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報恩 他苦尋瀏陽恩人45年

2020-12-09 騰訊網

寧鄉市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劉石江 通訊員 賀文兵 陳偉民)「張娭瞬,45年了,我一直沒有忘記您對我的恩情,今天終於找到您了……」近日,寧鄉返鄉農民工黨員創業協會會長周運良一走進瀏陽市小河鄉潭灣村安全組吳宗餘家的堂屋,看著掛在牆上的張芝蘭老人遺像時,足足端詳了1分多鐘後,哽咽著說:「是她,是她,當年幫我的就是她……」

周運良(左三)在陳芳鴻兒子家前和陳傳善夫婦(右二、左二)以及熱心幫忙尋人的溫翠萍(左一)、羅來輝(右一)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家境貧寒,12歲到瀏陽學篾匠

1963年,周運良出生於寧鄉縣龍鳳山鄉挹華村一農家。「我是老大,下面還有3個弟弟,加上爺爺奶奶和父母,一家八個人吃飯,家裡窮得揭不開鍋。」為了讓大兒子學門手藝好養家,1975年7月,周運良的父親決定要小學剛畢業的兒子拜鄰村一個篾匠為師學做篾貨。

「我當時才滿12歲,學習成績也好,心裡只想繼續上學,但看到家裡那麼窮,只好答應父親的要求。」就這樣,12歲的周運良背著行囊跟著師傳來到了瀏陽的小河鄉潭灣村。「到了潭灣村後,師傅把我交給了一個50多歲的劉姓篾匠,當時師傅對我說,劉師傅手藝好,跟著他學有出息。」

剛開始幾個月,周運良每天幹的是幫劉師傅砍竹子、扛竹子等苦力活。4個月後,劉師傅才開始教他一些篾匠的基本手藝。轉眼間,周運良跟著劉師傅學了7個多月,聰明的他,可以單獨編織一些簡單的竹製品了。

「大約8個月的時候,在一次編織篾貨時和劉師傳發生了頂撞,被劉師傅打了一頓,我一氣之下就跑到了離劉師傳家不遠的張芝蘭家。」周運良跑到張芝蘭家後,當年40多歲的她,看到骨瘦如柴的周運良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時直抹眼淚,於是安排周運良在自己家住下,並吩咐比周運良小3歲的兒子吳宗餘陪著他玩。

「因為我在劉師傅家學篾匠時,一有空就跑到張芝蘭家找她兒子玩,被打後我就想到往她家跑。」因為劉師傅明確表示不帶他做徒弟了,周運良在張芝蘭家一住就是一個多月。

在張芝蘭家的1個多月時間裡,周運良白天幫著幹農活,晚上就和吳宗餘睡一張床。期間,鄰村的男子陳芳鴻隔三差五來串門,給兩個小男孩講述各種故事。「在張芝蘭家是我童年過得最快樂、最開心的1個多月。」周運良回憶。

「張芝蘭和陳芳鴻多次對我講,只有上學才會有出息,並要我回家好好上學。」我說我肯定想回家上學,但我身上沒有錢,回不去。張芝蘭和陳芳鴻就說我們會幫你想辦法。

對兩人「想辦法」一說,周運良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那個年代,每家都是吃了上餐愁下餐。「但讓我沒想到的是,一天,張芝蘭把我叫到房裡,神神秘秘地將一個包了五六層的布包在我面前一層層打開,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捆花花綠綠的錢和糧票,錢幣都是毛票,糧票也是一兩二兩的。」

從沒見過那麼多錢和糧票的周運良驚呆了。「這裡一共有40塊錢和60斤全國糧票,錢是我給你的,糧票是陳芳鴻給你的,你拿回去交給你父母,讓他們送你上學……」沒等張芝蘭說完,周運良跪在張芝蘭面前嚎啕大哭,並一個勁地叩頭致謝。

第二天,張芝蘭幫周運良收拾好行囊,帶著兒子吳宗餘將周運良送出村口……

重返校園,命運就此被改變

回到家後,周運良將錢和糧票交給父母時挨了一頓打,「因為父母以為錢和糧票是我在外面學手藝時偷來的,解釋了半天父母才將信將疑。」周運良在張芝蘭家當著眾人回憶這一幕時,又痛哭了一場。

回到家的周運良又背起書包繼續上學。高中畢業後,周運良報名參軍。「去部隊的當天,父母叮囑我在部隊好好幹,等有出息了,一定要回瀏陽感恩。」

當兵第二年,周運良當上了班長,第三年參加軍校招生考試差3分落榜,第四年,周運良入了黨,第五年,周運良退伍返鄉。

「1987年,我進入湘運零擔車隊做臨時工,後來在寧鄉縣城老汽車站附近擺攤賣水果。」周運良告訴記者,擺攤賣水果搞了一兩年,因為生意不好做,他就跑到廣州賣水果。幾年艱辛打拼,掙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隨後,周運良回到寧鄉縣城開了一家超市。

2009年,周運良在寧鄉縣民政局註冊創辦了寧鄉返鄉農民工黨員創業協會。「協會88名會員來自寧鄉各鄉鎮,全都是農民黨員,都是在外打拼賺了點錢後返鄉創業的。」

「鄉裡有句話叫『親幫親鄰幫鄰,互幫互助不會窮』,我成立協會的初衷就是想幫助更多的貧困人群富起來,因為窮的滋味對我來說刻骨銘心。」周運良說。

至今,寧鄉返鄉農民工黨員創業協會的80多名會員各自創辦的公司和企業,11年來安排了3000多名貧困農民就業,並扶持了50多名農民創業。

「到部隊後,我就想要寫信給幫助過我的兩位恩人報喜,但當時離開瀏陽時沒留下張芝蘭家的地址,只好作罷。」周運良告訴記者,退伍回來後先後兩次坐車去瀏陽尋找,但當時年紀太小,兒時記憶已模糊,無從找起。

從廣州回到寧鄉經過打拼事業有成後,周運良又先後三次開車前往瀏陽尋找,但每次無功而返。

2017年3月,擔任寧鄉縣人民陪審員的周運良來到長沙參加省檢察院舉辦的人民陪審員培訓班,正是在這次培訓班上,周運良認識了一起參加培訓的瀏陽葛家鎮的幹部溫翠萍,並拜託其尋找。

「他當時給我提供的信息點有3個,即『小河』『黃坪』『張國蘭和陳方紅』。」11月10日,溫翠萍告訴記者說。結束培訓後,在葛家鎮政府工作的溫翠萍通過多種渠道打聽「張國蘭、陳方紅」的下落,一無所獲。

周運良態度堅決,說老人即使不在了,他們還有兒女,找到兩位恩人是自己幾十年來的一塊心病。轉眼到了今年10月底,周運良再一次開車來到瀏陽,並再一次拜託溫翠萍尋找。見周運良尋人感恩心切,溫翠萍回答周運良一定幫他找到他要找的人。

「經過多方打聽,得知小河鄉有個叫『黃坪』的地方,因此我推測周運良苦苦尋找的人應該是小河鄉的人。」為此,溫翠萍專門跑到小河鄉,通過派出所、民政辦查找有沒有叫「張國蘭」和「陳方紅」的老人,並去小河鄉衛生院查詢近10年來有無這兩位老人住院的記錄,結果失望而歸。

眾人接力,45年前的恩人被找到

「我曾在小河鄉政府工作了11個月,和田心村黨總支書記羅來輝是好朋友,於是,我就將周運良提供的幾個尋人的信息點告訴了他,拜託他發動大家尋人。」現任葛家鎮婦聯主席的溫翠萍說。

羅來輝發動本村群眾尋找無果後,於11月9日將尋人信息發給本鄉的潭灣村和新河村的村黨總支書記,隨後,兩個村黨總支書記在各自村的工作微信群裡發布尋人信息,隨後,該信息被迅速擴散。

這一次,尋人出現了轉機。「我外公叫陳芳鴻,和周運良要找的『陳方紅』音同字不同,是不是我外公呢。」看到尋人信息的新河村村幹部杜桂平在微信群裡回覆說。隨後,杜桂平騎摩車趕到舅舅陳傳善家。

杜桂平將情況跟81歲的舅舅一說,陳傳善老人馬上說:「有這回事,你外公在世時多次提到過當年送給一個寧鄉小篾匠60斤糧票的事,每次提到他時,都會說,『但願寧鄉小篾匠有點出息才好……』」陳傳善老人同時告訴杜桂平,給寧鄉小篾匠40塊錢的人不叫張國蘭,叫張芝蘭,是隔壁潭灣村的。

原來,45年的時光流逝,周運良當時才13歲,記憶早已模糊,加之當時只是聽人叫兩人的名字,但並不知道兩位恩人的名字具體是哪幾個字。

溫翠萍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趕到小河鄉確定,並找到張芝蘭的兒子吳宗餘。「那個寧鄉伢子我記得他,在我家住過,當年我10歲,我母親要我喊他良哥哥,我和他睡一張床,我母親在世時每年都會多次提起他……」

鬥轉星移幾十年。這一邊,當年的寧鄉小篾匠一直沒有放棄對兩位恩人的尋找;另一邊,兩位心善的瀏陽人一直在牽掛著那個可憐的寧鄉小篾匠……

10日一早,溫翠萍將這一喜訊打電話告訴了周運良,並告知他兩位老人已去世多年。有了兩位恩人的消息,卻是陰陽相隔,周運良在電話那頭失聲痛哭。

10日下午,周運良再一次來到小河鄉,和溫翠萍、羅來輝、杜桂平等熱心人一起,先後來到張芝蘭和陳芳鴻的兒子家感恩還情……當進入張芝蘭老人兒子吳宗餘家時,在家等候的吳宗餘和周運良緊緊地抱在一起,兒時短暫相伴的兩人,雖然再次相見已不是當時的少年,但兩位中年漢子仍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

在陳芳鴻兒子陳傳善家,老人拉著周運良坐在一起問長問短,並幽默地說:「我父親當年幫過的小篾匠如今事業有成,也算是我父親積了德……」隨後,周運良分別向兩位恩人的遺像敬獻菊花以示感恩,併到兩位老人的墓前跪拜叩謝。

「這個錢我不能收,當年那40塊錢是我母親送給你的,如果她還在世,也不會收的,因為她在世時經常教育我人要多做好事,莫求回報。」離開時,周運良給張芝蘭老人的兒子吳宗餘送上一疊現金還情,被吳宗餘婉言謝絕。同樣,陳芳鴻兒子陳傳善老人面對周運良送來的「感恩金」也是堅決拒收……

來源:今日寧鄉

編輯:卿雪

【來源:今日寧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醴陵來函,感謝瀏陽救命恩人
    他告訴記者,這其實都是舉手之勞。 記者鄒潤春    13日上午,集裡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收到一封發自醴陵市的感謝函,轄區退伍老兵謝維新在醴陵勇救落水女子的義舉,才得以被大家所知。今年10月4日,在醴陵淥水河釣魚的謝維新,目擊了一名女子從大橋上墜落河中,為了營救女子,他立即跳入六米多深的河水中,憑藉自己良好的水性,將女子救上了岸。
  • 被救小狐狸7年後再見恩人,場面一度失控原來動物也懂得報恩啊
    被救小狐狸7年後再見恩人,場面一度失控原來動物也懂得報恩啊 2020-12-09
  • 鱷魚媽媽要報恩,它能找到救命恩人嗎?
    鱷魚媽媽要報恩,它能找到救命恩人嗎?11:28 來源:寶媽早知道 原標題:鱷魚媽媽要報恩
  • 女子借下80元救命錢 苦尋恩人51年萬元謝恩
    一封信慷慨解囊1965年,尹興珍的父親生病,一籌莫展之下,她向成聖金寫信求助,成聖金給她寄去了80元錢,這相當於他一年多的補貼。51年銘記恩情後來,尹興珍與成聖金失去了聯繫。她一直記著借錢的事,多方找尋成聖金。「必須要快點找到,萬一我或者他去世了,就不能親口說謝謝。」
  • 池州落難小夥17年後成廚師 找到恩人做彎丁魚報恩
    闊別17年後,池州小夥王光信的報恩心願終於實現。王光信說,17年前,他離家落難時,被一對漁民夫婦幫助過,吃過他這輩子覺得最好吃的一頓飯。幾天前,王光信終於找到恩人,並為他們做了一大桌菜……  落難時遇好心人  家住池州九華山下的王光信,從小家境貧寒。17年前的夏天,因為繳不起學費,年僅12歲的他與母親鬧矛盾後離家出走。
  • 她重生八零農村,成前世恩人媳婦,報恩致富兩不誤!八零+七零文
    她重生八零農村,成前世恩人媳婦,報恩致富兩不誤!八零+七零文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包桑想讀書,這裡只推薦好看、新奇、有趣的小說!小說迷們是不是又鬧書荒了?沒有關係,往下滑,這幾部小說肯定讓你看個飽!第1本:《美食辣媳:重生八零甜蜜蜜》——作者:魚程程簡介:她因不能生育被夫家從天台上推下樓,重生到八十年代農村,成了前世救命恩人新婚媳婦。城裡套路深,農村路也滑,她鬥渣虐極品,報恩發家致富兩不誤!精彩文摘:她重生八零農村,成前世恩人媳婦,報恩致富兩不誤!
  • 素食護生:靈龜報恩 16年後海難中救恩人後代
    為了擔心有人又把它抓來殺,於是就在烏龜的甲殼上刻寫了「遇緣號放生」這五個字,等於是請求後來的人都慈悲、高抬貴手,放它自由重生,不要隨便殺害它。寫好之後,他們就把烏龜放生了,好多人在海邊看到這隻大烏龜載浮載沉,向林先生再三磕頭致謝。大家看了都很受到靈性的感動。於是就彼此約好,以後遇到這種大烏龜,就不捕、不殺、不食。這「三不食」的口號,到今天還留在他們的鄰裡中。
  • 【隴風-2020】鍥而不捨 31年苦尋只為找「他」
    【隴風-2020】鍥而不捨 31年苦尋只為找「他」 2020-12-24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星雲大師講述的報恩小故事,值得分享
    星雲大師現身說法,向世人分享了自己所經歷的3個報恩小故事,值得一讀。  第一個小故事,是星雲大師報答別人40年前的恩情的。  40年前,王如璋女士主動幫助星雲大師,為他挨家挨戶推銷不下1000份《人生雜誌》及《玉琳國師》。當年佛教處境艱難,還不發達,此舉十分難得。
  • 苦尋半年,終於找到你……
    苦尋半年,終於找到你…… 2020-12-17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安家:老謝已經精神出軌,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倪芳芳過於依賴老謝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老謝出軌了,最起碼是精神出軌,公司沒有人知道他有個肥老婆跟研究生兒子,他對外說的都是小寶是他兒子,別人都以為他只有一個年輕的老婆,這是為什麼?報恩?為什麼不能讓人知道親生兒子? 他虧欠孫?我覺得不虧欠,只有感恩吧。孫不是因為他死,是因為那老闆死的。 這種救命之恩,養育他老婆跟孩子這麼久,還給人房子付了尾款。
  • 小小的善心改變他的一生 一飯之恩銘記13年終圓夢:一定要找到他
    張春平說,去南昌是為了尋找自己失散12年的好兄弟,而這個「好兄弟」不是一般的玩伴,而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只是每當說起回南昌,章春平的妻子王娟(化名)卻很不滿,因為工作繁忙,經濟方面也剛剛穩定,家裡家外都離不開自己的丈夫。
  • 韓劇《九尾狐傳》:報恩這個梗,害了這個劇裡所有人
    就拿李硯來說,如果不是當初他下山到了人類的村落裡,他也不會法力全失,也不會被村民圍捕。 是前世公主救了他,避免了他被獵捕。 心懷鬼胎的養蛇人對此預謀已久,他出手治好了李郎,出於狐狸報恩的規定,李郎和養蛇人訂立了契約。 600年中,李郎為了完成養蛇人復活螭的任務,放棄了良知,疲於奔命。
  • 一女子救了三個乞丐,乞丐成億萬富翁後,花了20年找到她報恩
    一女子救了三個乞丐,乞丐成億萬富翁後,花了20年找到她報恩 何榮峰從小就深受著母親的影響,尤其是知恩圖報這個道理。於是他就一直把這句話銘記在心底,主要是給予過他幫助的人,他一直都會把他們的的好都記著,打從心底對他們懷有十分感恩的心。並且他花了足足有二十年去尋找幫助過他的一位恩人。
  • 男子身無分文返鄉沿途獲助 19年後逐一答謝(圖)
    19年後,他千裡迢迢,逐個尋到當年這一路上的恩人,登門致謝,並數倍償還欠款。  知恩圖報的楊宏高,得到一片點讚聲,成為全國網友關注的對象。昨天,我們與多名熟悉楊宏高經歷的人取得聯繫,為你還原由落魄礦工奮鬥為法官的楊宏高。大夥說,19年前的這段受恩經歷,激勵並改寫了他的一生。
  • 重生軍嫂:她重生七零報恩,治好昏迷在床的恩人,成了他的妻子
    重生軍嫂:她重生七零報恩,治好昏迷在床的恩人,成了他的妻子!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點進百家號「娛的鮮事",這裡是每天分享精彩小說的寶地,小編最近迷上古言情小說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重生軍嫂,其中第一本《重生嬌妻:小神醫,有點甜》她重生七零報恩,治好昏迷在床的恩人,成了他的妻子!
  • 汶川地震時,獲救的22歲少女嫁給了救命恩人,現在怎麼樣了?
    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古代流傳著很多報恩的故事。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答報,大部分人回報的都是財富或權力。而在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中,22歲的女孩為了報恩以身相許,向我們展示了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
  • 王光晉:以誠信報恩情 用真心繫故鄉
    10年前,王光晉受同村殘疾人士王輝助學之恩,圓了他即將破碎的大學夢;10年後,他返鄉報恩,積極響應家鄉招生引資政策,捐款捐物30餘萬元用於家鄉舊路改造、捐助學子、慰問孤老,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瑤,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愛的傳承與延續。(中國文明網)  王光晉早年因為家境貧寒,差點與大學校門失之交臂,好在有同村好心人王輝傾情相助,他才得以圓夢大學。
  • 踏板效應:人嘴兩張皮,劉邦殺恩人、賞仇人背後的心理動機
    當年項羽手下悍將季布追殺劉邦最為積極,讓他吃了不少苦頭,劉邦對此深恨不已。坐定江山後的劉邦立即懸賞緝拿季布。季布在淄陽一帶的好友周家躲了起來。周家為了幫助季布,將他化裝成奴僕的身份賣給了魯地的朱家。朱家素以俠義聞名,又與周家關係不錯,便收留了季布並設法幫其脫難。朱家的人來到洛陽,聯繫上同樣有義氣之稱的夏侯嬰,毫不隱瞞的告訴了他關於季布的近況,並希望能為之求情。夏侯嬰感到十分為難。朱家知道此事棘手,於是說道:「當臣下的本應各為其主,才算得上盡忠。季布從前是楚將,理應為項羽效力。
  • 《安家》為救小寶賣親兒子婚房,老油條自稱報恩,卻為出軌找藉口
    正是因為如此,觀眾才發現,原來老油條真正的妻子名叫蔡紅花,兩人共同育有一個已經成年的孩子,至於倪芳芳和小寶,其實是老油條救命恩人「孫正明」的妻兒,按照這個劇情走勢來分析,「孫正明」大概率是為了救老油條而失去了生命,而老油條為了報恩,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照顧其妻兒直至如今,而這樣的劇情也完全說明了老油條和倪芳芳之間為何有陌生的距離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