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就是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運動,又是產婦自身判斷胎兒宮內狀況的最佳指標。
執筆:毛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慧過人,在寶寶剛在孕媽肚子裡安家的時候,就忍不住猜測寶寶的智力發育如何,能不能繼承父母的「學霸基因」,但其實胎兒到底聰不聰明,確實從「娘胎」裡就可以看出來。
案例
幸孕姐的表妹已經懷孕7個多月了,這天大家都聚在一塊討論娃的智商問題,剛好表妹聊得興起,和胎兒在互動,寶寶也很給面子的一會踢踢腿,一會伸伸胳膊,大家看得樂呵呵的。
胎寶他爸過來之後,也被拾掇著和寶寶互動,結果準爸爸一靠過去,胎兒就故意唱反調似的一動不動,不管咋逗都不願意「動動金手」。
最好笑的是一旦孕媽的手放上去,胎兒就很享受地和媽媽互動,試了幾次之後都是這樣,氣得準爸爸「生氣」地衝胎兒說:「你別給我橫啊,等你出來你看你爹怎麼收拾你!」
大家都被樂笑了,但有位學醫的親戚說:「看來你這娃確實很聰明啊,這麼早就能夠分辨出爸爸媽媽的聲音,還會『看人下菜碟』呢。」
其實胎兒的智力發育如何,是很多準媽媽準爸爸們最關心的問題,因此聰明的胎寶也知道爸媽的這份急切心思,在孕中期的時候就會帶爹媽發送「信號」啦,聰明娃多半有以下幾種表現——
1、胎寶能分辨爸爸媽媽
一般在孕4個月之後,孕媽就能逐漸感受到胎兒的胎動,後期這也是感知寶寶情況的重要渠道。孕周逐漸增加之後,胎動頻次和力度也會增加,科學的互動其實還能幫助胎兒大腦的發育。
到孕中後期,如果孕媽和寶寶互動,他們也會做出相應的回應,但當換成準媽媽和胎兒講話或者輕拍撫摸的時候,寶寶可就有「兩幅面孔」了,立刻變身高冷萌娃。
實際上,這也是聰明胎寶的「信號」,一般孕6月開始,寶寶能夠感受到外界的聲音,因此他最熟悉的媽媽的說話聲、心跳聲都十分清晰,而準爸爸忙於工作,可能平時互動較少,就不會積極回應了。
這主要是因為孕中期胎兒的神經系統和器官迅速發育,大腦皮層出現褶皺,腦細胞生成,具備了基本是原始記憶痕跡,如果對待爸媽有「兩幅面孔」,說明胎兒大腦和聽覺發育都很好,將來智商低不了。
2、面對爸爸媽媽有特殊的胎動
胎兒智力發育學科的專家研究過,胎動不僅是胎兒神經發育過程中的特殊行為反饋,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特殊含義。
研究團隊發現,胎兒對於媽媽或者爸爸聲音的識別度不僅遠高於其他聲音,而且在胎動中的表現也不同,具體是胎動反饋快、反饋次數多。
這些看似簡單微末的東西實際上涉及到了胎兒大腦的邏輯思維能力、神經反射和記憶體發育等等腦部發育,是孩子智力的奠基石。
3、胎寶與孕媽情緒相通
尤其是到了孕晚期,胎兒大腦逐步趨向於完善,就能夠更好的感知到孕媽的情緒和生理變化,喜孕媽所喜,憂孕媽所憂,是真正的「母子連心」。
具體表現為當準媽媽的情緒低落、起伏較大的時候,胎兒也會變得躁動不安,頻繁胎動,發洩情緒;
當孕媽心情愉悅時,胎寶也會變得溫順,胎動也不會毫無章法,還會跟著孕媽的聲音和撫摸動動腳腳和小手。
孕媽可以怎樣提高胎兒的智力?
1、補充營養
孕7月是胎兒大腦發育的最後巔峰期,關係到80%的智力發育,除了常規的營養,孕媽需要多補充促進大腦發育的物質。
如ω-3脂肪酸,在《西爾斯懷孕百科》中就提到孕晚期需要大量的ω-3脂肪酸中的DHA,因為它包含了DHA和EPA,可以促進髓磷脂生成,提高大腦工作效率,協助大腦網絡的連接。
如牛油果、堅果、魚類和亞麻籽油等。
2、適當運動
研究發現,相較於完全不運動的孕婦生下的孩子,適當運動的孕媽所生的孩子,在分辨聲音、記憶力和邏輯思維中的表現更為出眾些。
專家認為,可能是適當的運動讓孕婦體內血液流動速度更快,刺激了大腦分泌腦啡肽,幫助了胎兒的智力發育。
建議:散步、孕婦瑜伽等舒緩運動。