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教育思潮【簡答】【論述】
1.終身教育的產生
終身教育思潮源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的英國,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法國,盛行於20世紀60年代的全世界。
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力推行和各國學者的積極提倡下,終身教育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得到發展,並逐步形成一種重要的教育發展和改革思潮。
代表人物是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其代表作是《終身教育引論》。
另外,終身教育思想方面還很有影響的作品有《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等。保羅·朗格朗被認為是終身教育思潮的奠基人。
2.終身教育思想發展的歷程
終身教育理論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確立後,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豐富和完善的過程。
第一,《學會生存》提出「每一個人必須終身不斷地學習」,並把終身教育確定為「學習化社會的基石」。
第二,《學會生存》又提出了「終身學習」的概念。「終身學習」著重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強調個人的持續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而,「終身學習」這一概念的提出,彌補了「終身教育」的不充分性,使終身教育理論的內涵進一步得到充實和改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主張教育必須圍繞以下四種基本學習加以安排。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書中認為終身教育應建立在上述四個支柱的基礎之上。終身教育思想衝破了傳統教育理論對教育的定義,擴大了人們對教育的研究視野,同時拓展和豐富了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實現了對傳統教育的超越和變革。
3.終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綜合終身教育的發展歷程,終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
第一,將教育貫穿於人的一生的各個階段。
第二,主張教育的社會整體性,即打破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間彼此隔離的狀態,把人生各個階段影響人的發展的各種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三,終身教育的目標在於實現更美好的生活。具體目標是培養新人、實現教育民主化。
第四,終身教育沒有固定的學習內容,強調人要「學會學習」。
第五,終身教育的實施原則是「使教育成為使人成功的履行生活職責的工具」。
4.終身教育思想的主要特點與影響
終身教育現狀現已成為一種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國際性教育思潮。其主要特點有:
其一,注重人的終身學習和教育的整體性;
其二,強調教育的民主化;
其三,凸顯國際性。
終身教育思潮自20世紀60年代興起以後在教育領域引起了深刻、廣泛的革命,並成為建立學習化社會的象徵。《終身教育引論》被譯為17種文字而廣泛流傳。世界上許多國家也將終身教育作為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重點。赫梅爾評價到「可以與哥白尼帶來的革命相媲美的終身教育概念的發展,是教育史上最驚人的事件之一。」
在實際生活中,無論年齡與性別,無論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都應該堅持學習,學會學習,不僅在學校中接受正規教育,也應該在社會中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促進學習化社會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