰化萬人血清檢測報告被喊停
    外界質疑,民進黨當局大動作打壓彰化縣,是因防疫神話被戳破而惱羞成怒,更試圖將彰化縣採檢居家隔離人員與萬人血清抗體檢測混為一談,通過指摘彰化縣對居家隔離者的檢測違反程序,讓彰化縣政府預定發表的萬人血清抗體篩檢期中報告結果失去正當性。
  • 追隨Google腳步,臉書也將在美國大選後暫時封鎖政治廣告
    繼於9月宣布於美國大選前一周不接受政治廣告的臉書,本周再度決定,在11月3日的大選之後也將暫時拒絕政治廣告,以減少被濫用及造成混淆的機會。並未在選前阻擋政治廣告的Google,因推測今年的計票將需要比往年更長的時間,為了避免候選人擅自宣布當選或造成局勢動蕩,率先宣布將在大選後暫時封鎖政治廣告,而臉書也因類似的理由比照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