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十分細緻,總有一個適合你。專業細分多達8個,研究方向又細分為21個。其中符號學專業獨一無二,川大乃是鼻祖。出版專業也是全國一流。
● 西南一霸,新傳類專業總體全國第五,實力強勁。
川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有學碩和專碩之分,學碩分為「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廣告與媒介經濟、編輯出版學、網絡與新媒體、符號學」,專碩即「新聞與傳播(MJC)」,不細分研究方向,最終被錄取後根據所選導師的研究方向決定。學碩學費一年7200RMB,專碩學費一年16000RMB。不論是學碩還是專碩,均為全日制教學,均為三年制。學碩不論是考哪個專業,初試專業課試題範圍均是636新聞傳播史論和916新聞傳播業務。公共課為101思想政治理論和201英語一(或202俄語、203日語)。川大學碩每年初試試題根據細分專業的版塊劃分情況都不同,截止至2018屆學碩,除了2016屆,其它都針對各自專業進行了對應試題的劃分,而從2019屆開始卻又不再劃分。可以說,川大考研每年考一次,每次都有新感覺。但萬變不離其宗,都只是題型分布變化,只要複習到位,考試時並不需要慌張,因為基本上都屬於考試範圍內(有極少數超綱題,大家都不會的那種),無非就是考得廣泛與考得相對細緻的區別。專碩試題範圍是334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和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公共課為101思想政治理論和204英語二(或202俄語、203日語)。專碩與學碩的區分只有三個。第一,學碩考得更專更細,專碩考得更廣更淺;第二,學碩教學沒有實習學分要求,專碩有強制性實習學分要求;第三,專碩學費貴一倍。除此之外,沒有其它了。導師都是專碩學碩學生一起帶的,專碩可以旁聽甚至選擇學碩的課,在川大沒有太多的學碩和專碩差別對待,川大是一個很公平的學校,究竟如何公平看下文。在此附一張表,內容為每個專業的細分研究方向。由於學碩和專碩考試內容在上文中已經提及,在表中不再贅述。儘管川大整體報錄比呈上升趨勢,報考人數也日漸增多,但是作為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學校,同時作為西南地區新聞傳播實力最強的學校,你們值得!報錄比其實只是個虛幻的數據而已,只要你的實力夠,分值夠,考上的就是你,在此之前,你們只需要好好以真題為目標進行學習、訓練。相信經過這層蛻變之後的你,能變得更加勇敢!川大從2015年開始細分專業,2015年之前都只開設了新聞學、傳播學、新聞與傳播(MJC)、出版四個專業。近年真題非常靈活多變,考試範圍非常廣,需要學生的積累相對深厚,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型也在不斷變化,研究方法研究設計加上名額較少,所以難度較高,絕對屬於新傳考研難度第一梯隊。從歷年分數線來看,川大的學碩分數線波動較大,19年學碩分數線為350,但20年則為382,甚至超過了專碩的分數線,從以往的真題和分數線來看,川大的分數線的劃分和老師批改的下手程度有關,有的時候題目難,但老師給分比較寬鬆,就會導致分數線飆升,有的時候題目難,但老師給分比較嚴格,那麼分數線就會相應降低,因此存在很強的不確定性,不過要想進入複試還是要將分數線穩定在370左右。學碩的難度每一年都還是比較大,但是沒有出現明顯的難度提高的現象,只是每一年的考察重點會有一些不同,有的時候是研究方法、有的時候是出版內容。有的時候是廣告內容,但是一直以來符號學都是學碩的考察重點,這種情況也就導致考生備考期間應該儘量的做到全覆蓋,才能在考場上得心應手。專碩的分數線一直比較穩定在370-380之間,並且專碩招生人數近三年持續擴大,推免也經常出現人數不夠的情況,這樣就給了統招考生更多的機會。專碩在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察的同時會側重考察學生的傳播應用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川大的真題中總是會出現新聞app設計、全媒體傳播方案、媒體品牌等方面的真題。從專碩的考題來看,局限於書本上的內容,是一定考不出高分的,而且考察的內容大部分都很貼合當下的熱點,需要考生對熱點保持時刻的敏銳性。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符號學與傳播學研究中心主任,受聘於倫敦大學的終身資深教授,中國符號學的奠基鼻祖,趙老師只開設研究生的符號學和敘述學課程。老師非常平易近人,他的學生們對他的評價都是上課生動有趣、不擺大師的架子,著作和論文眾多,可謂是真正的德高望重。趙老師的國際學術背景,使他的思維和教學方式都非常國際化,完全不僵化刻板。對符號學感興趣的同學,如果能做趙老師的弟子,一定受益終身。而哪怕不能成為他的學生,只要你主動,都完全可以和老師近距離交流,因為老師實在是太平和親切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新聞傳播教育改革中國專家組成員、美國康奈爾大學亞洲研究系訪問學者、中國傳播學研究會副理事長……這些官方頭銜是不是已經金光閃閃到睜不開眼了?蔣老師也是一位具有深厚國際學術背景的老師,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聞編輯、傳媒與文化、文化產業、符號學。是官方指定用書《網絡新聞編輯學》的作者。2017年真題中對新聞編輯的考察比重較大,出題也越來越注重新聞傳播與時代文化和熱點的結合,所以,大家在備考時,要多關注這方面,老師的論文要多看看。另外,蔣老師氣質超好,特別優雅!算得上是女神老師啦!中國「2009文化產業年度人物」,全國十佳百優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之一,中國新聞獎評委,長江韜奮獎評委,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委……蔡老師也是頭銜眾多的學術大牛,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聞傳播、文化產業。蔡老師最大的特色,是他更注重實戰,自創「建設學派」,因此如果你希望在讀研時有更多的實踐機會,蔡老師一定能給予你很好的指導。蔡老師也是往年複試必出席的老師之一,所以即使你不報考做他的弟子,平時也一定要多多關注老師的動態,做好萬全準備。川大新聞系系主任,研究方向是新聞業務、媒介文化、新聞社會學、新媒體。參考書目中《新聞採寫教程》的作者。有意報考新聞學的寶寶們需要多多關注操老師,初試題的新聞理論和業務部分老師出的題佔比很大,絕對是一位有話語權的老師。薄荷複試面試時和操老師交流過問題,老師非常親和,嚴肅卻又不刻板,說話輕聲細語。另外,操慧老師特別喜歡實踐能力強的學生,如果你在新聞實習或實踐方面有不錯的履歷,可以考慮報考做老師的弟子,初試備考時要多看看老師的論文,新媒體這方面也要多關注下。四川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是新聞學理論、廣播電視理論、電視文化、電視批評理論。參考書目中《廣播電視學導論》的作者。因此如果你要報考廣播電視學,歐陽老師就不得不多多關注。2017年專碩真題中,廣電的題有20分。如果你報考專碩,那麼即使你不想考廣電,由於專碩不分方向,你在平時備考時也依舊要認真學習這一部分。之前在廈門大學任教,18年轉來川大,主要的研究方向為中國傳播史和傳播觀念研究。之前川大在新聞史的考察是存在著逐年降低的一個趨勢,但是朱至剛老師來了之後,從19年的考題來看,新聞史成為了考察的重點內容,在以後的考試當中的佔比或許會越來越大,難度也會相應的提高,因此不管是專碩還是學碩都應該加強對新聞史的學習和重視程度。之所以不根據專業來細分參考書目,是因為川大新傳考研的獨特點——非常廣泛,基本上不論你考哪個專業,不論你是學碩還是專碩,試卷題目的覆蓋範圍極廣,並不存在如果你考廣告學,就不需要看廣電、編輯出版方面的內容的情況。所以我是按照傳播學理論業務、新聞學理論業務、新聞史三個指標來劃分的書目,大家完全不必糾結專業細分,因為糾結也沒用噠,反正都要看的。另外,本書單列出的只是最基礎的參考書目,大家還需要閱讀大量的論文和解析來深入學習理論與事件。從專碩來看。題量變化不大。從題目的內容的來看,名詞解釋仍然維持了19年的風格,會考察基礎內容,同時以1-2個難度較大的名詞解釋拉開差距,如「支票簿新聞」是黃順銘老師2003年在當代傳播上的論文。簡答題和論述題主要關注三個點:一個是基礎理論,如簡述「後真相時代「;一個是與新聞生產相關的內容,如可視化在新聞生產中的應用及特徵;一個是與新聞傳播相關的內容,如媒體品牌、新聞產品、全媒體傳播方案。提問的方式比較簡潔,需要學生增強對特定詞語的理解能力,明白老師出題意圖。彈幕最早是軍事用語,後來被用於ACG文化並進行推廣,最早是在日本NICONICO網站上得到應用,其網站上的播放器評論功能與彈幕射擊遊戲相似。中國知名彈幕網站視頻主要是ACFUN、BILIBILI。之後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都開始支持彈幕評論設置。以下,筆者將從受眾角度分析彈幕的傳播效果。
一、認知層面:提供背景,加深理解
彈幕評論充當了一個作品背景解釋的重要作用,在觀看視頻時,用戶可能難以理解視頻本身內容,某些彈幕則提供內容解釋作用,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內容情節,方便觀看。當然,對某些概念的解釋還需要多查閱資料,彈幕評論也有可能因為評論者自身能力或其他原因而誤導用戶。
二、價值觀層面:影響心理,塑造共識
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用戶對於某一情節可能產生不同的見解與看法,觀看彈幕可能強化我們以往的心理認知,也可能會改變觀者的態度。如果彈幕內容很大程度上與觀者想法一致,則可能達成心理上的共識。一些亞文化群體也會在彈幕中尋求認同,但某些過激言論也會影響到觀者價值觀,需要警惕。
三、行為層面:行為激發與誘使
彈幕瀏覽也會帶動觀者的參與,比如「彈幕護體」或者定位時間地點,很有可能也會帶動觀者情緒,推動其加入到彈幕隊伍中去,解構作品本身並提出自身觀點,彈幕評論區成為巴赫金筆下的狂歡廣場。不過,意見不同派的人也會通過彈幕進行攻擊和謾罵,破壞觀看體驗。
作為目前代表性的網絡文化形式,彈幕通過視頻引起的視覺衝擊效果以及它的吐槽功能都讓參與的網民置身於一種狂歡之中,這種狂歡推動彈幕的應用場域不斷擴大,內涵逐漸豐富。當然,需要辯證性地去看待其帶來的影響,畢竟言論自由的背後還有無法觸及的陰影地帶。
媒介專業主義是指媒介從業人員所遵循的一套原則,它從新聞專業主義發展而來,成為媒介從業者所普遍認可的一套媒介理念。媒介專業主義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新聞傳媒的社會功能、新聞從業者的使命和社會責任、新聞從業者的行為準則。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全媒體時代到來,時代對新聞記者的媒介專業主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將具體闡述全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媒介專業主義新要求。
一、全媒體環境的特徵
(一)專業傳播者與社會傳播者並存
網際網路打破了傳者與受眾的界限,在全媒體的環境中,傳播權力下放,專業傳播者與社會傳播者並存。根據CNNIC第41次《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51.7%)4.1個百分點,每一個網民都是信息發送的節點,眾多的自媒體組織更是融合了廣大網民的力量在眾多抗爭性事件中進行表達。
(二)信息傳播即時化
傳統的大眾傳播媒體的信息傳播,往往要經過採集、加工等一系列過程以後才能為人們所知,而在全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具有即時性,且信息發布的門檻較低,使得大量未經核實的、人工編造的信息可以迅速傳播,而大眾傳播媒體的滯後性,往往導致官方信息缺位。
(三)傳播方式多樣化
傳統的新聞傳播往往控制在大眾傳播媒體手中,而在全媒體環境下,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等傳播方式融合在一起,尤其是人際傳播與群體傳播的活躍使得信息的流通量增多,流通速度加快。
(四)傳播內容的碎片化 、海量性
微博、微信、微拍等微內容傳播方式的迅速興起,滿足了網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但是微內容的傳播使得傳統的巨內容的優勢被解構,相對於巨內容信息的完善性、多樣性,微內容往往只能闡述事件的一個角度,大量的留白,為信息的解讀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二、媒介專業主義新要求
(一)操作層面:業務操作保證專業性
1.多方信源核查
全媒體環境帶來海量的信息內容,藉助微博、微信、商業網站等眾多媒體平臺獲取信源成為媒體內容生產的必要環節。然而,信源的海量性與內容傳播速度構成矛盾,網際網路消解了時間,媒體放棄對信源的核查將導致虛假信息泛濫。如2017年,山東媒體報導的一則15歲神童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的消息被人民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在網上轉發,事後該報導被證明是一則假新聞。
2.深化內容報導
在全媒體環境下,眾多自媒體、個體網民從事內容生產和轉發,媒介的專業職能看似被瓦解。但這樣一個全民皆媒的時代卻也給了專業媒體一個發展契機。隨著媒體轉型升級的推進,深度內容將會成為全媒體語境下的優質產品,成為媒體的競爭力所在。「紐約客」新媒體上點擊率最高的是一篇長達2.5萬字的內容,其中包涵信息與信息的關係,信息內容與人的關係,體現了專業媒體在全媒體環境下的深度內容優勢。
(二)理論層面:堅守媒介倫理和原則
1.堅守客觀真實性原則
媒介專業主義認為,媒體是社會的公器,應該為社會和公眾服務,堅持公平、公眾、客觀、真實的原則。同樣,在全媒體環境下,專業媒體更應該以客觀真實性原則為準繩。真實性不僅要求信源真實、表述真實,能真實還原報導內容的情況,更要求媒體在長時間的實踐中還原客觀現實。客觀性則要求專業媒體堅持不偏不倚的態度,給予多方發聲的權利,客觀中立。在2018年引發輿論關注的「湯蘭蘭」事件中,澎湃新聞的一篇報導《十年前,她以性侵等罪名將全家送進了監獄,然後消失了》就嚴重缺乏湯蘭蘭本人的陳述,通篇以母親的講述為主,缺乏客觀真實性。
2.充當公民新聞的協調者
專業媒體與社會傳播者共生成了全媒體環境的一個典型特徵,此時,專業媒體的專業性不僅要體現在組織的權威性和內容的專業生產上,同時也應該體現在協調公民新聞與專業新聞這一層面上,從而充當專業主義的標杆。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具有傳統媒體背景的「梨視頻」客戶端,該平臺利用用戶生產內容,激活用戶活力,由專業人員進行內容把關,實現了UGC與PGC的結合。
全媒體環境下裂變的傳播環境帶來了媒介專業主義的危機,但從反面看,也帶來了媒介專業主義再度崛起的契機。專業媒體組織想重新佔領高地,充當內容生產的專業標杆就離不開對媒介專業主義的遵循,同時更要力求在新環境下拓展媒介專業主義。
媒介專業主義在近年來多次被提及,原因是網際網路帶來了傳播環境的變化,專業媒體的權威性受到挑戰。因而,在備考時要尤其注意對媒介專業主義、新聞專業主義的複習。答本題時,要根據提幹來回答,首先回答全媒體環境的特徵,此處可回憶網際網路的特徵、新媒體的特徵等。其次是分析全媒體環境下,媒體專業主義對新聞記者的新要求。
川大考察到的這些相關的知識,咱們全程班課程都是有涉及到的哈~如果大家有什麼關於川大備考的問題,可以留言給我喲,我會在24小時內回復大家。目標有價值,生活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