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2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蔡奇書記關於「以學術月為平臺,助力北京科創中心建設做出新貢獻」的指示要求,在舉國上下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12月22日下午,北京市科協聯合懷柔區人民政府、北京懷柔科學城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在懷柔科學城舉辦「北京地區廣受關注學術成果系列報告會(新材料領域)走進懷柔科學城專場」。北京市科協常務副主席司馬紅,懷柔科學城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伍建民,中關村發展集團副總經理周武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李永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所長王中林,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方維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吳驪珠,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大學教授侯仰龍出席會議。開幕式由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田文主持,報告會由中科院院士、北京化學會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方維海主持。
伍建民介紹了懷柔科學城在構建協同高效的科技創新生態、培育創新驅動的高精尖產業業態、完善科技人文的新型城市形態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歡迎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各路英才來到懷柔科學城,安身立業、安居樂業、安心創業、成就偉業。
周武光表示希望更多科技交流活動能走進社區、走進學校、走進國有企業,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創新、關注科學的氛圍。中關村發展集團是代表市委市政府推動北京科技創新、進行市場化資源配置的主平臺。為支持王中林院士落地懷柔科學城,中發展集團與懷柔國資公司成立了中關村微納能源投資公司,在完成園區建設的基礎上,做好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服務。按照12月4日蔡奇書記調研中發展集團的指示要求,中發展集團將全力為在京科學家做好服務,特別是為專家學者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服務支持。
司馬紅介紹了2020年「北京地區廣受關注學術成果系列報告會」共遴選出130名學術成果、舉辦21場報告會,在線點擊人數超過1400萬人次,得到了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爭相報導。司馬紅強調學術成果交流是探索科技經濟融合,推進科學家與企業家聯手、學術成果與高新企業聯姻,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產業和園區提供直達通道,實現科學家的科學思想轉化為產業發展和企業創新,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提升學術交流品質的一次生動實踐。司馬紅指出,北京市科協會積極組織跨學科學術交流,繼續發揮學術交流對於科技創新的基礎支撐作用,促使創新思想競相迸發。更多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學術成果走進三城一區,努力把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要依託科協組織優勢和平臺優勢,推進學術成果向科普和決策諮詢產品轉化,助力更多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
報告會現場為五位北京地區廣受關注學術成果入選作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教授王訓、曲良體,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郭玉國,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陳人傑,中科院納米能源所研究員李舟等入選者頒發了「北京地區廣受關注學術成果作者」證書。五位報告人分別圍繞「亞納米尺度的超薄納米晶體」、「基於三維集流體的高性能金屬鋰負極」、「水汽發電——一種新的清潔能源形式」、「多電子高比能鋰硫電池關鍵材料設計及工程化開發」、「仿電鰻的自驅動傳感與健康監護」等學術成果進行了匯報。與會院士專家、線上線下的科技工作者分別圍繞報告、圍繞當前科學研究中面臨的瓶頸和壁壘、學術成果和應用場景展開了交流研討,為學術界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技盛宴。
本場報告會由北京中關村微納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北京化學會共同承辦。報告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相關科研院所、相關企業等100餘人現場交流。來自中國科學報、北京電視臺、中國搜索、北京科技報、科普時報、科技日報、懷柔融媒等多家新聞媒體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報導。《科協頻道》面向包括海外華人、港澳臺同胞等在內進行了線上直播,46.6萬多人次線上觀看直播並參與互動交流。
原標題:《北京地區廣受關注學術成果系列報告會(新材料領域)走進懷柔科學城專場成功舉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