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不只是「多動」

2020-12-22 騰訊網

9月份開學的場景還歷歷在目,一晃眼幾個月過去,又臨近期末了。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期末考試快到了……所以最近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挑毛病,真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什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愛走神」「作業太拖拉」等,到兒童醫院找原因的孩子也大大增多了。可能你想不到,孩子看上去斯斯文文,看似和「多動」毫無關係,竟然被診斷出有多動症。

多動症在兒童中並不罕見

先來看一組數據,目前我國多動症兒童和青少年總體患病率為6.26%,也就是說,一個常規50人的班級,平均就可能有3個孩子患有多動症。按照比例估計,全國範圍內可能有2300萬患兒受到ADHD疾病的困擾。

多動症不只是「多動」

多動症是一種慢性神經發育障礙,它的醫學「大名」叫做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很多人以為多動症,就是孩子小動作多、容易有衝動行為。其實,所謂「多動症」的核心症狀有三個:注意力缺陷、多動、衝動。

由此可見,並不是說多動症的孩子一定是「多動」的,還可能包括、甚至僅表現為注意力集中困難。所以,如果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寫作業三心二意,成績明顯下降,那麼即使孩子平常很安靜,也需要考慮他是不是患上了多動症。當然,還有一部分孩子屬於混合型多動症,也就是說上述的症狀他都有。

同時,ADHD的症狀還會造成孩子學習能力下降、家庭社會關係緊張、不能遵守學校紀律等各方面的功能損害。

多動症並非兒童的「專屬」疾病

ADHD雖多在兒童期發病,但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症狀仍可能會持續到成年,對患者的學習、工作各方面帶來負面影響和不良評價,不被他人理解更會讓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傷害。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多動=多動症?孩子多動症的這些誤區,家長要知道
    其實,很多家長誤解了多動症,孩子好動並不代表就患了多動症,孩子好動,其實是身心健康精力旺盛的一種表現。家長不能把孩子多動作為判定孩子多動症的標準,多動和多動症的表現明顯不同,家長要善於區分兩者的不同,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來解決寶寶多動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把多動症掛在嘴邊來評判孩子,那麼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 孩子多動症切記亂投醫!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
    你了解兒童多動症嗎?相信很多人聽到多動症這個詞兒,第一反應肯定是多動;是的不分場合,停不下來的多動是兒童多動症的明顯特徵之一,但多動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多動症,而安靜的孩子也不一定不是多動症!那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又如何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呢?
  • 多動症離孩子並不遠,關於孩子多動症,家長不能忽視
    ,他們只是單純的覺得孩子只是過於調皮,學習不好可能是沒有認真學習的原因,沒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問題,從而放任了病症的發展,從而造成了不好的結果。多動症孩子的心理問題多多,如果家長不引起重視,受到傷害最大的還是孩子,要知道引發多動症的心理因素很多,特別是家庭因素方面尤為重要。
  • 兒童好動不等於「多動症」
    在兒童心理和行為門診,經常有孩子頑皮,被家長認為患上了「多動症」,但是事實上,臨床上真正患兒童多動症的並不多,只佔其中的1/3,其他2/3的兒童都是屬於貪玩、缺乏學習興趣或有其他精神衛生問題。
  • 少兒多動症, 孕媽咪可能是寶寶多動症推手
    寶寶有多動是很多媽咪很頭疼的事情,不知道調皮還是多動,很多媽咪擔心寶寶是少兒多動症,可是上醫院檢查又正常,那麼什麼是少兒多動症呢?少兒多動症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多,注意力難於集中,情緒不穩,有的還有一些感知障礙(如動作笨拙,發音存在缺陷、口吃、吐字不清等)。
  • 多動症只是兒童「淘氣」?
    >什麼是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ADHD)?風車老師來告訴大家:ADHD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無法抵禦幹擾因素;過度活躍,常常無目的地走跑跳,很難長時間靜坐;性情急躁,任性衝動,缺乏耐心,有攻擊性行為;學習困難,上課難以專心;不遵守紀律,自控能力差。
  • 兒童多動症
    這類患兒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 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長和教師感到沒有辦法。      多動症的患病率國外報導在 5%~10% 之間,國內調查在 10% 以上,男孩多於女孩,早產兒及剖宮產兒患多動症的機率較高,大約在 6%以上。
  • 小孩子有多動症該怎麼辦 多動症有哪些症狀
    生活中孩子總是表現的極不安定,覺得他是患上了小兒多動症,您真的了解小兒多動症嗎?小編今天帶來的話題便是:小兒多動症的症狀、小孩子有多動症該怎麼辦、多動症的原因,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孩子有多動症該怎麼辦寶寶有多動症千萬不要著急,一半來說多動症就診年齡都在6-12歲,因為在這時期,孩子已經進入課堂,症狀表現會更加突出,能夠更好的對症治療,所以家長朋友們只要在這期間就醫即可。1、父母要正確的對待寶寶多動症的行為,不能歧視,或者是打罵,更是不能過分的遷就,否則就會使得他們更加的任性不聽話。
  • 兒童多動症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多動症的診斷有兩個標準
    (資料圖) 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它的全名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多發於兒童期。由於多動症對孩子的危害非常大,甚至部分患兒到成年期仍有多動症的症狀纏身,不利於其日後發展。因此,多動症的診斷和治療應當引起重視。那麼一般情況下,兒童多動症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多動症的主要特徵(核心症狀)是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有多動行為,但是注意力很專注,一般不認為有多動症。
  • 多動症應該掛什麼科
    不是每個多動的孩子都有病  多動症醫師宋振華醫師明確指出,其實並不是每個多動的孩子都是多動症,因為多動是不等於多動症的。當孩子出現類似多動症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給孩子扣上「多動症」的帽子。  孩子「多動」有多方面因素,常見的有兩個。一方面只是孩子的天性調皮而已,但一方面是病理因素,即常見的多動症。那該如何區分孩子是天性調皮還是多動症呢?
  • 「熊孩子」只是因為不懂事?要警惕多動症的可能
    有人說這不過是小孩子不懂事,長大就好了;有人說是家長的教育有問題。其實,還有一個可能導致「熊孩子」的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多動症。但我們更不能草率地認為好動孩子就是多動症,應當科學地進行分析和判斷,才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 好動≠多動症,多動症的這些知識,家長們需要了解
    那麼推己及人地想一想:孩子出現多動的情況時,包括注意力不集中,頻繁眨眼,說髒話,愛打人等,我們最需要做的應該是了解這是否是寶寶的精神變化製造出來的生理反應?,那多動症的患病率到底是多少?而情緒、情感、精神上的波動,又會演變成一種實體的存在,比如身體裡有很多痰溼,很容易哮喘,又比如多動症,抽動症的一些表現。
  • 孩子上課不認真?警惕多動症
    多動症病因多,親子關係需重視從發病的原因上來說,目前對多動症還沒有確切的結論,相關研究認為多與遺傳、神經系統發育、環境因素等相關。遺傳因素是相對比較明確的因素之一。在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中,可以發現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在母親孕產期,母親的身體素質對於孩子的健康狀況非常重要,如果母親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狀況較差,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多動症。
  • 孩子多動=多動症?教你如何區分孩子是好動還是多動症
    在近些年,發現小兒多動症的孩子是越來越多,有很多父母對小兒多動症的判斷僅限於孩子多動,卻不知多動症的症狀不是簡單的多動而已。什麼是小兒多動症?小兒多動症又被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這是兒科比較常見的一種自控能力發育障礙性疾病,經常在6-9歲的孩子身上見到,而且男孩出現的比例要比女孩子高。
  • 多動症不局限於兒童青少年,50%影響到成年期!國內兒童多動症診療...
    金星明指出,多動症是全生命周期的一種疾病,不局限於兒童青少年,且該疾病呈慢性過程,其中60%~80%可持續到青少年時期,50%影響到成年期。多動症患兒早期症狀較難識別,眾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缺乏對該病的認知和警惕,易認為這是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表現。據統計,我國多動症患者達到1461萬至1979萬人,其中單純多動症患者僅佔28.1%,71.9%的多動症患者同時伴隨有其他疾病(即共病)。
  • 如何預防多動症,多動症你了解多少?聽聽兒科主任怎麼說
    孩子這種「坐不住」的表現,很可能是患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通俗的說就是兒童多動障礙,目前,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加。多動症是一種兒童的發育行為疾病,主要發生在兒童學前時期。主要表現為年齡和發育水平不成比例,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和衝動,常常伴有學習困難,行為障礙和適應不良。這些症狀很容易與兒童的調皮行為相混淆,這也是耽誤多動症的主要原因。兒童多動症還是單純的好動?
  • 你了解多動症嗎?關於多動症你都知道哪些問題?
    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因為孩子的問題而絕望,那麼,你多動症的認識有多少呢? 1.孩子搗蛋是故意的嗎? 大量研究發現具有多動症症狀的孩子的腦部某些區域如大腦額葉,胼胝體,小腦等結構異常,腦皮質變薄,神經遞質代謝紊亂,大腦皮質發育延遲。
  • 面對孩子的"多動症",不妨聽聽愛因斯坦的案例,從多動症到天才
    導語作為父母,都會特別關注孩子的健康,這幾年來,"多動症"患者很多,這個病主要發生在兒童身上,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有多動症。面對孩子的"多動症",不妨聽聽愛因斯坦的案例,從多動症到天才。
  • 多動症需要治療嗎?治療兒童多動症注意4點
    好動本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過於好動可能是一種疾病。在醫學上,有一種兒童疾病稱之為多動症,孩子患上多動症,會有喜歡惹是生非,喜歡欺負別人,不聽從別人的管教,學習成績差等等。不少家長認為小孩多動症是有階段性的,只要過了多動的階段,就會沒事的,因此不用特意去接受治療。那麼多動症需要治療嗎?
  • 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
    提及多動症,許多家長的反應都是孩子精力旺盛一天動個不停,調皮又不聽話。殊不知,活潑好動並不等於多動,多動症表現多樣且難以辨別。開學以來,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問診,詢問自家小孩是否有多動症?看完此文,應該可以為你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