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新聞,感慨良多。
說河南的一位71歲老人柳玉春,一直有個大學夢。1978年恢復高考時就參與了一次,這四十多年,一共參與了5次高考。
終於在今年,大爺考出了245分,超河南省專科線65分。通過42年的勤奮刻苦,他終於從農民變為了一名大學生,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為什麼感觸良多呢?
因為我之前在大學做過兼職輔導員,任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項目,就是迎新。
迎新真的是一個有趣的工作,因為你可以看到來自各地的學生,聽到他們的故事。
柳大爺這個事件,首先的確勵志,讓人熱血沸騰。
一個堅持了這麼多年自己夢想的人,終於圓夢。
這麼看來,我們有什麼資格不努力!
且慢!
有人不禁要問,這大學夢,就是當上大學生而已嗎,還是有什麼別的追求?
這次總算考上了,可是71歲高齡,上大學後的生活又會怎麼樣呢,真的會好嗎?
我記得有一個節目中有一句金句說得好,就是所謂雞湯啊,只告訴一個片段,不給你全貌。
所以雞湯喝下去雖然勵志,但是作用不大。
雞湯不宜多喝
所以我只好端上一碗反雞湯。
事實上,我也接觸過好幾個勵志的學生。恰好有一個和大爺的性質比較像,可以和大家分享他的故事,做個參考。
最近高考成績陸續出現,大家也開始填報志願。
我做迎新那年,工作也從填志願開始,我們會去各地做招生宣講。
去到廣東梅縣的時候,我認識了老李。
他是一個重考生,也是有一個大學夢,年齡35,比柳大爺年輕多了,但是的確和那些高中生格格不入。
關於他一共是三件事~
就在梅縣招生的時候,我和老李聊過一次。
我就提出說:老李啊,大學學習路線很分散,很需要人自主學習的能力,你可要加油呀。
老李說:大學再難能有高考難?高考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我這不也過來了嘛!
我說:不一樣,高考的確競爭激烈,但相對公平。大學學習就不是公不公平的問題,而是賽道太多,最忌諱沒有目標。
老李不以為然:我這毅力,我這學習能力,高考的苦我能吃,大學的苦我更能吃。別說跟不上,我還要拿獎學金呢,不然家裡少了我一個勞動力,沒有錢。
上了大學,開始了學習,老李也的確是一個模範生,做第一排,記筆記,好好做作業。
別人去玩,他就去圖書館。
但是的確比不上年輕人記憶力好,天賦不夠,只好勤奮來湊。
大學其實是一個小社會,除了學習還有很多事,比如學生社團,比如班級幹部,比如一些比賽或者晚會。
老李不樂意參加這些,只顧著埋頭學習。
但是最後期末考試出來,老李只是班上中遊。
其他孩子除了學習,還有學生工作、比賽獲獎,都能加績點。
結果獎學金被人拿走了,他懊惱不已。
其他學生獲獎累累
後來,他堅持了一學年。就堅持不下去了。
他有他的責任。
所以他除了上課,為了賺錢,他還去做點兼職,勤工儉學,比如發發傳單啥的。
這些又影響了他學習。
他有一段時間特別矛盾,特別掙扎。
但後來,他習慣了,也就隨波逐流了。
最後他混了個文憑,但這四年對他來說,更像是換了一個地方打零工。
【後記】
我並不是說柳大爺也會這樣。
只是想告訴大家,通過努力不懈,追求自己的夢想是好的。
但達成目標後,要有新的目標。
如果目標就是當一個大學生,那大學生活必然會過得不好。
我們並不是柳大爺,我們更多還是年輕人,我們既要學習柳大爺的刻苦拼搏的精神。也要明白不是刻苦就夠,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你是一個今年畢業,即將邁入大學生活的人,希望你能明白,大學賽道很多,自律且目標明確才能收穫一個美好的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