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020 年國考申論題目,腦海裡的第一反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命題組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出這麼一套真題,恰恰是說明命題組人員學習到位,領悟深刻。
黨的十九大,明確了咱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一宏偉的目標,是一幅美好的藍圖,像是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指引著各級領導幹部為之而努力。600萬機關幹部,這是實踐這一目標的關鍵群體。此外,還有數以百萬講的事業單位幹部,數以千萬計的公立醫院醫生,數以千萬計的公立學校教職工,數以千萬計的國企職工,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群體。
但如此宏偉的目標,要細分到每一個人身上。一國之君,為14億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而考慮。封疆大吏,為所在疆域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再具體到每個人,要將這個目標落實到自己的職責中。比如,某人社局辦公室一名負責收發文的幹部A,主要工作是處理該人社局對內對外的公文,跟這個宏偉目標又有何聯繫呢?其實不然!人社局與老百姓聯繫最為緊密的,主要是關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政策,假如某個市民因為沒辦理好工傷保險,進而向人社局投訴。A的辦公效率就直接關係著這個市民的幸福,A加快進度辦理公文,第一時間呈批給領導,就短視在領導出差、休假時也不等著領導回來批閱文件,而是通過電話、微信請示領導,並第一時間轉辦給業務科室,那這個市民就能在最快時間內拿到補助金。倘若A辦事效率低、沒有責任心,領導出差休假也不電話、微信請示,而是等領導回來再辦理呈批,那很可能十天半個月都沒交辦給業務科室。這就是A踐行初心、使命的具體體現。
回到2020年國考申論。公務員考試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黨政機關招錄到優秀且合適的人才。命題組的初心,就是通過設計一套題目,能夠使優秀人才在考試中脫穎而出。行測,這種客觀題目,踐行了這個出行和使命。面試,通過機關單位領導來擔任面試官,直接當面考查,也踐行了這個初心和使命。而申論,卻在歷經多年考試中,被眾多考生驚呼為神論、玄學!典型的背離了這個「初心和使命」。
再回到大綱。「申論是側重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主要考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貫徹執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而目前的申論考試,出現了眾多奇怪的現象。認真複習申論,還不如自己第一次裸考時分數高;自己認認真真寫,還不如別人字寫得好看的分數高;自己把答案組織的有條理有邏輯,還不如別人抄材料考得分數高;參加國考申論得70分,但參加江蘇省考得50分;參加廣東省考80分,跑到湖北考試只能60分。
我們再來看看申論的初心,就是考試廣大考生是否具體從事機關工作基本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什麼。是領悟上級意圖——指導上級出臺一項政策的初心(防止「政策出不了中南海」、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領悟領導意圖——指導領導做一項工作的初心(知道領導部署一項工作的原因、背景、出發點、關鍵點、落腳點,以及具體的工作舉措)、領悟群眾意圖——知道群眾希望政府做什麼解決什麼(了解群眾訴求進而更好服務群眾)。因此,作為一名公務員,就是需要把上級政策吃透、做好上傳下達,確保中央的各項大政方針能夠到基層落地開花。
基於此,申論材料中所出現的大部分材料,都是來源於此。比如,幾乎每一篇申論真題,都會有領導人的講話、有中央報告的要求。別小看這裡,這就奠定了整篇申論的基調和主題,更是奠定了大作文的基調。再回到小題,無論是歸納概括、綜合分析、對策情況、公文寫作,都是完完全全來自於政府機關的工作實際。舉個關於調研報告的例子,不管是在國考、還是在省考,都多次考過調研報告的題目。很多人在答題過程中,只寫了怎麼做,把材料中有的東西進行了概括,然後就形成了答案。在機關工作中,這是錯誤的!正確的調研報告,是有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介紹調研的基本情況,第二個部分就是介紹調研地區的主要做法或存在問題。第三個部分就是對所在地區單位的意見建議。
2020年國考申論,真心是出得好。出得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既要知道命題者的初心,更要知道申論考試的初心!這有如此,才能掌握考試真諦,才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才能取得申論高分!
通過今年國考申論,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很有可能成為接下來幾年內國考、省考命題風向標,申論將更加注重符合機關實際工作的題目。取消考察大作文將在接下來的省考、國考中繼續測試這種形式。
二、在接下來的申論備考中,請大家務必回歸申論本質和初心,回到申論題型中來,將申論與機關工作結合起來,通過機關工作來更好地理解與領悟申論考試。
三、建議大家把申論做實做細,把題型進行細分,比如歸納概括、綜合分析、對策建議、公文寫作、大作文,然後繼續進行細分,掌握每一種題型的要點。
四、這次取消大作文,並不意味著不用複習大作文,反而要鞏固。以不變應萬變,以萬全準備來備考,以防命題者出其不意。比如,今後重點考了對策建議題,而這種題型已經五六年沒有出現出過。
材料來源於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