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百姓為什麼願意主動給八國聯軍送梯子?

2020-12-18 歷史之乾坤

1900年,英法等八國開展了對華的侵略戰爭,史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因為是舊曆庚子年,也稱庚子之戰。戰後,清政府被迫與八國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淪為了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在這場戰役中,作為大清統治下的順民,其行為卻是讓古今之人無法理解的!

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主要是在侵佔紫禁城之時,由於城牆的高大,無法長驅直入,為此,周旁的百姓居然主動的為八國聯軍遞上登牆的梯子,便於聯軍攀爬攻入城池,在民眾的幫助下,聯軍加快了對城池的攻略,最終攻入紫禁城,坐上了光緒皇帝的龍椅!慈禧攜光緒逃往西安。

伴隨八國聯軍侵華的同時,義和團運動也是如火如荼。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與旗幟,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民眾愛國運動。這場運動雖然沒能改變中國兩半社會的性質,但它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彰顯了中國人民抗擊帝國主義尋求民族獨立的訴求與精神。但隨著八國聯軍的侵略加劇與清王朝的背叛,在雙重鎮壓下,義和團運動失敗了!眾多的義和團成員被押上了斷頭臺,但民眾都是站在邊上圍觀,甚至於有些還在邊上竊笑,事不關己的態度表現的尤其明顯!

運動失敗後,聯軍侵入紫禁城,城內皇族及官員四處逃散,宮內寶物被洗劫一空!

相關焦點

  • 1900年:八國聯軍為什麼侵華?
    5月28日,英、法、德、奧、意、日、俄、美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軍達2000餘人。6月6日前後,八國聯合侵華政策相繼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國的戰爭爆發。
  • 鏡頭下真實的八國聯軍,圖3百姓借梯子給法軍,圖5跪在洋人腳前的賣...
    列強們也開始擔心,於是他們強烈要求朝廷派兵剿滅他們,因為慈禧憎恨洋人所以就想借義和拳(團)之力來打擊洋人,但最終釀成了「八國侵華」的悲劇。圖為洋人在槍決義和團拳民! 圖2:【老百姓遛鳥前來幫忙】八國聯軍往火車上裝運輜重,準備開往北京,一幫中國百姓在幫忙。照片中的老百姓還遛鳥前來觀看,一副事不關己的麻木表情。
  • 八國聯軍攻打京城老百姓在幹什麼?專家:興高採烈的幫洋人搬炮彈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帝國主義列強為了能夠進一步控制中國瓜分中國利益而發起的侵略戰爭,清政府面對這場戰爭幾乎是沒有做任何有效的抵抗,八國聯軍輕而易舉地攻佔了北京。
  • 八國聯軍侵華照片,為什麼照片中是九個人?
    在1900年時,我國更是同時被八個國家一些侵略,在歷史上稱作八國聯軍侵華。這八個國家分別是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日本、沙皇俄國、美國。在八國聯軍侵華中,最讓人深惡痛絕的就是火燒圓明園,我國的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被大量損毀、偷竊,給我國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而在火燒圓明園之後,八個國家為了見證這一時刻,還合影留念。
  • 慈禧對十一國宣戰,為何成了八國聯軍侵華,哪三國在坐享其成?
    我才是大清國的一把手啊八國聯軍侵華前,慈禧太后允諾:「但凡殺一洋人者賞五十兩;殺洋婦一人賞四十兩;洋孩賞三十兩」。德國的駐華公使克林德在京被槍殺之後,德國以此為由聯合其他10個國家準備入侵中國,最終組成八國聯軍。
  • 八國聯軍的總兵力有多少 他們真的只有兩萬人嗎
    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到底有多少人?有人說2000人,有人說2萬人,也有人說5萬人,其實,八國聯軍最高峰的時候有22萬人。為什麼很多人不明白,2萬八國聯軍就打進了北京,原因就是八國聯軍真實兵力最頂峰的時候有22萬。
  • 八國聯軍侵華有哪些冷知識,知道後顛覆了你的人生觀?
    在現實的歷史中,清朝並不是因為武器落後敗給八國聯軍的,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清朝所擁有的武器一點都不比八國聯軍差,甚至有的還比八國聯軍要先進不少。在剿滅太平天國後期以及太平天國之後,清朝因為認識到西方武器的強大,所以他們開始大規模從西方列強手中購買起了先進的武器。
  •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在慈禧床頭留下一串英文,是何意思?
    很快,這種荒唐的想法便被推翻,清政府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一次次戰敗,一次次退讓,籤訂了大量的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百姓們對清政府和西方列強的不滿也隨著戰敗不斷增長,最終在1900年春爆發。為了反對西方列強,義和團運動興起,起初,慈禧太后對這次起義並不多加幹涉,畢竟義和團運動是符合她的利益的,清政府想要利用這次起義將西方列強驅趕出去,然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義和團運動成為了西方列強入侵大清的藉口,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西方列強以此為藉口,組成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入侵中國行,大肆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
  • 清朝末期,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為什麼對八國聯軍侵華視而不見
    引言1900年5月,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的口號大舉入侵。清軍和義和團在京畿附近與八國聯軍交手,最終慘敗,列強攻入紫禁城,慈禧被迫西逃。打不過洋人不奇怪,奇怪的是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的諸侯,為何對洋人入侵視而不見。
  • 八國聯軍、狂歡夜……利川人,你信了嗎?
    我們銘記歷史,更應該尊重歷史 而不是隨意捏造歪曲歷史 更不能以愛國的名義道德綁架 1 八國聯軍是哪八國
  • 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何老百姓不反抗,甚至還擺出一副看戲的姿態?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兩萬多聯軍懷揣著對中國強烈的佔有欲和報復心,一路攻佔北京。他們在北京城為所欲為,毫無軍紀可言,對老百姓來說,他們的暴行更甚於強盜土匪。然而,在外敵來襲的時刻,一向唯我獨尊的慈禧太后卻選擇倉皇出逃,一幹腐臣也前呼後擁地追隨左右,城中百姓也升不起反抗之心,而是擺出一副看戲的姿態,甚至拍手叫好,在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眾所周知,八國聯軍侵華是披著"剿滅義和團"的外衣進行的。例如,日本軍隊一進入北京,就直奔財政部,搶走了財政部庫存的300萬兩白銀和大量絲綢。
  • 為什麼矛盾重重的英法日俄美等列強,會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呢?
    大清光緒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5月28日,西方列強: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組成八國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的八國聯合軍聲勢浩蕩,迅速攻陷首都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倉皇逃亡西安。
  • 八國聯軍侵華,近在咫尺掌握兵權的袁世凱,為何袖手旁觀?
    為什麼這些漢族大臣都異口同聲的和洋人私下做了交易,而朝廷居然什麼都不知道。這到底還是不是大清的天下?這群封疆大吏為什麼要跟朝廷對著幹?是老佛爺對你們不好嗎?慈禧太后帶著個人情緒處理國事,絕非善舉八國聯軍侵華,還是因為義和團捅出來的簍子。戊戌變法的失敗,讓慈禧太后起了廢掉光緒帝的念頭。
  •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清政府究竟是不敢打,還是打不過?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清政府究竟是不敢打,還是打不過? 眾所周知,晚清的歷史就是一部悲劇史,泱泱中華淪為魚肉。實際上,在晚清之前,中國無疑是東方的強國,也一直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強大的國家。但是,為何面對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就無還手之力呢?
  • 八國聯軍洗劫圓明園,德國率先道歉並歸還文物,唯獨此國恬不知恥
    晚清時期,統治者一直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當西方國家正在進行工業革命時,清王朝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隨著思想的解放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西方國家早已經率先探索我們所生存的地球,在探索的同時也在進行海外殖民擴張。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他們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同時也開啟了中國近代屈辱的一段歷史。
  • 晚清名妓「以身救國」,靠給八國聯軍吹枕邊風,保護一城百姓安全
    但是,能夠憑藉柔弱女子之軀,保護一城百姓安全者,卻唯有「救國女俠」賽金花。(賽金花劇照,扮演者:劉雪華)賽金花,本名趙彩雲,一說鄭彩雲,幼年遭遇不幸,被拐賣到蘇州花船上為妓,改名傅彩雲,被迫下海接客。在青樓選美大賽中,初涉風塵的小彩雲便憑藉絕代風華和萬種風情當選為花魁,被譽為「花國狀元」。
  • 八國聯軍佔領清軍武器庫,一看裡面的武器,汗都下來了
    對於清朝的印象,大多都是孱弱落後,固步自封,不願意接受西方的現代化工業的革命,無法與西方各國相匹敵,最後落得備受欺辱,割地賠款。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清軍被打的潰不成軍,節節敗退,大家都認為是當時的清政府武器落後的原因,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 老照片還原被八國聯軍佔領下的北京城,一片荒涼,最後一張很無恥
    1900年8月28日清晨7時30分,八國聯軍各國部隊匯集在大清門內。 (拍攝於1900年) 因為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都逃亡西安,紫禁城被聯軍佔領,無人搭理,變成了這幅荒草悽悽的模樣。(拍攝於1901年)
  • 聖誕節起源於八國聯軍侵華?洋節日可以不過,但歷史不能瞎編!
    這張圖片在小編老家被很多人轉發,因為本人歷史知識有限,我特別查詢了一下八國聯軍侵華的具體信息。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以軍事行動侵略中國清朝;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萬自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在廊坊受義和團圍攻(史稱廊坊大捷),兵敗後加大兵力一舉佔領廊坊,8月14日凌晨來到北京城外向北京發起總攻,至16日晚基本佔領北京全城。
  • 狂歡夜(聖誕節)和八國聯軍到底有沒有關係?
    狂歡夜(聖誕節)和八國聯軍到底有沒有關係?今天是陽曆12月24日,明天就是西方聖誕節了,我記得去年在朋友圈瘋狂轉發流傳狂歡夜和八國聯軍有關係的文章,鬧得國人民族情緒高漲,今年這樣的文章我估計還會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