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的出現在當時的華語電影市場是「BUG」般的存在,首先它打破了華語票房紀錄,再次是它的出現奠定了「山爭哥」從演員嚮導演轉型的基礎。《泰囧》延續了《人在囧途》系列的公路片敘事風格,將奇遇地點搬離中國,放到了泰國。
《泰囧》的主人公是徐朗(徐崢飾演)和王寶(王寶強飾演),這兩個人物設置和《人在囧途》一樣。徐朗是社會型的城市精英,他是城市的理念附體;王寶是一個草根,天生帶有那種樸素的質感,並且有一種不是十分追逐利益的價值觀。影片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高博(黃渤飾演),它的出現是影片的另一種線索,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會讓電影充滿了緊張感,讓人物性格的展現縮短了過程。
《泰囧》的喜劇爆點是十分多的,在這裡我們先不談這一種表面文化現象,我們先來說一下《泰囧》的藝術特色。《泰囧》的開場是導演別出心裁的鏡頭設計:城市精英徐朗在完成著油霸實驗。影片一開始對城市環境的氛圍營造的時候,著重用色彩來表現城市的刻板,人物在城市中的失落感。影片的色彩是單調的,多以白光來渲染鏡頭事物,展現了人與人、人與城市之間疏遠與無奈。
當徐朗準備來到泰國的時候,由謝楠客串的秘書緊緊地跟隨著徐朗的步伐,甚至一度出現了跟不上節奏的感覺。這時候鏡頭採用長鏡頭,一條鏡頭線來展現快節奏,充滿了喜劇效果,也側面表現出城市精英徐朗的急躁不安、事業心強的人物性格。當徐朗反追蹤高博的時候,影片有一場戲是來表現追逐的:徐朗在綠色通道中快步疾走,高博來停車場奔跑,兩邊互相在打著自己的算盤。這處鏡頭是使用平行蒙太奇來表現的,最後高博錯過了徐朗。影片在這裡的剪輯是具有很大的緊湊性的,營造了緊張的氛圍,將兩邊的動機矛盾通過奔跑來演繹,具有類型片的敘事風格。
《泰囧》的故事發生在公路上,所有的酸甜苦辣、分離聚合也是在公路上。在泰國的大部分鏡頭裡的色彩是暖的,但是在表現人物之間的分裂的時候卻是冷色。雨天,為了找到老周而丟下王寶的徐朗和草根王寶在公路上再次分裂,整個畫面都呈現一種冷色調:天空灰濛濛的,吉普車也被蒙上了一層霧氣。這樣的畫面交代出了兩人分離之際的心理狀態,營造了寂靜悽涼的氛圍。
影片的主題還是關於城市與人物之間的存在狀態的探討,徐朗是一個事業心很重的男人,他代表了城市精英人士的一種思維。徐朗在和家庭的關係上,永遠都少不了將事業排在中間。徐朗的事業心是滋生於內心的性慾,越是過分關懷,越是離不開他。我們剖析一下徐朗這個人物時,發現他是被事業壓垮的的精英,最後由於他的家庭才挽回了他。徐朗過於熟悉城市鬥爭之間的套路,所以影片的前半段他的形象多半是「腹黑」般的存在。徐朗在發現油霸的缺陷之後,他開始了對於自我的救贖。逆流而上的人往往會割捨掉許多負重自己的物件,放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物件可能會是家人、社會責任感等,徐朗就是這樣的人,他在影片的行進中不停地割捨身上的一些東西。靈魂的缺失是徐朗最顯著的代名詞,不過草根王寶身上的精神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
影片的升華之處可以看到徐崢在導演和演員的完美跳切。在泰國的峽谷中,徐朗和王寶進行了心靈上的對峙,他們不再信任彼此,雖然其中笑點很多,但是我們不得不去同情徐朗在峽谷中宣洩情緒時的孤獨與無奈,這份孤獨被強大的頭銜隱藏的嚴嚴實實,由於不會被自己發掘而慢慢地吞噬著自己的靈魂,不知不覺中被利益異化了。
影片的結尾還是浪漫的、充滿希望的。影片的爆點之一就在於範冰冰的出現,範冰冰在《泰囧》中是符號化的標誌,他代表了像王寶這樣的屌絲在理想上的追求與努力,最後王寶能和範冰冰親密接觸成為了當時電影院轟動的秘密武器之一。《泰囧》在當時掀起的華語電影風波還是不小的,「山爭哥」在這部電影中完成了自己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