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加之進入暑假,溺水事件進入高發期。發布君提醒家長,一定要注意防範兒童溺水事故發生,特別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時,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立即尋求成人幫助。這些防溺水安全知識也要牢記在心!
預防孩子溺水有哪些注意事項?這份安全小貼士,家長和孩子一起來看——
01加強兒童監護
兒童對溺水風險識別和判斷力有限,家長及其他監護人有責任對兒童進行監護,為兒童提供安全並有專人監護的活動場所,避免其在危險水體附近玩耍。不能將低齡兒童單獨留在衛生間和浴室,或開放的水源邊。
兒童一定要由成人監管,不能交給未成年人看護。看護低齡兒童時,監護人與兒童的距離要伸手可及,專心看管,不能分心。
02隔離兒童和危險水體
將兒童和危險水體隔離有助於減少兒童接觸危險水體,保護兒童安全。家中蓄水容器和衛生間坐便器應蓋好蓋。家周圍的水井等蓄水容器應加蓋,或為水井安裝汲水泵、水管等,減少兒童接觸危險水體。
如果家中有5歲以下兒童,且房屋距離池塘、小溪等自然水體25米內,應在院子或通向室外的房門安裝門柵欄,以阻擋幼兒自行外出。
03加強孩子安全教育
告知孩子應在家長或成年監護人的看管下參加水上活動,不允許單獨或與其他夥伴一起去水邊玩耍或遊泳。
告訴孩子要去正規的遊泳場所遊泳。水塘、水渠、江河不可以遊泳,不能去沒有遊泳管理員,非專門開設的水域遊泳。
提醒孩子當同伴落水時,在大聲呼救的同時,不盲目下水或手拉手救援,以免造成更多的傷亡。
1
不私自下水遊泳。
2
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
3
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遊泳。
4
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遊泳。
5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遊泳。
6
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孩子的安全一直以來
都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成年人的疏忽和孩子們的安全意識缺乏
也讓更多未成年人的出行安全
受到越來越大的威脅
01
事故發生時
不會與你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這樣的悲劇任誰都不願它再度上演
因此,增強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識
讓孩子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這件事不能遲!
01. 騎自行車時應該怎麼做?
❌錯誤做法
佔用機動車道行駛、逆向行駛;
多人並行、互相攀扶,互相追逐、打鬧;
騎車時戴耳機或使用手機。
✔正確做法
依據相關法律規定,12周歲以下兒童不能騎車上道路行駛。
出發前,要檢查車輛是否正常,尤其是車鈴、剎車是否靈敏。騎車上路時,車輛要靠右行駛,走非機動車道;橫過道路時,要減速慢行,注意觀察兩邊行人和車輛,確認安全後再通過。
02. 家長騎電動車載娃時應該怎麼做?
❌錯誤做法
未佩戴安全頭盔;
佔用機動車道行駛;
逆行、闖紅燈。
✔
正確做法
當發現有大型車輛臨近時,要儘量遠離,保持3米以上的橫向距離,避免長期並行;如果發現大貨車右轉彎,要立即停下,向遠離它的方向避讓。
同時,駕駛電動車出行時請給自己、孩子佩戴好安全頭盔,不走機動車道,不逆行、不闖紅燈。
良好的安全教育可以讓孩子
在沒有大人幫助的情況下
也能自己保護好自己
03. 認識車輛有盲區
車輛有盲區,不在停放的車輛周圍玩耍,以免車輛突然啟動或是開門;要做到不在車前跑,不在車後留,不在車邊站,不在路上玩。
當孩子在盲區內蹲下停留、玩耍時,司機在駕駛室內無法看到,很容易發生碰撞事故。
抱著「車會看見我」的想法
最終吃虧只會是自己
因為在車輛盲區內
司機真的看不見你!
乘車前要注意
應在公交車停車站(點)乘車,不得在非停車點攔車。在等候停車時,要站在站臺上或車道以外,不要站在車道上,車輛停穩後方可上下,先下後上。
乘車時要注意
文明乘車
。行車途中不要大聲喧譁、走動、吸菸、亂扔垃圾,不要佔位、搶位。主動給老、幼、病、殘、孕者讓座;
行車中,要對緊急剎車有預防,避免摔倒、碰傷;
乘車時,不要把頭、手、胳膊伸出窗外。不要向車外扔物品、垃圾。
等候下車時,一定抓好扶手,以保持身體平衡。
下車時要注意
車未停穩前不得下車,下車時應觀察左右是否有車輛駛來,防止相撞;下車後,不能急於從車前或車後橫穿公路,應在公交車駛出50米外後,觀察左右來車情況,確認安全後通過。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所以,家長們更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四
個不
不帶孩子闖紅燈、橫穿馬路;
不讓孩子在停車場、馬路邊玩耍;
乘車時,不讓孩子的身體伸出窗外;
不將孩子遺忘或獨自留在車內。
兩
個要
未滿12周歲的孩子乘車時,要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騎車時,自己及孩子都要正確佩戴安全頭盔。
微言教育(公眾號)
深圳交警權威發布(公眾號)
深圳市龍華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