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生上清華概率是北京的1/25

2020-12-16 大豫網

河南商報記者 李亞沛 段睿超 實習生 李鳳祥

關於高考公平,似乎是一個永遠能夠引發關注的話題。

有人說,高考起點不公平、過程不公平、結果的不公平,影響了很多考生的一生。

也有人說,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段子

考523分的落榜了

421分的反而能上大學

有這樣一個段子:

一個湖南的小夥兒,在上海的一個建築工地當農民工,偶然間和建寫字樓的設計師聊上了天,沒想到他們竟然都是1999年參加的高考,那個時候全國都是一樣的考題。

湖南的農民工小夥子當年考了523分,落榜了;設計師當年在北京考了421分,上了瀋陽建築工程大學。

若干年之後,命運竟然如此差異。

《高考天問》中講述了這樣一段命運交錯的故事,主持人鐘山用一組數據來說明教育的不公平: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才有一個人能上北大,而北京每190名考生當中就有一個人可以上北大,這樣算下來,北京學生考進北大的概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是廣東考生的37.5倍,是貴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

「這是踐踏公平的地方保護主義。」鐘山說,雖然都是高考,但是在不同的地方高考,升學的難易是不一樣的。

故事

得到不曾想到的結局,只因沒有那個薄薄的戶口本

21歲的娜娜是鄭州一所一本院校的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這是此前她不曾想到的結局。

從小在北京長大、在北京上學的她早已在心裡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北京人,可直到高考報名,她才知道原來不是那麼回事兒,「我學的是理科,沒有辦法在北京參加高考,因為沒有北京戶口。」娜娜說。

2010年6月,她返回戶口所在地河南參加高考,發揮正常,只考了503分。那一年,河南理科一本線是552分,北京理科一本線是494分,無奈,她只能選擇走藝術生的途徑來考取省內一本院校。

「原來在北京那些平時成績和我差不多,甚至沒有我成績好的同學,也是500多分,被北京第二外國語、北京科技這些重點高校錄取。」娜娜說,區別只因那一個薄薄的戶口簿。

小付和娜娜在同一個年級,小付從小在河南讀書,因為有新疆的戶口,最終參加了新疆的高考。那年他的高考成績是496分,河南理科二本線500分,但憑藉地域優勢,小付成功進入了這裡的一本院校。

數據

25倍的「命運落差」

2012年高考前夕,中國教育在線發布《2012年高招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2011年北京考生考取北大的機會是河南考生的46.5倍,而上海考生上復旦的機會是河南考生的95.8倍。

高考結束,分數線出來了,北京市高考一本線理科為477分,文科為495分,比河南的理科540分、文科557分分別低63分和62分。北大在有7萬多名考生的北京投放了414個招生名額,而在有80萬考生的河南只投放了108個名額。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公布的數據,在北京,考取清華的可能性是1/362;在河南考上清華的可能性是1/8855,兩者相差25倍。

而視頻中的數據來源,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在其研究課題「大學招生與憲法平等」中得出的結論。

張千帆長期關注教育公平問題,提出「高校招生指標有違憲法平等原則」等觀點。

他認為,地域錄取失衡背後有地方保護和戶籍歧視的原因。

觀點

起點、過程、結果的不公改變考生的一生

「看似高考公平,實際高考不公平。」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史璞在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起點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才能稱之為公平。其觀點闡述如下:

第一,起點的不公平。現在的城鄉差距、教育資源嚴重投入不足,以致城鄉教育失衡。農村和城市相比,孩子的起點就不公平;一線城市跟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教育資源不均衡,也出現起點不公平。

第二,考試的過程不公平。有些地方管得嚴,有些地方管得松。錄取的分數線不一樣,不公平。出的選題不一樣,難度不一樣,不公平。

第三,結果的不公平。不同的地區錄取的比例不一樣。更重要的還有一個不公平,很多有錢有權的人,孩子考不上好大學,在高考以後通過轉學的方式,從低層級學校轉到高層級學校,這是一個巨大的不公平。

史璞認為,這種不公平甚至能改變考生的一生。

嘗試

「異地高考」邁出

機會公平的重要一步

2001年,三名青島考生向最高法院投寄訴狀,狀告教育部侵犯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權利。在當年的高考中,她們分別取得了文科457分、理科522分、文科506分的成績。如果在北京,她們讀重點,但是在青島,她們中的兩個只能讀專科或者電大,另一個則完全沒有希望。但最終,最高法院以「這是一個抽象的行政行為」為由,駁回了這一訴訟請求。

今年全國兩會開幕之前,山東推出了「異地高考」政策,規定從2014年起將允許非戶籍考生在該省參加高考,並與本省考生享受同等的錄取政策。教育部隨後表示,各地要在年底前出臺有關允許異地高考的時間表。

這一政策引發熱議,著名時事評論員王傳言認為,「異地高考」從教育公平的角度上看是邁出了機會公平的重要一步,但是,要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需要在高考招錄體系上下工夫。

「教育系統中的不公平的改變,歸根結底取決於我們社會制度的改變。」史璞說,如果社會制度的不公平問題解決不了,那麼教育體制想科學化、規範化、公平化都是難以做到的。

微議

高考有萬千毛病,

卻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種方式

網友「陳德智」: 在我的身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有的時候學習不怎樣的同學照樣考上了好大學(家裡有背景,我真實遇見過),所以高考不是絕對公平。

網友「zzjzzpgg12」: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高考是唯一有可能和官富人家的孩子走上一個平臺的機會。高校和招辦自主性越大,越容易提供腐敗的土壤。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高考有萬千毛病,卻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種方式。將來,高考肯定要改革,「未來的高考,肯定不是大一統,而是多元化的。」

某網站曾發起「高考是否公平」的調查,15%的人投給了「高考公平」;25%的人認為「高考不公平」;36%的人認為「高考相對來說是最公平的」,佔比最高。

相關焦點

  • 河南考生考上清華概率這麼低!比中500W還低
    清華,北大是國內大多數考生的夢想,但是由於每個省份的情況不一樣,每個省份的清華、北大的概率是不同的,尤其河南常年佔據全國考生人數第一的的大省,競爭是如何的激烈。據人大附中李永樂老師用概率計算了下,考試清華和中500萬的概率對比了一下。
  • 「萬裡挑一」,700分也上不了清華,河南考生真的難
    河南上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內高考大省,連續多年高考報名人數位於國內首位。據河南省招生辦公室官網公布的數據,今年河南省報名參加高考人數為115.8萬人。然而清華北大今年文理科總共在河南投放的招生計劃數為120人,可謂是真正的「萬裡挑一」。
  • 河南考生年年難,今年700分也上不了清華
    河南高分考生眾生相:「笑著看分數,哭著報志願。」很多河南考生和王貝貝一樣,都是笑著查分數,哭著報志願。但中南大學、四川大學等中等的985院校不一定能上,勉強上了也無法自由選擇專業。河南考生每年都很難,今年更是難上加難。
  • 北京考生上清華北大很容易?考生:今年沒690分很懸
    從網絡上曝光的數據來看,今年的高考題目相對簡單,考生的分數也普遍偏高。其中,天津市700分以上人數為241人,雲南省700人以上人數為136人,河北省700分以上人數達到了108人,河南省700分以上人數為169人。從全國範圍來看,今年700分以上人數突破了1000人。
  • 可憐的河南考生,如何走出高分上不了好學校的怪圈?
    其實,發愁的不低分考生,很多高分考生也愁。因為,好學校的競爭依然是那麼激烈。因為,好學校在河南的招生人數並沒有多大改觀。以全國知名的北大清華為例,今年,清華大學在河南投放計劃101人,而北大在河南招生計劃總數是
  • 北京考生,想考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也很難?
    在高考中,全國各地的考生,都想考入清華與北大,北京的考生也不例外,而這兩所學校在北京招生的總人數只有372人,而當年北京高考生的總數是5.9萬人。近6萬人去爭300多個學位,競爭也相當激烈。北京的文理科總分都是750分,想上北大、清華,總成績至少也要在660分以上。
  • 清華北大再次北京擴招,換到河南可錄取1.2萬人,網友"炸鍋"了
    於是,北京成為清華北大每年招生名額最多的地區。以2019年為例:北京一共有748人考入清華北大,其中,各類全國競賽金牌獲得者的保送生10人,自主招生27人,清華領軍計劃和北大博雅計劃的綜合評價招生190人,高水平藝術團和高水平運動隊的藝體招生48人,以及高考統招473人。
  • 考上清華的概率是中500萬概率的5000 倍?可見學習有多重要啊!
    但是很多人認為考上一間好的大學如清華北大,那真的是難過登天啊!考上清華北大難,但你買個雙色球中500W也難啊?那麼究竟誰更加難呢?這個問題,李永樂老師最近利用統計學,給廣大網友解答了一下。李永樂老師他統計出買彩票中頭獎的概率是:1/1772 萬;考上清華北大的概率有多大?
  • 高考考上清華有多難?北京1萬考生超過46人讀清華,陝西僅3人
    考生的戶籍在什麼樣的省份,也影響著考清華的難度。有關機構曾經統計全國各省2006~2013年間,考上清華比例的人數。相關數據顯示,高考考生的戶籍不同,考清華的難度各不相同。以北京市為例,在這8年間,北京市考生中,平均每1萬名高考考生,就有46.9人能夠考上清華。
  • 700分還上不了清華,河南考生為啥這麼難?
    河南考生各地市公布的狀元分數,不斷地刷新著我對高分的認知。今年高考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考生們也都發揮得還算不錯,即便如此,很多河南考生也是欲哭無淚。今年的河南,高考認識115w,在使用全國一卷的9個省份中,700分以上人數169人,理科600分以上,超過4.4w。
  • 劍橋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 河南考生上劍橋與上清華北大哪個更難?
    3月25日,劍橋大學官方微博回應:承認中國高考成績並不是劍橋新聞,已執行有數年,但劍橋的招生並不"唯成績論",而是在考試成績基礎上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對於這不是新聞的"舊則",為何會突然引起眾人追捧?在高考人口大省,河南學子上劍橋去上清華北大哪個更難?
  • 北京考生想上清華北大,有多難?
    很多人認為北京的考生,400多分就能輕鬆上清北,簡直是笑談。我所在的市重點高中,每年能考上清北的也是寥寥。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北京考生考生清北的難度!2019年,根據北京教育考試院公布的高校2019年在京招生計劃表,北京大學2019年在京統招人數為304人(包含醫學部),清華大學2019年在京統招人數為169人(不含清華美院)。兩校合計473人。
  • 考清華和中500萬哪個更難?人大附中老師幫你算概率
    還上了微博熱搜......買彩票中頭獎的概率是1/1772萬清華北大每年大概在全國招3000人比如去年考生942萬,人口多,才招100人考生大概有83萬人但這個概率大概是1.2/10000是中500>全國考生上清北概率:3/10000這麼一對比考上清北不是夢啊!
  • 普通考生在北京考清華北大容易嗎
    北大清華在北京的錄取率大概1.5%左右,每年北大清華在北京錄取人數大概在800人左右,而北京考生只有5萬人。那麼北京人考清華北大這麼容易。如果你有北京戶口,但是在普通學校,一樣考不上清華北大,除非你在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華附中101中學等就讀。如果你在郊縣,很可惜,可能一個也考不上。同樣,陝西省,如果你不是西安的五大私立高中(西工大附中等),你和清華北大也基本無緣。
  • 清北在北京招生人數增至800人,河南考生很受傷,紛紛表示不公平
    但是能考上清華北大,那真的是非常值得驕傲的。清北增加在京招生人數,總數達到800人,河南考生只有羨慕的份!清北在北京招生人數增至800人,河南考生很受傷,紛紛表示不公平。據了解,清華北大每年招生名額只有數千人,而全國考生數量達到上千萬人,這說明,名額分配到每個省份的話,每個省份最多有幾百人能考上清華北大,但是每個省獲得的清華北大招生名額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招生名額的分配主要是看一個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教育資源好等,而清華北大位於北京,北京這個地區顯然具備這些條件,因此北京擁有數量最多的清北招生名額。
  • 北京人憑什麼上北大清華?
    福建人說:「按北京的錄取標準,我們全校除一個傻子外都應該進北大、清華。」  目前高考招生,除上海外,全國均採用統一的考試時間,統一的評分標準,但卻沒有統一的錄取分數線。今年的高考錄取分數線下來了,令人吃驚的是,第一批本科的山東的錄取分數線居然比北京高上140分!高考總分才750分,高了近1/5!
  • 2020年,河南考生考上清華北大、985大學的難度有多大!
    錄取分數提高,考生之間的差距縮小,想上好本科難度進一步加大。2019年,河南一本上線人數129205人,但一本錄取人數只有95601分(不含藝術類),一本上線人數錄取率只有73.57%。單項而論,理科一本過線考生錄取率為73.36%,文科一本過線考生錄取率為74.11%。也就是說,大約33604名過一本線考生不能上一本。
  • 河南700分難上清華,校長辭職攜子轉戰天津
    河南某考生考了700分,高興地給叔叔打電話報喜。電話裡說:「叔叔,當年你沒有考上清華,我現在替你圓夢了」。可惜,這個孩子高興得有點早了,在河南700分還真有可能上不了清華。我熟悉的一位小學校長,是省級名師,獲得了許多榮譽。但今年夏天突然辭職,帶著孩子去了天津,到一所民辦學校就職,孩子也進了天津的中學就讀。
  • 河南考生的哭訴
    經過幾天消息的醞釀,我也得知了今年河南考生600分以上的5萬多個,700分以上的150多個,更有消息生成600分與211無緣,700分與清北無緣,真的是映證了網上的那句流傳「此生無悔入河南,來世不做河南人」,唉 面對著如此巨大壓力,我此刻也有些壓抑了,百萬考生過獨木橋,一分能幹掉幾個操場的人。
  • 考清華和中500萬哪個更難?這位中學老師算出概率
    人大附中老師幫你算概率 ) 假設在考清華和中500萬之間有的選,你會選哪個?最近,真的有老師用概率回答了這個問題「考清華和中500萬哪個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