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為討好美國,臺灣地區開放「萊豬」進口進入倒計時。
明年元旦 「萊豬」進「口」臺灣幾成定局
12月24日下午,臺灣立法機構表決通過共九項「行政命令」,其中依據規定,臺灣將允許從美國進口肌肉、內臟內殘留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豬肉,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謂的「萊豬」。
瘦肉精是公認的有毒物質,生豬如果食用這類物質,其內臟會吸收大部分萊克多巴胺。因此只要進口「萊豬」,臺灣民眾難有食品安全可言。
據悉該「行政令」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臺媒報導,這表示明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成定局。
反對「萊豬」進口 臺灣反對聲此起彼伏
而在另一邊,反對「萊豬」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12月23日,國民黨與民間團體在臺立法機構外舉行「守護食安之夜」晚會,並夜宿街頭,抗議「萊豬」進口。
臺媒報導,擔心民眾抗議衝撞的臺立法機構,12月22日就在外部立起了拒馬圍欄,同時加強警方戒備。
12月24日,臺立法機構投票表決「萊豬」相關行政令,國民黨民意代表都身穿「反萊豬顧健康」字樣黑色T恤入場,並在臺下高舉「騙」字標語,幹擾民進黨民意代表發言。
眾所周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過去曾帶領群眾上街反「萊牛」,現在卻以提升和美國的關係、換取雙邊貿易協定為藉口,執意開放臺灣民眾消費量更大的豬肉。
對於這次「萊豬」進口闖關成功,身在臺灣的特約評論員賴嶽謙表示,臺灣民眾很憤怒也很無奈,未來會給民進黨教訓。
臺當局「真心」討好美國 將小芝麻吹成大西瓜
就在「萊豬」闖關同一天,島內媒體還傳出消息稱:美國要跟臺灣籤FTA(自貿協定),對此,賴教授也表示,這很明顯是魚目混珠、擾亂視聽。
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於強也指出:臺灣當局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FTA拿出來,蔡英文當局只是在不斷忽悠臺灣民眾。靠開放「萊豬」進口,換取「美臺經貿關係改善」,顯然是不可能的。
美瘋狂打「臺灣牌」 民進黨當局一錯再錯
臺灣地區在討好迎合的同時,美國方面也動作頻頻,大打「臺灣牌」。
當地時間12月21日,美國參眾議院通過了所謂「臺灣保證法」,鼓吹常態化對臺軍售,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擴展所謂「美臺關係」等。
隨後,島內親綠媒體還披露,美國會78名眾議員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施壓美政府將臺駐美機構更名為所謂「臺灣代表處」。
於強表示,當下中美關係備受考驗,使得美國大打「臺灣牌」的可能性增強。簡單說,就是讓臺灣拿出更多的利益來交換。
舉例來說,自2020年10月以來,美國已經賣給臺灣50多億美元武器。一旦美國的需求更多,臺灣方面就越加困難。再加上臺當局「自吹自擂」的一貫行為,今後打「臺灣牌」可能性依然很大。
另一方面,隨著美國大選結果形勢明朗化,民進黨當局押寶川普失敗;拜登當選後,民進黨當局又開始不斷跟拜登政府「裝熟」。對此,於強坦言,「押錯寶」只會是蔡英文政府的一個開始,美國從不會將吞下的利益再吐出來。下屆美國政府依舊會在利益方面索取更多,蔡英文政府也會為了自己的政治私利,不斷戕害臺灣民眾。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郝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