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張老師。
今天再說一個高考志願的故事。
說的是王濤和劉強,兩個人是同班同學,平時考試成績一直不分伯仲,高考後,兩個人成績都上了重點大學分數線,差距仍然在10分之內。
他們兩個的分數,要說也不錯,介於名牌大學和一般重點大學之間,如果運氣好,上名牌,運氣不好上一般的重點大學,考分一出來,志願見高低。
王濤是一個有主見的孩子,他在高三最後學期就訂閱了不少招生刊物,了解高校情況,熟悉志願填報的知識。
填報志願的時候,爸爸媽媽和老師都建議他報北京理工大學,或者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起初王濤也躍躍欲試,後來經過分析斷然決定報天津大學。
為什麼呢?
王濤自有他的道理,他說,以他的成績北京理工大學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只是有可能錄取,有一定危險,即便錄取了,專業也保不住,因為分數不是太佔優勢。
後來,他了解到天津大學不錯,網友對這所大學評價很高,還有天津大學的生物工程專業在全國高校中都很有名,而這個專業也是王濤的目標專業,於是他排除各種幹擾,毅然決然在第一志願欄填報了天津大學。
結果呢,王濤以高出天津大學投檔線10分錄取,專業是生物工程,一切皆大歡喜。
而劉強呢?
因為成績好,親戚朋友來提建議的人往來不絕,老師說,你可以報個名牌大學,最好是北京師範大學,爸爸媽媽卻要他填報中國人民大學,還有人建議他報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別人的建議多了,劉強就沒有了自己的主意,最後,他按照父母的意見第一志願報了中國人民大學。
結果呢,第一志願分數不夠投檔線,後面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都不夠,就差那個三兩分,結果滑檔了。
徵集志願的時候,他看看那些一本沒完成任務的高校都不太好,如果填報肯定能錄取,但是至少要虧20分以上,後來他放棄了徵集志願,只得痛苦地選擇復讀。
兩個同班同學,高考分數相差無幾,錄取結果天壤之別,劉強復讀,耽誤了一年時間不說,誰也不敢說來年就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學,他因為沒有自己的主見,耽誤的是自己的人生。
總結:高考填報志願,考生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往往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別人的意見可以參考,但是得化為自己的東西,不能讓其他人給帶偏了,包括父母。因為父母也大多對志願填報不熟悉,更說不上懂技巧,考生還是要有自己的主意。
既然是高考優秀生,智商差不到哪裡去,高考之後稍微花費點時間鑽研志願填報的知識,相信會給你一個很大的回報。
今天就說到這裡,謝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