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第52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改為線上舉行。昨天,成績出來了,中國隊四名同學勇奪三金一銀。其中,來自杭州第二中學的李樂天同學獲得金牌。這已是杭二中獲得的第12塊國際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古雲天 廣東省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金牌
李樂天 浙江省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 金牌
孫皓楠 江西省 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銀牌
張焯揚 河南省 鄭州外國語學校 金牌
從小喜歡化學,自學能力超強在賽前,快報記者就採訪過李樂天同學的媽媽。
當時,聯繫上李樂天的媽媽汪女士,她爽朗的笑聲從電話裡傳來:「李樂天一直很喜歡化學,這次算是實現他的願望了。」
進入高中,李樂天上了化學競賽教練陳鈞的一節課,完全被迷住了。之後他加入化學競賽團隊,成績一次比一次好,去年12月入選國家集訓隊,被保送北京大學。
他對化學的興趣,體現在很多生活細節裡。
「有時飯後,兒子和我一起散步,話題裡會說到許多化學元素,還有哪個專家提出什麼理論等。我勸他多吃某種食物,有營養,他就會和我分析,這其中有哪些元素等。感覺生活在他眼裡,都是化學元素構成的,兒子是真心喜歡化學。」汪女士說。
李樂天是個典型的「別人家孩子」,從小學開始,成績就名列前茅。媽媽說他最大的特點是專注,而且喜歡動腦筋探索。
看書、做作業很專注,玩的時候也專注。正因為專注度高,他的效率就高,小學時學數學,他早早接觸起初中內容。到了初二時,初中的數學、科學等理科內容基本已全部自學完,開始接觸高中的物理、數學等。
現在,李樂天讀高二了。前段時間居家自學,他床頭擺著大學的化學書,還有不少國外英文原版化學專著,每天看個幾小時,樂在其中。
這種讓人佩服的自學能力,是從小學開始的。汪女士說:「小學時參加數學競賽,考到一道函數的題目,學校裡沒教過。他回來後就自己去網上搜索,了解好了,題目會做了,他就很開心。
「他很喜歡數學等理科內容。有次,他花了幾天解出一道難題,特別開心,和我興致勃勃地說,這道題已經用了好幾種方法解,但是到了最後,發現原來可以用一種超簡單的方法解。就在這樣的過程裡,他成長越來越快。」
除了化學,李樂天還喜歡閱讀,看的書很雜,化學的專著一本接一本,文史類的文章也愛看。所以,他參加作文比賽,能獲獎,參加英語能力競賽,表現也不錯。課餘還喜歡和同學打籃球,搞辯論。
給同學們上課當「小老師」杭二中的化學競賽教練是陳鈞和方文斌老師。方文斌老師說帶了8年競賽,接觸過很多學生,李樂天的心理素質和臨場應變能力是最好的那幾個。
從左到右依次是:教練方文斌、李樂天、主教練陳鈞
「舉個例子,去年決賽時實驗比較難,臨時加賽半小時,李樂天當時沒聽到這個通知,但是他一點都沒有慌亂,還是按自己節奏,仔仔細細寫好了實驗報告。結束時,不少同學因為慌張沒寫好實驗報告。」方老師說,李樂天在最短的時間還有這樣鎮定的表現,心態確實好。
在化學競賽團隊裡,同學們經常輪流給其他同學上課,互相分享,互相學習。自從李樂天被保送後,他就經常當同學們的「小老師」,課上會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和大家分享,所以他在隊裡的人氣非常高。
方老師說,「小李老師」的課上得確實有水平,可能因為自己正是學生,可以從學生角度出發,講的難度適中,同學們最喜歡聽他上課。「日常『小老師』上課都是排好課表的,有次化學競賽團隊要出去搞活動,但是下午正輪到李樂天上課,十幾名同學都不願錯過,一致要求等李樂天上完課再出門。」
陳鈞老師說:「李樂天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是自身確實很努力,二是得益於二中這樣的文化氛圍。二中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得到最大的發展,這是二中教育的本質和追求。」
首席記者 張娜
編輯 吳晶晶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